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迅速將創意轉變成最終產品?亞馬遜這招兒挺好使

1 評論 7995 瀏覽 164 收藏 8 分鐘

除非你是一個算命大師,否則長期的商務計劃無異于空中樓閣。

其實所謂計劃,其本質就是“猜測”,和賭運氣沒什么分別。

從現在開始,你應該將商務計劃重新命名為“商務臆測”,將財政計劃重新命名為“財政臆測”,將戰略計劃重新命名為“戰略臆測”。

這樣一來,你就不會再像以前一樣那么在意計劃了。

Jason Fried、David Heinemeier Hansson繪?—?“修訂”

許多機構總是發現自己陷入了停滯不前的怪圈。而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你、你的同時以及你的客戶都過分專注于之前的提出的 “偉大小創意”,進而禁錮了所有人的思想。

當你有了一個新的創意的時候,也許你不敢說出來,因為你害怕別人會覺得你是在癡人說夢,或是覺得你太幼稚。也許你曾經說出過你的創意,但是每一次得到的都是同樣的回答:“這個想法我們以前嘗試過,但是最后沒有成功?!?/p>

即使在你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而且領導層批準了這個想法之后,你也很難繼續順利的進行下去。因為在此之后,你無法專注于這個項目,而要去和許多其他更困難的因素進行斗爭:

內部報告流程

在很多企業內部,許多創新項目最終走向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創新者要在內部報告流程上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而耽誤了探索、測試和開發的進程。

在你提出了一個不錯的創意之后,隨之而來的,很可能是要準備一份長達20頁的項目啟動申請。即使你耐著性子寫完了這份冗長的申請,要想讓它得到批準,你還要經過一個時間更長的流程:所有級別領導的批準,然后再寫一份長達30頁的申請報告提交給公司董事會。

據說,那些最終得到了批準的創新項目,僅僅只占創新人員所有創意的千分之一。而且請注意,這僅僅是一個平均數字,在一些靈活性極差的企業當中,這個比例甚至還要更低。

我們的創新為何要被流程所扼殺?

大多數企業都同意這樣一個觀點:創新是一個企業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很少有人意識到,企業的某些做法正在扼殺創新,讓它變成了商業發展中的瀕危物種。

這就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我們對待創新的方式,與對待其他所有東西的方式完全一樣——例如制定撫恤金預算和年度兵假日預測等。

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我們在追求完全的“可確定性”,我們要的只有“可達成的成功”。我們變得越來越害怕失敗。但是我們其實心里都明白這樣一個事實:如果你害怕失敗,你就無法進行創新。

其實有一些很簡單的方法,可以讓現在的企業重拾創新的能力。其中之一,就是跳過所有報告流程,改變企業追求創新時的方向。就是如此。

在這一方面,當今世界上做的最好的企業,就是亞馬遜。

在想到了一個創意之后,他們會馬上撰寫一個新聞稿告知所有媒體,好像這個產品或是服務已經準備好發布了。之后,他們就開始忙著將這個產品或是服務變成現實。

他們會馬上做出產品的圖片,以及想象客戶會提出什么樣的問題,讓所有人知道這個產品將會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這個產品的創意會先在公司內部進行測試,從員工那里獲取產品反饋,然后解決員工所提出的所有問題。

在獲得了第一批反饋之后(這個產品是否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他們會讓員工繼續獻智獻策,從而對產品進行完善。然后,公司會將這個項目交給企業內部的產品開發團隊,將創意變成最終的產品。

但是該公司的這個產品開發團隊實際上規模非常小——事實上,他們有一個“兩個披薩原則”。這個原則的意思就是,團隊的人數必須限制在“能用兩個披薩喂飽”之下。如果團隊的飯量超過了兩個披薩,那么只有兩種可能:團隊成員太能吃、或者團隊成員人數太多。

亞馬遜的這個原則其實很有道理:過大的團隊往往會限制個體的發揮,從而產生“社會攜帶”效應。一旦團隊中的個體效率下降,創新的腳步就會慢慢停滯。

只有在團隊中所有人都確定了相同的目標之后,他們才會真正進入產品的設計階段。而且,他們的產品設計速度非常之快。由于這個產品的創意已經經過了許多人的驗證,而且他們都為產品的完善貢獻過智慧,因此產品設計團隊可以很輕松的將其設計出來。

到了這個時候,它已經不再是一個創意,而變成了真正的產品。

我曾經多次嘗試過這種創新方式,而且真切的感到了它的作用,發現它是一種開發新產品的有力方式。

商業計劃vs創新

對于任何企業來說,在打造和維持創新文化的時候,他們所面臨的最重要的一個挑戰之一,就是了解商業模式和創新之間的區別。

所謂的商業模式,其實就是賺錢的方式,以及利潤的驅動力。

而創新,則是要企業做出極其明顯的改變。

當這兩者發生沖突的時候,勝利的一方總是商業模式。因為商業模式能帶來金錢。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創新文化,則鼓勵員工去質疑、測試、制作產品原型,以及鼓勵他們去冒險。有的時候,創新文化甚至會威脅到企業當前的商業模式。

而真正的機遇,并不是在商業模式和創新文化之中進行選擇——而是將兩者成功的結合在一起。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創業邦 ?作者@Paul Taylor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感同身受,寫的很好。 如果不是在行業積累數年的威望與資歷,總是要和各種報表報告做斗爭,費時費力費神。

    來自天津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