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風口創業

0 評論 11513 瀏覽 40 收藏 18 分鐘

面對14億人口的垃圾分類市場,到底有哪些機會是可以抓住的呢?本文筆者將與大家一起找一找垃圾分類風口下的好機會。

自算命先生的“你算什么”、配鑰匙師傅的“你配嗎”、食堂阿姨的“你要飯嗎”之后,上海人民迎來了社區大媽“你是什么垃圾”的靈魂拷問。而這一切,源自于垃圾分類所帶來的改變。

7月1日,號稱“史上最嚴垃圾分類”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一旦被發現混合投放垃圾,最低50元、最高可罰款200元,連來上海旅游的游客也不放過。

雖然目前正式施行強制分類的只有上海一座城市,但是根據住建部文件表示: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省會城市自不用說,而???、青島這類旅游城市也名列在內。可以說,未來垃圾分類將影響到全國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所謂有需求就有市場,在市民們為不會分類垃圾、錯過倒垃圾時間而煩惱時,垃圾分類市場正在成為眾多創業者雀雀欲試的角逐場地。垃圾分類具備完整的產業鏈條,垃圾投放、垃圾收集、垃圾運輸、垃圾處置,這些是完成垃圾分類必不可少的環節。

那么,面對14億人口的垃圾分類市場,到底有哪些機會是可以抓住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找一找垃圾分類風口下的好機會。

機會一:工具、媒體型的線上內容,將迎來一波穩定的流量紅利

按照互聯網的發展形態而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流量,有流量的地方就能賺錢。

早在6月28日,支付寶就上線了“垃圾分類向導”和“垃圾分類指南”小程序,涵蓋了4000多種垃圾。

截止7月3日中午12時,支付寶平臺上的垃圾分類小程序累計新增用戶數已突破百萬,用戶分布也從上海逐步擴散至浙江、廣東、北京、天津等多個區域。就在支付寶推出“垃圾識別”小程序的第二天,微信也快馬加鞭的推薦了4款垃圾分類小程序。

這類平臺小程序可以幫助用戶更好的進行垃圾分類,減少用戶因垃圾識別分類錯誤而被罰款的概率。

從數量上來看:對垃圾的辨別需求用戶逐漸上升。并且到2020年,在全國46個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管理體系的政策要求下,未來每個人可能都需要這樣一個幫助他們進行垃圾分類的平臺。

據百度指數顯示:“垃圾分類”關鍵詞在7月1日搜索指數達到巔峰值近150萬次,而在這之后每日平均搜索次數也維持在10萬次左右,可見網民對于垃圾分類的關注度與日俱增,與之相關的需求也可能成為流量新機會。

目前,除了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如阿里騰訊推出了相應的小程序之外,市場上還未出現專門為用戶提供的垃圾分類識別服務的工具型媒體或者APP。如果能有一個專業平臺,能夠提供精確的垃圾分類識別服務,那么全國46個重點城市的流量或許都會進入這個平臺,讓這個平臺迅速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流量池與數據庫。

一方面,用戶通過平臺識別垃圾;另一方面,平臺可以依靠小程序聚攏流量、鎖定用戶,然后通過廣告、數據轉換等方式來進行變現。

機會二:網上代收垃圾服務平臺,垃圾分類市場再造一個“餓了么”不是夢?

7月4日,財新網在微博發起投票,主題為?“網約代收垃圾APP火了,你希望垃圾分類APP有什么服務呢?”。

投票數據顯示超過4.3萬人希望有“上門取,專人代扔垃圾服務”,位居第一,占投票總人數的68%。可見對于代扔垃圾服務需求十分有前景。

而據新浪財經報道:上海本土企業餓了么已經推出了跑腿服務,那就是代扔垃圾。每單12塊錢,跑腿范圍和外賣類似,不超過3公里。對于那些下樓不方便或者996上班族沒時間扔垃圾的人而言,網上下單代扔垃圾服務是一項解決問題的最佳選擇。

餓了么之所以能夠開展這項業務在于平臺擁有大量的配送員基礎,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服務人員幾乎重合。只是餓了么畢竟是一家外賣平臺,如果外賣小哥一手垃圾一手美食的出現在用戶面前,可能還是會導致場面有點尷尬,外賣衛生問題還有可能受到質疑。

那么,針對垃圾代扔服務,能不能有一個第三方的專業平臺來統一提供呢?

像物業公司這種本身具有一些閑置勞動力的就可以做到。物業公司可以每個月收100到200塊的垃圾代扔服務費,為業主提供垃圾分類代扔服務。雖然每個業主只有一兩百的費用,但按照小區規模的不同配置不同數量的服務人員,將一些閑置勞動力安排在這一崗位,就能夠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

其實對于代扔垃圾服務需求,有的用戶是真的無法做到按時或者有足夠的空余時間來進行垃圾分類,比如:996工作族。

而有些用戶是單純出于不想或者懶惰,雖然代扔垃圾服務有市場,但是這樣做很難培養用戶的垃圾分類意識,讓用戶形成一種“用錢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思想,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與風氣。如果是像餓了么那樣的提前分類然后代扔的跑腿服務或許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只是從“每單12元”的價格來看,跑腿服務的人工與管理成本不低。

機會三:垃圾桶智能化大勢所趨 智能垃圾回收桶會不會是門好生意?

關于垃圾智能回收柜,“小黃狗”算是其中比較出名的一員。通過鋪設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小黃狗”采用對生活垃圾前端分類回收、中端統一運輸、末端集中處理的“物聯網+智能回收”新模式,完成有償回收廢品。

去年6月,小黃狗融資12.3億,由中值集團領投。而目前,據搜狐網報道,與“小黃狗”類似的機構“貓先生”也在尋求新的融資渠道,多家投資機構表示看好貓先生。

這種“變廢為寶”的智能回收柜臺,通過有償方式激勵用戶進行垃圾分類回收,并且對社區具有一定的聚集效應。擁有這樣的回收平臺之后,針對每個小區的垃圾回收情況可以建立大數據平臺,為垃圾分類管理體系提供數據庫。

其次,針對B端客戶、廣告、物流等方面也可以提供增值服務。營收渠道多樣、這或許也是去年小黃狗能夠獲得十億級融資的商業價值所在。

只是這種模式前期投入巨大,一臺機器落地可能就需要耗費三四萬,再加上場地租用和電費消耗,以及自建的運營團隊根據柜臺回收情況定期收集,成本高或許會成為這一細分市場的門檻所在。

機會四:懶人經濟下 家用智能分類垃圾桶需求量也會大幅提升?

除了對于可回收物的智能分類外,目前垃圾分類最大的難題就是廚余垃圾,對于“干、濕”垃圾的分類讓市民直呼頭疼。

針對這類情況,“廚余垃圾處理器”自垃圾分類成為熱議以來銷量直線上升。而與此同時,“廚余垃圾處理器”的負面信息也越來越多,單價高、不實用、堵塞下水道等質疑讓其陷入難題。

其實,針對廚余垃圾,家用智能分類垃圾桶或許才是剛需。用戶不用自己分辨干、濕垃圾,只需將垃圾扔進垃圾桶,然后垃圾桶通過智能感應就可以將垃圾放入不同的內嵌垃圾箱。

據人民日報報道:整個6月份,淘寶家用垃圾桶的銷量達到300萬件。尤其是在6月24日到30日這一周,垃圾桶的銷量同比大漲五成。不少淘寶商家幾乎賣斷貨,比如:淘寶某家店鋪的“干濕分離垃圾桶”,不得不每人“限購1件”。

另外來自天貓的數據顯示:6月份,“分類垃圾桶”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30倍以上,銷售額同比增長5倍以上,分類垃圾桶的價格偏高。150元至300元為主流價格區間,而智能感應垃圾桶不用腳踩,不用手按,輕輕一揮即可開蓋,也因此而受到廣泛青睞,銷售額同比增長120%以上。

可見,對于智能分類垃圾桶的需求在未來46個重點城市普及垃圾分類之后會有多旺盛。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家用智能感應干濕分離垃圾分類桶功能還很不健全,基本只有簡單的設計款式,并且較為知名的品牌僅“拓牛”一家。其市場可開拓的空間十分廣闊。

機會五:垃圾分類的大風口試下 萬億級二手市場將迎來一次爆發

在閑魚、轉轉、愛回收、回收寶這樣的二手回收平臺,有特定的資源回收頻道。比如:愛回收、回收寶就是專業數碼回收平臺,二者目前正在萬億級二手電子市場廝殺的不亦樂乎。

這其中能夠與垃圾分類產生什么關系呢?

根據測算:3C數碼品類(手機平板、數碼影像、電腦、智能設備)和大家電品類中,老舊產品市場存量超過30 億臺,總價值高達萬億規模。每年國內新增回收需求超過4000 億元。

而大部分的人選擇將閑置的數碼產品如手機之類放在家中暫不處置,因此,目前我國二手電子回收的滲透率僅為5%。根據發達國家經驗,未來其滲透率可以提高到50%以上。針對這中間的市場空白,如何將垃圾分類與特定資源再回收結合,將是愛回收、轉轉這樣的互聯網平臺需要發力的方向。

機會六:AI智能識別垃圾類型 垃圾分揀這件事情將交給機器人?

據網易新聞報道:7月5日手機淘寶的“掃一掃”新增垃圾分類功能,用戶通過點擊屏幕識別,便可通過AI智能識圖功能,識別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垃圾或有害垃圾等。對于AI難以識別的垃圾,用戶可以手動輸入垃圾信息,通過手淘搜索“你是什么垃圾”也可進入智能識別系統。

將AI引入垃圾分類似乎有著更為廣闊的前景。淘寶目前只是在垃圾分類的前端及垃圾分類的投放階段引入了AI的識別功能。

而其實,從2007年開始,美國等國家便開始了垃圾分揀機器人的研發工作,之后這個熱潮便迅速在全球范圍之內蔓延普及,目前在各國的垃圾回收工廠之中,機器人的身影已經十分常見。

這些機器人通過視覺系統和計算機系統的引導,能夠使用機械臂尋找、識別和分類目標,并通過吸盤或是機械手從垃圾中分揀出各類可回收物品。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加持之下,它們的垃圾識別率和分揀成功率往往在80%以上,效果異常顯著。

目前國內垃圾分揀站仍舊使用人工進行垃圾分揀。相比機器人分揀,人工分揀不僅可能效率低下,而且垃圾站的環境對人體的損害也是巨大,臭味、細菌、有毒有害物品直接傷害著垃圾分揀員工的身體。在之前有關垃圾分揀員工作狀態的報道中,不少網友表示“隔著屏幕都聞到了味兒”。

如果能夠利用AI智能機器人來代替人工分揀員,將人從垃圾分揀流水線上解放出來,在垃圾后端處理階段運用互聯網、科技來減少更多的人力成本,就可以讓回收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畢竟在電力充足的情況下,機器人可以24小時不休息的工作。

機器人時代,物流配送行業中機器人的身影并不罕見。在垃圾分類領域,需要的不僅是一個會移動的機器人,更為關鍵是要引入智能分辨系統。

垃圾分類是一項長遠的事業,要想從根源上管理垃圾分類,最重要的還是培養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垃圾分類和環保教育始終是一種“軟需要”。

目前出版行業銷路最暢的應該就是教輔類以及兒童類書籍的書籍。而垃圾分類教育如果從兒童切入,可能效果頗佳,比如:出版社和相關媒體可以通過游戲、漫畫、視頻之類來對小朋友進行教育。

這就需要媒體、出版行業進行創新創作,或者依靠第三方平臺來提供足夠的內容。如何將垃圾分類知識更好的融入市民的生活,讓垃圾分類成為市民發自內心認可的行為,而不是一種可以用錢解決的“麻煩”。

需要承認的是:目前國內的垃圾分類管理體系遠遠不如早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開始的德國、日本等國家。據說日本的垃圾分類嚴苛到令人發指的程度?;蛟S,只有嚴格的制度才能讓市民的腦海里快速的形成對于垃圾分類的條件反射,然后才能發展成為一種意識習慣。

19年過去,垃圾分類終于正式落地,“垃圾圍城”的現象或許有望得以改善。只是在這場垃圾分類大戰中,新的財富藍?;蛟S已經顯現。雷軍曾說“只要站在風口上,豬都能被吹起來”,而馬云也曾作為回應般的表示:風口過后,被摔死的都是豬。

如今,在垃圾分類這個風口上,出現多條細分賽道。那些沖在前陣的先鋒者們最后是折戟沉沙還是扶搖直上,目前仍未可知。

#專欄作家#

小謙,公眾號:小謙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土豪網創始人,互聯網觀察員,數十家科技媒體專欄作者。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