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們一定要燒錢嗎?怎么判斷一個O2O項目商業模式是否靠譜?

2 評論 13620 瀏覽 86 收藏 15 分鐘

滴滴先與快的合并,再與Uber合并,很多人認為這是O2O模式燒錢補貼惡意競爭搶流量的商業模式不可持續的、無可奈何的結果。當補貼結束、資本退場,然后迎來商業回歸和常識回歸。為什么越燒錢越要融資,而越融資估值越高的故事不可持續? 怎樣判斷具體的O2O項目的商業模式是否靠譜? O2O項目是否有創業和投資價值?

O2O瘋狂補貼時期,小市民實在太幸福了

2015年也許是我這種小市民最幸福的一年,各種各樣的O2O產品層出不窮,這當中有互聯網巨頭,也有不少初創企業。我承認我也是一個“小市民”,但也可以美其名曰精明和理性的消費者。

那一段O2O瘋狂燒錢補貼的時期里,我會為了獲得一頓免費午餐的獎勵,下載一個APP,吃完然后卸載掉;每一次在便利店買單,我都會問收銀員,哪一個支付有優惠:微信、支付寶還是QQ錢包。

當然,我也不知道有多少次,用坐公交車的價格乘坐了滴滴,uber的豪華轎車。美甲、家政、維修……我不但自己享受這種“時代紅利”,還告訴我身邊的親朋戚友一起來享受。

這真是太好了,不用自己跑去店面,還上門服務,服務更好居然還能更便宜!那只有兩種可能:要么是原來的傳統模式都是“暴利”,有足夠的利潤空間讓其提供額外的服務;要么就是原來的傳統模式是正常利潤,其倒貼給服務者。

市場經濟告訴我們,只要行業是充分競爭的,利潤率都會趨于合理,很難有暴利,因此一定就是倒貼做生意了。

“豬長不出羊毛”是基本常識,可惜都忘了

這真是一個很神奇的移動互聯的紅利時代,極具中國特色,我把它理解為一種“人口”紅利,只有在人口第一大國才能發生。

更神奇的是這些創業者仿佛被洗了腦一樣,總以為“羊毛一定可以出在豬身上”,好像不用這個邏輯就是不具備“互聯網思維,互聯網基因”。

更更神奇的是還有不少VC買賬。O2O創業公司拿著巨頭和VC的錢大肆補貼消費者,刷銷量刷流水,然后拿著這些快速增長的業務量再去找資本,講故事融資,繼續燒錢游戲。

更更更神奇的是越燒錢越要融資,而越融資估值越高。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VC們估值是這么一個邏輯:下一輪總要比上一輪翻一番。我就歇菜了,如果這么簡單的話,還要我們這些會計師來干嘛?

到了今時今日,隨著O2O項目一個接一個地死亡,無論是創業者還是VC們才意識到,自己忽略了“豬長不出羊毛”這一個生物學常識。每一個人獨立思考的話,都不會忽略這個常識,但當一群人蜂擁而上時,這個常識都被忽略了。

兩個基本問題判斷O2O商業模式是否靠譜

在O2O瘋狂燒錢的時期里,我們收到過無數的O2O項目商業計劃書。大多數都是拿著非常自信的業務增長數據和用戶增長數據來融資。但,絕大多數都是偽需求,永遠無法盈利。

對感興趣的投資領域,我都會問兩個基本問題:

  1. 能可持續盈利的價格水平,你算過嗎?
  2. 在這個價格水平下,需求情況測試過嗎?

絕大多數創業者是這個邏輯:現在先做用戶,提供點優惠補貼,把用戶量做起來,培養用戶習慣后再提價。

我曾經收到一個做機場停車O2O的商業計劃書,他們在幾個機場都開展了業務,數據增長很不錯??瓷先ニ坪跣枨蠛芡⒉⑶覙I務發展向好,但這是用了上一輪VC投資的錢進行大量的補貼之下的數據。這種情況下,我如何能判斷其的投資價值?

經濟學第一課,是“價格-需求”曲線。

價格和需求成反比,低價當然需求就旺盛,從A點B點,P1降到P2,當然Q就增加了, Q”能代表真實的需求嗎?能說明商業模式可行嗎?這種虛假的繁榮很容易就掩蓋了真實的需求。Q”實際上是一個“偽需求”。以此為投資依據,非常危險。

這類型O2O企業,我都要求他們做一個MVP( 最小化可行產品 ),以可以盈利的價格測試一下需求,如果一個點/店有可觀的邊際貢獻率(即,收入減去單個場的變動成本)才能證明其商業模式是有盈利性。

只有盈利性經過驗證的情況下,投錢去做前期推廣和擴張,解決成長性問題,才有意義。 可是,很少團隊能夠接受我這個要求。在O2O瘋狂的時期,其他VC都快打款了,還哪有時間給我磨磨唧唧。

就用這么簡單的一個經濟原理,我們識破了大部分O2O項目的偽需求,避免了不少投資損失。業務推廣初期,低價優惠引流無可厚非,這叫推廣營銷,但是持續依賴于優惠維持業務量那就肯定是燒錢,不符合商業的本質??峙潞芏郞2O沒有上岸計劃,也上不了岸。潮水退出,誰在裸泳就一目了然。

5個方面看O2O 項目是否有創業和投資價值

那O2O項目是否有創業和投資價值?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考:

1 、分析每一單的成本結構以及邊際貢獻率,邊際貢獻率越高越好

邊際貢獻率= (收入– 變動成本)/ 收入

例如,使用滴滴打車,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滴滴的收入是每一單“提成”收入,變動成本可以認為是稅金,這個邊際貢獻率很高。而神州專車,收入是每一單的收入,變動成本包括每次服務的汽油費、汽車的磨損、司機的工資。也許每一單神州的邊際貢獻高,但是邊際貢獻“率”不高。

邊際貢獻率不高會使得企業經營風險增加,因為企業需要耗費大量的管理成本去管理這些“變動成本”。而且這些成本稍微增加一下:例如汽油漲價,司機要求加工資,邊際貢獻就很容被侵蝕掉。邊際成本率越高,盈利性的風險就越小,越好。

2 、邊際成本隨業務量增長明顯遞減(也就是規模效應明顯)才有投資價值

再拿滴滴為例,經過前期用戶習慣的培養和品牌的推廣,滴滴目前最大日常運營成本是系統的建設以及維護。這類型的成本有明顯的規模效應,因為1億用戶和2億用戶,用戶量翻一番,但是系統建設和維護的成本很可能只增加20%,因此邊際成本隨業務量越來越低,只要有這個明顯的趨勢就好辦,規模是資本最擅長解決的問題。

3 、能夠明顯發揮移動互聯網的基本優勢:信息對接效率大大提高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路演活動,其中有一個項目做O2O西裝定制。我問團隊:“先分析一下傳統的西裝定制,有什么痛點用移動互聯網可以有明顯的優勢去解決的?”

移動互聯網最基本的優勢就是更加有效率的對接供需雙方。比起傳統的方式:黃頁、紙媒,PC互聯網時代大大的提高了供需對接效率,而移動互聯網因為多了移動的屬性和功能,更進一步提高了這個效率,而且豐富了應用的場景。像西裝定制這個case,在傳統模式下就沒有普及,而不普及的原因很可能并不是信息對接不暢順,給他嫁接上O2O的翅膀于事無補。

再來看網約車模式,沒有移動互聯網時,這就存在巨大的需求,藍牌車司機遮遮掩掩的營業,和乘客信息對接很困難,對接上了還得還討價還價,效率極其低下,信息不透明。這不正是移動互聯網能夠解決的嗎?只有這樣的業務,插上O2O的翅膀才有可能飛起來。

移動互聯網不僅僅通過提高對接效率,讓存量的需求更加快速得到滿足,而且還能盤活閑置的產能,創造增量的需求。拼車、順風車就是很好例子,這些產能在沒有O2O的情況都是閑置的,浪費掉的。

如果盤活了,價格根本不是問題。再便宜價格,都能夠創造價值,對于提供服務的車主來說,哪怕5折出租車價格都覺得值得做,因為閑著也是閑著。

4 、能發揮大數據的高級優勢:讓好服務賣好價格,賺取超額利潤

我們再看另外一個簡單的經濟學原理,“均衡價格”曲線(見下圖),意思是:供給(S曲線)不變的情況下,需求(D曲線)越多(少),價格越高(低)。

再以網約車為案例,傳統的出租車,價格一刀切,調整不了。

在客人稀少的時段和區域,肯定有一些司機寧愿賺少點吸引多一點客人,也不希望空著車跑。而在人流密集,難打車的時段,司機又很惜售,因為價格恒定,他們就挑選長途客人。

O2O則可以發揮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分析的優勢,最大程度地賺取利潤。收入= 價格*數量。在供過于求的時候,可以降價來爭取數量;在供不應求的時候,提高價格。動態的調節價格,實現收入的最大化。

下雨天、演出結束,我都供不應求了,我還補貼你?傻啊?。课也坏谎a貼你,我還要多賺你,這才是“商業的本質”。比起傳統的模式,這才是O2O的高端優勢。

5 、少來“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故事

騰訊這種“羊毛出在豬身上”的 成功案例 鳳毛麟角 ,悲劇的是不少創業導師、創業者樹為典型!

試問,現在互聯網創業,還有哪一些領域的使用頻率可以與“社交和溝通”相比,做到月活達五六億這樣的 巨大 基數 (也許移動支付有機會) ,哪怕“豬”的比例少,也是很可觀的數量。

又試問,互聯網上除了色情、賭博,哪一個領域有游戲行業這樣有大R(大額付費用戶)小R(小額付費用戶),變現如此直接和暴力?要找到一個能用這種邏輯賺錢的領域,難。

尤其是O2O項目的創業往往在細分領域。用這套邏輯,不死才怪。用戶安裝你的APP下單就是為了洗車的,但非得洗車不賺錢,要靠賣汽車用品賺錢,想得太簡單了吧,非得讓用戶違背他的初衷不可么?轉化率高的產品你放過賺錢機會,偏要靠轉化率低的產品賺錢,難道非得要舍本逐末,追求難度系數高的動作不可么?我覺得O2O創業,主業一定要能賺錢,而且是直接暴力的賺大錢,順便發現那些“豬”。

過去兩年O2O創業和投資,很瘋狂也很盲目,不少是“偽需求”。而我也相信O2O對傳統領域滲透和改造仍會繼續,“網約車”是很好的模式,其他的領域有待我們繼續發掘。

 

作者:分享投資蔡聰

原文地址:http://www.cyzone.cn/a/20160804/301590.html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創業邦,作者@分享投資蔡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還是要找到傳統行業的痛點,才能創業

    回復
  2. 如同一記響亮的耳光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