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的99種死法(1):商業模式不成立

4 評論 5657 瀏覽 30 收藏 12 分鐘

最近打算開始寫這個系列,分享我創業過程中看到、聽到、想到的問題,以及我的思考,看看何時能夠湊足99篇。另外希望自己的創業過程能夠盡量避開這些坑。這是第1篇,也是很常見的,一般死得最慘的原因:商業模式不成立。

商業模式不成立,或者接近于不成立,或許是對于一家創業公司來說,最致命的,但掉進這個坑里面的創業公司不計其數。

所謂「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是不一樣的。后者的意思單純的就是你想清楚你靠什么方式賺錢。例如:

  • 大多數工業產品,其主要盈利模式是「直接售賣」。
  • QQ瀏覽器等產品,其主要盈利模式是「流量直接變現」。
  • QQ等經典互聯網產品,其主要盈利模式是「增值服務」。
  • 美團等平臺產品,其主要盈利模式是「傭金分成」。
  • 等等。

事實上,確定一種盈利模式并不難,因為盈利模式總結起來,也就是那么幾種到幾十種而已。

但「商業模式」不一樣,商業模式說的是,「你如何才能賺到這些錢」。它是在盈利模式的基礎上構建的,一整套邏輯嚴密的因果關系。

舉例來說,QQ瀏覽器的核心「商業模式」,可能需要好幾段話才能概況,嘗試表述如下:

  • 首先通過構建功能強大,用戶體驗良好的網頁瀏覽服務,來為用戶提供價值,吸引用戶使用(基本功能);
  • 瀏覽器軟件本身免費,并且鑒于大多數瀏覽器都是完全免費的,所以也很難通過「增值服務」向用戶收費(市場環境);
  • 通過自有或者外在的推廣渠道,構建海量用戶和流量(用戶獲?。?;
  • 在瀏覽器內部建立「導航頁」,將上述海量流量導給商業網站,賺取B端的渠道費用(盈利模式);
  • 研發、運維、用戶獲取等等的總成本,必須遠遠低于面向B端的流量收入,否則這個項目在騰訊沒有意義,會被砍掉(戰略布局)。當然,又或者,前面這個目標達不到,但是這些海量流量,可以導給公司其他業務獲利,也是可以的。

其實以上只是個籠統的概括而已,實際還要更加復雜。但是,設想一下,如果你是PonyMa,依據什么來拍板「QQ瀏覽器」這個項目,到底是做還是不做呢?以上這一套邏輯如果梳理得足夠清楚,就可以拍板了。

另外,商業模式并不一定是一成不變的,事實上對于很多公司和產品來說,商業模式都會在不斷的發展和演進過程中得到優化,但最開始的那個版本,就像是一個MVP一樣,一定要保證「最小可用」。如果最開始的版本就說不通,我們就稱之為「商業模式不成立」。

商業模式不成立是很危險的,而「不成立」的理由,也千差萬別,舉兩個例子:

1.?偽需求

最可怕的,是需求根本不成立,或者是,實現需求的方式根本不成立。如果這樣,就意味著這個東西「沒用」,那也就談不上后面的一切競爭、市場、戰略等等。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副漫畫,講的是一個類似段子的故事。說的是,有一個在學校周邊開小旅館的大爺,他發現經常有情侶來開房,說想要一間安靜的房間,以便于好好學習。并且這樣的學生越來越多,甚至比「住宿」的客人還多。

于是大爺靈機一動,決定把所有的房間進行改造,把床撤掉,換成學習桌,并且在房間內擺放大量的書架,放上各種參考書。大爺覺得這樣的「商業模式升級」,一定能夠讓生意更加火爆。結果,最終倒閉。

倒閉的原因,當然顯而易見,新的商業模式根本沒有滿足用戶的需求。

但是,是不是這種帶有課桌和書架的房間,一定賣不出去呢?

其實不一定,賣不出去只是你理解錯了需求而已。如果使用同樣的布局,在商務區開一家「情趣旅館」,再配合出租cosplay的服裝,或許是個好生意。

但是,很多團隊的思維方式,真的是大爺的思維,我列舉幾個:

  • 中國郵政曾經有這樣一個服務:給一個特定的電子郵箱發郵件,附帶收信人地址,郵政局會把郵件內容打印出來,寄給收件人。
  • 很多城市的ZF都有自己的共享單車服務,比摩拜和ofo早得多。但是,它們的這類服務往往需要在規定的地點取車和還車,并且網點密度很低。所以一般只有景區的網點有人使用。
  • 某生鮮電商平臺,售賣整只的波士頓龍蝦。真的是整只的,用戶收到后,是一大只,活的。
  • 某著名互聯網公司某次開年會,特意把全公司幾千人拉到了京郊的一個度假村。然后,年會獎品有冰箱、電視、洗衣機——實物。抽中的員工,需要自己想辦法運回北京。

2.?邏輯不閉環

這種更加復雜一些,意思是說,整套商業模式的某些邏輯鏈條是連不起來的,或者不能很好的連起來,以致于無法構成說得通的因果關系。我的創業公司目前在做減肥相關的業務,所以我會去順便了解「健身」這個行業。在我看來,傳統健身行業的「俱樂部模式」,在中國整體上就是一個商業模式不成立的經典案例。

健身俱樂部是一個很尷尬的存在,這個生意具備如下特點:

  • 重資產(必須要租很大的場地);
  • 低頻(大多數人不會經常健身,目前國內民眾對于健身整體的意識也并不強);
  • 覆蓋范圍極其有限(一般能覆蓋方圓3公里就謝天謝地,因為不會有正常人打車去健身);
  • 能搭售的服務很少(最多也就是賣賣水,想在健身房賣服裝器械,幾乎不可能);
  • 客單價并不高(服務的價值本身就有限,所以也不會有人花很多錢)。

以上這些因素加在一起,致使國內的絕大多數大型健身俱樂部的商業模式根本不成立。重資產意味著運營費用很高;低頻和客單價不高意味著現有客戶身上賺不到多少錢;覆蓋范圍有限意味著客戶拓展空間很小,沒辦法通過做大規模的方式盈利;能搭售的服務很少則意味著無法「多種經營」。所以,基本上常見的賺錢模式都被堵死了。

正因如此,傳統健身房的現狀一般就是:靠欺騙(拓展客戶) – 強營銷(超售) – 弱服務(節約成本),然后快速倒閉。根據SaaS服務商「三體云動」的報告,國內的健身房有83.9%的比例,在開業后1年內倒閉或者轉讓。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蛟S你也曾遇到過,辦了一年年卡,然后健身房跑路的情況吧。

其實,以上條件如果有任何一個可以突破,商業模式都是可以勉強成立的。舉例來說:

  • 超級猩猩因為以團操為主,所以場館很小,極大節約了成本,解決了「重資產」問題,商業模式成立。
  • 很多飯店也是重資產,但是餐飲是高頻需求,商業模式同樣成立。
  • 很多早教機構,覆蓋范圍也很有限,但是客單價可以很高,商業模式依然成立。
  • 便利店資產也不輕,覆蓋范圍比健身房還低,但是,可以賣很多東西,可以很大程度上「多種經營」,不但能盈利,而且有非常成熟的商業模式。
  • 淘寶店,很多客單價也不高,也有一定庫存壓力(重資產),但是覆蓋范圍極大,理論上可以賣全國,所以商業模式也可以成立。
  • 健身俱樂部也有另類的,例如,有一些明星開的健身俱樂部,具備上述大多數的缺陷,但是由于明星效應,以及裝修、器械和服務都很優質,所以可以賣得更貴(例如年卡要2萬元)。這樣也是有效的商業模式。

總結起來,把商業模式梳理清楚,基于真實的數據和市場情況,提出合理的假設,做合理的推斷和預期,是一個創業公司發展的第一步。說實話,我們最初的商業模式也并不是那么清晰,有一些關鍵問題我們沒辦法很好的回答。

但是隨著創業的不斷深入,我們堅定了主打「省事」這個方向,在此基礎上,整個商業模式已經變得越來越清晰,相應的用戶定位,產品方向,運營策略等等,也都會變得越來越清晰。

所以,如果你在做具體執行層面的事情的時候,感到有點兒摸不到頭腦。例如,想不太清楚到底為誰服務,產品下一步不知道該做什么,營銷的預算不知道該放在哪兒,甚至技術架構不知道該如何優化等等,那往往,并不是產品、運營和技術的問題。本質上,是商業模式的問題。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的高管來說,商業模式都值得反復的,深入的思考和推敲。

#專欄作家#

劉涵宇,微信公眾號:產品經理劉涵宇(ID:uxcafe)。連續創業者,前騰訊高級產品經理,前騰訊學院講師,《解構產品經理》作者。關注并積極投身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的歷史進程,思考產品與商業,并寫一些瑣碎的感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健身是不是還可以賣健身餐、減肥餐;累了還可以來個按摩~哈哈哈

    來自浙江 回復
  2. 健身行業能做到資源整合,會是一個很好的出路。

    來自陜西 回復
    1. 我們做過整合,但是運營失敗

      回復
  3. ??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