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創業怪相,資本驅動下將會催生一個又一個王凱歆

3 評論 10773 瀏覽 10 收藏 11 分鐘

最近GQ中國的一篇《17歲CEO王凱歆:風口少女的神通與孤獨》在創業者的朋友圈瘋狂刷屏,把王凱歆和神奇百貨推向了風頭浪尖。從2014年開始,90后創業者就以一貫高調的姿態持續不斷地博取著大眾的眼球。從馬佳佳到余佳文,再到王凱歆,這似乎存在著某種微妙的關系。

站在風口的神奇百貨

在新京報“尋找中國創客”會上,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提出了一個觀點,網紅是2016年最激動人心的現象。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成為網紅。如果不具備成為網紅的能力、潛力、魅力、影響力,那就不要創業了。

其實我不太認同這個觀點。也許投資人的考量標準是這樣,但這并不代表成為網紅對創業者百利無一害。負面的消息,傳播速度總比正面的要快。一些年輕人為了成為網紅可能會走上不尋常之路。

我可以想象一些高中生通過他個人能力在互聯網上短時間內賺上百萬,但我不認為他能很好的管理一個公司。

我們經??梢栽谝恍﹦摌I論壇,看到王凱歆分享成功之道。但是投資機構一味地讓她參加各種活動,各種節目,卻不考慮輿論來襲帶來的后果,會對她心理上造成了一定傷害。資本機構在提供資金和資源的同時,也應該把這些年輕的創業者引導到一個正確的方向,這才是一個正確的做法。

資本機構的推動,創業怪相的產生

當今的中式創業氛圍,不乏有些浮躁。融資夸大,數據造假已成了行業公認的事實,但這樣似乎并不能滿足一些資本機構的野心。在這個時代,大多數企業都存在數據夸大行為,人們的注意力被其分散。當越來越多的企業都進行數據夸大行為,這種競爭市場就逐漸趨于飽和,繼續數據造假就不再會獲取到龐大的關注度。那么就需要一種新的手段,新的方式來獲取人們的注意力。所以通過包裝自帶新標簽的90,95后,打造一個”傳奇性”故事,抓住廣大創業者的訴求,制造關注度,對他們來說未嘗不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對投資人來說:一些投資人希望年輕的CEO去參加各種節目,接受各種采訪,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加大知名度,從而讓大家覺得自己也投了一家知名公司,一方面造成一個產品很火的假象,那些造假的數據也順理成章成了”真實的數據”,另一方面有利于吸引下一輪資金的接入,方便退出。

而對于這些”被選召的孩子們”,不管是吹牛逼,數據造假還是炒作。利用這些方式,只要你火了,那么你以后在金錢方面可能就不用愁了。只要心理抗擊能力不錯,即便是通過一些不好的行為火了,那些負面的評論,可以靠時間來沖淡,也可以利用出名后所得的利益做公關,從而消除人們不好的認知。

現在創投圈有個怪相。CEO的出名程度與公司估值成正相關。產品數據不再是衡量公司的唯一標準,而CEO的火熱程度卻極大地影響了一個公司的價值。

天使投資人釋羽然表示資本的退出獲利時間一般3-5年??磥砟承C構找到了一條便捷之道??纯催@些年輕的創業者,以ERA為例,一款很少人使用的軟件,因為其CEO是個網紅型95后創業者。一年融四輪融資,估值1.2億。不管其真假性,其速度堪比火箭發射。我很好奇以往的投資界,有沒有這樣的先例。

這個時代,人們需要一個標志性故事

這個時代,創業者們需要一個精神的寄托,來安慰自己選擇創業這條路是正確的。而王凱歆很容易就成了人們的榜樣,大家以一貫雞湯式的思維自我安利,17歲的她能做到,為什么我不能做到?人們就是特別喜歡這些天才,確不能看清他們背后隱藏的真相,也不能思考現象產生背后的運作方式。

對媒體來說:為了爭取利益,都希望制造一個大新聞。緊追熱點,但多數媒體為了節約成本,確不考察其真實性。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那么媒體報道的是少數情況還是多數情況就顯而易見了。影響新聞價值的因素包括:影響、時間性、接近性、沖突性、異常性。狗咬人太多了,所以沒有什么大的影響了。但是人咬狗就從來都沒出現過,占了異常性,吸引讀者,關注度高,相對的新聞價值就高。

那些經常發生的、習以為常的事情不是新聞,而那些很少發生或偶爾發生的事情才是新聞。在這大眾創業的時代,成功的創業者能有多少呢?而那些被包裝出來,自帶光環背景的創業者,就成了創業者的榜樣,人們心理的慰藉和時代的象征。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造假成本太低,沒有一個正確,有力的懲罰機制。反正吹牛不用上稅,還能賺錢。面對那些數據造假的公司,當然,在大天朝,法律還是支持你的。

媒體喜歡報道”天才型”年輕創業者,吸引關注度。投資人喜歡投被媒體關注的年輕創業者,方便下一輪資金的接入。創業者喜歡數據夸大,制造熱點。大家也都喜聞樂見了,這對三方來說是一種何樂而不為的事情。但是這依然掩飾不了泡沫的存在,最終倒霉的可是最后的接盤俠。

從這次事件來看,不得不承認,王凱歆將會成為95后創業代表。不管以后有關于優秀的95后,還是關于浮躁的95后報道時,媒體都會帶上她的例子。

在這浮躁的年代,我們需要的是冷靜,不要盲目跟風

現在一些創業者的思維可能會發生轉變,以后考慮的是怎么才能讓那些別有用心的投資機構包裝自己,而不再去思考如何打造一款用戶喜愛的產品。

現在許多大學生認為畢業前沒創業就OUT了。希望各位媒體之后少報道點那些所謂成功的90后創業者,成功表面之后多是不為人知的秘密。多采訪報道那些失敗的創業者,他們路上的坎坷對于我們來說有許多可參考之處。

創業失敗可沒大家想的那么簡單。筆者身邊創業的90后小伙伴不少,創業失敗的也不少。有錢的90后賠幾百萬的,沒錢的創業后欠債數十萬的大有人在。當然也有賺錢的,然而賺錢和賠錢的相比,不用多說,結合你身邊現實生活的實際例子便可知曉。

95后CEO有炒作噓頭,進行包裝是資本方慣用的手法。年輕創業者不要被泡沫沖昏頭腦,總想著納斯達克上市?,F在不出事,以后總會出事。只有相當大的知識儲備和成熟的經驗才是長遠發展的基礎。多積累,厚積薄發,總有比現在更好的時間段進行創業。

關于王凱歆的產品數據,商業模式方面,我就不做過多評價。之前有一些文章對此做了剖析。作為96年的大哥哥,其實我覺得她應該享受現在這個年齡該有的生活,而不是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短時間內的成功,只會讓內心無限膨脹,心理上發生的改變會影響以后的生活。

忘了告訴大家,一些年輕人不是沒能力成為創業圈網紅,而是他不想那么做。其實我們更應該感謝這類朋友,他們拒絕了資本方的誘惑,為這個浮躁的年代增添了一絲平靜。

#專欄作家#

王子健,微信:woainiww5201314,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創業邦,鳴金網,艾瑞,界面,新芽等平臺專欄作家。95后創業者,成都眾籌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南京眾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關注互聯網金融及營銷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剛看了一篇自媒體的“高階應用”,又看到這篇文章,感觸頗深
    去掉些浮躁,厚積薄發

    來自北京 回復
  2. 媒體只會片面報道,早就不愿搭理媒體報道的新聞

    來自廣東 回復
  3. 總感覺,現在的中國不僅沒有在去泡沫化,還在加劇泡沫行為!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