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的idea很靠譜?哦,投資人不在乎
最近幫一家初創企業尋找融資,其中蜿蜒曲折,實在是讓我感慨良多,于是寫下了這篇文章,給一些可能抱有疑惑的創業者看看。
如果你在糾結下列問題:
- 為什么他們連那種一看就是騙錢的項目都肯投!
- 我的項目那么靠譜為什么沒人青睞我!
- 貴圈的投資人都是智障嗎?
那你應該看看這篇文章。
注:本文只針對 TMT 領域的早期融資,其他領域的投資,中晚期投資并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
投資人是怎么賺錢的?
投資人是怎么賺錢的?這個問題乍一看很 navie,但是其實是本篇文章的中心,理解力比較強的讀者,可能看到這個小標題就知道全篇的內容了。
在思考投資人為什么不投自己之前,應該先思考,投資人是怎么依靠風投獲益的,追根溯源尋找答案。
風投基金,投資人獲利的方式非常明確,把股權直接賣出套現,沒有第二種方法。套現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也主要就是四類,上市之后套現,投資的公司被收購之后套現,創始人回購股權,其他基金來接盤或者大基金帶有一定壓迫性的強買強賣。
這種獲利方式是由風投基金的運作模式決定的,風投基金有自己的運作模式,募投管退。什么叫募投管退,簡單地說,就是以基金為中心,由資金供應者募集資金(募),然后將其投放給資金需求者,基金管理人負責投資決策,中介機構參與咨詢(投)。投資結束,并不代表任務的完成,基金管理人還得管理基金,投后管理,監督企業有沒有亂用錢(管),直至實現基金退出,且把現金連本帶利還給資金供應者(退)。
簡單地說,我募了第一期錢,我就要投資初創企業,企業成長了,我股權變得更值錢了,換現,然后還給投資者。
既然我要把錢退還給資金供應者,還是連本帶利的,那就意味著我必須要把股權換現才還得起。如果基金投了一家公司沒能上市或者被收購,雖然最后公司本身進入良性循環,盈利了,那可能也很虧。以互聯網公司的特質,長期低利潤,甚至不盈利都是正常的,可以預見的分紅相對于投資金額來說十分有限。
這種事情發生的多了,你下了一輪再募集資金,就沒人給你錢了。因為人給你錢,最后就被鎖成了某家公司的股份,只能拿點分紅,拿分紅還要擔心別人做假帳,還要撕逼,最關鍵的是,大筆資金的流動性沒了。
如果投資一個項目,股權賣不出去,只能吃分紅,那就好像是買了一款只能拿利息沒法取本金的理財產品,這么坑爹的東西你會買嗎?當然不會!所以投資人也不會投股權沒法套現的項目。
當然,傳統產業,比如銅礦投資就是為了吃分紅,但是這個并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
說了這么多,其實想表達的就只是一件事,風投基金的運作模式注定他沒法通過套現以外的方法盈利,而由于存在一個募投管退的周期,對于套現的速度也是有一定壓力的,想要吃分紅是行不通的。
就好像炒房的人并不是為了那點房租,而是為了房子本身升值。當然,房租也是收入的很重要一部分!并不是說不要就不要的。
風投青睞的項目長啥樣
在了解了風投的盈利模式之后,我們再回過頭審視自己的項目,為什么投資人看不上?為什么他們都覺得這個項目沒有價值,我的項目真的沒有價值嗎?
顯然,答案是不一定。風投不投這個項目,和這個項目對于你來說有沒有價值,關系不大。
風投投的是什么樣的項目呢,是對于風投基金來說靠譜的項目,符合風投基金運作模式的項目。更直白的說,風投投你,是為了以后更高價的把你賣了。所以他要投的項目有兩個特征。
- 能賣得出去的。
- 能賣出去高價錢的。
- 沒了。
賣出去套現的方法很有限,上市、收購、其他基金或者其他個人購買。
能賣出高價錢的原因也很清晰,投資的早,那個時候估值低,價錢便宜,投資過后一兩年內,公司飛速成長,前景光明,就值錢了。
從某種角度來說,能賣出去的,基本上都能賣個好價錢,賣不出去的,十有八九要倒閉。
那么未來能夠上市的公司,會引起大公司注意進而收購的公司,會引得其他基金爭相購買的公司,才是風投愿意投資的公司。只有那些在關鍵領域能夠卡位,市場前景廣闊的公司才可能被相中。
而下面幾類公司,一般來說是不太可能被風投看中的,即使它非??孔V。
- 天花板明顯,可能是因為目標市場受眾太少,也可能是商業模式的局限。
- 身在巨型市場的某一環節,但是無法形成關鍵性卡位。
- 競爭對手太多太多,模式雷同,而且幾乎無法通過正常手段搶走對手份額(企業市場基本上就是這樣,畢竟人企業不會因為用戶體驗動不動就換公司內部軟件),天花板很明顯。
- 商業模式固定,沒有想象空間,已經有穩定的現金流,投資之后價值不大,成長空間有限。
首先我舉個第一類公司的例子。一個黑膠唱片社區 APP,這個項目很難獲得風投的青睞,因為它所在的目標市場受眾太小,黑膠在主流音樂市場中幾乎已經銷聲匿跡,沒有什么話語權,那自然就不會有人對它有所青睞。
假如現在的音樂市場,所有人都視黑膠為最好音質的體現,是音樂品味的風向標,那可能這個款項目就會有另一個結局,但是顯然,這個假設并不成立。
第二類公司,豆瓣,以及侯小強的毒藥。就拿豆瓣電影來說吧,為什么很難盈利?首先它沒做團購,其次,豆瓣的電影打分對于電影宣發市場來說沒什么殺傷力,IMBD 和爛番茄都比它更具有權威性,而且有些電影評分再爛我也是會去看的,比如《超人大戰蝙蝠俠》,畢竟在中國這種限制進口片的地方,人民群眾壓根就沒有什么選擇可言,小情侶約會總歸要去看電影的,這個時候男方如果婆婆媽媽地說「豆瓣上面這電影評分不高啊」,說不定就吹了。所以在整個大的環境中,豆瓣是一個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產品,這種產品是沒法獲得高估值的。
第三類公司,某幼兒園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不方便點名,地推了 2000 家幼兒園,已經有比較強勁的現金流,但是從市場份額來看,和對手差距明顯,投資人不會愿意投這種行業老三的,盡管它可以 憑自家現金流過上不錯的日子,但是 so what?尤其是項目其實還算比較早期,這么早期的項目,一眼望過去全是競爭對手,那就讓人相當絕望了。
第四類公司,我沒有特別恰當的例子,因為沒有類似的公司會去閑的蛋疼找風投,風投也不會閑的蛋疼去找類似的公司。
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我可以說一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個站點,其實還是很有價值的,但是成立了 5 年,一直到 2015 年他們開啟了全新的招聘業務之后,投資人才選擇介入。why?因為原來那個垂直媒體本來投入就不大,收益也還可以,不需要投資人介入,投資人介入與否和產品做得好不好沒關系啊。而對于投資人來說,目前這個項目已經很成熟了,一來是估值相對來說不低,二來,自己介入換現的可能性也低,進去了也不知道干嘛。
但是新的項目——秒聘網就有風投愿意搞,因為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樣一個知名品牌孵化的招聘網站,互聯網公司對于運營和產品還是有很強的招聘需求的,項目還在初期,那就投一個唄,萬一以后全中國的 PM 都靠這個網站找工作呢?那這個成長率還是相當可觀的。
除了能賣出去,賣個好價錢,快速成長也是風投比較看重的,只不過相對前兩點沒那么看中。一般來說,沒有哪個機構愿意長期持有某公司的股權的,尤其是風投基金,長期持有股權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非常蛋疼的事情。介紹個知名的蛋疼案例——豆瓣,豆瓣這個體積,沒人愿意收購,因為吃下來肯定價格不菲,買來不知道干嘛,阿北那個性格也不像是會賣的。但是想要上市,又有點困難,畢竟盈利數據十分慘淡,投資人都卡死在豆瓣出不來,真是日了狗了。所以創業者們以后寫 BP 的時候也走點心,別老把自己往豆瓣上面靠,要被拉黑的。
歸根結底,是因為資金的供應者是不希望許基金過于長期(10 年以上)持有某個公司的股權的,10 年時間,投別的項目都不知道賺多少錢了,投資人看中的就是互聯網企業快速增長的那股勁,2 年估值翻 10 倍,風口上的豬。
互聯網圈子風投盛行就是因為企業成長速度快,一個產品的邊界可能是 3 億用戶,花 2 年時間就達到了,一個產品邊界可能是 3000 萬用戶,要達到邊界同樣需要花 2 年時間。風投就喜歡這類項目,成長得快,收益高,只要能賣出去,就賺了!所以大家都不太喜歡慢的項目,當然嘴巴上面不一定會明說。
如果你這個風投基金投了個慢吞吞的公司,一次兩次三次四次,資金的供應者就會質疑你的判斷能力,然后你下次募集資金的時候就會非常困難。
這也就是為什么風投愿意扎堆投資熱點,比如去年的 O2O,今年的 VR。
雖然說可能靠譜程度低了一些,但是至少有換現的可能性,因為這些領域是有可能出巨頭的,是可能會上市,或者被更大的公司收購的。所以風投寧愿把錢投給在潮水中裸泳的人,也不會愿意把錢投給穿著泳褲但是在游泳池的人。
而且投資人一般來說都是很富有的,他們對于風險的承受能力遠遠高于一般人,所以對他們來說靠不靠譜其實不太有所謂,無非是 2% 的成功率還是 1% 的成功率,創業怎么著都是成功率很低的事情,他們這個財富等級的人完全可以選擇富貴險中求,畢竟都入了風投這個坑了,對于風險就不會過分在意。
這種投資邏輯,乍一聽給人感覺,泡沫特別多,但是互聯網行業就是這樣的,這就是風投的生存方式。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個圈子泡沫不會減少,甚至可以這么說,泡沫和風投互相成就了對方。
創業還得靠自己
看到這里你明白自己的項目為什么得不到投資人的青睞了嗎?雖然你的項目非??孔V,但是由于市場方向的原因,上市或者被收購的可能性很小,那就很難被相中。
也許你的項目不需要那么多輪投資,也許它能夠比較快的成長,也沒有天花亂墜的商業模式,可以很快盈利,養活一個小型團隊。實際上大部分工具型創業項目都是這樣的,比如像墨跡天氣這樣的產品,它會有很多的用戶,但是指望這款產品能有廣告以外的商業模式就真是想太多了,但是賺到的錢足以讓創始團隊過上不錯的日子。
如果你作為創業者,看到這樣類似的機會當然會立馬撲上去,但是投資人卻不會,實際上現在絕大部分工具類產品都或多或少面臨融資難的問題。
對于風投來說,只有能夠換現的,成長空間巨大的項目才是靠譜的項目。不要指望用盡早盈利分紅來吸引投資人,人家不缺這個錢好么,人家追求高風險,就是為了高收益,而不是為了數分紅。
創業者們,即使你的項目沒有被投資人相中,也不要灰心,這不等于你的項目不好,這只說明風投不太喜歡這個項目罷了。
有的創業者可能會覺得心里不平衡,我的項目腳踏實地,沒有靠譜的投資人愿意來幫我,而那些看上去像是在盲目追求熱點的項目卻有一群人追捧,其實大可不必這樣。
一個健康的創業心態是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創業。接受風投是為了更好的創業,沒有投資你就不創業了?敢情你創業不是為了做出一番事業,而是沖著投資去的?那放 10 年前,絕大部分創業項目都是拿不到投資的,那個時候天使投資人都是稀罕的,也沒有阻礙那一代人做出了不少優質的產品。
不用過于羨慕那些拿到投資了的,因為人家自己肯定初期也投入了不少時間金錢,光看見人拿融資,怎么沒看到當初人家辭職創業,自掏腰包,投身一個不確定性極大的領域的勇氣呢?再說了,投資人投了又怎么樣,又不代表他一定就能活下去,要是還是失敗了,那就是金錢時間雙浪費。
任何時候,創業都是有風險的,不論有沒有風投的介入。所以真沒必要對拿了投資的人報以特別羨慕的想法。也許是 TMT 領域呆久了,很多人開始變的害怕承擔風險,認為承擔風險的就應該是機構,這其實是不對的。創業慘淡收場欠債的事例仍然不絕于耳,風險和收益永遠是成正比的。
對于想要做一款比較垂直的小而美的產品并且以此謀生的創業者,我個人建議咬咬牙把它做完,如果你發現咬咬牙做不完,那可能就需要考慮考慮要不要繼續做,投入產出比合算不合算。簡單地說,我開發這個 APP 耗費的人力是不是太多了,會不會收不抵支。
如果暫時沒有想到什么很好的商業模式,或者不想全職開發這個產品,那可以把這個當作一個業余愛好來開發,一般來說這樣開發出來的產品體驗會非常好。這個產品會成為你的一張名片,對你日后的創業或者就業都有極大的幫助。
有時候投資人不投你,只是覺得你的項目風險太低罷了,一眼看得到頭,人家又不在乎這點短期分紅。但是對你自己來說,這也許就是一個靠譜的生意,咬咬牙自己干,就做成了,每年賺點利潤,可能那些大佬們根本看不上,但是對你來說,這就是人生的第一桶金,不要老讓投資人左右你的觀點和想法。
影響投資的因素太多,比如時間因素,大環境因素,不要因為拿不到投資就覺得自己的項目可能不是很好,自己的創業方向不對。很可能只是因為那個投資人不懂,也許下一個投資人就意識到了你的項目的價值。如果太過于在意投資人的想法,你可能會迷失方向。
天使投資人一般來說都是比較富有的,這也意味著他們比一般人更有情懷。雖然我上文好像寫的人家錙銖必較,其實事實并不是這樣。如果你的項目即使真的不太可能賺錢,如果很有情懷的話,投資人也可能選擇投資你,他會想要看你做完這個產品。這種「情懷」投資屬于相對普遍的現象。
要不是投資人情懷爆表,像墨刀這樣的工具是很難拿到融資的,雖然我自己天天都在用墨刀,但是在這件事情上我還是要黑它一下。我是很希望墨刀之后能走出一條靠譜的盈利道路的。
創投這個事情吧,接觸得越久,就越發現,這是一個非常玄妙的事情。沒有定數可以說??赡苌弦粋€投資人覺得你的項目不太行,下一個你見到的投資人就會二話不說直接拍板拿著意向書找你。有的投資人覺得你思路清晰,愿意和你交個朋友,長期合作,希望你以后有別的項目也可以找他,他投的是你這個人,交個朋友,那也會投資你。
而且創投圈吧,有時候水比較深,機構投的一些項目可能也確實不是為了回報,主要是為了刷臉上新聞。對這種情況,我也羨慕,可是投資人投我也制造不了話題啊,如果我是 90 后大胸美少女做情趣電商,那說不定就有一堆投資人爭著給我塞錢了。
總之,不要因為自己的項目沒被投資人看上就大失所望,堅定自己的想法。
最后,如果資金實在吃緊,我覺得可以考慮產品眾籌或者股權眾籌的方法來尋求投資,這兩者相對于風投來說對于成長性不那么敏感,對于風險敏感一些。畢竟股權眾籌嘛,蠻多合投人都不是專業天使,甚至對互聯網創業都不是很了解,大家可能就沒那么多情懷了,對風險低的項目偏好比較高一些。
版權信息:本文作者 @首席變態官戈弋 (微信號:hentaigeyi)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土法創業」(搜索公眾號土法創業,查閱有趣的創業雞湯)。
如有任何需求想要聯系土法創業或本文作者,可通過新浪微博 @首席變態官戈弋 或者同微信號 hentaigeyi 進行聯系。
本文由 @首席變態官戈弋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謝謝樓主,很實用。
感謝樓主,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