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拿“創業公司”說事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35.jpg)
a君是我一個做技術的朋友,跟我吐槽說今天被總監單獨聊了,批評他最近工作有些懈怠,下班走的也挺早。總監強調公司還處于創業階段,大家還是要充滿激情,不要有養老的心態。a君心里滿是委屈,他是在公司成立半年的時候加入的,到現在已經兩年半了,公司也由十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100多。
a君承認他最近的狀態有些放松,因為在他看來公司已經度過了創業階段,每個季度有一千多萬美金的營收,各個業務也比較成熟,可以放松一下了。不用像以前那樣拼命,何況高強度的工作時間長了也受不了。更讓他不舒服的是公司總是拿創業公司說事,好像有些事在創業公司就是理所應當的。
在我所接觸的從業者中有的人喜歡創業公司,有的人不喜歡,創業公司已經成為對一個公司的定義名詞。
先用下面幾個例子來說明創業公司的一些特征。
招聘的時候,問起公司的文化,人事會說我們是一家創業型公司,公司的氛圍非常開放。結構也很簡單,沒有勾心斗角,都是做事的人,大家都一心為公司努力。
部門負責人會說我們公司沒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即便是對公司高管也不用稱呼某某總。大家對工作都非常負責,執行效率高,產品決策也很民主,誰都可以提建議,只要合理都會被采納,無論是產品決策還是修改產品bug效率都非常高。
假如公司讓你做自己職責外的事情,會說創業公司不好招人有些工作你先擔著,等以后招到人就好了。從另一個角度講多干點活雖然辛苦,但也是壞事,還可以學到知識嘛!
當你抱怨公司的福利差的時候,公司會說我們是一家創業型公司,福利上不能跟大公司比,大家多理解一下,等我們以后發展好了,賺錢了都給大家補上。
對于加班,老板說公司現在處于創業期,大家多辛苦一下,平時加會班(實際上不只是一會兒)。你說公司加班太多,領導說創業公司嘛,大都這樣。當然面試的時候,很多創業公司也會詢問求職者對待加班這件事的看法,讓你提前有心理準備。
你指出公司的工作流程不正規,公司會說每個公司由小變大的過程都會走一些彎路,流程不正規只是暫時的。慢慢的隨著公司的人員逐漸完善,不這么忙了,產品穩定下來后,我們再專門抽時間優化流程。
上面的說法不絕對,創業公司也有好的,大公司也有差的,我說的只是創業公司給人的普遍印象。
當一個公司發展大了,員工數量變多后自然就會暴露出一些問題,這是組織形態復雜后必然會出現的,跟管理者的個人素質并無直接關系。也確實有因為公司發展速度快而疏忽的問題,但不乏有一些管理者總是喜歡拿創業公司作為擋箭牌。之前有一個朋友說他們公司的制度不完善,公司的領導就說因為這是一家創業公司。有些事其實無所謂創業不創業公司,例如工作流程,即便是創業公司也完全可以正規化。
公認的一點,創業型公司在產品開發上的效率的確很高,同樣的時間做出來的產品數量更多。當然這并不一定是好事,但是對某些求職者的心態還是有影響的,特別是對產品經理,不希望去一家公司工作了一年后別人問起你上線了什么產品,你都說不出來。
有的人也會把創業公司當成是一個褒義詞,即便規模很大,業務很穩定,也還是會強調自己還處于創業階段,用意在于鞭策員工。
分析創業公司有這些特征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創始人自己不了解正規的流程是啥樣的,這并不奇怪,畢竟有很多老板都是草根出身,一路野戰,最后成功了。游擊隊也希望發展成正規軍,所以很多公司發展壯大后,也希望從一些大公司招人。
說到福利這塊除了跟公司的業績外,也跟老板個人的理念有關,看老板是否大方了,12年的時候我有一次在公開場合聽唱吧陳華的分享,他說今年達到業績就帶領團隊去國外旅游,而之所以敢這么說是因為公司只有不到20人,如果人多了就不敢這么干了,因為成本要高很多。人與人的想法不一樣,對于某些老板來說,不知道是不是只有等到上市了之后,才可以提高一下福利待遇。
吐槽完畢,對于從業者而言不管在什么公司都會有不順或者看著不爽的地方,公司也沒有完美的,這時候就要衡量公司的優勢是否是自己更在乎的,而缺陷是否是自己可以接受的。
#專欄作家#
云瑞,微信公眾號:馬虎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片刻產品經理,五年產品人,走在內容社交產品路上,死磕產品設計,喜歡玩各種APP,玩桌球,打羽毛球,歡迎與大家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老板日子也不好過,誰創業誰知道!
然而沒有敢跟老板說呀
我們公司都他媽5年了,還對我們說我們正在創業階段,大家一定要努力再努力,現在都996了,悲慘
標題很打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