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外包市場滿意這么低,出路在哪里?
失敗率高、低價低質量的創業外包市場存在消費升級的機會,互聯網外包應當怎樣轉變才能繼續走下去?切入點又在哪里?
一、創業產品外包的選擇
當一位創業者需要外包,他通常會有這么幾個選擇:
1、通過廣告找到外包公司
能做創業產品外包的公司有數千家,百度「app外包」,搜索結果首頁全是,找到他們很容易。創業者幾番電話比價,最后選中一家感覺很靠譜且價格最低的。
2、使用外包平臺
豬八戒,智誠外包網,CSTO,解放號,碼市,開源中國外包,快碼眾包,易碼眾包,等等。豬八戒最知名,其他家可能需要別人推薦。確定平臺之后,發需求,然后跟著平臺規則走即可。在專業社區上發布外包需求與此類似。外包平臺通常會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務,收取10%左右的費用。
3、讓身邊朋友推薦靠譜團隊
創業者身邊總有些熟人可以幫忙推薦外包團隊。對接后如果雙方覺得合適,就可以直接啟動了。
4、找技術VC
以股份換取技術服務。許多外包出身的團隊/公司,適應創業大潮推出這項新服務,比較知名的有騎士團,易創互聯等。不僅能以很低的費用甚至免費獲取技術服務,還能掛上服務方作為CTO去融資。
5、找同行接私活
常見于互聯網出身的創業者,找兼職的,不找專門做外包的。通常接私活的要么是熟人,要么是熟人介紹的開發者,能力和人品信得過。
從上面看,創業者外包的選擇是非常多的。這個情況下新的外包再進入這個服務市場,應該怎么殺出一條「血路」呢?
二、軟件外包與產品外包
首先來看看這個市場的發展史。
在2015年10月的產品發布會上,碼市用下面這張圖來解釋他們所面臨的市場機會——軟件外包是個萬億級的市場,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圖:碼市2015年10月產品發布會現場 PPT(圖片來源于網絡)
市場規模大,對創業者而言自然是重大的利好因素。然而真實情況是,這個萬億級的市場,不大可能屬于那些項目均價不足兩萬的眾包平臺。實際的IT 技術外包的市場其實是這樣的。
圖:創業外包的市場位置
在上面這個圖中,我將技術外包劃分為兩種類型:軟件外包和產品外包。軟件外包開發的是企業單位內部使用的系統,屬于軟件行業;產品外包開發的是面向大眾用戶使用的產品,更多的屬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行業。
軟件外包的典型應用是ERP、OA、CRM以及面向行業的信息系統,如醫療行業的HIS系統;產品外包的典型應用是網站、app。
軟件外包客單價高(百萬甚至數億的量級),以客戶為導向,所以多采用招投標、大客戶銷售的銷售形式(所以注定很難用第三方平臺在線完成交易)。軟件外包的市場巨大,產生了諸如文思海輝、東軟、中軟、軟通動力等上市公司。相比之下,以用戶為導向的產品外包,平均客單價就低得多,銷售方式也更靈活多變,可以在第三方平臺實現,比較新的如碼市、易碼眾包、快碼眾包。
圖:軟件外包與產品外包的區別
按需求方的來源,產品外包又可以分為創業產品外包和非創業產品外包。
大多數人也許不知道,許多大企業都有自己的 app,特別是一些國有性質的企業,app 數量可能多達數十個。常理度之,這些以高昂的成本外包開發出來的 app ,目的是給企業的消費者使用的。但這些 app 通常沒什么用戶,更像一個形象工程。這就是典型的非創業產品外包。
創業產品外包則不同,它是創業者的心血和希望,最終是要上線,要讓很多用戶使用的。但可惜的是,60%的創業外包走不到上線的一天。真正能當成創業產品運營的更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下面來看看創業外包市場。
三、創業產品外包的市場現狀
根據核心驅動力,互聯網創業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1、實現能力驅動的階段
在互聯網的洪荒年代,用戶的許多需求都得不到滿足,創業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有無問題。這個時候,只要有新的概念并有實現能力,產品出來,放眼望去都是饑餓的用戶。這個階段的產品已功能為導向,功能越多,越強大,就越有優勢。這個時候出現的外包,核心就是低成本的技術實現。
2、產品能力驅動的階段
隨著競爭的加劇,技術實現已不再是門檻,經過早期市場教育的用戶也變得越來越挑剔。這時,誰的產品好,誰就能在市場上勝出,產品能力,成為互聯網創業的驅動力。這個時候,產品經理成為一個專門的職業,CEO都還愛稱自己為產品經理,人人都在說用戶體驗。
3、運營能力驅動的階段
再到所有創業者都能做出體驗不錯的好產品的階段,誰能拉來用戶,搞活用戶,又變成了一個驅動能力。大家都在找好的運營人才,人人都在談參與感,粉絲經濟。
4、技術能力驅動的階段
當信息量很大,革命性的技術跨過了早期鴻溝,又一個時代即將來臨,在這個階段,誰有能力處理海量的信息,誰能掌握革命性的技術,誰就可能在一個新市場上獲勝。市場的話題,開始熱議云服務、大數據、VR/AR。
圖:創新技術和產品的生命周期
我認為,當前非技術型創業,正處于運營驅動的階段。創業產品的技術實現,不再是一個門檻,優良的用戶體驗,也已經成為標配。創業項目之間,比拼的是運營能力。
所以這個階段,創業者拿出一個只有功能堆砌、可用性很差的產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但與此同時,當前的創業外包市場正在每天批量的產出這樣的產品。
產品外包的早期服務商多是從軟件外包而來的,所以還延續著軟件外包的種種做法,例如高額預付;追求低成本,雇傭廉價的技術人員;重技術,輕設計;按功能報價,以功能實現為驗收標準。我們知道,軟件外包的目標是滿足信息化和業務流程;產品外包的目標是用戶體驗。不同的目標,用相同的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
與此同時,由于產品外包的服務門檻很低,服務商良莠不齊,新的市場進入者普遍以虛假的案例和更低的報價獲取訂單,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混亂。
圖:產品外包的特點
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創業外包逐漸形成了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服務商兩極分化,占據大部分份額的是低價低質量的服務商(稱之為技術外包),他們以非互聯網行業的個人創業者為主要客戶,以技術實現為目標,重復的產出無法使用的產品,持續不斷的拉低著整個市場的信譽度。另一方面,高居金字塔頂層的高質量服務商,以追求產品體驗為核心,為具有產品意識的初創企業乃至知名互聯網企業提供服務,收費昂貴,普通的初創企業承擔不起。
圖:創業外包的市場機會
四、創業外包市場的新出路
任何時候,專業技術服務都是有價值有市場的,創業外包也如此。低價低質量的服務只存在于市場早期,不可能永遠持續。隨著客戶需求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創業外包也存在消費升級的機會,中高端服務會成為市場的主流。
之前,我看到了非常多的外包失敗的案例。一位在會議酒店預訂行業積累十幾年的朋友,想用互聯網解決行業問題,先后找了三次外包,歷時一年,花費數十萬的費用,雖然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好,但依然無法投入使用,最后只能無奈的解散了團隊,留下自己一個人繼續折騰。
所以,不仿以下面的幾點作為切入點,形成新的定位。
1、以完成可用、好用的創業第一版產品為目標
創業與外包在許多方面互相矛盾。外包是別人的,創業是自己的。外包有完成之日,創業無結束之時。外包需要明確的范圍,創業則要面對高度的不確定性。外包要掙錢,創業沒錢。
就創業產品而言,項目的核心部分無法外包,產品迭代無法外包。在我看來,外包實際上是以錢換時間的資源配置方式,只能解決快速完成創業第一版產品的問題。事實上,我給創業朋友的建議都是,如果能夠組建產品技術團隊,盡可能自己完成產品。但實際情況是,非常多的創業者沒能力或者來不及組建團隊,只能選擇外包。
圖: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小可用產品
能夠保證產品的可用性和好用性,應該是新創業外包與當前創業外包市場服務提供方的主要區別。一個互聯網產品的可用性是可以進行標準化評估的。創業外包有三分之一的爛尾率,意味著三分之二是最終完成交付的。但所交付的產品,滿足基本可用性的不足一半。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創業者外包出了產品但最終沒上線的原因。如何該如何解決可用性問題?
2、重產品定義和體驗設計
一個創業產品的誕生,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想法階段、產品設計階段、交互設計階段、視覺設計階段和技術開發階段。
好的產品,是設計出來的。產品設計決定產品規劃的可行性和需求的明確程度;交互設計決定用戶使用的流暢性和信息結構的合理性;視覺設計影響用戶使用產品的舒適度和對產品品質和品牌的感知。
圖:做一個互聯網產品的完整流程
非互聯網行業出身的創業者通常把外包簡單的理解成技術外包,常規外包服務商也重技術請設計,產品功能作為項目的核心,是報價和驗收的基礎。如此得出的結果,自然是很難保證產品的可用性的。
我建議從產品設計切入,對產品定義的明確程度以及體驗設計的質量都有嚴格的控制,需求不清,體驗粗糙的項目需要重新分發到專業的產品設計師重新設計,不能直接進入開發。
圖:產品設計應與技術開發并重
3、人才共享
人才層次和質量控制體系是完成一個好產品的兩個關鍵因素。具體實施者的創造性決定著產品的靈魂。低價低質量的外包公司之所以很難做好一個產品,人才層次不高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水平較高稍有追求的專業人才,通常也不會考慮做外包。金字塔頂層的專業用戶體驗設計開發公司,正是靠精英團隊來確保交付質量的。能做好產品的人不在外包行業,而在真正的一線互聯網公司。
4、平臺監理
項目實施的質量控制體系應由平臺來提供。這種平臺最主要的工作是通過合理的規則設計,幫助項目雙方建立信任并推動項目的成功實施。篩選出數十個外包行業的重要問題,報價問題、工期問題、合同問題、毀約問題、驗收問題、付款問題,等等,都有相應的解決方案。
技術外包是一項單價高,決策重,周期長,極不標準,過程難監管,結果難評判,市場信用體系缺乏的服務。事無巨細的干涉,平臺會累死。所以應該抓大放小,前中后,前端對需求和人進行審核,后端固定驗收標準,中間過程僅作節點提醒和適度監理。
五、我的建議
需求端以初創企業為主,供給端以在職的一線人才或行業經驗豐富的人為主。初創企業的用人需求靈活多變,在職人才也希望充分發揮專業價值,參與創業。
但是追求做出可用、好用的創業產品,其實是選擇了一條需要耐得住寂寞才能走下去的路。外包出精品,對項目而言意味著周期較長且成本不低,對平臺而言意味著見效慢,需要口碑傳播。
決定走這條的平臺應該先扎扎實實做好最初的十幾二十個項目,不斷調整優化服務。相信只要互聯網創業還在繼續,與之伴隨的有價值的專業服務還會一直存在。
本文由 @小圓桌?(微信號:646341711)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文章思路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