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百年預言:什么決定創業生死?
10個創業,9個以失敗告終。探究原因,很多其實一開始就已經被死神盯上了。決定創業生死的最核心因素,往往是創業者的本能對事物的反應。究竟哪些本能會決定創業生死?弗洛伊德在近百年前就已經給出了答案。
創業一段時間,總會有人開始自我懷疑:
“為什么我的產品如此優秀,卻得不到投資人的青睞”?
“為什么我們的團隊如此努力,業內卻遲遲不予認可”?
“為什么我的使命感如此強烈,用戶卻沒有感知?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總是能很理性的評判別人項目的優劣,輪到自己就會把判斷力交由本能。
創業者習慣從自己的內部視角出發,本能的對自己的產品和運營進行判斷。
經驗豐富的投資者,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和對創業者的本能觀察,以此為依據,就可以判斷出一個創業項目的基本走勢。
在絕境中求生,是人類的初始本能。
“在沙漠中拼命尋找水源”。
“與病魔做殊死抗爭”。
“寒冬中尋求爐火”。
都是人類求生的本能欲望。
問題來了,一切出發點向好的本能,都會把結果引向對我們有利的方向嗎?
不好理解就打個比方:
如果你失過戀,就會知道,
墜入愛河的人突然分離,很多人會感到痛不欲生。
這種感覺體驗會將一些人引入“自我毀滅”。
當然,此類“自我毀滅”的表現形式大多為“意識毀滅”。
一開始,懷疑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質疑自己的能力和魅力。陷入一段時間的精神抑制狀態。
而后,為了擺脫壓抑狀態,會在對方身上找問題。質疑對方的忠貞、信仰、人品等方面的漏洞。
嚴重一點的會把這種情緒轉化為懈怠、攻擊等實際行為。
更極端一些的人甚至將情緒引向真實的生死。
追求愛與被愛,初衷是讓生活可以過得更好??梢坏┣闆r發生變化,人們往往愿意把自己交由本能,而本能又往往把人引入“自我毀滅”的深淵。
莎士比亞說:
死的震擊
似愛人的技巧
它是傷害者
也被欲求著
弗洛伊德在1920年提出“生本能”和“死本能”的概念。
其中指出,生本能表現為生存的、發展的和愛欲的本能力量,它代表著潛伏于人類生命體中的進取性、建設性和創造性,它是一種蓬勃向上的生命的活力.
死本能則表現為生命發展中的另一種對立的力量,它代表著潛伏于人類生命中的破壞性,攻擊性與自毀性。
每個人都有求生的本能,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當人在生活中沒有得到足夠的快樂,或者精神上的壓力使其感到生是一種痛苦時,人們會通過極端的方式緩解痛苦,這種極端方式會讓人深處更被動的境地,甚至是求死的狀態。
而當潛意識中這種死亡的動機強烈到一定程度時,現實中就會發生與之對應的事件。
而且,一個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生本能和死本能的在體內所占比例有很大變化。
有時,人的生本能會壓制死本能,有時求死的本能又會占據上風。
三國時的一方諸侯——孫策。人稱“江東小霸王”。
用其父當年討董卓時,留下的傳國玉璽,換來了自由身和袁術的3000兵馬,以此做基礎,匡復了江東基業。
這時,他表現出更多的求生欲望,也就是生本能。
然而,極端的性格又會把人引入死亡。
攻擊、不合群、貶低他人、拒絕學習等都能起到這樣的副作用。
打下江山后,小霸王為了展現自己的雄武,經常喜歡跟別人較量勇力。
比如:他和太史慈,從白晝撕扯到黃昏,從馬上較量到徒步,從兵器碰撞玩到近身肉搏,樂此不疲。
這種炫耀式的好斗的天性,
最終導致孫策英年早逝,因為跟幾個小人物打架而受傷,最終一時氣涌,金創崩裂,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由此看來,某種特定性格在不同條件下,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影響人的生存軌跡。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攻擊欲望和競爭心強是源于生本能。
在原始社會這類人更善于搏斗、捕獵、去更遠的地方探險。那么他們獲取豐富食物、水源的幾率就要高于那些安于現狀的人。
但當環境趨于穩定,這類人的天性又會轉化為冒險的本能,這種本能會將結果指向糟糕的局面。
另外,同樣的事物,放在不同場景里,出于本能,人的策略在選擇保守還是冒險時往往大相徑庭。
有這樣一個心理學相關測試是這樣說的:
讓一個人去銀行取錢,卡里有500萬,如果能取出,所有的錢都將歸他所有,可這個人并不知道卡的密碼。這時,銀行工作人員告之,允許他無限次的試密碼,直到試對為止,但條件是,每試一次都需要繳納2塊錢的費用。
試想,如果你身處其中,會不會去嘗試呢?
這個測試的真實數據是,在所有被試對象中,97%的人愿意去嘗試。(這些人里,大部分日常是不買彩票的)
只要理性分析就會知道,這種情況下,成功取出錢的和中彩票的幾率相差無幾。
創業初期,創始人自我拼搏,從0到1。需要極致的勇氣和魄力,這時候需要表現出更多冒險的本性,那些骨子里愛冒險、攻擊欲望和自我意識強、排斥異類的人,更有可能脫穎而出。
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或是到了轉型期時,這樣的天性,又會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壁壘。
那么在互聯網創業過程中,會有哪些死本能的表現呢?
- 順應社會共識
- 創業死本能
1.自我管理
A.自我阻礙
心理活動:我沒有做到最佳的程度,是因為我還沒有使出全力。
換句話說,很多人為了避免全力以赴后仍沒有達成理想結果,主觀上會有所保留。
比如:面對投資人和合作伙伴的問題:“為什么你們的產品上線這么久,用戶卻沒有顯著增長”。
直覺的回答:“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全面發力,一旦發力,前景就是不可估量的”。
B.自我感動
想一想,你的朋友圈里是否出現過這樣的自白,“現在已經是晚上11點了,可我們的團隊仍然在全心投入的工作”。(有可能還會配上幾張讓人熱血沸騰的照片)
人們在試圖感動他人之前,往往習慣先感動自己。于是,腎上腺素分泌加速:“我們這樣的付出,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
創始人如果讓這種氛圍蔓延,很可能會造成的后果就是,大家身體上保持積極,思維卻陷入懈怠。團隊成員意識到,只要我們做出夜以繼日忙碌的樣子就會得到青睞。
C.堅持不必要的堅持
初心有偏差,不是為了創造社會共識,而是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完成使命。
身邊的朋友、家人等所有的社會關系,都在注視自己的創業項目。
如果事實證明自己錯了,就會喪失在所有社會圈子里的形象。
因此,
大多數時候,當結局已無法改變時,為了維護形象,仍然飛蛾撲火。堅持完成已經問題重重的創業項目。為此犧牲、投入。
2.對外關系管理
A.無序競爭
比如:
早期:有格力vs 美的 國美vs 蘇寧的價格戰
后來:
有滴滴vs快滴 百億燒錢大戰
趕集vs58同城 廣告、各城市分市場的搶奪戰
如果,無序的競爭得不到遏制,為了維持競爭中的地位,雙方會持續耗費高昂的成本,消耗自我;同時也給其他競爭者可乘之機。
B.倚賴資本卻又與投資人對立
有一篇題為:《睜大你的雙眼,認清某些“無良”的VC》的文章
這樣抒發對投資人的看法:
- 第一,到處發TS,做DD,后面無理由不投
- 第二,除了錢,啥也給不了
- 第三,聽說投后啥都管
這就是一種死本能的表現,就像戀愛一樣,希望被愛,當失去時卻又開始憎恨對方。
3.團隊管理
A.提升團隊
企業要有更大的發展,就需要團隊能力的提升。
在大牛日益稀少的階段,作為創始人,要實現這點通常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堅持團隊里我最強。
源自早期創業的生本能,但當團隊結構日益完善,就會讓領頭者越發疲累,將團隊引向一強其余皆弱的深淵。
另一種選擇是,培養幾個強兵。
這種策略在早期可能會有效,大家都希望自己成為強者,占有優勢。
馬太福音中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p>
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但這種策略無疑也是暗藏著危險的炸彈。
大部分時間里,團隊中處于強勢地位的人,都會占用更多的資源,
而那些在早期就處于較低地位的成員工作,會越來越缺乏團隊的資源支持。
更加可怕的是,那些強者,往往利用占據的資源做更多利于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利于團隊。
這種情形下,團隊就會陷入無止境的內耗中,逐漸喪失創新和發展的動力。
B.個體和團隊進化
普遍的,個體的生本能和集體的生本能往往是對立存在的。
比如,在原始社會,為了獲取更多獵物,一些人跋涉到遠方。
為了看得更遠,有人爬到樹上。
為了采到鳥蛋和蘑菇,人們登上峭壁。
為了吃魚,人學會涉水捕捉。
這些對個人而言的冒險舉動,往往利于整個族群。
但他們會因為冒險,受傷或喪命。
可能在不熟悉的遠方遇到陌生的危險。
可能從樹上和懸崖跌落。
可能被水溺斃。
但他們卻為整個群體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比較典型的例子有:
哥白尼探索日心說,卻被教會活活燒死。
諾貝爾發明了TNT,卻因此失去了兄長,自己也被震聾。
兩彈之父鄧稼先由于輻射,早早過世。
與之相較,多數人會選擇安全的享受冒險人犧牲所帶來的利益。
在企業中,如果安全享受的人占據主導,就會讓公司進入死循環。
既然認識到這些影響創業生死的成因,該采取哪些方法以應對呢?
- 順應社會共
- 創業生本能
1.自我管理
A.從內部視角轉向宏觀視角
通過對數據和市場的深入分析,確定自己在行業中的地位。
通過對競品的分析,找到劣勢和不足,保持足夠的客觀。
B.不鼓勵看起來勤奮卻沒有方向的工作
讓自我感動形成氛圍,往往是因為創始人鼓勵那些嘔心瀝血的工作狀態。
因此,為了避免盲目,可以多開展關于產品方向的研討,達成共識;
多進行戰略規劃和時間布局,盡量減少臨時決策所占的比例。
C.從一開始就選擇低調
很多人創業的動機,是證明自己能夠完成一項宏偉的事業,以此來驗證自我價值。
抱有這種初心,本身就是存在偏差的。
創業的目的,是通過自己對產業鏈的整合,將資源再分配。
這種再分配,如果能讓更多人的價值在其中得以成全,創始人自己的愿景也就可以更順利的被成全。
因此,在決定創業的那一刻起,就要學會盡量保持低調,不要強迫自己證明什么。
參與的人從中獲益,自然就會被證明。
2.對外關系管理
A.犧牲必要的利益,促成大的融合
滴滴和快的在2015年初完成融合;無獨有偶,趕集和58也在同年4月宣布合并 10月,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旗鼓相當的競爭者大融合以成為互聯網新趨勢。
合并的雙方都會有所犧牲,但從長遠看,這樣做不僅讓無序競爭得以遏制,也降低了的其他競爭者帶來的不可預知的風險。
當然,除了合并,找尋更多的伙伴,相互給予支持,相互成就,而不是四處樹敵,孤立自己,也是企業生本能的一種表現。
B.站在投資人的立場,考慮項目
如果你是投資人,你會青睞什么樣的項目?
如果覺得這種角色轉換很困難,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買菜大媽。
當有人向你推薦基金理財產品時,你會因為什么而選擇購買?
如果基金經理告訴你,我們的基金還沒有上市,需要一些像您這樣的大媽的資金,來實現它
的運轉,你會購買嗎?
- 針對一些創業者融資的“死本能”心態,都可以跳轉視角問自己幾個問題。
- 一,大媽可能會咨詢很多款理財產品,但是不是每一款都要投呢?
- 二,除了錢,你還需要大媽給你什么?
- 三,大媽投了你,是不是就無權過問產品的漲跌和操作了呢?
3.團隊管理很多成功企業都意識到,要想長久發展,就必須解決個體生本能與團隊生本能的矛盾。
所以,現在大一些的企業都會采取“內部孵化”的方式,鼓勵團隊成員冒險創新。公司提供支持,幫助個人完成價值實現。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在充分調動成員主觀能動的同時,也不至于讓公司付出的成本無法收回。
結語
創業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方式。
創業者都擁有美好的愿望,但不意味著所有美好的愿望,都會實現成美好的結局。
如果在實現“它”的過程中,讓你產生了焦慮,就會讓周圍的人感知到。
這時,死本能就會占據主導地位。結局往往就會偏離初衷。
只有認識到這些,才可能讓結局按照我們書寫的劇本呈現。
借用書中的一段話,希望懷揣夢想的你能有所感悟。
“人在美景面前的死亡沖動實際上是用‘結束’來定格此刻的美好。在情感達到一定強度時,希望用想象的‘死’的方式來定格體驗。這與自殺完全不同。實際上并不會真正去做,只是對美好有限性的無可奈何的顛覆。”
——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超越唯樂原則).1920.
感謝伊卜生研究會成員:@墩墩@馬老二@捍道@洋子@劉飛飛@見路不走@seven對本文提供的幫助
請勿抄襲,盜版必究
作者:伊卜生,微信號:kangjian0705。微信公眾號:Ibsen2020。
本文由 @伊卜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