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價值,決定企業的命運
你創造的是哪一種價值?
- 作者:何加鹽
- 公眾號:何加鹽(ID:ihejiayan)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 我的產品明明很好,卻賣不動;別人的產品一般,卻銷售火爆。
- 我的能力明明很強,卻得不到領導認可;那個能力不如我的人,卻被重用,工資是我的三倍。
- 我明明更愛那個女孩,她卻對我愛理不理,反而投入渣男的懷抱。
有時我們會暗想:顧客、老板、女孩,你們是不是眼瞎?。恳院笥心銈兒蠡诘臅r候。
可實際情況往往是,顧客、老板、女神,選了不如你的另一個,并沒有后悔。你的產品依然賣不出去、領導對你的評價依然不高、女孩依然把你當成空氣。
為什么會這樣?
原因有可能是,你沒有意識到三種價值的區別。
我們經常會說一個產品或服務(以下統稱為“產品”)有沒有價值、有多大價值。實際上,“價值”這個詞太籠統,它可以細分為三個層次:期望價值、體驗價值、實際價值。
- 舉個例子,某公司推銷一個培訓課程,宣稱能幫你提升銷售業績,你看了廣告以后,認為課程特別有價值,這叫“期望價值”。
- 你交了錢去上課,老師講得非常好,你聽了熱血澎湃,覺得這個課太值了,這叫“體驗價值”。
- 你聽完課之后回到公司,信心滿滿地用老師教的技巧去做銷售,結果發現一點用都沒有,太不值了,這叫“實際價值”。
總結一下:
- 消費者在體驗產品之前想象的價值,叫“期望價值”;
- 在使用產品之時感受到的價值,叫“體驗價值”;
- 產品實際上對消費者起的作用,叫“實際價值”。
任何公司做任何產品,都必須讓產品具備這三種價值的一種或幾種,不然產品就賣不出去,公司也就倒閉了。
而要讓產品具備三種價值,分別需要付出相應的成本。
這時候,問題就來了:你選擇哪一種價值?
每一家公司,人員、資金、時間都是有限的,往往只能重點用在一種價值上面。不同的公司會選擇重點做大某一種價值,這個選擇,也決定了企業的風格。
你開一個水果店,進了一批不好吃的水果,你需要決定是扔掉或降價處理、還是掛個“甜過初戀”的牌子趕緊賣掉——前者是選擇實際價值,后者是選擇期望價值。
你開一個培訓機構,發現課堂上講多了干貨,學生就不喜歡;而多講些笑話,他們卻喜歡得不得了。你需要在“對學生真的有用”和“學生覺得開心”中間進行抉擇,前者是實際價值,后者是體驗價值——這兩個區別可能決定你生意是好還是壞。
你做了一家咨詢公司,打廣告把自己吹得天花亂墜,有企業慕名而來,花500萬請你做咨詢,你一看,這個企業面臨的問題是你解決不了的。但是,你為了完成項目,搞了熱鬧的內訓,用了很多花哨的圖表、完美的理論和充足的最佳實踐案例,交出了漂亮的PPT,客戶贊不絕口。但你知道,其實對企業發展屁用都沒有——這是在無法交付實際價值的情況下,選擇了做大期望價值和體驗價值。
選擇期望價值的公司,是銷售型的公司。
老板最關心的,是產品能不能賣出去,能不能賣高價。有可能他的產品并沒有什么實際價值,或者實際價值比宣揚的要低,但是只要不影響銷路,老板就不在乎。
這樣的公司非常多。例如,賣老年保健品、兒童營養液、化妝品、保險、培訓等的公司,很多都是在做著“把稻草賣上黃金價”的生意。幾毛錢成本的化妝品、保健品,就敢賣幾百塊錢,生意還很好(我不是說這些公司全都這樣,只是說其中的部分)。
中國這些年風行過的某株口服液、某白金、孕婦防輻射服、防輻射路由器、成功學培訓等,都是此類。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產品效果無法用客觀標準來判斷,因此,你沒法知道它究竟有沒有用。
我們將這類產品稱為“收智商稅”的產品。
也有一些銷售型的公司,它們銷售的產品的確具有實際價值;但是其價格遠高于此,高額利潤主要來自因出色的營銷而產生的溢價,而不是產品本身。幾個典型的例子包括戴比爾斯鉆石、小罐茶、江小白、vertu手機等。
在此我們不作道德的評判,他們賣的也是實實在在的產品,也照章納稅、養活員工,消費者也沒有什么意見,他們的老板一般會被稱為“營銷大師”。
選擇體驗價值的公司,是交付型的公司。
老板最關心的,是用戶在使用產品時感覺爽不爽,滿意不滿意。可能其產品本身的實用價值并不高,但是,公司會設計各種方式,讓用戶在使用產品的時候感覺良好,甚至認為物超所值。
兒童教育、成人培訓、互聯網產品類的公司,常常會選擇這種模式。例如,教培類的公司,會精心設計各種套路,讓你的課堂體驗非常好,尤其是“峰終體驗”完美無缺,上完課感覺很開心。只有過了很多天以后,冷靜一想才發現,我好像并沒有學到什么。
實物類的產品也有非常注重體驗價值的。他們會通過良好的購物環境、精美的包裝、溫馨的客服、或者巧妙設計的體驗環節,讓你在使用產品的時候很愉快——哪怕產品的質量其實并不那么高。
一個典型例子就是某些高端私立醫院。他們的醫術可能并不高明,但是會在環境、服務等方面營造得非常溫馨,讓你覺得去看病也是一種享受。其治療效果比公立醫院差,收費卻高很多倍,而人們還是趨之若鶩,就是因為他用服務營造的體驗價值,讓人們忽略了醫療的實際價值。
所以,體驗價值可以彌補實際價值的不足,或者給實際價值做增值,減少消費者的投訴,提升其滿意度,讓企業賺到更多錢。
選擇實際價值的公司,是產品型的公司。
老板最關心的,是我的產品對用戶有沒有用,能不能解決他的痛點、滿足他的癢點。公司會投入大量資源去改進產品的功能,但有時候,這些功能卻未必能被用戶感知。
此類公司往往存在于2B的制造業領域,不被人們熟知,因為2B不需要向大眾營銷,只要向有需求的企業展示出產品的功能和質量就行了。所以,很多行業隱形巨頭,都是產品型的公司。
在2C領域,此類公司雖然對消費者具有實打實的價值,卻由于缺乏有效的營銷手段,初期一般生存比較艱難。而且由于體驗不佳,產品也很難賣上高價,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被人認識到價值。如果撐不到那個時間,公司就倒閉了;但一旦撐過來,會獲得長足的發展。
到了互聯網時代,網絡給了好產品新的傳播渠道,只要是真正能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往往能獲得爆發式的增長。例如谷歌滿足了人們的搜索需求,P站滿足了人們的看片需求,它們不需要推廣,自然就獲得病毒式的增長。
但是,這更多適用于體驗價值與實際價值比較統一的互聯網產品。如果一家公司只注重實際價值,但是營銷不行,體驗也不佳,它一般會成長非常慢,或者活不下去。
每個企業在上述三種價值中,都會有自己的傾向性。選擇哪一種價值,往往是由價值觀、能力、資源和發展階段所決定的;每一種選擇,也都會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以賺錢為第一目的的企業,或者能力與資源不夠的企業,或者發展初期有生存危機的企業,會選擇期望價值,由銷售來帶動公司的發展。
在這些企業中,銷售是第一生產力,營銷、策劃、銷售部門的人才,是老板最看重的。
這種企業初期會比較容易起步。但是如果企業長期選擇銷售導向而忽略實際價值,成長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遇到價值觀危機和管理危機。
他們在輿論中的地位會比較低,公司難以吸收真正高層次的人才,內部人心會離散,員工成就感也不高。
在管理上,銷售副總或頂尖業務員會綁架公司利益,不斷索要更大的權力和更高的提成。如果得不到滿足,有可能會帶著客戶資源離去,使公司遭受巨大損失。如果老板不是第一業務員的話,公司甚至會直接癱瘓,一蹶不振。
以追求消費者當下的滿意為第一目的的企業,或者產品質量不行、只能用服務來彌補的企業,會選擇體驗價值,由服務來帶動公司的發展。在這些企業中,策劃、運營、客服部門的人才,是老板最看重的。
這種企業往往不是不想做好產品,只是他們的能力有限,只能通過其他方式來提升客戶的滿意度,掩蓋產品本身的不足。他們會在顧客體驗巔峰的時候,推銷更貴的高階產品,或者請顧客填滿意度問卷、發朋友圈幫忙推廣、在產品的推廣文章下面寫評語等等。
這一波趁熱打鐵的攻勢很重要,因為顧客處于體驗巔峰時,對產品的滿意度非常高、評價非常好。如果等顧客頭腦冷卻下來,他可能會回頭反思產品對自己真正的效果,從而終止復購,甚至要求退款。
如果企業長期選擇體驗導向而忽略實際價值,顧客的長期復購率會很低,而且容易引起售后糾紛。他們難以獲得長久忠誠的用戶,必須不斷地拼命拉新,做得又苦又累,沒有盡頭。
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第一目的的企業,或者缺乏營銷意識和能力、錯誤地認為好產品自然會有好銷路的企業,或者已經有了足夠的生存能力、產品已經成為制約公司進一步發展瓶頸的企業,會選擇實際價值,由產品來帶動公司的發展。在這些企業中,研發和生產是第一生產力,研發部門、生產部門的人才,是老板最看重的。
如果企業長期選擇功能導向而忽略期望價值和體驗價值,則產品很難快速打開銷路,往往是還沒有達到盈虧平衡,企業就倒閉了。只有那些已經在市場樹立了名氣,且有充足的資金支持的公司,才能維持下去。即便如此,公司的投入依然會非常重,利潤會很薄——因為要做好產品,往往需要付出高額成本。
但好處在于,這樣的公司只要在市場站穩了腳跟,就會憑借口碑而慢慢壯大,其期望價值會逐漸追上實際價值,把公司帶上穩健發展的軌道。
在成熟期以后,此類公司最大的風險就是誤判市場。新開發出來的產品或功能,可能只是生產者臆想中消費者在乎的,而實際上消費者可能早已轉移了喜好——諾基亞手機的衰敗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現實中,每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是至少有兩個價值塑造得比較好,其中必定有一個是實際價值??繝I銷和體驗推起來的企業,走到一定程度就會走不下去。除非升級產品,否則不會再有新的進步。
在知名企業里面,百度是功能型為主,銷售型為輔,但體驗就比較差;阿里巴巴的起家是功能型+銷售型,產品體驗一向被人詬??;騰訊是體驗型+功能型,但向大家兜售夢想的能力就略輸一籌,被稱為“騰訊沒有夢想”。
在企業家里面,馬云更擅長做期望價值;馬化騰更擅長做體驗價值;李彥宏更擅長做實際價值;史玉柱做腦白金的時候注重期望價值,做游戲時注重體驗價值;雷軍做金山時主要做實際價值,后來做小米更注重期望價值;周鴻祎起初做3721最重視期望價值,后來做360最重視體驗價值,現在做2B和2G的網絡安全,轉而最重視實際價值。
所以,不同的企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可能會采取不同的策略。
可能有些朋友會認為,我不是企業家,不開公司,這三種價值對我沒有意義。其實,對于普通人而言,我們也會常常面臨三種價值的抉擇,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常常需要在三者之間取舍和平衡。
在藝術史上,很多畫家、作家,潛心于創作,卻不懂得營銷,雖然死后大放異彩,但生前卻籍籍無名、潦倒一生,如梵高、曹雪芹,皆屬此類。
現在的自媒體領域也是這樣,有些公眾號作者不追熱點、不嘩眾取寵,一心只想著寫一些對讀者有用的干貨文章,往往發展就比較慢。
在事業上,有些人工作能力很強,卻不會推銷自己,所以找的工作一般。入職后,他可能做了很多非常有價值的工作,卻不會在老板面前表現,尤其不會表功,所以升職加薪比較慢。那些善于“忽悠”和表功的人,可能實際能力和貢獻要稍遜一籌,但是找工作和升職加薪都更容易。
在生活中,有些人明明條件很好,卻穿著老土、言語無味,從而被女孩子嫌棄。好不容易談了戀愛或結了婚,明明他很愛對方,也為家庭做了很多貢獻,卻忽視了一些儀式感、甜言蜜語和關心體貼,讓對方感受不到他的愛和貢獻。相反,有些“硬條件”更差的人,卻善于打造良好人設,營造浪漫氛圍,很容易獲得女孩子的歡心。
——認識到這一點之后,我們就明白了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癥結在什么地方:做人和做企業一樣,只有實際價值是不行的,你還得學會營造期望價值和體驗價值。
因此,“是金子總會發光”、“酒好不怕巷子深”這些話,其實是不對的。金子不會自動發光,酒香不會自動傳到巷子外面,它們的價值需要通過銷售和體驗,才能傳遞給用戶。
對于普通人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在求職時,一定要看清楚公司和老板是什么風格。企業的價值觀,就藏在這三種價值里面,它們會決定你在企業的生存狀態。
如果你是一個特別擅長創造期望價值(銷售)的人,卻去了一個只注重實際價值的公司,那么公司給你的錢,肯定達不到你的期望目標。你也會覺得老板傻,很多錢明明能賺卻不去賺。
如果你是一個特別注重客戶感受的人,卻去了一家不重視體驗價值的公司,那么你會過得非常心累,常常會因客戶不理解的質疑或投訴,而倍感尷尬和委屈。你也會覺得老板太頑固太呆板,不尊重客戶的體驗,不照顧員工的感受。
如果你是一個希望對社會產生價值的人,卻去了一家只注重期望價值的公司,那么你會過得非常痛苦,覺得自己整天在忽悠人。你也會覺得老板是個騙子,什么錢都敢掙。
所以,最好是去到和自己價值觀比較契合的公司,這樣,你和領導的理念沖突會少很多,煩心事也會少得多。
創業者選擇合伙人,企業招員工,也要選擇價值觀比較一致的,這樣整個團隊才能往一個方向使力,不至于每天鬧別扭,內耗不斷。
最后要提醒的是:
老實人做企業很吃虧,容易把自己做死,因為太注重實際價值,而忽略了期望價值和體驗價值,所以,他們應該學著點怎么推銷自己,怎么揣摩客戶心理。
會忽悠的人起步容易,但是瓶頸也很明顯,做到一定程度就怎么也上不去了,就是因為產品的實際價值跟不上。所以,他們必須得轉型、升級,才可能突破瓶頸,繼續發展。
總結起來就是:太實,做不大;太虛,走不遠。虛實結合,才是為商與為人之道。
作者:何加鹽,一個專門研究牛人的牛人。曾在政府工作,后創立咨詢公司,現為咨詢顧問。專注思維與認知提升,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公眾號:何加鹽(ID:ihejiayan)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msfcxgyu-tyjUa4X2W9MCg
本文由 @何加鹽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寫的很好?。。】偨Y的很到位!我們公司就是期望型公司,我們這些產品人和搞開發的就沒啥地位!銷售才是人才
有意思
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