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區O2O的沖擊下,物業公司何不主動“去物業化”?

0 評論 8303 瀏覽 56 收藏 10 分鐘

有社區就有物業公司,物業公司怎么可能去“去物業化”呢?本文是不是標題黨?

譬如,硬盤“去硬件化”之后就有了云盤,雜志“去雜志化”就有了很多流行電子雜志,物業管理公司的“去物業化”的邏輯與此相通,都是為了適應潮流,提升效率。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去物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以往物業公司對社區全能式管理正不斷被其他社會力量所分化,很多社區O2O繞過物業公司直接針對居民提供各種到家、上門服務;而很多物業公司空守寶山而不覺,也未能享受到居民家庭生活消費帶來的巨大紅利,亟需變革思路,升級服務。

一、社區經濟的兩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特征:

社區是居民家庭的落腳處,“家庭”、“社區”、“單位”三點一線式已成現代人的生活常態。早些年,瞄準社區營銷的是一些向老年人推銷醫療器械或保健品的地推團隊,伴隨電商的繁華和O2O模式的興起,社區作為消費者身邊“最后一公里”,漸成商家必爭之地。

  1. 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社區里有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商戶等角色,有商超、集市、便利店、餐廳等場所,高端社區還有學校、藥店、醫院、會所等配套,社區幾乎囊括了所有便民業態。各個社區在地域上相對分隔,管理上自成一體,使得很多社區O2O項目線下推廣成本居高不下,難以發揮互聯網經濟的“規模、連接、速度”優勢而無功折返?;诖?,作者在36氪上發表過一篇文章《社區“拆墻”之后,物業公司將如何生存?》詳細探討“開放型社區”給未來社區O2O線下滲透帶來的轉機。
  2. 居民家庭消費的“橋頭堡”:中國老百姓的消費習慣不同于西方,在面臨買房、裝修、買車、教育、醫療、投資等大宗家庭生活消費往往是出于集體決策,因此社區經濟不是針對消費者個人的B2C,而是針對社區家庭的B2F模式(Business-To-Family);隨著老百姓的家底越來越殷實,中產階級的崛起消費升級趨勢明顯,而社區作為“房地產后市場”和家庭消費全場景的重要入口,自然成為資本市場的“香餑餑”。

二、回顧物業公司是怎樣被社區O2O繞過去的?

物業公司扮演的是全社區系統的守護者,負責維護治安,維修水、電、供暖等基礎設施,保護環境衛生,看管公共空間,催繳物管費用,甚至還須留意登記房屋入住情況,監理裝修施工,處理鄰里糾紛等各種庶務,是業主身邊的“大內總管”。

物業占據明顯的地利優勢,然而很多社區O2O項目在落地中,并沒有讓物業公司參與進來。筆者不妨稍作枚舉:

  1. 房屋租賃、二手房交易大多是由業主與房產中介公司經紀人單線聯系,而物業并無作為,而各大房產中介門店就在社區門口扎堆(物業有BBS論壇,原本可以輕松成為供需雙方的撮合者)。
  2. 裝修改造周期長、涉及環節多、材料多,業主沒有時間全程跟進,而很多裝修公司監理容易出現偷工減料項目,第三方的家裝O2O平臺等出來后被業主接受(其實物業公司派遣服務人員擔任裝修監理并不難)。
  3. 家政服務中的搬家、開荒、保潔、家電清洗、家居保養、保姆、搬家、開鎖等業務本是社區物業服務的強項,但58到家等O2O提供上門服務,用戶逐漸開始通過手機找家政服務,而不是找物業。
  4. 除了京東到家、58到家等此類O2O平臺外,很多垂直的O2O項目以單品切入社區市場,比如e袋洗就跨過了很多社區家門口的干洗店,成為洗衣市場巨頭后,又招募社區閑置勞動力當小e管家,做社區共享經濟。
  5. 一些社區O2O大力整合便利店(小賣部)提供生鮮、蔬菜在線采購配送、費用代繳、上門維修等居民日常消費服務;也有一些社區商超O2O與物業公司合作,但跨過物業公司也無傷大雅。

眼看這么多業務在家門口流失,物業公司是不是以后只能收快遞、廢品和停車費呢?遺憾的是,越來越多的社區開設安裝了自提快遞柜;已經有回收家電廢品的O2O項目拿到融資了;針對社區內的洗車、P2P租車等項目也多了起來。總之,物業管理應該爭取的,以及本應該很容易得到的市場,正被越來越多的O2O項目蠶食??????

三、物業公司如何開啟“去物業化”進程?

其實,在社區O2O的沖擊下,物業公司依然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1. 物業公司對小區住戶算是知根知底,ERP系統里有業主的真實數據,一些經驗豐富的物業服務人員對于各家各戶結婚、生小孩、請保姆、裝修、家電清洗、家具保養、搬家等家長里短如天氣一樣敏感,這表明物業公司在滿足業主需求上占據先機。
  2. 業主傾向于與商家、鄰居等保持陌生的“弱關系”;而業主與物業之間卻是“強關系”,正所謂“低頭不見抬頭見“,有點抱怨、摩擦很正常,只要服務一點一滴的在改進,業主是能感觸到的。
  3. 由于社區的天然壁壘讓互聯網O2O項目一時找不到北,這為物業公司轉型贏得了時間。

“去物業化”絕不意味著物業公司放棄經營物業,而是在此基礎上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新技術和新變化,提升物業管理效率。社區智能安防的普及就讓保安深夜巡邏被值班室監控所替代,社區登記變為門禁刷卡,就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增加了社區居民的安全感。物業公司可在保安、保潔、設備維修、園區綠化等雜項逐步選擇外包,交由專業公司打理,改變以往物業公司事無巨細,苦活臟活累活全包的狀態。物業公司還要善于利用移動互聯網,比如萬科、龍湖、保利、綠地等大型房產物業可以在APP或微信公眾號上收繳物業費了。此外,物業公司還可與一些優質O2O項目合作,從外部引進社會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互聯網+益民服務。

“去物業化”其實是一個從對物的管理轉移到對人的服務的過程,物業公司應從靠收物業費的單一盈利模式,轉變到深挖居民家庭生活消費的無限潛力。社區是一個巨大的長尾市場,覆蓋了餐飲、生鮮、家電家具維修、租房、二手房、家政、家裝、汽車、教育、婚慶、家庭娛樂、醫療保健、理財等方方面面,充滿無數市場機遇;物業公司在居民的衣、食、住、行、用、文、教、樂、財等方面可以大有作為,既可以擺脫傳統物業長期處于價值鏈下游的地位;還可以為社區家庭提供貼身的“管家式服務”;與O2O的線上管家相比,更加可靠、更有競爭力,極大提升物業公司的附加值。

因時而變,唯有自我否定才能長存,“去物業化”乃是傳統物業轉型升級為物業2.0版的必經階段,升級社區服務水平,提升居民幸福指數,加速物業管理的現代化,物業公司任重道遠。

 

作者簡介:李星(公眾號:lixingo2o,微信:winddiffer),策劃人,專注于家庭生活消費O2O研究,本文為《現代物業》雜志特約撰稿作品;轉載本文須經作者授權。

本文由 @李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