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如何做好企業轉型

0 評論 8033 瀏覽 14 收藏 31 分鐘

有些企業是被逼到極限,為了生存不得不轉型。那么,要怎樣才能做好企業轉型呢?

一、如何找準戰略轉型的時機和切入點?

曹仰鋒博士提出了戰略轉型的階段曲線圖。

戰略轉型的時機,從理論上來講一定是第一曲線沒有到達峰值之前。但說著容易做著難,典型案例就是柯達。

柯達的第一曲線是膠卷業務,第二曲線是數碼業務,數碼相機是柯達發明的,但這項技術把自己顛覆掉了。原因是柯達的膠卷業務利潤豐厚。從某種意義上講,轉型是利益的再分配、再創造。

一文讀懂:如何做好企業轉型

轉型絕對不是簡單的從A到B到C到D,而是從A到A+,到A++。這就需要領導者識別第一曲線和第二曲線之間的協同效應,如果第一曲線到第二曲線沒有業務的關聯性,沒有業務的協同性,轉型也很難成功。

微軟也是不斷從原來的傳統業務到新業務,一直轉型。

我們正處在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主要有三種連接:

  • 第一是移動互聯網,讓我們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互聯;
  • 第二是產業互聯網,實現了物物互聯,包括物聯網;
  • 第三種叫“人與物的互聯”。

所有企業的轉型,基本上都會受這三種連接力的影響。

在這個問題上,康容舉出了微軟的例子。

有些企業是被逼到極限,為了生存不得不轉型,微軟在到達這個極限之前就下決心去做了。這是件很難的事情,一般的企業就算看得到未來,也很難愿意“吃掉”現在的主營業務,比如柯達。

微軟為了轉到云服務,之前非常賺錢的軟件生意一定會被逐漸吃掉。這就需要領導有遠見和決心,還要有戰略、策略、文化的支持,要做各層面、完整的一套才有機會成功。

在薩提亞上任之前,微軟已經投入云服務很多年。比爾·蓋茨有看到這些趨勢和做出投入,已經開始鋪路。

微軟一直以來都有B2C消費者大規模的云服務,比如MSN、Skype,還擁有公有云大規模的數據中心的經驗,這是比較獨特的切入點。

微軟并非在一開始就清楚地列出了規劃。

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公司里大約三分之二的崗位是七年前不存在的,有的是要為了轉型新加入的,有的是學習友商的,有的是自己發明的。Sales的薪資,也一步一步去做調整的。

這是一個難題:一個創業的公司,沒有客戶和業績的時候,反而很容易完成創新。

一家有多年歷史的企業,不能突然說老產品我不做了,因此必須慢慢想辦法,帶著合作伙伴們、客戶們一起,一點點改良系統、制度、機制。

二、歷史上怎么轉?

管理革命的四次迭代:

一文讀懂:如何做好企業轉型

來源:《第四次管理革命》,曹仰鋒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5月

管理學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可以總結為四次管理革命。

第一次管理革命從1901年到1940年,主題是科學管理。科學管理的精神是實現組織與個人的共贏,共贏的前提條件是效率。

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講過,要想讓組織與員工之間共贏,必須出現高效率,產生高效益。它并不是指壓榨工人,而是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通過流水線等把動作、流程進行拆分。

科學管理在今天依然有很重要的價值。很多企業提的“三高”政策:高效率、高壓力、高薪酬,就是科學管理的精神。

第二次管理革命是從1940年到1970年,這次革命的主題是人本管理,把人放在管理的中心,以人為本的理念大行其道。

一百年來,管理革命有兩大驅動力量,第一次是技術驅動,第二是人性驅動。從第二次管理革命開始,我們開始對“人”產生關注,“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第二次管理革命的產物。

第三次管理革命從1970年到2000年左右,我將之定義為精益管理。

第三次管理革命和前兩次最大的不同,是把組織管理的視角從組織內部轉移到外部,圍繞用戶需求,建立端到端的流程,從發現用戶需求到滿足用戶需求,實現閉環。

我們今天講的以用戶為中心,來自于第三次管理革命的實踐。德魯克曾經講過一個很重要的觀點: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是為用戶創造價值。

第四次管理革命是從2000年以后,這次管理革命的驅動力是互聯網。

從2001年到現在,我認為是第一階段,由消費互聯網引起來的,消費互聯網已經催生出很大的企業,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美國的亞馬遜、蘋果等等。

第二階段產業互聯網將唱主角。每次管理革命都有40到50年時間。在這次革命中你會發現,互聯網絕不是簡單的技術,它會對商業模式、管理模式進行重塑。

三、世界500強企業怎么轉?

一文讀懂:如何做好企業轉型

海爾、蘋果、西門子、豐田的營業收入與增長率

從世界500強數量的分布來看,前幾名的國家主要是中、美、德、日。從數據可以看出這幾家公司轉型的情況。

從1991年到2018年,海爾數據只有2015年下滑一點,其他時間實現了同比正向增長。作為收入在一千億以上規模的制造企業,每年保持持續的增長是相當不容易的。

蘋果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有一個下坡,但2008年以后,它的業績突然垂直起飛了。這恰恰印證了一句話叫“厚積薄發”。

蘋果從2001年左右開啟啟動的數字中樞戰略,在2008年,也就是接近七、八年的時間終于爆發了。

蘋果的數字中樞戰略有兩大實踐,其一是iPod和iTunes以及后來的智能手機和APP商店的軟硬一體化模式,以及后來的基于iCloud的云服務服務。商業模式的創新使得蘋果公司的市值一度超過了萬億美元。

一文讀懂:如何做好企業轉型

阿里巴巴、亞馬遜營業收入與增長率

西門子公司是老牌的制造業公司,在2008年業績到達高峰以后,直到現在還在做艱難的轉型。

老牌的500強企業豐田公司,也在進行艱難的轉型,業績呈現U型變化。

但看另外兩家公司就不一樣了:阿里巴巴從2004年到2018年的收入,年度同比增幅最低是16%,去年它的營業收入達到370多億美元。

更厲害的是亞馬遜,從2008年到2018年十年時間,年同比增長率從沒有低于20%。這可以讓我們深刻地理解這句話: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四、轉型的具體策略是什么?

一文讀懂:如何做好企業轉型

曹仰鋒博士提出了轉型的“一個中心、兩個方向、三個維度”,把公司的轉型概括為“V+”模式,即“價值+”模式。它包括“一個中心,三個維度,12條路徑”。

一個中心是指以價值創造為中心,也就是以value為中心,不管如何轉型,核心是創新價值創造的方式。

三個維度包括戰略生態化、組織平臺化、價值共創化,并據此演化出12條戰略路徑,其中戰略生態化包括生態愿景,生態戰略、生態模式、生態能力,組織平臺化包括基石平臺、共享平臺、體驗平臺、知識平臺,價值共創包括重塑組織、重塑顧客、重塑領導和重塑激勵。

第一,戰略方向的轉型,上述這六家公司都在向平臺生態系統轉型。

平臺生態系統有三種連接力:資本、數據、知識,它們形成一個價值共生的命運共同體。

未來的企業就有兩種命運,要么生態化,要么被生態化。大企業越來越生態化,小企業都需要融入到生態系統當中去。

未來的企業,比如微軟,變成生態公司了;很多小的公司變成了專業化公司。

專業化企業另外一個概念,就是德國人提出來的“隱形冠軍”。在某一個細分市場上做到全球領先,價值創造越獨特就越能在生態系統中成長,在這個生態系統當中就越有位置。海爾提出了5+7+N戰略,5是指智慧客廳、智慧廚房、智慧臥室、智慧浴室、智慧陽臺五大場景,7大解決方案,N個消費需求。阿里巴巴也是一樣,構建了龐大的生態系統。

第二,商業模式的轉型。

商業模式要回答三個問題,第一價值創造,第二價值傳遞,第三價值獲取。

上述6家500強企業的商業模式可以被概括為“端云網一體化”,即智能終端、云端服務、價值網絡。比如,海爾將傳統家電升級為智能家電,叫作智能網器,冰箱不再是普通的電冰箱,而是智能冰箱,可以實現人機互聯,物物互聯,從而在商業模式上實現了“軟硬件一體化”。

一文讀懂:如何做好企業轉型

寶馬對未來汽車的思考和設計,未來要成為移動生活解決方案服務商,出行即服務

薩提亞·納德拉掌舵微軟五年多時間以來,帶領微軟市值突破11450億大關??等莘窒砹怂_提亞三項非常重要的刷新,這也是需要轉型的企業和組織需要考慮的:第一是使命;第二是戰略;第三是文化。

刷新使命:比爾·蓋茨創辦微軟時候的夢想是,每一個家庭都有一臺電腦。一個人如果幾十年都在追逐同一個夢想,有一天終于達到了,隔天就會陷入迷失。

微軟之前也有過非常賺錢的時刻,可是如果它沒有使命,也是會迷路的。薩提亞更新了微軟的使命:為全球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成就不凡,其內核跟原本的使命是一樣的,但范圍比之前要擴大很多了。

我們友商蘋果的客戶并不是全世界每一個人。蘋果的客戶是有經濟能力、愿意付出一千美金買一臺手機的人。它的商業模式非常成功,它也有自己的使命——做出世界上最完美的產品。

這兩個使命都很重要:一個是以用戶為中心,一個是以客戶為中心。這也是曹博士講的,第四代是生態企業,你的客戶要成功,你才成功。

刷新戰略:微軟從一個產品化、賣軟件授權為主的公司,轉型到賣云服務為主的公司。

我來到這個職位的時候,我們是第一家國際級的公有云服務合法落地在中國的第一個廠商。而在這四年多前,我們已經有自己的智能云平臺Azure,還有Office365。

短短四年時間,云在中國營收中的占比從5%提升到超過50%。這并不意味著只需要把生意轉向云就行了,微軟的內部也需要改革。如果只是賣軟件的授權,客戶用得好不好,我都不知道,反正已經付錢了。

云服務不同,需要長期跟客戶保持聯系,會認識這個客戶,更了解他的需求,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務給他。這就需要內部進行改良,比如銷售如何賺取薪資。

刷新文化:在智能云和智能端時代,微軟提供的是“把數字化轉型的好處給客戶”。

微軟可以幫客戶提升自己員工的生產力,可以讓他們與自己的客戶互動更密切,可以降低成本,甚至是提供數字化轉型的產品和服務,幫他們進行產品轉型。如果想要實現這些,除了使命和戰略,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改變,就是公司以內的,員工自己的價值概念要改變。

彼得·德魯克曾經講過一句話,說文化把戰略當早餐吃掉了。

柯達的策略是對的,它失敗在文化沒有轉型。柯達的高級主管堅持跟員工說,每一張數字化轉型的膠片,我都想要賺錢,就是離不開以前膠片的概念。這個真實的故事聽起來好像很可笑,但如果你的公司全部的歷史就是賣膠片的話,你很難脫離這種想法。

薩提亞花上任不久,在一個很大的會議上,出現了微軟愛心Linux的背景——這件事代表了非常大的轉型。

因為微軟的上一任執行長還評價開源就像是病毒一樣,但當客戶都在用開源技術,都在使用開源語言,微軟還固執己見嗎?它一定要開放地擁抱開源。

有兩個具體的例子:

  • 第一個例子,微軟全球的智能云平臺,虛擬機現在有接近50%是開源的了,在中國已經超過了70%。
  • 第二個例子,微軟的研究人員和開發者以前不可能用開源的云、開源的代碼。但完全相反,開發者會先看開源的解決方案。

五、如何完成人的轉型?

偉大的創新、偉大的轉型需要意志來挑戰理性,激勵機制的藝術在于激發每一個人的有趣的生命意義。

如何激發員工的斗志和活力呢?

曹仰鋒博士從2006年就開始跟蹤研究海爾,出版了《海爾轉型:人人都是CEO》這本書,海爾逐步從產品型企業轉型為“平臺+小微”的生態系統,小微企業包括生態小微、孵化小微、轉型小微等多種類型。

2018年11月,《哈佛商業評論》發表了著名戰略管理學者加里·哈默爾寫的文章:

科層制的終結,這篇文章以海爾為案例,分析了海爾組織轉型的策略,其不少觀點和我在《海爾轉型:人人都是CEO》這本書的觀點相似。海爾轉型的本質是“人的價值第一”,即讓每個人成為自己的CEO,在為用戶提供價值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價值。

微軟的轉型也符合這個原則,在《刷新》這本書中,薩提亞特別強調微軟之魂。微軟的“魂”是什么,其實就是激發每一個人生命的意義,也就是人的價值第一,這也符合V+模式(價值+)。

未來的組織會逐步演化成這樣一個結構:強后臺、大中臺、小前臺。

小前臺是快速識別并滿足用戶需求的自主團隊或者小微企業,它們的快速反應和敏捷能力都需要得到后臺和中臺的強大支持,而微軟非常強調成長思維。

薩提亞講過,科技行業不尊重傳統的習俗,只尊重創新。可要是創新的話,就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技術,跟上新的趨勢?,F在微軟的每個員工隨時都有很多必修課,必須保持提升自我的能力。

微軟的轉型好像挺成功的,但這條路走了多遠呢?薩提亞的答案是5%。如果5年后被問到同樣的問題,他的答案還可能是5%。

因為成長思維是無限、不斷的過程??萍夹袠I在十年前炒大數據,五年前炒云,現在炒人工智能AI,五年后是什么呢?這種成長思維是一種一輩子不斷的學習的精神。

除了成長思維,同理心也非常重要。

這也許跟薩提亞自己的家庭有關系:因為他兒子的出生,女兒殘障的障礙,他自己就有同理心的力量。

回歸到使命,世界上每個人都可能是你的客戶,你需要滿足這么多多元背景、多元需求的人。你需要尊重、理解他們。

在微軟內部,員工也要反映世界的多元和包容,團隊內的人也會有更多童心來相互支持。

六、作為組織轉型最根本的驅動要素

如何實現領導力轉型?

一文讀懂:如何做好企業轉型

領導力是轉型的基礎,曹仰鋒博士把領導力分成1.0到4.0,其中領導力1.0是以企業自己為中心,為企業謀取最大的利益,這類領導往往會展示魅力型的領導風格,自然而然,權力也集中在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手中。而領導力4.0則以生態為中心,要以生態系統的整體利益為出發點,堅持利他思維。

對于生態型組織而言,未來組織成功的核心競爭能力是什么?我認為,讓別人成功的能力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曹仰鋒博士提出過一個轉型基本公式:戰略轉型=商業模式×管理模式×領導力N。

這個公式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其中商業模式是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持續創造價值;管理模式是以員工為中心,讓員工持續創造自我價值。

企業需要平衡顧客和員工的價值,讓員工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進而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有人認為90后、80后的員工難于管理,曹仰鋒博士則不這樣認為,其實80后、90后相比而言,有更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果企業仍然按照傳統科層式的管控模式,當然就難管了。

相反,企業需要在互聯網時代,不斷將組織扁平化,甚至去中心化,增加對員工的授權,提高員工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果是這樣的話,80后、90后就不難管了。

當然,這需要領導思維的轉型,從控制型領導轉型為賦能型領導,所以,企業轉型的根本就是領導力的轉型,它是企業轉型最重要的杠桿和支點。

一文讀懂:如何做好企業轉型

大型企業轉型有三種惰性一定要克服:第一是戰略惰性;第二是組織惰性;第二是領導力惰性。

戰略惰性首先表現為戰略依賴癥,即過于依賴過去成功的經驗,同時缺乏挑戰性的目標,戰略平庸;組織惰性則表現為集權僵化,甚至組織封閉;領導力惰性的主要表現是自以為是,不能自以為非。捍衛自己的既得利益,不能擁抱變化。

《道德經》中講“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則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這段話對戰略轉型有很大的啟發。

戰略轉型不能僅僅聽到一些大道理,關鍵是要踐行,勤勉地行動,在行動中不斷矯正方向。

變革型領導力的第一條,就是擁有強烈的愿景和使命,領導者就是牽引者,必須有勇于承擔變革的勇氣。

第二條,不能把這個愿景僅僅當成個人的愿景,而是要變成共同愿景。

《孫子兵法》里面講“上下同欲者勝”,就是這個道理。蘋果公司的喬布斯盡管對產品的要求很苛刻,但是他善于傾聽高管和員工的聲音,他經常組織圓桌會議,包括他的數字中樞戰略,都是跟員工交流得出來的啟發。

第三,領導者要以身作則。

第四,領導者需要善于激勵別人。

激勵員工、留住員工有沒有高招?如果說有高招,我認為就兩條,第一招是使命牽引,第二招就是提高員工的薪酬待遇。人的行為都是機制下的產物,領導者不能忽略激勵機制的建設。

領導人在霧中前行怎么找到方向?

第一傾聽用戶的聲音,第二傾聽員工的聲音。微軟轉型、海爾轉型、阿里巴巴轉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V+模式。V+模式的核心什么?讓每個人創造成就感,讓每個人成就自我價值。這種價值觀就是利他思維。

微軟的薩提亞是非常謙虛的領導。無論是對客戶、媒體還是員工談,薩提亞都是先聆聽再講。領導人的以身作則很重要。

微軟今年出了一套全新的全部主管的必修課。在培訓主管方面,康容分享了三個理論:

  • 第一,Model以身作則,首先你自己必須當言行如一的好榜樣。
  • 第二,培訓員工,讓他們發力,讓他們自己成長。
  • 第三,對員工要關心,要有同心感,要關心每個員工的情況,還有他們的職業發展路線,怎么協助他們。

七、如何認識轉型過程中的信任感?

曹仰鋒博士分享了一個小故事。

11月22到23號,他去維也納參加第11屆彼得·德魯克全球論壇,晚上去維也納步行街散步,看到有一個建筑的角落里有一個很特別的裝飾物,高大的玻璃罩里面有一棵大大的樹干,上面滿是釘子。

朋友告訴他,原來這是一棵活樹,是生生被釘死的。

為什么被釘死呢?當時有一個傳說,說這棵樹是幸運之樹,往上面釘一顆釘子就能得到幸運。于是,相信這句話的人都往這個樹上釘一顆釘子,時間長了,就把樹給釘死了。

每個在樹上釘釘子的人都想讓自己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這是利己的想法,其結果是人的利己之心讓一棵樹死亡了。

其實,在生態系統中也是一樣。“利他”是培養生態信任最為重要的因素。

平臺更容易形成壟斷,如果平臺企業沒有利他思維,就會過度攫取利潤,最終讓整個生態系統走向消亡。

獲得信任的第二點,你一定要相信別人能做好,很多老板不相信別人做得好,這樣的領導者就無法取信于人。

第三,要有同理心,也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學會換到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多替他人考慮,自然會贏得他人的信任。

微軟很強調,我們的云服務和技術是最可信任的。

  • 第一,微軟是利他的,我們認為客戶成功,合作伙伴成功,微軟才能成功,所以微軟最終是中立的技術公司。
  • 第二,微軟是全球國際級云服務的公司,一個客戶如果他決定把他的數據、生意放在云上,我們必須要可靠安全。

這件事情講到未來,未來的技術在人工智能、機器人這方面,會越來越厲害。我們人工智能跟之前的技術不同的地方是,它有自己的學習能力的潛力。所以你將來很難預期到將來怎么做決定,它會往哪個方向來發展。

微軟帶頭定義自己的人工智能的技術,是要負責任,要透明,要可靠,要安全,要保護隱私,要為人類做好的事情。

這件事情決定人類信任人工智能,信任技術。

八、企業們轉型過程當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曹仰鋒博士認為,第一是“看不清”。

領導者想轉型,但不知道往哪里轉??床磺宓脑蚩赡苁峭饨缱兓?,也可能是領導者的戰略視野不夠。

戰略視野決定了企業的戰略選擇,那么,如果提高戰略視野呢。這背后也沒有什么秘密,有三條路大家都耳熟能詳: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閱人無數。

第二是“干不動”。

許多老板在公司里面高高在上,很多員工表面聽他的,但是心里并不聽。為什么?企業老板大權在握,執行者沒有權力,沒有資源,當然無法推動戰略轉型。

第三是“干不長久”。

轉型是一項持續的過程,是持續的行動,只憑一時的沖動是不夠的,需要有機制做支撐,轉型的行動才能長期堅持。

康容分享了自己在商學院教策略的教授的第一堂課,他在板上寫:策略的90%是執行。

柯達知道數字化很重要,可是他執行不了。微軟花最多的時間,無論是在薩提亞層面的SOT,還是大中華區的層面的討論,大家都在尋找可以提升效率的方法。

另外,微軟還協助很多中國的企業在轉型。他們面臨的挑戰是人才,特別是在數字化的時代,除了技術層面,他們還會關注怎么招到對的人,怎么去培訓這些人。

 

講者:曹仰鋒

內容來源:在人工智能和數字化浪潮下,無論是行業、企業還是消費者,都面臨著數字化轉型的新局勢和新挑戰。關于企業轉型過程中的思維和方法,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康容和《第四次管理革命》作者曹仰鋒博士在12月3日《刷新未來:再造企業組織和文化》活動上,分別從轉型領軍人和行業研究者角度,給出了企業“刷新”之道中八個關鍵問題的答案。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Pl1Zg0DlGzjZRyoePgS9_g

本文由@筆記俠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