SaaS創業路線圖(50):SaaS公司各部門經營狀況自評
看指標只是從外往里看的投資人視角。如果從內部經營情況自評的角度,是否會看得更細致呢?
上周的《如何評估SaaS公司的經營狀況?》反響很好,我又想,看指標只是從外往里看的投資人視角。如果從內部經營情況自評的角度,是否會看得更細致呢?
正好有一個很知名的SaaS公司請我做全面調研,我做了一個調研的問題框架,去除了敏感信息后,我也給大家分享一下。各位可以按照這個框架,自評一下自己企業的從產品到市場、銷售、服務各個環節是否健康?
一、公司層面
1. 組織架構圖
- 公司組織架構是否清晰?各部門的職責有沒有清晰邊界?
- 是否每個干部(主管及以上)都很清楚公司的組織架構,各個一級部門的部門職責?
- 是否每位同事都清楚自己所在部門的職責?
換句話說,咱們的部門設置是否簡單高效?這與部門設置思路是否清楚有很大關系。
2. 本年公司級戰略目標
- 有明確的文字描述嗎?
- 能用哪些數據指標衡量?
- 每個干部都能講清楚嗎?
沒有一致的目標就沒有一致的行動,戰略目標不是用來看的,要做層層宣貫。
3. 公司3~5年中期戰略目標
- 有沒有3~5年的戰略目標?還是說,每年都疲于奔命,只是為了完成當年銷售增長任務?
- 公司高層干部是否都能清楚地說出這個中期戰略目標?
只有“當年目標“的CEO永遠都會為新年的新目標痛苦不已。渡過生存掙扎期后,CEO應該把更多時間放在公司外部,為未來籌劃。
4. 公司的愿景
互聯網公司從來都不缺少愿景,也不缺把愿景傳遞下去的熱情,這點我就不多說了。
二、研發策略
(1)是否做定制化開發?如果有,交付項目中定制化開發的比例有多少?
關于是否做定制化,我在2018年7月發過一篇,當時我激進地反對任何定制化,這大概是因為我出身自拿了大投資的公司吧。但一年以來,我也接觸了不少通過定制化逐步走向產品化的公司,我的想法變地更靈活了。其關鍵在于“定制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通過項目機會更深入理解中大客戶的需求?還是拿下一個百萬訂單粉飾公司營收數字?
在中國這個缺乏行業標準的企業市場上,也許前者是部分領域一條無奈的必經之路吧。
但在研發策略上,起碼要控制好定制開發項目的總數量(與CTO的把控能力及研發組織的成熟度有關)、每個項目定制開發功能的比例(隨著產品成熟度提升,SaaS企業可接受的定制比例應不斷降低)和定制開發功能的方向(應與產品方向完全一致)。
(2)CRM、客服系統、HR系統等是否自研?自研的系統有哪些?
我個人認為,除非CEO資金很充裕,能抽出一票專屬團隊長期開發某個系統,否則不應該把寶貴的研發資源用在自研內部系統上。創業公司發展快,內部需求穩定性差,自研策略很容易短視和引起扯皮,應該找更成熟、高可配置并且接口開放的SaaS工具。
(3)遇到標準化組建需要開發時(例如BPM/BI和基礎IT類API等),是外部采購SaaS/PaaS服務,還是自研?
(4)使用IaaS還是在IDC自建自己的服務?
以上兩條并沒有標準,寫在這里是希望引起研發團隊的思考。
三、產品及產品的市場定位
(1)產品的核心價值是什么?
- 這個核心價值是否能擊中客戶的痛點?
- 該核心價值反映在新業務員培訓的哪些部分?培訓后業務員能講清楚嗎?
(2)目標客戶群體是?
- 這些客戶群體在哪里?
- 地域分布、客戶的老板或關鍵人KP在哪些社會組織中?
(3)有清晰的客戶畫像嗎?
- 這個客戶畫像有可操作性嗎?一個業務員能否根據這個客戶畫像找到目標客戶?
- 業務員找到目標客戶難度有多大?
- 業務員接觸到目標客戶KP(關鍵決策人)的難度有多大?
(4)主要競爭對手有哪些?
- 對方產品價值點與我們產品的差異在哪里?
- 對方公司與我們相比的優勢和劣勢?
- 對方的競爭策略?
其實我是不建議太在意競爭對手的。想明白上面這些問題后,自己該打造產品還是繼續打造產品、該服務好客戶還是繼續服務好客戶,只有這些才是第一位的。我看到國內SaaS市場上,競爭雙方把精力花在對手身上而忽略了客戶,最后一起丟掉市場,這才是最可悲的。
99.9%的企業服務面對的都是慢市場,大家都是一家家啃客戶的,沒有誰2、3年就能形成高覆蓋率。只有讓當前的客戶長期滿意才是終極競爭策略。
四、市場運營
(1)以上個月(或近期比較正常的月份)為例,下表各類線索數量及其有效線索比例、(銷售)成交轉化率各有多少?
(有效線索指:SDR/銷售團隊與客戶聯絡后,確認其為目標客戶且可以繼續跟進的線索)
(2)能否進一步計算出各個通道每條有效線索的成本?每個通道的線索轉化商機的比例和金額、最終轉化為合同及回款的比例和金額?進而計算出,每個線索來源的ROI(投入產出比)?
這條ROI計算的要求有點兒高啊,70%以上的SaaS公司都還做不到,所以只能粗略算一個,但這應該是市場部的努力方向。
(3)市場部及SDR團隊(如果有)的工作效率指標:
- 線索分級分類的準確率
- 線索分發及時率(盡量控制在客戶主動動作后的1~24小時以內)
- 銷售部門跟進及時率(這個指標應考核銷售管理者,但主動跟進方是市場部,因為市場部最關心ROI)
市場部門的職責在公司的不同階段有不同側重。在實現公司盈虧平衡前,CEO們都更關注市場部能帶來“有效線索”的數量,所以關注點是線上SEO/SEM,線下活動及BD;而達到盈虧平衡點后,公司可以在品牌、PR上加大投入。但這時候往往會發現品牌建設啟動晚了,因為這是件需要時間積累的事兒;所以前期也應該逐步低成本或免費做一點品牌工作。
更極致的情況是,業務上只依賴銷售部門,市場部連提供線索的能力都很弱。這個明顯是錯誤的,市場部應與銷售部門平衡發展。
(4)銷售業務管理(采用上月經營數字)
銷售總體情況
a. 營銷費率
b. 全銷售體系各大部門的:
- 平均客單價
- 平均成交周期
- 人效(銷售部門全員人均單產)
(5)業務員按何種方式組織?
- 是按行業、區域或者自然分組?
- 客戶資源及市場線索如何分配?
- KA部門專屬的客戶范圍如何界定?
- 電銷(電話銷售)與面銷(外勤拜訪銷售)崗位的人數比例、業績比例
- 直銷部門與渠道部門、代理商的人數情況
- 直銷部門中,非業務人員比例(與業務部門層級數相關)
順便說一下,銷售管理是工作壓力很大、管理動作密度也很大的崗位。一個中層或基層管理者的下屬應該不超過10人(8人是最佳管理半徑)。一般來說,組員低于3人的主管自己也可以做單子拿銷售提成,但如果小組超過6人的主管就只能專注管理工作了。
(6)人員狀況
- 新業務員“旅程”:一個新業務員進入公司的培訓、成熟的旅程 。例如:入職培訓x天,通過率 y%;跟著師傅實習 天,通過率 %;第2個月考核目標 單/ 萬元;第3個月考核目標 單/ 萬元);
- 新員工成熟周期(合格員工從入職到具備獨立開單能力需要的天數);
- 一線業務員過去3個月任務完成率分布圖。
(7)業務成熟度
- 是否有清晰的客戶畫像?
- 是否有標準銷售打法?
- 是否有完整的銷售工具?(包括電話及面訪話術和流程文檔、銷售工具PPT、客戶鑒證視頻等)
- 如何劃分銷售階段?劃分了幾個銷售階段(一般與客單價相關)?每個銷售階段的完成是否有客觀標準?(例如電話邀約階段的完成標準就是客戶答應我們前去拜訪)
- 各銷售階段的轉化率?每個銷售部門的轉化率都接近嗎?每個員工呢?
(8)管理成熟度
- 有沒有針對性地進行業務培訓?(例如電話邀約成功率低的業務員應接受“電話邀約專項培訓”?)
- 業務員/各級銷售管理者業績目標的制定方式
- 業務員/各級銷售管理者的提成計算和激勵方式
- 公司對基層主管日常管理動作(日、周、月)有哪些要求?
- 業務員晉升、淘汰機制
- CRM使用情況如何?銷售團隊開會、理單是用電子表格還是CRM?
是否使用CRM與團隊規模、每個業務員的客戶保有量及營銷團隊成熟度有關。不超過10個人的時候可以用電子表格搞定,人數多了應該用CRM更公平、安全和高效地管理客戶資料及商機進度。
五、服務方面(CSM客戶成功部或客服部)
(1)服務總體指標
- 客戶數/金額續費率、流失率
- 新交付客戶本月活躍率
- CSM平均服務客戶數量及這些客戶的待續費金額
- 凈推薦值NPS
作為SaaS公司,如果你的服務部門還叫“客戶服務部”,說明團隊里對SaaS的客戶成功還沒有理解透徹。SaaS的本質是續費,低續費率的SaaS公司不值錢,而CSM(客戶成功)部是續費率最重要的保障。
每個SaaS公司都應該建立一個真正的CSM部門,這個部門不是被動服務的熱線組織,而是主動服務客戶的半咨詢、半服務組織。當然,具體一個公司服務意識的轉變中,組織和個人能力需要逐步培養,可以有規劃地慢慢轉換。
(2)CSM部門組織方式
- 按區域/行業組織、分配客戶?
- 成熟CMS人員的培養周期(一般需要9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 與銷售、實施等部門的交接流程、責任邊界是否清晰?
CSM部門與銷售部門很大的不同是,CSM在服務鏈條中處于后端,客戶是可以按照行業、規模、區域等特點分組交給不同的CSM同事負責。我個人比較推崇按行業劃分CSM團隊,這樣更容易獲得對行業業務理解沉淀。
(3)業務及管理成熟度
是否有標準的接手服務新客戶、客戶投訴等標準業務流程?
服務過程是否有標準模板作為服務過程記錄標準?執行情況如何?
考核KPI:
- 負責客戶范圍的活躍率
- 續費率
- 增購率
至于財務、行政、HR、戰略規劃、經營管理等職能及支持部門,如果公司以上業務和業務管理都做到位了,相信也有這些部門的功勞。
這次寫的東西覆蓋面太廣,我自己實在是不能獨自完成。希望大家一起來共創:如果有補充,歡迎留言。
#特邀作者#
吳昊,微信公眾號:SaaS白夜行,紛享銷客天使投資人、前執行總裁。20年企業信息化和6年SaaS營銷團隊創新經驗,每天一篇2000字SaaS創業文章的堅持者,目前正處在從創業者向投資人的轉型過程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KA客戶的需求對SAAS軟件總是很頭疼的事情
先收藏,再慢慢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