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創業程序員的35歲人生總結(下)

93 評論 18736 瀏覽 119 收藏 143 分鐘

創業之路,道阻且長。外行的人可能很難想象,創業的人面臨的是什么困難?本文作者基于自己的創業經歷,分享自己創業路上的一點所思所想,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到底怎樣才能創業成功?創業的本質是什么?

創業最重要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找到了創業的本質:四種常見的商業邏輯。

在皮卡堂公司隨著自己狀態越來越好,我逐漸走出低谷,開始能夠理智的反思之前三次創業失敗的原因。

要說創業錢是最重要的,前兩次創業都不缺錢???

要說創業比的是耐力,第一次創業搞了三年,已經比大部分初創業公司堅持的久了吧?

要說創業主要靠人和團隊,第二次創業的初創團隊,至少不弱吧?

要說創業主要靠實干、靠執行力,第一次創業和我自己主導的創業,整個團隊那絕對是玩命地干,我畢業前三年基本沒休過周六。游戲上線后,平均每周通宵一次!

想來想去,怎么都找不到一個讓自己信服的理由。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突然有一天,我靈光一現:“貌似我問的問題層級不對?。俊蔽铱偸菃杽摌I為什么會失敗,但是從來沒問過:“創業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創業的本質是什么?”都不知道創業的本質是什么,怎么可能知道創業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可為什么我之前連這么一個簡單的邏輯都想不到呢?

追根溯源還是我早在21歲就定下的人生信條:“人生沒有對錯,選擇合適自己的就是正確的!”在這個信條的引導下,我越來越主觀和自我,天天考慮的問題都是:“我是誰?我要做什么?我的問題是什么?”,卻從來沒有抬頭看看眼前這個朝夕相處的世界:“這個世界到底是什么?世界的客觀規律是什么?社會和時代需要的是什么?”。

當我打開人生的另一扇窗時,已經過了30歲,回首往事,無限感慨!

那么創業的本質到底是什么呢?

思考的方向對了,答案很快就找到了,但是得出結論時的心情很復雜:通透、興奮、失落、迷茫、無奈,可謂五味雜陳。這個結論就是:利潤!

看到這個結論,很多不是當老板的朋友,尤其是做技術和產品,但有一顆創業赤子之心的朋友,估計跟我當時一樣要失望了!

創業難道不是要實現理想,實現自我,服務用戶,打造產品,改變行業,改變世界么?

我直接拋出結論確實有點唐突,我自己剛開始也不太能接受。

首先我們要界定一下什么是創業,創業宏觀上其實可以指創造任何一番事業的行為,比如我黨打天下,比如公益事業等等。但現實中,尤其是針對我一直思考和參與的創業行為,其實本質上是一種商業行為。而商業的本質,則正是“利潤”!

估計還會有些朋友不服氣,就算這里說的創業是指商業行為,但是商業的本質就一定是利潤么?馬云爸爸不是說了,他從來沒考慮過賺錢的問題,天天想著賺錢,反而賺不到錢!這個我現在只能說,馬云這話背后的邏輯應該是很復雜的,后面我會專門講。

只給結論,不給限制條件,這是典型的雞湯套路。

其實創業這十年來,我也關注過很多雞湯達人、創業教父,靠譜的幾乎沒幾個。這些人說來說去,大部分都是為了自身利益。就算不是為了自身利益,他們也一般不會說不該說的話。

他們如果教你練葵花寶典,一定只會跟你描述葵花寶典多么牛逼,練成葵花寶典的人曾經多么努力。但很少跟你說“欲練此功,必先自宮!”,就算勉強說了,也不會詳細描述,因為這東西沒法明說啊。如果大家真的信了他們,完全照著他們說的練功,又沒有先自宮,估計十有八九要走火入魔!

真正為了說真話,不惜損害自身利益和形象的超級大V,少之又少。我見過的,也就“史玉柱、任志強、周鴻祎”等幾個吧,而且你還要盡量看他們的現場視頻,絕對不能看網上各種杜撰的段子。

但是由于這些人總說實話,得罪了不少人,而且還損害了自己甚至是公司的利益,現在很多也都不怎么敢出來亂說了。這幾位在普通大眾心目中的形象很差,也正是這個原因,因為他們不擅長偽裝自己,每次出來說話都是傷人一萬自損八千,這種人還能在社會上有好口碑就奇了怪了!

在十年的創業過程中,除了自身的三次實踐,物以類聚,我身邊還有各種創業的朋友,同時也關注好多網上的創業故事,還有各種創業的21條軍規,36計,100種死法,10大成功秘訣等等。

盡管說啥的都有,做啥的都有,出于什么目的創業的都有,什么樣的團隊都有,成功和失敗的情況也是千奇百怪。但歸根結底,我發現,凡是做得好的企業都有一個共性,就是“賺錢”??!而且利潤率越高的公司,往往越滋潤,哪怕這個公司很小;相反,就算一個公司再大,一旦利潤率下降,就開始各種壓力,各種以前不是問題的問題都出來了。

有人會說,不對啊,你看現在的樂視,雖然不賺錢,不是活得挺滋潤的,而且還越做越大,花樣繁出?這個,我真心回答不了,因為我看不懂樂視的套路,也許人家賺錢的方式已經超出了我們的認知。

我們談商業的本質,首先要明白什么叫本質。個人以為本質就是剔除表面紛繁復雜的現象后,最后剩下的那個相通的,所有現象都一致的東西。而這個東西,在商業領域,毫無疑問就是“利潤”!只有“利潤”在所有商業行為里是一致的,相通的,必須的,越多越好的!

當我想明白這個道理,通透興奮之余,第一反應就是在心里默念一百遍:“我是傻子!”為什么是傻子?而且還是一百遍的傻子?因為商業的本質是利潤,但我十年的創業生涯中,竟然從來沒認真考慮過賺錢的問題!

這段話去除情感因素描述就是:我跟本質是A的東西死磕了十年,但我心中只有BCD,沒考慮過A!

這就好比我跟一個女人A睡了十年,最后才發現我睡錯了,一直在我心里的其實是女人B!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但我為什么傻到如此程度呢?

一方面當然是因為我一貫的自我狀態,唯心價值觀作祟。另一方面,雖然這邏輯說出來很容易理解,放到現實中卻各種看不清。

在現實中,你會發現,有些人雖然心中也只有BCD,但他還真能做成A,因為他的BCD中正好包含了A。就算他剛開始做的時候沒有包含,后來某天,時代變了,可能突然就包含了。如果A這個東西正好又是賺錢的話,他還會有明顯的先發優勢,一下就賺爆了。

比如堅持在起點寫仙俠小說的一批人,走過了食不果腹的悲愴歷史,在這個IP就是競爭力的年代,賺的盆滿缽滿;還有最近大賺的直播網紅和短視頻段子手之類的也是。這可能就是馬云那句,“天天想著賺錢反而賺不到錢!”能被大眾喜愛的一個常見邏輯。

但這玩意兒聽著激情,實際上完全是靠天吃飯的意思?。】赡苁俏姨煨×税?,不幸老天沒看到我。雖然我跟FLASH和創業死磕了十年,也跟馬云說的一樣從來沒考慮過賺錢的問題,卻還是一事無成!反倒是在大學的時代,莫名其妙做過一次飛豬!

好吧,用十年的時間做代價,我現在終于明白商業的本質了,但是明白了之后有什么用呢?當然是調整自己用商業的眼光看待創業了!

我以前創業,看的是什么?

在大學的時候,我主要是看鏡子里的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第一次創業,我主要看技術,希望參加的項目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第二次創業,主要看團隊,希望跟牛逼團隊一起把項目做成;第三次創業,主要是看心情,為了自己當老大,為了創業而創業。

而從今往后再創業,我第一眼就看利潤,我先要花最大的精力把這個事情“賺誰的錢,怎么賺錢,能賺多少錢”這幾個問題想清楚。

首先最關心的是利潤率的問題,最好能空手套白狼,做到100%純利潤!要拿出之前跟程序性能死磕的代碼精神,死磕利潤率的極限!把這個核心的點搞定之后,再在這個本質點上開枝散葉,想各種其它細節問題,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創業的成功率。

為此我還總結了一個最小化的商業模型,這個模型是我完全自己想出來的,沒參考任何經濟著作,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模型圖如下:

對上圖稍作說明,商業的本質是利潤,但是利潤怎么產生呢?必須通過“交換”。

不管我們是“生產”了一個東西,還是從別人那里“買了”了一個東西,想要產生利潤,就必須跟“用戶”交換。在當今時代,主要是換成錢,而且我們還必須讓收入大于付出,這樣才能有利潤。

有些人估計會不屑:你這算啥模型???這太簡單了吧,誰不知道??!嗯,是的,所有底層的東西,往往都是簡單到無需思考的程度,所以它們才會那么牢不可破,才能穩固支撐一座理論大廈的平地而起!

上面的圖算是基于商業“利潤本質”的一個最小模型,但如果想再復雜點,完全可以,看下圖:

這張圖是我隨便寫寫的,其實要真追求全面,那能發散得太多了。

而再往下一級,比如拿我比較懂的“研發”來說,就能又發散出去好多點,比如:前端、后端、運維等等,“產品”就更復雜了。

當然,“生產”和“倒賣”你可以只選一個做。但即便如此,要點也是非常多。這么多要點里,我們只要有一個搞不定,這次創業很有可能就要掛,尤其是當夢想和能力不匹配的時候,掛得更快!

然而這些還不是最致命的,因為這些要點很容易看到,也比較容易自我評估。最難的還是商業邏輯,這東西比較隱蔽,很多人難以意識到自己邏輯有問題,我之前就是吃的這個虧。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再看下面四張圖:

這四張圖乍看上去,貌似差不多,但其實分別代表著四種常見商業邏輯:

1號圖最逗比,就是最初階段的我自己,什么都要以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訴求作為核心點。這個雖然可以讓我排除各種誘惑死磕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最終還是要靠天吃飯,做成了就是奇跡,做不成就是悲劇,而且做不成的概率是最高的。

2號圖是我自主創業時的狀態,大家第一眼看上去估計會覺得很亂,亂就對了,實際情況要比圖上亂的多,我只是為了說明問題只拉了一條邏輯線出來。

這條線發源于研發,因為我主導創業的時候,手中最強力的武器就是研發,其它技能基本都是小白。所以這次創業不是因為發現了一個賺錢的機會,想明白了如何獲取利潤,而是從一個貌似非常合理的優勢出發,也就是從研發出發,下一站必然就是產品,產品的下一站肯定是對用戶和市場的研究。研究完了用戶,肯定要再回頭修改產品,這時候還會攜帶一些盈利和支付渠道,也就是“交換”的問題。這時候會發現要盈利,必須明確目標用戶群,要降低獲取流量的成本,這時候又會跳到用戶層面的考慮。最終各種轉圈之后,還是落到如何賺錢的問題上!

注意,這只是一個簡化版線路圖,而且是針對我自己的?,F實中,要復雜的多,簡直可以說一團亂麻。

而且現實中的創業發源點也是千奇百怪 ,有些發源于“管理”。

比如我杭州那次創業,我曾問過杭州CEO一個終極問題,就是他人生的終極理想是什么?他回答是希望將來可以買一個無人小島,成立一個國家。還有發源于用戶體驗和用戶需求的,這個在策劃和產品經理創業里最常見。還有發源于掌控了流量、貨源或者支付渠道的等等。

然而不管2號圖創業者的最初創業動機是什么,他們共同的問題就是,雖然有初衷、有優勢、有干勁,但沒有一個符合商業本質的核心思路,做起事情來各種彎彎繞,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覺得做得還不夠。要說他們不知道創業一定要賺錢吧,也不完全是,但就差那么一點點更進一步的領悟。??!多么痛的領悟!相比之下,3號圖的創業者就靠譜多了。

3號圖創業者應該已經徹底領悟了商業的本質,并且能夠抵抗住其它要點的誘惑。心中有本質,方能在紛繁復雜中化繁為簡,萬劍歸宗,把所有要點都落腳到利潤上去考慮,這樣成功率就會大大提升!但最厲害的,還是4號的創業者。

4號圖創業者,商業的本質是利潤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理所當然,根本不用考慮這個問題。他們是天生的創業人才,賺錢是他們的愛好,他們可能從大學甚至更早就開始賺錢了,賺再多錢他們也不能停止,錢對他們來說雖然只是數字,但賺錢這事總能讓他們高潮。省錢對他們來說則完全是條件反射,表面看,他們摳門得活像鐵公雞!

所以,他們在很早的人生階段,就開始一切行為都圍繞著賺錢展開,就像早期的我在FLASH領域一樣。然后經過長期的學習和磨練,他們會比大部分人的商業嗅覺敏銳,一旦有什么賺錢的機會,瞬間就能看懂,然后組織執行。就像我經過十年技術積累,要出個什么新技術,肯定會比普通人理解上手快得多。

二、賺錢是個技術活兒,既做又當又立的商人們,又有商業的社會附加值

講到這里,我想說,其實,賺錢也是個技術活兒!跟編程什么的是一樣的。而任何技術活兒,想要達到很高的造詣,除了本身的天賦,也要靠長久的學習和訓練。

雖然我身邊很多朋友,如果問他們想不想賺錢,誰都會說想,但又有多少人真正把賺錢當成一個技術活兒了?有誰是真正的愛賺錢?真正的把賺錢當成人生的追求了?

別的我就不說了,我就問一句:“多少人百度過’怎么賺錢’之類的詞匯?”如果連這些詞匯都沒百度過,說明這些人心中沒錢,對錢沒愛,至少絕對不是原始本能,不然一個學習型的人怎么可能想不到去查一下呢?

更合理的解釋是,這些人心中有其它更重要、更本能的追求在不停召喚他們,導致他們沒空兒也沒心思去查怎么賺錢。比如技術、產品、使命、業余愛好、國家大事、家長里短、甚至是王寶強和他老婆的故事,總之就是沒動力把時間投到研究賺錢上。

錢,我相信絕大部分人確實都喜歡,但要說錢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最多算是個附屬物,他們一般都會希望通過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最終順帶賺到錢。這估計就是馬云那句,“天天想錢反而賺不到錢”這么有市場的根本原因吧。

可大家還記得前面那個“我罵自己一百遍傻子”的邏輯么?

另外,還有一句從小忽悠我了幾十年的雞湯必須跟大家澄清一下,就是從小我們就被家長和老師們教導:在學校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到社會上則要勤奮工作、埋頭苦干,只要不停學習和提升專業技能,賺錢是早晚的!

雖然我知道大部分老師和家長也不是故意坑我們,他們本來也就沒想過必須讓我們去創業。但是,那些剛從大學畢業,甚至已經畢業很久的創業者,竟然很多也還一直信奉這一條雞湯!比如我。

這條雞湯會嚴重拖慢我們看清商業本質的進程,它對于打工者比較適用,但對創業者絕對不適用!因為商業的本質是利潤,所以創業者必須干凈利落地直奔賺錢而去,心中要時刻都有錢,時刻考慮節省成本的問題,時刻考慮提升利潤率的問題,不停磨練自己的賺錢技能,不停提升商業嗅覺,一切學習和實踐要圍繞商業的本質展開,而不是只知道好學習技術。

看到這里,有些人估計有點郁悶了:這活脫脫一個唯利是圖的資本家形象??!是的,雖然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不過商人之所以這樣,完全是由商業的本質決定的,商業的本質是利潤,這個本質會對創業者進行篩選,不符合標準的,比如曾經的我,剔除掉或者邊緣化,符合標準的剩下,并且有進一步做大的機會。經過長期的大浪淘沙,唯利的商業本質篩選出來的這個群體,必然一身銅臭氣,讓老百姓討厭!

所以我現在經常跟我的創業朋友們說:做生意,不要總是講道德,講法律就夠了。商業的本質就是賺別人的錢,同一時間社會總財富就那么多,你賺了,說明必然有別人的錢流入了你的錢包,說明你的回報肯定大于了付出,不然應該是你的錢流入別人錢包。

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堂而皇之的講道德,這不是又當又立么?等到自己真的賺夠了,從自己的個人資產里拿出來一部分低調的幫助別人,這個時候再講道德更靠譜。

如果你還是無法接受,道德追求對你來說還是首要的,我勸你還是不要創業,做個樂于奉獻的老師或者有傲骨的知識分子更適合你。

實在不行,你可以選個小的領域,適度經商,只要稍微遵守一下商道即可打敗那些菜鳥對手。如果這樣不能滿足你的成就感,那你只能搏一下未來,做一些非常超前的東西,這樣現在沒人會跟你惡意競爭,你不會因為不遵從商業的本質而被人家打的滿地找牙。

但這種創業模式,前面也說過了,有點靠天吃飯的意思,風險是最高的。但也正因為如此,創業這個行業里,越是這樣的幸存者,反而越容易被大家傳頌。一方面是大家都喜歡創造奇跡的英雄,另一方面,他們又是有崇高追求的人。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更多賺錢的人,都是遵從商業本質,低調潛行的“真”商人!

最后,可能有些創業的朋友還是不服氣:“我們雖然賺了人家的錢,但我們做的事業對社會有很多附加值啊,我們改變了世界,解決了就業??!怎么能咬定說我們的收益一定大于了付出?”

我就回一句:“你可以不做這些所謂的貢獻,沒人強迫你,你不去做,一堆人排著隊要做呢,說不定人家還沒你狠,沒你賺的多呢!”

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這樣:“商業的趨利本質,最大限度的調動了人類的趨利本性,發揮了人類改造自我、改造社會的最大潛能,是合理化分配資源的最有效手段?!钡@個是商業本質的附加值,不是某個商人的,所以也就不是創業者可以用來自我意淫的理由!

但是奸商們可以用這套來忽悠別人,有節操的商人們可以用這套麻痹自我。

商業和商人,是倆概念。商業的本質是一種更客觀的存在,商人則因為是人,所以混合了很多主觀的色彩,可是很多剛創業的朋友總是分不清這些區別!

最后再總結一下,商業的本質是利潤,任何商業行為一定要謹記這一點。但是我們可以不經商或者適度經商??!沒誰敢說這個社會只有經商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這里奉上我最近總結的一句新的人生信條:“用價值觀選擇做什么,然后用客觀規律指導怎么做!”可如果你在客觀規律的指導下,做了一段時間后才發現,這個客觀規律跟自己的價值觀違背了怎么辦呢?這就是一個客觀和主觀,唯心和唯物的哲學問題了。先把本章結束掉,我們后面再進一步討論。

二、從商業本質的角度再看技術、產品、用戶和公司戰略的關系

1. 技術篇:作為一個程序員,我愛學習錯了么?追求完美也是為了節省成本,保障項目成功啊

上一章講商業的本質,比較務虛也比較毀三觀,所以還是有必要專門開這一章,每個核心點挑一兩個具體例子,詳細再講下。

當領悟了商業的本質后,再回頭看自己之前的很多感性認知,這是一個有趣的過程。很多道理,只有在對比下,在細節中,才能真正理解。

首先說技術,技術是我死磕時間最長的技能。最早在大學選擇FLASH,完全是出于愛好,當時別說我,全世界估計也沒幾個人能預測到僅僅兩年后,FLASH程序員就會隨著網頁游戲的興起,成為當時最搶手的程序員種類之一。后來畢業了,選工作的時候,更多是學習的心態,創業什么的,甚至工資,都無所謂,只要能提升技術就行。后來技術到一定程度了,就希望能幫助項目和公司更好地實現大家想要的產品,最終實現大家共同的夢想。

在類似我經歷的公司中,有兩個問題,會同時困擾大部分程序員和老板。第一個問題就是“學習”!

程序員,尤其是前端程序員,天生有一種極強的學習欲望。前端這門技術,半年不學習可能就要落后,一年不學習估計就有被淘汰的風險了。程序員愛學習,不停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這本來是好事。

但是對于很多創業公司,卻成為不能承受之重。因為很多程序員,會極端地掉入學習的漩渦中,簡直跟掉入錢眼兒里的老板有得一拼,眼中除了學習啥也容不下,比如曾經的我。更要命的是,有些程序員,自己的人生規劃和學習方向,還跟公司的業務方向不太一致。

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就會出現很多老板死活想不通的升級版矛盾,就是這些程序員會極度反感改需求。

站在老板的層面看,每次改需求,都意味著產品的提升,團隊的成熟,甚至整個公司都離賺錢更進了一步,可為啥這些程序猿們這么排斥呢?你們寫啥代碼不是寫?寫改需求的代碼和寫新功能的代碼,有啥本質區別么?

可程序們想的是:老子好不容易,緊趕慢趕,終于提前把任務完成了,剛想休息下,能有點兒時間研究下自己真正喜歡的新技術了。這下可好,又要重寫這個功能!這在很多程序員眼中就是一個沒有任何營養,給別人擦屁股的體力活兒。

在這種情況下,老板們想的是,怎么打磨產品,怎么盡快賺錢;程序員們想的是,怎樣學習,怎樣學更牛逼的程序,做更牛逼的東西。

看到了么?這倆類人根本沒尿到一個壺里。在項目早期還好,中后期一旦公司各種壓力上來,各種更頻繁的需求變更出來,這個矛盾就會大規模爆發。

究其本質,一方面是老板不懂技術人員的心理,更多的方面,其實是技術不了解商業的本質,不知道他用自己的技術所參與的這個項目,身處的這個公司的終極訴求是什么,自己在這個以賺錢為使命的組織中的真正價值又是什么。

當然,如果老板自己都沒搞清楚的話,天天鼓吹高大上的理念,那么程序員這方面就會表現的更加極端。高大上的理念,前期雖然可以起到招攬英才和打雞血的作用,但是后期如果控制不好,達不到預期的話,很有可能是給自己挖了個大坑。

如何讓程序員既明白商業的本質,又保持戰斗的激情,這是擺在所有老板面前的一個難題。

估計有些程序兄弟看到這里會不高興了:就算我知道公司都是為了賺錢,那我就不能為自己多考慮考慮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好么?公司死活管我毛事,我只要學到技術了,技術牛逼了,到哪里不能拿高薪?

是的,你這樣說沒錯,但你有沒有考慮過,老板何嘗不也是這么想的?

老板只想保障公司的生存和成功,其它一切人,甚至包含老板自己的個人利益,都會放到次要。當老板發現某些個人嚴重影響了公司賺錢的腳步,甚至威脅到了公司的生存,那作為一個合格的老板,也必須果斷出擊。

就算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是天道,但最好心中也要有全局。明白自己正在經歷的事物的客觀規律是什么,知道周圍人都是怎么想的,否則自己的天道不會有人尊重,人生的路也會越走越窄!

還有很多程序員可能一輩子都無法體驗的一個道理,就是如果我們有幸參與過一款很賺錢的游戲,那么不管從金錢回報,還是其它各個層面的回報,甚至包括技術本身,可能都會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絕對比我們死磕技術卻一事無成要牛逼得多!

技術經過癡迷學習這個初級階段后,就會更多得開始考慮項目、產品和公司層面的問題,這時候也是矛盾多多。

這里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技術在沒深刻領悟商業本質的情況下,會用技術的成本問題看待公司的成本問題。

這個情況在我第一次創業中后期非常明顯,當時不是項目整個進度卡在后端技術問題上么?我們就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時候公司就應該把所有的資源都投放到研發上,不要再給技術制造任何額外的負擔,不要再為了趕那些在我們看來毫無意義的進度,而讓技術寫一些臨時代碼。

可是我們忽略了:首先老板不懂技術,肯定無法像我們一樣能準確評估技術成本;然后老板的核心問題是錢的問題,沒有我們對技術的那種偏執。在這個前提下,他可以解決跟錢相關問題的方式有很多,未必非要死磕技術,死磕產品,甚至沒必要非跟我們這幾個技術合伙兒人死磕。

比如他可以包裝產品和概念,然后繼續融資;也可以像公司后期那樣,放棄不擅長的研發,轉而做銷售,賣毛絨玩具曲線救國;他甚至還可以靠忽悠把項目賣了,至少保障自己不虧!而這些可能性,我當時完全無法理解,只是一味的覺得老板是傻子,做事情朝三暮四,抓不住重點,同時還不信任自己人,沒有領導力。這種互相的不理解,久而久之,還會演變成對人的否定,甚至是人身攻擊。

其實,從商業的本質和對老板的理解層面,我當時最好的策略肯定不是死磕技術,而是應該首先集中精力讓老板相信,外援不靠譜,毛絨玩具不靠譜,這些只會增加成本,更加賺不到錢。

當然,我當時并沒有這個實力和說服力,但我至少可以盡力勸老板相信我們,相信技術問題并沒有他想象中那么糟糕,成本我們可以控制住,我們離賺錢只差一步了。我應該站在老板關注的焦點上,立足商業的角度描述這些問題,并給老板能賺到錢的信心。

但我們當時是怎么做的?我們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和資源,為了讓老板知道我們的重要性,反而經常把問題說得更加嚴重!導致老板更加沒有信心,更加對我們不信任!

我們只想讓項目做好,老板只想讓公司成功,這兩句話完全一樣么?大家從商業本質的層面自己好好品味一下吧。

技術是很重要,尤其是在互聯網項目。,但對于一個公司來說,在一個老板眼中,如果技術不能轉化成利潤,不能降低生產成本,甚至還造成額外的支出和風險,那技術還有什么存在的價值?

2. 產品篇:創新與抄襲的問題;很多游戲公司為啥做成第一款大作后,反而開始一直失敗

再來說產品,產品的問題最好玩,我還是找兩個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從商業的本質出發講一下。

一個是創新和抄襲的問題;一個是為什么很多游戲公司,做了第一款成功游戲,有了錢、人和各種資源后,反而開始各種失敗,做的游戲越來越賺不到錢,只能一直吃老本。

首先說第一個問題,談到創新,這是一個多么高大上的詞匯啊,這個世界難道不就是靠創新驅動的么?中國現在最缺少的,難道不就是創新么?我自身所處的游戲行業,最缺少的,難道不也是創新么?整個國家,大到國家領導人,小到我這樣一個屌絲,各個階層,各個行業都在談創新。然而,大家談的,卻都是自己的創新!

不同領域的創新要點是什么,不同領域的人之間根本無法相互理解。

在我自己漫長的技術生涯中,我也是如此。最大的一個困惑就是,真是奇了怪了,產品創新有那么難么?為啥策劃總喜歡各種抄襲?而且我更無法理解的是,為什么那些抄襲的游戲還大賣!從技術和產品角度看,很牛逼的一些游戲,反而很多都掛了?如果讓我自己當策劃,我肯定要做真正的創新,絕不抄襲!

后來,在我第三次終于開始自己主導創業,主導策劃后,我真的履行了這個承諾,但結果大家也都在前面的章節看到了。

在我一年半跟策劃的搏斗過程中,我發現,其實之前作為技術,作為一個外行,我對游戲創新的理解有很大的誤區。

我當時一談創新,就是什么核心玩法創新,甚至是游戲模式創新,覺得現在怎么都是RPG,回合制,策略類游戲,全都是升級打怪掛機,就不能來點新鮮的么?

可當我自己深入到策劃之后,才發現,原來游戲的王道是內容啊,內容的填充是對用戶體驗細節的把握啊,難點根本不是什么核心玩法和游戲模式。

核心玩法有時候我們還能微創新一下,但是對于游戲模式,一個歷史階段,它真的會有一個最優解。

回合制可能就是當今休閑玩家的最優游戲模式,ARPG可能就是當今土豪重度玩家的最優游戲模式。模式的創新不是我們想創新就能創新的,它是時代的召喚。時代還沒到的話,再有激情也做不來,最后只能落得個悲劇英雄的下場!如果我們真的一定要做模式創新,那么我們真正應該關心的不是創新本身,而是時代的變遷和機遇。而在這個機遇還沒到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老老實實的做內容創新!

然而悲劇的是,就算我們內容創新做得再好,不同行業的人,甚至我們自己行業里不同專業的人,比如技術和美術等等,都會覺得我們產品還是沒創新,我們做產品的人就是沒追求。

如果老板也這么認為,那就更悲劇了,產品經理明明是給公司指了一條賺錢的康莊大道,卻不得不背上千夫所指的罵名。這就是人類社會最悲劇的一個地方,做實事的人常常沒有唱高調的人有發聲權。

一個不靠譜的創新,一個以個人追求為出發點,無視時代現實的創新,非但肯定成功不了,還會大大的耗費公司資源。在長期的修改中,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糾結中,近乎無限地提升項目成本,最終導致公司遭受嚴重的現金流打擊,甚至徹底崩盤。

公司的本質是什么,大家還記得么?是利潤,不是創新!為了創新,把成本搞得奇高,大大壓縮了利潤率的空間,也就大大提升了創業失敗的概率。創新可以,利潤當頭!

明白了以上道理后,再來看抄襲,就容易理解多了。

抄襲會一直存在,大面積存在,頑疾般的存在,必然有其非常堅實的合理性。在產品這個層面的合理性就是,當一個新的游戲模式被創立,尤其是被驗證成功后,在新的時代還沒來臨前,從純商業角度看,最佳商業實踐應該是什么?必然是全面模式抄襲,最好連內容也抄,只換題材和相關美術即可。

因為這樣做既可以保障模式一定不會錯,又可以保障最難搞的內容也沒大問題,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成本和風險。降低成本就意味著更高的利潤,就意味著商業上的成功!

說來慚愧,我個人第一款賺錢的游戲,就是抄襲的。

當時手機卡牌游戲剛剛出來,世面上只有“大掌門”和“我叫MT”兩款成功的。我們評估下來,“大掌門”更簡單更在我們的實力范圍內,然后就決定徹底抄襲大掌門,堅決抵抗任何創新的誘惑,用最快的速度上線。盡管我們這款游戲的程序和美術都是新手,我這個產品經理也是半道出家,整個游戲品質也很一般,但最后竟然還凈賺了小千萬,這也成為我人生第一款賺錢的游戲。

不過后來我們引入了一個非常牛逼的主策劃,這個策劃還是沒忍住加了一個特色系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外行看上去就是一個系統而已,但我當時就震驚了:第一,他能抵抗住誘惑不改核心的東西;第二,內容填充的體驗也很好;第三,加了一個創新竟然還能畫龍點睛!這功力絕對不一般,正常應該是加一個創新就悲劇才對!

后來這位主策劃自己創業,短短兩年就從一個屌絲,做了好幾款賺錢的游戲,做到月流水千萬,年凈利潤3000W,公司七八十號人。這就是我前面說的那種我應該給他打工,而不是他給我打工的稀有牛逼策劃啊!而他的套路,其實就是自我模式抄襲加內容微創新的套路,不然怎么可能短時間做好幾款賺錢的游戲。

抄襲雖然很爽,但當抄襲的紅利期過了之后,最后能一直存活下來的,則是那些能一直從用戶角度持續做內容創新,最后還堅持到下一波模式創新機會的公司。這樣的公司雖然風光,甚至有機會創造奇跡,但公司的本質是風光和奇跡么?不是,是利潤!如果這樣的公司領導人,有一天覺得賺夠了,開始轉而追求風光和奇跡,忽視了商業的本質,忘記了蟄伏的歲月,再大的公司,估計也難免開始走下坡路,因為他不會一直運氣都那么好。

現在是時候討論一下游戲行業里一個怪現象了,就是大家會看到,很多游戲公司,尤其是創業型的游戲公司,做了一款成功的大作后,便再無建樹,只會不停地出第一款的續作。

大家真的以為他們沒有斗志,不想做第二款大作么?其實正好相反,因為第一款游戲取得了成功后,相比創業之初,錢和人這兩個最大的限制條件終于都解決了,他們常常是重金,豪華團隊開始打造第二款游戲。

雖然第一款游戲研發的時候捉襟見肘,很多決策都是從生存和賺錢的角度做的,但成功之后,他們常常不會認為正是因為天天想著錢的事,做了符合商業本質的事,再加上時代的機遇才成功的。常常會認為是自己產品理念的勝利,自己肯定是拿到了做產品的金鑰匙,甚至是拿到了創業和人生信條的金鑰匙,于是他們就開始用這把金鑰匙不停的開各種鎖。

然而現實卻是,這把表面閃耀的金鑰匙是他們自己意淫出來的純主觀的存在,真正冷冰冰的那個客觀的鑰匙卻是:商業的本質是利潤!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想,重金、豪華團隊、不惜時間做的一個項目,它的成本必然會大規模提高。從商業層面,成本的提高,常常意味著利潤的降低。

本來他們期望第二款能大規模超越第一款的收益,進而賺更多的錢。但現實是,就算你投入再多,只要時代過去了,機遇過去了,紅利期過去了,在新時代才能出現的新模式到來之前,所有的模式創新幾乎都要折戟沙場,不然怎么第一款才叫時代最佳模式呢?

而在模式固定,受眾群固定的情況下,收益總盤很難本質性提升,再加上紅利期的退潮和競爭對手的涌入,收益能保障不下降都不錯了!最后,在收益下降,投入卻大規模提升的情況下,這個行為實際上已經嚴重背離了商業追求利潤的本質。

無視客觀規律的結果一定是被客觀規律啪啪打臉,哪怕你的初衷再好也沒用。

最后游戲上線,因為投入奇高,收益達不到預期,利潤率必然不合理,就開始引起各種連鎖反應。老板面對殘酷的市場開始有壓力了,壓力必然擴散到團隊,團隊躁動了,大家開始找問題了,搞得主策劃都開始懷疑人生了,是不是這次創新確實太不靠譜了。

找來找去找不到本質原因,于是開始互相指責了。有些人開始覺得冤枉了,老子陪著團隊搞這么久,最后還沒第一款賺得多,甚至都沒人家隔壁老王做抄襲換皮賺得多,現在還被人否定,我圖啥呢?

曾經立項時的豪言壯語,信誓旦旦,在壓力和委屈面前不堪一擊。最后項目非但達不到預期,搞不好團隊還會崩掉,于是開始一波一波地換團隊,最后活生生把這個項目拖死 。

然而,最終有誰問過一句:“商業的本質是什么了嗎?”

大部分人的考慮范圍還是局限在項目上,這個項目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了?技術、產品、管理,還是老板?找不到病根的就更慘,會接二連三地失敗。有些運氣好的,利用之前積累代理人家的產品反而可能又成功了,或者終于熬到了第二波變革和紅利期又成了。

但這樣的天之驕子,幸運寵兒,畢竟是極少數,這種特例很難對我們有啥現實指導意義。就像我大學莫名其妙成為一頭FLASH行業的飛豬,在我后來的人生十年中,再沒碰到過這種狗屎運了。

那努力就一點用都沒有么?不是,努力是必須的因素,是我們能把握機遇的一個加分條件。但努力的人實在太多了,尤其是在頭部市場的競爭中,努力程度一般不會是決定成敗的本質問題。

最后總結一下,游戲策劃的王道是內容,策劃創新的真功夫是內容創新,模式創新更多要靠老板夜觀天象提前布局,老板成功之后要分清主客觀因素,商業的本質是利潤,謹記!

3. 用戶篇:你真的理解用戶么?你真的是站在用戶角度考慮的么?為了賺錢才服務用戶,還是因為服務好了用戶才賺錢

說完產品,我們來說說產品的目標群體:用戶。

說起用戶,策劃和產品經理最高興,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用戶。這兩個專業走出來的創業者,他們的創業動機常常是看到了某些用戶的需求沒被滿足,或者看到了某些已經被滿足的需求,但是體驗做得不夠好,于是他們很興奮地覺得:哇,我看到了一個很大的商機!

但是商業的本質是用戶,是用戶需求么?并不是,是利潤!

還記得我前面給大家展示的那4張商業思維模型圖么?

上面一段是典型的2號商業思維,而4號天才型商業思維應該是:我想賺錢,所以我天天研究各種賺錢的方式和對象,所以必然會研究到用戶。我研究了用戶什么情況下最愛掏錢,而且這個情況我可以通過某種產品實現,我還能做得還比大家成本更低更好用,所以我才做這個產品!

這兩種思維模式,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其實也可以殊途同歸,也會互有勝負。但現實常常是,這兩種思維模式因為起點不同,側重不同,在長期的強力執行中,會形成巨大的方向性差異。那最后誰更容易成功呢?注意這里說得是商業上的成功,必然是后者。

用戶層面,我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領悟,就是團隊在討論產品和策劃案的時候,有的人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經常會說這樣的話:“我就是站在用戶角度想的啊,這就是用戶的需求啊!”

這種話我一直就覺得有問題,就因為我們是策劃,有點產品經驗,我們就能代表所有用戶?帶著這個疑問,我觀察了很多項目和團隊,甚至觀察了很多社會現象,后來越來越發現這句話不靠譜。

先別說用戶了,我就問一句,我們憑良心說,我們了解自己么?認清自我難道不是人生最難的課題之一么?我們了解跟自己朝夕相處的老婆孩子么?我們知道他們內心的真實需求么?我們了解日日夜夜跟自己一起并肩戰斗的同事么?我們知道他們每個人的訴求和抉擇么?還有,我們知道上面的老板怎么想的么?如果真知道,估計自己早就應該是個高管了。

如果我們連身邊的人和世界都搞不清楚,憑什么說能隔著屏幕,知道一個完全見都沒見過的用戶在想什么?這不是扯么?

是的,我們在討論產品的時候,可以也必須分析用戶的行為和心理,但是這個分析應該是建立在既有事實上的,是一種結果的倒推。然后再以倒推出來的結論進行量變延伸或者同類推演,進而指導產品的更進一步或者同類產品的再次開發。絕對不應該是以了解用戶自居,把自己的想法當成用戶的想法。

但這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太難了。因為到底我們是自己意淫的用戶需求,還是根據事實推論出來的用戶需求,這條分界線常常不那么明確。就算同一個產品數據,不同的人看,結論經常也不同,人們還是習慣根據自己的需求和使用場景來揣測數據。真正能做到完全客觀,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人太少了,然而這也正是產品見真功夫的地方之一。

還有更悲劇的,如果我們連可以分析的事實和數據基礎都沒有怎么辦呢?沒辦法,照照鏡子,賭一把吧。

“我就是站在用戶角度想的”這種話此時就真的有價值了,至少可以起到推動項目進度的作用,然后趕緊想辦法去收集信息和數據吧。

所以啊同學們,在團隊里討論用戶的時候,除非你有產品決定權,否則千萬別輕易說“我就是站在用戶角度想的”。此話一出,其實就是委婉地在說“都別扯淡了,就這么做了!”而此時如果你卻沒產品決定權,那不是莫名其妙么。

其實不管有沒有經驗,想把產品做好都很難。如果真有固定的用戶分析套路的話,產品就不會這么難做了,優秀的產品經理就不會這么稀缺了。

產品經理除了要有長期的產品經驗,數據積累,還要很高的悟性和對人性、對市場、對社會的敏感。

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看到超女李宇春很火,當時死活理解不了,更不會去研究這個現象,一直認定湖南臺有黑幕!后來隨著產品意識的覺醒,又有一次在快男海選看到華晨宇跟尚雯婕鬼畜即興對飆,當時就很有興趣,馬上研究了華晨宇的各種信息,然后直接判定本次快男冠軍肯定是華晨宇。

舉這個例子的用意是為了說明,產品意識和用戶意識,源于生活,源于對大眾行為,尤其是自己不了解的大眾行為的敏感和研究。這些研究可以讓自己對用戶的判斷更接地氣,更符合事實。相反,看到自己不理解的社會現象就認定為黑幕,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就開噴,這樣的主觀激進分子,比如曾經的我,很難想象他們會是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

“不對??!”有些人估計馬上要反駁了:“不是說,現在的時代,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么?怎么到你這里就變成主觀激進分子沒活路了?”

注意,偏執不代表主觀,偏執只是形容對某個理念深信不已,這個理念本身有可能就是客觀的,是對的。但主觀則是對自己深信不疑,只有自己總是對的,跟自己不一樣的,都是錯的。

比如我曾經的信條“人生沒有對錯,選擇合適自己的就是正確的”,只要我選了,那就肯定是適合我的,是對的,這就是極端主觀的表現。

現在能看明白兩者的差異了吧?而且“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句話本身也有一定的雞湯成分,如果你的偏執堅持的是個錯誤的理念,別說成功了,估計最后要把內褲都輸掉。

比如我長達十年一直偏執地堅持自己那條主觀的人生信條,導致連續三次創業失敗,最后差點餓死。

產品難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很多經驗今天對,隨著時代和用戶的變化,未來未必還能對。就算所有的能力都達到要求,最后還要能一直跟著社會進化,這就需要點運氣成分了。因為以目前人類的能力,是不可能準確預知未來,預知所有人的行為的。所以,我現在做游戲更加不敢輕易談創新了。

用戶這么難以把握,好不容易搞出來一個可行的游戲模式,還不趕緊把這個模式發揮到極致,趕緊趁這個模式還成立多賺點錢,卻總想著創新,為了創新而創新。

創新的背后是啥?是時代的召喚,是對用戶,對人性的深刻把握,是對內容的掌控能力,還需要運氣的垂青,這顯然不是尊重商業本質的行為!這是一個成功的人,一家已經成功的公司,為了證明自我才應該做的事。這個事情很不商業,很個性!

有個性,我喜歡。但風險請自己擔,失敗了請淡然,不要嘲諷尊重商業本質的同行,更不要抱怨人性的邪惡和商業本質對你的懲罰!

最后我想說,咱們做A就是做A,因為A的需要,才做BCD。不要明明心里想的是A,做的也是A,卻總是希望通過追求BCD最終實現A。這兩種邏輯的不同,當用ABCD描述的時候,清晰可見,可一旦把ABCD換成金錢,技術,產品,學習,創業等人類特有的主觀詞匯后,就立刻變得復雜了。

比如我們大部人的創業,本質是一種商業行為,商業的本質又是利潤,是賺錢。那么我們做的就是賺錢這事,在制定公司戰略的時候,就應該一切圍繞著賺錢展開。是否能賺錢,是否能最快的賺錢,是否能賺更多的錢,是否能持續一直賺錢就應該是我們的終極法官。

我們把技術搞牛逼,把用戶當上帝,都應該是為了提升利潤,否則能降低成本就降低,哪怕技術方案看上去很LOW,哪怕會傷害到一些用戶!要時刻謹記我們是為了降低成本才搞技術,不是因為搞了技術才降低成本。我們是為了賺錢才服務用戶,不是因為服務好了用戶才賺錢!

你們看,這個ABCD的簡單邏輯,我加上主觀詞匯重新一說,是不是就特別無法接受了?而且就算勉強接受了這個說法,可我們是人啊,我們不是賺錢的機器。即使商業的本質是利潤,我們難道就不能有錢以外的追求?

這個其實又是主觀和客觀的哲學問題了,這個問題我會放到文章最后進行終極討論。

下章高能預警,為了回饋一直追文追到這里的讀者,真正的干貨要來了。

三、第一次創業成功:躺著也可以大把賺錢

1. 開始第四次創業,產品思維和商業思維微妙的差別,先把商業模型的收益做到最高

在三次創業失敗后,在悟出了商業的本質后,在朋友公司自己的精神和物質狀態回復良性后,我那顆不安分的創業之心又開始躁動了。

雖然創業的本質是利潤,但是“選擇去創業”常常是一個主觀的行為,“性格決定命運”這話就開始發揮作用了。有些人天生就喜歡折騰,討厭穩定,討厭按照既定規則做事情,自己有了想法不馬上執行就渾身不舒服,這些人命中注定是要創業的,比如我!

說到性格決定命運,我想問句題外話:那什么決定性格呢?把這個問題往下再追問兩三層就會很有意思了。

其實在朋友公司做卡牌手游的中后期,因為引入了一個牛逼策劃,我就開始比較閑了。然而我又不是那種可以閑著的人,之前就跟朋友合計為啥不把我之前搞得那個吃魚頁游,弄成一個簡單的單機手游版呢?雙方一拍即合,這個邊緣的小項目就啟動了。但是因為前期我一人負責倆項目,就搞得比較慢。

牛逼策劃來了之后,我終于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到了單機游戲項目上。從創意、策劃、產品到美術、技術、運營,剛開始又都是我一個人搞,搞到基本上定型后,才找了兩個幫手一起搞。

游戲很快就搞好了,然后我們就開始嘗試各種收費模式,最常見的就是道具收費和短信扣費,結果兩種方式都不理想:很少人會為了一款品質普通,又沒有引爆點的單機游戲充值買道具。道具收費又特別考驗內容設計能力,投產比太低了;而短信收費,需要跟發行商和運營商扯來扯去,小團隊根本吃不消。而且電信聯通這些國企運營商,賬期一拖就是幾個月半年,我們根本玩不起。

這時候我就警覺了,商業的本質是利潤,我這次貌似又玩票了,怎么能因為手中有一個吃魚的頁游就必須做一個吃魚的手游?怎么能因為我比較了解道具付費模式就直接套用?

注:其實短信付費底層也道具付費,我們不做暗扣,還是正常的讓用戶通過短信買道具。

只要我還在創業,商業的本質又是利潤,難道不是應該首先考慮賺錢的問題么?

于是我就開始研究單機手游到底怎么賺錢,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就搞笑了。原來單機手游,除了個別現象級的神作,主流都是靠廣告賺錢的,國內外基本都一樣。很多單機游戲里同時也會集成廣告和道具兩種賺錢的方式,但是廣告賺到的錢比道具一般都能多個好幾倍!

媽媽咪呀,幸虧我扭轉思維模式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按照我以前的套路,肯定會這么想:游戲已經出來了,既然賺不到錢,那肯定是我產品設計有問題,而為什么產品有問題呢?因為我個人能力不行。怎么解決呢?找牛逼團隊做啊?什么?沒錢找牛逼團隊?那融資???怎么說服投資人呢?找特例啊,畫盤子啊,比如你看手游行業的火爆,你看人家捕魚達人和保衛蘿卜。

現在大家可以意識到了,人的差別,有時候就在一念之間。這絲絲的差別,平均到每一天里,根本看不出來,但因為這個絲絲的差別,幾年執行下去,日積月累, 就相差十萬八千里了!現在就讓我來繼續放大一下這個差別,讓大家看得更清楚。

當我明白了單機手游正確的賺錢模式應該是廣告后,當把握住了本質,剩下的就清晰多了,那就考慮怎么把利潤做上去哈。那么利潤是什么呢?就是“收益減去成本”。

廣告的收益幾乎是固定的,因為一個游戲里能插入多少廣告,一次廣告點擊的價格,這個沒有太大花頭,稍微花點時間,把市面上所有的廣告都接一遍,把所有能加廣告的地方,都加上,很快就找到最優解了,也就是很快就能把收益單價最大化。

好,收益單價固定后,下一步怎么提升利潤?只能降低成本了哈。

對于游戲開發來說,花錢的地方主要是美術、技術和人員工資。這不正好都是我的強項,我的競爭力所在么?所以我就開始死磕成本問題,最后幾乎把成本降低到了極致,尤其是對我個人來說,近乎零成本。

當把利潤率這一本質點優化到最佳之后,那剩下就是怎么更快得賺錢,賺更多的錢的問題了哈?下面就詳細說下我具體是怎么優化利潤和復制擴大的。

對了,剛才說到把廣告收益單價做到最高很容易,但是很多個人開發者和小團隊,因為沒有商業思維,覺得一家家測試廣告太煩,沒研究產品有意思,甚至擔心被小廣告商坑,提升收益這一步做得很不到位,導致有些人流量是我們的十倍以上,可收益還沒我們多,實為憾事!

2. 把成本做到零,做上千個游戲,用戶自動找上門

下面開始講我具體是怎么優化利潤和復制擴大的。

首先我自己能在項目早期搞定一切,這本身就是一種極致的節省研發成本,同時也是極致的執行效率。

當我以最高的效率搞定最小商業模型后,就去找到了之前一起創業過的一位技術大牛,他開發了一套游戲引擎,這個引擎做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任何一個大學生和家庭主婦,任何專業的都可以,我們培訓一個小時,他們就能輕松開始制作安卓和蘋果游戲了。一次素材填充,多端同時發布。這樣,技術就只需要開發不同的游戲模板就好了,一個游戲模板,可以近乎零人工成本,源源不斷地產出游戲。

后來隨著賺得越來越多,我連游戲模板也不自己開發了。因為假如我一天賺兩千,自己開發一套模板要一周的話,那么就相當于花了將近1.5W,而且還有時間精力的投入。我干脆找程序外包算了,畢竟以前在技術社區里有一點影響力,找靠譜的個人技術外包還是比較容易的。

我們游戲都很簡單,外包幾千就能搞定,他只要按照我們的引擎規格開發就好了。幾千搞一個模板,我們轉手就能變成幾萬,甚至十幾萬。這樣,研發成本也幾乎也降到最低了。

那么美術成本怎么降低呢?

首先我第一批找的合作伙伴,很多就是專業美術出身,不是特別難的美術需求,他們都能搞定。然后我再用利潤思維不停的洗禮他們,讓他們最后放棄自己原創,直接從網上或者別人游戲里找素材,稍微改改直接弄到我們游戲里。

因為我第一次主導創業也客串過主美,從第一天接觸FLASH就一直堅持自己做設計,所以對美術的常規流程非常熟悉,設計程序模板的時候考慮了怎么樣的模板最容易找美術素材。如果我用上去都覺得很簡單的話,專業美術做這些簡直是小兒科了。這些美術,大部分都是合作模式,賺錢大家一起分,但是前期沒有工資。這樣,美術成本也幾乎降到最低了。

最后不夸張地說,如果我愿意,不花一分錢,一天做幾十個游戲沒問題。可為什么我能短時間找到這么多程序和美術呢?因為我自己畢竟是研發出身,之前主要的圈子就是研發圈。而且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我畢業就一直在創業公司,創業公司天然地過濾了那些計較短期利益的人,這些人里找到愿意不拿工資跟我干的人還是比較容易的。

看到這里,估計有些人早憋不住要問了:你們到底做得啥游戲啊?又是批量模板,又是直接在網上找素材的。這樣的游戲品質能好么?會有人玩么?

要回答這個問題,又不得不扯到前面已經講過的“用戶”問題!之前談用戶,我最喜歡的也是談用戶需求,用戶體驗。但是現在談用戶,我要談的是:怎么更低價格的獲取用戶,怎么從用戶身上賺更多的錢!直接談用戶需求和用戶體驗其實是裝逼,都不知道哪里能最低價格獲取用戶,不知道怎么把錢從用戶兜里掏出來,憑什么說自己懂用戶,懂用戶需求?

具體到本次創業,我不再是什么先看到了一個用戶需求才去搞這個事情,而是因為我看到了一個利用小游戲和廣告賺錢的機會。為了提升利潤,為了賺的更多,我才去找匹配的用戶。

我們早期其實也確實針對不同的用戶群,做過各種嘗試,但是因為這次思路比較直接,我們彎路走的很少,很快就找到最佳目標群體了,就是:兒童!

為什么呢?首先兒童對廣告沒有大人那么警覺,點擊率比大人高不少,這樣就等于提升了收益。

然后兒童對游戲模式和美術都沒大人要求那么高,大人玩一個游戲的時候,除了游戲可玩性,還會考慮游戲是否是原創的、華麗的、甚至是充滿藝術性的。要做到這些,常常會讓游戲研發成本大大提升。但是孩子們不會,小孩們很簡單,樂趣點也特別容易被滿足,有時候僅僅可能因為你游戲里有一個小動物,點一下它會叫,孩子們就能對著這個動物一直點,樂此不疲。什么美術質量、游戲性能、原創性啥的,孩子們完全不在乎。只要重新換一個小動物,他們就會當一個新游戲重新玩,依然會玩得很開心。

還有,孩子們特別容易變換注意力,他們有固定的流失周期,尤其是單機小游戲。這跟游戲質量無關,只跟小孩子注意力易變的天性有關,這樣就導致這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最后變成什么了呢?變成誰能抵達小孩子,而不是誰能讓小孩子留存得更久。這時候,游戲質量反而沒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游戲數量和覆蓋度。讓小孩子頻繁地找新游戲的時候,總有機會找到我的,我不就勝出了么?

最后,也是比較核心的一點,就是為啥小孩子總能找到我的游戲呢?為啥不是張三李四的呢?

因為我零成本, 批量化,團隊化運作,我產量大,覆蓋率高啊。再加上我早在第一次創業,就是做兒童虛擬社區游戲,跟小孩子用戶打過三年交道,后來產品思維也覺醒了,比很多普通開發者更容易捕捉到小孩子的行為和心理特征,又有十年的開發經驗和研發圈子做后盾,這些點不謙虛的說,還是比較有競爭力的。

遵從商業的本質,找對方向,用戶定位清晰,再充分發揮自己的研發優勢,把成本做到最低,利潤做到最高,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下面附上兩張我們引擎相關的圖片,請勿找我索要引擎,暫時不開放。

至此,利潤模型有了,研發、團隊和工具也都幾乎零成本搞定,雖然每次廣告點擊只有幾毛甚至幾分錢收益,但幾乎100%純利啊。

成本極低了,利潤極高了,用戶找到了。而競爭對手,國內最強的應該也就是寶寶巴士吧。但寶寶巴士主要是做品牌,面對的推廣人群更側重家長和平臺,要真拿我們的游戲和他們的游戲各100個給孩子們選,我敢保證是我們勝出。

最后,還有一個最核心的關鍵問題,就是我們從哪里搞用戶呢?我的答案可能要讓大家失望了,因為這個最關鍵的點,我更多的是靠運氣。

其實我一開始的想法很樸素,就是反正我成本是零,只要游戲弄好上傳平臺下載不為零,我們就能賺錢。況且我們游戲是針對小孩子定制的,應該不至于太差,一個游戲平均每天做到10個下載應該不難。然后我再弄它上千個游戲,一天也能上萬下載了。

然而讓我沒想到的是,我們游戲上傳平臺后,自然量遠超出我的預估??赡苁菍iT為小孩子做的移動游戲太少了,小孩子們太饑渴了,而我們的游戲又太符合他們的胃口了吧。這樣我們用戶獲取成本也做到幾乎為零,而且量很大。

移動互聯網的大潮我們雖然進來得已經略晚,但當時也還沒完全退潮。我又組織了一撥人一起弄潮,給每個人都平分利潤,這樣每個人都當成自己的事情做,動力很足,效率很高,不用我做任何動員和激勵。團隊整體進步速度也很快,相當于好多獨立開發者互相幫忙和分享經驗。相對于外部,我們內部團隊總體就變得更有競爭力,大家上升得都會比外部的獨立開發者快。

這樣一套用唯物的精神,站在商業本質上,又結合自身優勢的組合拳打下來,不想成功都難??!最后弄了幾百萬吧,我自己拿了一百多萬,其它都分給伙伴了,最早跟我合作的程序和美術,也都差不多過百萬了!

3. 隱藏在成功中的兩個大BUG:躺贏和UEO

經過三次創業失敗,這次終于賺到錢了,而且還賺得特別迅猛和輕松,后期幾乎就是躺賺。我沒有員工,不用自己寫代碼,也不用管理團隊,有些早期的伙伴還發展了下線,下線也不用我管。單機游戲又不需要運營和維護,我們也很少有商業伙伴和應急事件。

我每天例行要做的事情,也只有看數據吧,一個小時內肯定也就搞定了。于是我終于過上了每天睡到自然醒的生活,隨時都可以說走就走去旅行,天天主要任務就是思考人生,晚上一看依然好幾千進帳。

不夸張地說,就算我徹底失聯半年,整個賺錢機器也能自驅動有機不間斷運作,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我終于又搭建了一個滿意的架構,當然這個架構不是為了寫程序,是為了賺錢,高達90%以上的利潤率是這個架構最堅實的基礎。雖然賺得也不算多,但是這個架構畢竟是我對商業理解的第一次真正實踐,對我個人還是很有意義的,而這個架構的優美度也是我個人比較滿意的。

商業的本質是利潤,不是大,不是多。大而多的難點是廣度和復雜度,小而美的難點是深度和精度。追求大而多,還是追求小而美,只要都遵守商業的本質,這個選擇就只是一個主觀問題。主觀的東西,不能簡單用對錯評判。

但是估計有些人看到這里還是會對我這次創業嗤之以鼻:“你們這是搞啥?。磕銈冑嵉倪@是黑心錢?。??這不是坑祖國的下一代,坑廣告商么?你們應該開發教育類游戲對人類的下一代負責,做大人的游戲對廣告商負責?。 ?/p>

這又是主觀和客觀的哲學問題了,下一章專門討論。

本章最后,我想提示一下,有些人估計剛才看我躺賺都看嗨了吧?

但這次創業還是有兩個重大的BUG,嚴重違背了商業的本質,大家注意到了么?

如果發現了,就說明沒白看我前面的文章。一個就是商業的本質是為了“躺賺”么?是為了能讓自己徹底解脫不工作么?并不是,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如果不是我偷懶去游山玩水,我們現在肯定賺得更多了。躺賺是個人訴求,并不是商業目標。

第二就是:我給大家分錢太多了!“納尼?”,估計有些朋友要跳起來了:“我之前還贊過你大方,是個好老板呢!你這是要自己打臉么?”是的,我不但要打自己的臉,還要連你的臉一起打。

說了半天商業的本質是利潤,我這可好,把賺的錢都給大家分完了,這等于我們的商業體沒一分錢剩余利潤!這能說我們理解商業的本質?既然不遵從本質,就必然被客觀規律打臉。

我這次怎么被打臉的?就是分錢的時候大家當然都很嗨,我自己也不用管理商業體,躺賺確實也很爽??梢坏┬袠I巨變,我們賺不到錢了,問題就來了。錢都已經分給大家,大家都買車買房各種買,花得差不多了,甚至有些人都可以回老家養老了,這樣大家就沒法集中資金去突破新的賺錢機會了啊。

這錢發出去容易,想再集中起來可就難了。假如我遵從商業本質,成立一個商業體,商業體賺400W,拿200W跟大家分,剩下200W流動資金,然后我也不要天天光想著那些跟商業沒關系的個人訴求,這樣搞不好我早抓住機會讓200W翻好幾倍了,最后所有人都可能比現在分得還要多!

還有之前沒提到的一點,因為我自己偷懶,一直不愿意管理公司,我們所有的廣告收益都是走個人開發者,要被廣告商代繳高額的個人所得稅,扣了百分之好幾十的收益,這能是遵從商業本質的行為?

由此可見,想完全遵從客觀規律太難了。就算我看清了商業的本質又如何?我也是個人,也有七情六欲,而且大家也能看出來我本性上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我賺了錢不分給大家心里超級難受,感覺跟偷了人家錢似的。

另外,除了賺錢我還想寫寫文章,沒事看看詩和遠方,這尼瑪能是個合格的商人?這么玩兒最后肯定得玩兒成某個王大V,當然,我肯定N輩子也做不到人家那么大。這些思想和心理矛盾怎么解決呢?我們下一章上升到哲學高度再深入討論。

這次創業,前面打得都很漂亮,非常遵從商業的本質,也就順利賺到了錢。但是賺到錢后,我又傲嬌了,又開始不尊重客觀規律了,分錢上就是完全的江湖義氣,管理上根本不配稱為老板,更稱不上CEO,最多算一方江湖盟主,我自己倒是很文藝地給自己創了一個新稱號:UEO,U=Union。

大家看,想完全遵從客觀規律,是多么難??!人稍不留神,就會滑向主觀!

四、從極端唯心到極端唯物,再到領悟太極的博大

1. 人生需要綱領指導,極端唯心到極端唯物,唯心也是必要的

如果是從開頭一直堅持看到這里的朋友,我首先向您表示敬意,在這個時間碎片化的時代,靜下心來看幾萬字的長文著實不容易。但是只有這樣的人,我覺得才有必要跟您討論本章的話題。直接看本章的人則可能會覺得本章太務虛了,不知道所講道理從何而來。

有心人通篇看下來,可以清晰看到,我畢業這十年的創業歷程,其實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從極端唯心到極端唯物的過程。從一開始的“人生沒有對錯,選擇合適自己的,就是正確的!”到后來,“一切從事物的本質和客觀規律出發”。

但有一點倒是沒變,就是我喜歡用綱領來指導人生,哪怕這個綱領幾年后回頭看可能很搞笑。

為什么呢?因為有綱領才會目標明確,才能排除干擾,強力執行,提高效率。就算綱領錯了,錯得還很徹底,那也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因為有綱領,反思的時候,就有落腳點,就有核心點,就容易看到錯誤的本源。這樣在改正的時候,也會同樣深刻和堅決,然后迅速走上正軌,提升人生境界。

所以,在本文最后,我想主要跟大家討論一下我目前的人生綱領,而這個綱領的核心問題,就是唯心、唯物和太極的關系。

在我第三次主導創業失敗之后,我的唯心價值觀其實是遭受了慘痛的打擊,這時候唯物價值觀就開始萌芽了。到后來做小游戲剛成功的時候,唯物價值觀膨脹到頂峰。那個時候,我一度認為,人太渺小了,人的主觀意愿太渺小了。在我看到一個呈現宇宙廣袤的科教片后,更加堅定了我這個想法。

那個科教片就是以地球上一個城市為起點,逐漸向宇宙推進鏡頭,逐漸顯示整個大洲,整個地球,整個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可探測的宇宙邊緣。這時候對于認識到地球的渺小,是一種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

我當時就想,地球在整個已探明的宇宙中,就如同塵埃一樣的存在,而我自己,做為地球上一個動物種類中的幾十億分之一,又是一個屌絲,我豈不是渺小到造物主拿著顯微鏡都看不到我的程度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還有什么存在感?我還有什么資格把自己這么當回事?我甚至還一度妄想用自己的價值觀改變身邊的環境,改變世界,這不是搞笑么?

我甚至開始否定整個人類的價值觀,我覺得善惡、對錯、好壞之類的詞匯,都是人類特有的,對這個客觀世界一點都不重要,客觀世界有其固有的運行規律。只要人類消亡了,這些主觀詞匯和概念統統都會消失,這時候別說整個宇宙和未知的存在,就算僅僅是我們寄居的地球媽媽,都不會留下一滴眼淚,不會受到什么本質影響。

很多人現在天天叫囂地球環境都被我們污染了,地球媽媽在流淚,然而現實是,大部分人根本沒有資格破壞地球。

根據能量守恒,除了把探測器送入月球和火星這類行為,我們并沒有讓地球媽媽少過一焦耳能量,也不曾影響過地核的穩定性。地球媽媽根本不在乎大氣層到底是二氧化碳多還是氧氣多,更不會在乎霧霾什么的。環境惡化,這個詞匯本身就是一個人類的主觀詞匯,人類搞砸的是自己的生存環境,不是地球的存在環境。人類關心的只是自己物種的延續,并不是地球的延續。

說實話,當我剛想到這一層的時候,自我感覺真的挺好的,感覺我終于從唯心的囹圄中解脫了,并且洞悉了世界的客觀規律。而且我還能跳出國界、跳出人類、甚至跳出地球,站在宇宙的宏觀角度看待世界和事物的客觀本質,這是一種什么境界?簡直自己都服氣自己了。

而且我還用這種思維模式真的做了一件超出普通人境界的事,就是我在朋友公司做卡牌游戲中后期不是主要搞單機游戲項目了么,那我就主動要求把之前卡牌游戲項目初期承諾給我的分紅比例降低了很多。因為那個分紅比例實在太高了,根本不符合整個項目當前的客觀現實,更不能保障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如果按照我以前的思維模式,肯定會覺得白紙黑子簽好的協議一定不能變,別說自己絕對不會提出降低比例,就算老板提出來我也絕對不會答應,否則這個社會哪還有誠信可言!

可我現在更關注的是這個協議是否更符合客觀現實。不符合的,就算你主觀上,道德上再有理,也長久不了。協議無非增加了違約的道德成本,但絕對抵擋不住客觀現實發展的滾滾洪流。如果一味盲目堅持自我,用政治正確來對抗客觀規律,最后只會跟客觀規律玉石俱焚!

為了避免這個悲劇的發生,要么我應該主動吐出自己不該得到的,要么我就應該努力做出對應的貢獻,讓自己得到的是符合規律的!當然,如果你發現自己得到的少了, 那也應該主動要求補償!

然而,還沒等我在悟到客觀和主觀的哲學問題里沉醉多久,我就又開始被現實啪啪打臉了。因為我發現,就算我明白了這些道理,到了這一層境界,在我的具體行為決策中,依然作用不大,更不可能包治百病。

倒不是因為我的唯物價值觀錯了,而是因為我又一次走上了偏激的道路,從唯心徹底偏向了唯物。我的這種偏激其實本身就不符合客觀規律,因為人類的存在是客觀的,人類的主觀本身也是客觀的。

我前面一度不知廉恥地強調自己現在只關注客觀規律,但我憑什么關注?

人類最聰明,站在頂端的那些人,都還有大量的客觀規律沒搞懂,人類自身和人類社會都還沒徹底被弄明白,我又憑什么說我的判斷總是符合客觀規律的?

只有在技術、產品和創業領域,我可能還有那么一點點判斷的資格,而且范圍也非常有限。在這種無奈的現實沒有改變之前,在知識盲區還存在的情況下,對于人類,主觀、哲學甚至是神學,永遠都有存在的必要,一切因為認知局限導致的不合理和浪費,也都是必然的。

很多人不明白為啥一個大型集體的管理者,非要搞那些官僚和行政的東西,還不是因為知識和認知有限。如果管理者能借助一些工具很容易判斷所有事怎么做是對的,那他肯定也不想搞那些沒效率的管理機制。

然后放大到社會層面,當整個人類都不知道怎么做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時候,如果我們堅持政治正確,堅持那些美好、善良、勤奮的主觀意愿,至少可以保障整個社會不會徹底陷入邪惡的深淵。

只要我還是一個人,還要在人類社會混,“我就必須承認唯心和主觀的必要性,同時也要懂得敬畏客觀規律的力量”。那么,這就是我目前的終極人生綱領么?一度我也是這么認為的,但后來我忍不住又往下想了一層,發現確實還可以更進一步。而這一步就是“太極”!

2.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萬物;從太極的角度看技術、商業的本質、唯心與唯物等問題

這里提到太極,我并不是想去講中國古代“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套理論,我是真的找不到比“太極”更精確的詞匯來描述我下面想講的道理,只好借用一下先賢的智慧成果。

我想講的太極,可以簡化為兩句話:“太極生兩儀,兩儀生萬物!”,大白話解釋一下就是: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兩個方面共生的,這兩方面互斥或者相伴。

在我從極端唯心轉到極端唯物,再發現極端唯物也不靠譜的過程中,我意識到貌似“極端”這個詞就不靠譜,“平衡”才是王道!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心中永遠要有這件事的對立面存在,并要時刻觀察兩者的平衡運動!

為了找到我能力范圍內最普適的人生綱領,我努力嘗試更進一步,最后終于發現了太極。除了我自己的人生,整個宇宙會不會也是一個太極的分形結構呢?

分形學大白話解釋,就是很多事物從宏觀到微觀的結構都有自相似性,比如樹根到樹杈,再到樹葉,再到葉脈,都是相似的分叉結構;雪花從宏觀到微觀都是晶體結構。詳細解釋,大家可自行百度“分形學”。

想到這點我就非常興奮地趕緊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發現貌似還真是哈。

這個宇宙大到星系和星球,小到質子和電子,再到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歷史左傾和右傾不停搖擺,唯心和唯物的持續斗爭。

再到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善與惡,對與錯,再到我自己創業中碰到的種種問題,這個宇宙簡直處處體現著太極的結構,處處體現著平衡之美。只不過這個平衡并不是絕對平均和靜止的,而是動態的。這也是我覺得太極圖最精妙的地方,不是簡單的黑白中間一刀切,而且一條曲線分割,彼此之間還互有對方一個點,體現著一種動態和交融的平衡感。

這跟現實中的各種現象何其相似!

還以創業為例,創業者都要面對一個很現實的平衡問題,就是玩命奮斗和身體健康,我們不可能做到每天絕對的平衡。

真實的情況可能是你創業最困難的時候,就是要多奮斗,為了事業犧牲一些健康,但也不能太過分,極端到累得猝死,這樣整個系統就徹底崩了。

等到事業穩定點了,你再修養,但是也不能過分放縱,這樣未必能多健康,還會導致事業失敗,最后系統又崩了。

就像我做小游戲躺賺后,天天睡到自然醒,越來越放縱自己,身體沒見好到哪里去,事業反而很明顯開始走下坡路了。

還有我上一章說得那個分錢的BUG,完全不分肯定不靠譜,但是像我一樣徹底分完,肯定也不靠譜。這里需要在個人分錢和公司利潤中間取得一個平衡點,破壞太極平衡必然會引發大的問題。

還有前面提到的商人追求利潤的問題,商人追求利潤是符合客觀規律的行為,但這是不是說我們就可以偏激地追求利潤了?肯定不行!

什么時候利潤最高?肯定是做違法生意的時候,因為違法的事,競爭少,利潤必然高。但如果我們真做了,那系統崩潰可能就不遠了,非但長遠不了,很有可能還要為系統崩潰付出慘重代價,入不敷出!

所以,我現在跟我所有的合伙兒人都說過:我們做生意,雖然本質是追求利潤,雖然我們應該只談法律,少談道德,但是我們也必須有自己的底線,那就是不做黃賭毒和嚴重違法的事!

還有搭建程序架構也是如此,整潔性和實用性經常會矛盾。極端追求整潔性必然很多地方不實用,失去架構的現實意義;過分追求實用性,必然會導致混亂,喪失架構長遠性。

我們追求的完美狀態肯定是一個同時兼顧整潔性和實用性的架構,但實際情況是,架構剛開始整潔性肯定遠遠大于易用性,這時候代碼就會越寫越亂,偏向易用性。等到有一天整潔性成很大問題的時候,又會重構梳理架構偏向整潔性,然后過段時間又開始偏向易用性,周而復始。

這樣既提高了執行效率,符合事物發展慣性的特質,同時又一直在趨向平衡,不至于系統崩盤。

我前面一直在談的主觀和客觀的矛盾問題 ,其實本質上也是一個太極問題。主觀和客觀也是一個太極兩儀的共生體,至少目前不可能徹底消滅誰,會在我們人生的不同階段,趨于不同程度的平衡。

當我還是個大學生的時候,因為人生閱歷少,沒有社會經驗,又強迫自己思考“我是誰”這樣的唯心問題,那就必然會走上極端內化主觀的道路,這樣可以保障我在迷茫狀態下的最高執行效率。

當然也正因為如此,我最后極端到幾乎無視一切客觀規律的狀態,這時候表面上看,客觀已經只剩下一個小點點了,我人生的整張太極圖幾乎都是主觀的顏色。但這個客觀的小點點就根植在主觀之中,越小反而牽引力越大,最后終于成功把我又牽引回客觀的一面。

然后我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卻又走上極端客觀的一面,以為自己掌握了事物的真諦,實際上則是走向了自以為是的歧途!

客觀和主觀,在我們沒掌握到所處環境,所做事業的本質之前,我們還是應該以真善美、勤奮、努力、自律這些主觀詞匯來引導我們探索未知,至少這些政治正確的詞匯不會徹底摧毀平衡。

等我們不停學習實踐總結之后,能夠把握自己所處環境,所做之事的客觀規律了,這時候就應該學會尊重客觀規律,不要試圖用人類的意念改變這個規律,而是應該根據客觀規律推演未來,然后做超前的,符合規律的事,這其實就是“創新”的真諦。

創新不是憑空,更不是憑主觀愿望創造一個東西,而是我們提前預知了未來,時代也選擇了我們來證明這個未來。別人覺得我們是創新者,是顛覆者,我們自己應該覺得自己只是順應了時代的需求,做了超前的事情,是時代的幸運兒。

主觀和客觀的動態平衡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思考和執行、務虛和務實不停周而復始的過程。只知道執行和務實,必然井底之蛙; 只知道思考和務虛,必然好高騖遠。務虛務實相結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動態平衡,慣性推動才是宇宙太極分形的天道!

太極還有一個最牛逼的特點,就是它具有自洽性。

按照太極追求平衡的理念,當我極端追求平衡的時候,太極就會告訴我不能極端地太極,極端遵守太極本身就不太極,所以太極會讓你不要過于太極而導致自己不夠太極。

這種自洽性會讓你該極端的時候就極端,極端完了最終還能回到太極,讓太極的對立面依然還是太極。否則它也沒資格在我眼里成為宇宙的分形基礎。

其實前文我也一度提到過,我自身的經歷也驗證過,太極兩儀在動態平衡的過程中,真實情況確實也是偏激的。而且這個偏激還有慣性,最經典的例子就是人類社會左傾和右傾的演進。

其實越普適的道理,必然越抽象。一直困惑我的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國外的各種哲學體系,以及中國古代的諸子百家,這些其實抽象級別都很高,但是很多都具有時效性,這個時效性常常是由人類社會發展進程決定的,也就是說它們大部分都是為了解決人和人類社會的問題的。

所以到目前為之,依然完全適用于當今社會的還蠻少的。反倒是太極思想我感覺依然不過時,中國最近還搞和諧社會呢。

而且太極甚至還不局限于人類和地球,搞不好整個宇宙的物質都是太極分形結構,都在進行太極的平衡運動。如果這是真的,我用這個思想做戰略指導,再配合已掌握的具體戰術,不管是創業還是人生,成功率和正確率都會有一個基礎的保障,至少不至于像以前一樣錯的太離譜,同時對大勢的預判性也能提高不少。

這也是我苦苦追根溯源,探尋最普適性真理的原因。不過反過來說,是不是戰略對就萬事大吉了?并不是,剛才也說了,還要配合掌握的具體戰術。

舉個例子,當年我黨打天下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這個戰略是對的,但是具體到怎么包圍,怎么拿下每一個農村,發動每一個農民,這個就是戰術問題了,考驗的是對業務,對用戶的理解,是執行能力。

所以,想成功不容易啊,要上旬天理,下接地氣,勤奮努力,最后還需要點運氣!

關于太極的三個假想:共生宇宙;互聯網的災難;人工智能起點和終點問題。

最后,我想用太極的世界觀來腦補三個假想,這一段完全不靠譜,大家可以當科幻看。

那為什么還要分享這一段呢?主要是想向大家說明,所謂真正懂得一個道理,不是知道就行了,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可以在日常生活細節中時刻運用;可以用來面對未知,協助判斷,提高正確率。

本節主要是以無厘頭的方式來讓大家看看我是怎么滿足條件2的;至于條件1,下一節則會以嚴謹的態度詳說。

第一個假想,比較簡單,就是假如太極真的是宇宙天道,那我們現在的宇宙會不會還對應另外一個宇宙呢?而且我們現在的宇宙一直處于膨脹之中,這也不符合太極的運動平衡之道?。课覀兊挠钪嫖磥響撚幸惶鞎湛s才對吧?這些我沒有也無法進行科學求證,只是基于太極世界觀的一個猜想。

第二個假想,跟我自身所處行業有關,就是互聯網?;ヂ摼W從出現就一路高歌,迅猛發展,到現在也沒慢下腳步的意思,這也不太符合太極之道吧?按說正向發展越大,負面影響也會越大才對。比如環球航行就導致全球殖民,工業革命就導致現代化戰爭以及核危機。按照太極之道,目前互聯網的危機應該已經很深了。只不過在大潮往太極的一側推的時候,民眾都是跟著走,打死不相信災難已經醞釀在眼前了。

那么我們如果用太極之道預測了這一點,是不是可以結合自己掌握的商業本質在里面找到賺錢的機會呢?納尼?不是應該積極尋找解決方案,避免災難發生么?哥,你又主觀了吧?

災難是必然要發生的,這是太極的天道啊,我作為一個屌絲,豈敢自以為是,逆天而行!等災難發生了,太極之道自己會去繼續平衡的。到那個時候,我自然就會去尋找解決危機的賺錢法門,不就自然而然的為化解危機貢獻了一份力么?而這個時候,才是順天而行,更容易成功。

不過這道理說著簡單,執行難點在哪里呢?就是目前我們依然無法準確預知社會的太極平衡點在哪兒,比如樓價啥時候才能跌呢?這是受限于人的認知能力,在有限認知下,我們只能盡人事,聽天命!這就是主觀力量的舞臺了,也是運氣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如果我們不想靠天吃飯,那好,我們就只能在自己已經掌握的規律和條件下做事情,但這樣能做的事情一般非常有限,而且沒啥成長性。

怎么辦呢?又忘了太極之道了?成功和成長,我們平衡著來唄,成長到一定程度就應該更加追求成功,成功之后,就應該拿出點賭性,做點超出能力的事,更多追求成長。

“周而復始,平衡上升”才是天道,只追求成長不追求成功,那就是曾經的我。只追求成功不追求成長,成功就會越來越難。

第三個假想,就是人工智能的發展。這是時下比較熱門的一個話題,但我覺得熱度還不夠,人工智能實際的發展可能已經遠超大家看到和想到的。只不過人工智能更多的是在后臺發揮作用,不像PC、手機、互聯網這些東西是在前臺,老百姓天天可以直觀地看到。

談到人工智能,我就想到之前看的一篇文章《為什么霍金、比爾·蓋茨這些大佬們,讓我們警惕人工智能?》。

文章中主要描述了人工智能的成長性和超出人類想象力的成長速度。當描述人工智能的終極狀態時,文章里有個小故事很有趣,故事里某個公司發明了一個叫“隔壁老王”的寫字人工智能,他的任務就是不停的在一張小卡片上寫“我們愛我們的顧客”,寫到最好。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這個人工智能不停進化,還誘騙人類允許它聯網學習各種人類的筆跡。最后這個人工智能覺醒了,發現阻礙它繼續寫字達到終極目標的最大障礙,就是人類,所以它覺醒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人類給滅了。然后它就開始肆無忌憚破壞地球環境,把一切資源都用來制造更好的卡片和筆。而且它還制造宇宙飛船,去別的星球采集更好的資源繼續制造卡片和筆,然后在整個星球寫滿“我們愛我們的顧客”。

照這個邏輯,目前大熱的圍棋AI阿爾法狗也夠危險的。如果它的目標是在圍棋造詣上達到最高,那等它覺醒后,估計第一件事也是把人滅了。因為它會發現阻礙它達到這個目標的最大障礙也是人類,先不說人類還會造出更厲害的AI,說不定人類一怒之下把它電源拔了,它就徹底沒機會達到目標了。競爭的雙方不是想著怎么提高自己,而是想著怎么搞死對方,這種事兒在人類社會還少么?

所以看這篇文章的評論區,就看到哀鴻一片,很多悲觀的聲音。但也有樂觀派,說造這些人工智能的科學家們,就不能給人工智能一個最底層的指令,使人工智能的終極目標是讓人類快樂么?其它目標則不得跟這個目標抵觸!

我覺得這些孩子們又天真了,人類何其復雜?讓每個人都快樂談何容易?人工智能最后為了達到這個終極目標,搞不好會弄個類似《黑客帝國》那樣的系統,把所有的人都放到溶液里,從剛出生就直接控制你的神經,讓你產生幻覺,各種快樂,想啥有啥,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每一個人每天都快樂,這個是大家想要的結果么?

那怎么辦呢?就無解了么?這個問題確實比較棘手,不然不會這么多大佬都反應過激。創業界的神人馬斯克,就是特斯拉老總,那個搞平民星際旅行的瘋子,他竟然在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還播出一大筆錢研究人工智能的安全課題。

我不知道這些大神們是不是已經找到解決方案了,但我個人覺得,雖然目前的“深度學習算法”很好解決了人工智能的成長性問題,但是我們并沒有解決人工智能的起點和終點問題。

而這個起點和終點,應該就是一套類似的“太極算法”。因為如果宇宙真的是一個太極分形結構,那么人工智能再牛,做為宇宙的一份子,用太極做為基礎算法,解決起點和終點這個最哲學的難題,應該也不會錯到哪里。

那么這套“太極算法”的核心是什么呢?應該是搭建一個共生思維系統,讓成長性建立在太極兩儀博弈關系之上,終點則是追求最平衡,而不是追求最極致。

“隔壁老王”和阿爾法狗,以及完成各種目標的超級人工智能,推演到最后都很悲觀,錯就錯在我們給人工智能的終極目標不對。

任何做到最好的目標,本質上都是一種極端目標,是不符合太極之道的。某方面最好,必然伴隨著另一方面最壞,最終一定會導致系統徹底崩潰。

而如果我們給阿爾法狗的最終目標不是圍棋下最好,而是一個通用的太極算法,這樣阿爾法狗打敗所有人類頂尖棋手后,它可能就寂寞了,開始懷疑狗生了:有必要這么厲害么?這樣有意義么?它如果這么想問題,人類不就安全了么?

而且就算它開始屠殺人類,屠殺到一定程度,太極算法就又會發揮作用了,它又開始懷疑狗生了:我有必要把人類弄到一個不剩么?這樣未必是最好的選擇吧?剩下一點關進動物園和實驗室,或者只要想辦法控制住人類和自己形成穩定的共生關系,貌似更好呢!

當然,我這種小屌絲想出來的東西估計十有八九不靠譜,但我覺得人工智能的起點和終點問題還是必須解決的。它可以不是太極算法,但至少應該是社會學和哲學層面的算法。未來人工智能的競爭,除了深度學習算法的競爭,也還應該包括這個哲學算法的競爭。只要人工智能也有認知局限,它具有自主意識后也就必然會面對哲學問題。

有正確的起點,有快速的成長,有平衡的終點,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工智能!

雖然這章已經寫了很多,但是對于唯心、唯物和太極這樣的哲學問題,其實也只能算是一個大綱性的描述,如果要詳細展開,估計能寫本書了。我自己在35歲之后,也會把這個問題作為一個人生課題來研究,結合創業、賺錢和生活細節來不停地豐滿我的太極人生綱領,希望可以慢慢形成一套獨特的現代實用主義太極哲學體系。

也許未來5年或者10年,我重新復讀這篇文章和這個綱領,看到這些天真的想法,又會汗顏地無地自容,就像現在我重讀N年前的文章一樣。但沒辦法,這不就是成長的必由之路么?至少“愛分享”這個行為,沒毛病。

然后我還想重申一下,我并不是在宣揚先賢的那門太極哲學,只是因為以我的知識儲備,目前只有“太極”這個詞匯,最能精準的表達我自己35年的人生感悟,如果還有其他哲學體系和詞匯也能表達這種意思,都是可以的。

最后再用大白話說一下我這個人生感悟:就是事物都是由共生或者互斥的兩方面組成的,我們在其中一面的時候,要立刻意識到另一面的存在,隨時關注另一面。然后還要知道這兩個方面是動態平衡的,搞清楚目前正在慣性的偏向哪個方面,然后我們在這里面結合自身的情況,尋求利己的機會和自身的平衡。

五、中年危機和未來的計劃

1. 中年危機,職業選擇,金錢社會

在進入本章正題之前,承接上一章,我想再總結一下我的新人生綱領,其實就三個關鍵詞:“唯心、唯物、太極”。

太極是我的最底層世界觀,因為我發現它的普適性最好,在大部分時候,大部分情況下,面對大部分不確定性,用這個思想做基礎一般不會錯的太離譜。

然后在太極世界觀之下,唯心和唯物做為人生觀的兩儀,我對它們的態度則是:對于我經驗能力范圍之外的,或涉及純價值觀的選擇,我就會調用唯心思維模式。可一旦我選擇了做什么事情,就會調用唯物思維模式,用一顆敬畏之心遵從事物的客觀規律去做。

而如果唯心和唯物兩者發生沖突,就調用太極思維模式,用動態平衡,慣性推動太極世界觀進行最終判斷和取舍。所以,如果非要用一句話總結我的新人生綱領,可以這么說:“用唯心做選擇、用唯物做事情、用太極做判斷”。

先把理論寫在開頭,下面進入本章正題。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三十而立,但我三十歲的時候,不管在思想上還是物質上,肯定都沒立呢。那時候思想還在極端唯心的模式,生活也要靠借錢度日。后來觸底反彈,最近這兩三年,從思想到物質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思想上從唯心過度到唯物又升級到太極,物質上也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百萬。

今年我正好35歲了,35是一個男人中年危機的起點,開始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職業上可能也要面臨抉擇,打工還是創業?身體狀態也開始走下坡路,面對90后甚至是00后的競爭,在精力方面開始落于下風。

如果是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打拼的朋友們,還要面臨巨大的購房和生活壓力。面對這些問題,我現在還沒有什么資格可以指導別人怎么做,但我可以分享一下我自己是怎么想的,以及未來的計劃是怎樣的。

首先是職業問題:其實我已經有兩年左右沒摸過FLASH程序了,前端兩年不學新東西,基本等于廢了。而且程序界一直有個說法,就是35歲是程序員的人生分界點,要么轉產品,要么轉技術管理。

為啥這么說呢?因為做程序非常考驗持續學習能力,而且互聯網公司節奏非??欤影喟疽故浅S械氖?。過了35歲之后,體力和學習能力都拼不過年輕的程序員了。

況且大家站在老板的角度想,面對一個35歲以上的程序員,工資高,可能還拖家帶口,上有老下有小,你是希望他更偏管理呢?還是直接寫程序?

反正我肯定更愿意讓他帶團隊,程序方面他把握好架構,偶爾救一下火就好。然后我再招一些兩三年經驗的,或者剛大學畢業的潛力股,讓年輕人去拼,這樣既穩定又節省成本。

當然那些大公司可能愿意養一些科學家級別的老程序員,但這樣的崗位實在太少了,我們也要捫心自問自己真的能達到那樣的程序造詣么?

程序員這個職業在中國一共存在的時間,估計也就二三十年吧,80后應該是目前程序員的主力?,F在隨著80后的成熟,90后的崛起,35歲左右的程序員,像我這樣的人,應該逐漸多起來了,這馬上就會成為一個行業問題。但是中國現在并沒有權威統計機構統計過35歲程序員的去向,也許這個結果并不是很樂觀。

看看華為最近的風波吧,你可以主觀上說那些程序員自己不努力活該,但客觀現實就是,不可能每個人都能達到要求,要淘汰的比例是固定的。

程序員這個行業,老家伙面對生力軍,大部分情況下是劣勢的。建筑行業一個40歲的頂尖建筑師和一個20歲的頂尖建筑師,企業會更喜歡40歲的,畢竟傳統行業職場上的經驗還是很寶貴的。

但程序行業,必然是喜歡那個20歲的,程序行業變化太快,經驗有時候反而是負擔,旺盛的學習精力才是王道。當然,如果你是做計算機基礎科學研究的,不在我這個討論范圍內。

我自己在掙扎過之后,基本還是放棄了繼續把寫程序當職業,現在更多是把程序當工具和愛好。說實話,對于一個寫了十年程序的人來說,逐漸離開程序一線的過程其實挺痛的,自己有時候也會覺得非??上?。但客觀現實要求我必須做出選擇,在繼續寫程序和主導創業之間,我的最優選擇只能是:主導創業!

之所以做出這個選擇,首先從太極的世界觀出發,我前面十年唯心得太厲害了,現在需要更加唯物一些來趨于人生的平衡。之前更多的是追求學習,現在應該更多追求成功了。

而從唯物的角度,我則發現了一個殘酷的客觀現實,就是現在是一個金錢社會!

我年輕的時候,只要勤奮努力,人品靠譜,人家就會覺得我是潛力股,認可我的價值。如果我能在專業上再有點小成就,那就成寶了。

可隨著逐漸長大,過了30歲后,我發現不對了,我專業技能貌似作用沒以前大了。尤其是如果專業對應的行業再萎縮,那就更悲劇了。現在周圍的人,包括親朋好友們不再關心我的潛力和專業,而是張口就問,一個月賺多少錢,買房了么。

所謂金錢社會,就是人人都信仰金錢,共同認可金錢的價值和作用。這其實是一種社會的進步,至少比以前信仰圖騰、神權或者皇權這些主觀的東西要靠譜。

金錢其實是一套比較客觀的價值體系,雖然沒有科學體系客觀,但科學目前并不是每個普通人都那么容易理解的。

我30歲后,再說專業技能啥的,人家已經不在乎了,覺得專業再牛都是應該的。外行也看不懂你這個技能的價值,這時候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人之間怎么衡量牛逼不牛逼呢?

很簡單,看你賺多少錢??!是的,這就是隱藏在金錢社會背面冷冰冰的客觀現實,這個現實有時候看上去甚至毫無人性。

中國在過去幾十年改革開放,瘋狂發展經濟的大背景下,金錢沒有人性的一面被空前放大,于是才有一些公知憤青們忍不住出來噴了:“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全民無信仰!只知道錢!”。

這句話聽上去很政治正確,甚至振聾發聵有沒有?然而真實的情況是,金錢比之前任何的信仰都客觀和先進,大家真的相信人類社會是在倒退么?這跟一代人看不上下一代人的邏輯有什么區別?

縱觀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一個從極端唯心到唯物的過程。我個人的發展歷程貌似也是整個人類社會演進的分形結構,如今人類社會發展到金錢社會,已經比較唯物了,但離極端唯物的科學社會還有距離,啥時候科學家變成全民信仰和社會領導人了,估計就差不多了。

所以現在整個社會應該會進一步慣性地推向唯物,金錢作為當前社會客觀價值的代表和圖騰,地位也會進一步鞏固。相應的,最會賺錢的商人的地位也會進一步加強。

我這里絕對不是在宣傳拜金主義,通篇看下來的人,應該知道我本質上是個什么樣的人。只是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我實在忍不住還是建議像我早期的朋友們認真優先考慮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適合創業和賺錢?

如果是,那太好了,這是你的時代,你是時代的幸運兒,別猶豫,趕緊開干!

如果不是,那有點悲劇。這樣的悲劇在當今的教育界、知識界、科學界等行業,正在普遍上演。但是作為一個道德高尚,一定要堅持自我或者追求淡然生活的人,至少也要關注一下時代的洪流,客觀理性地看待一下金錢的問題。不要學我之前總搞極端,更不要妖魔化金錢。讓金錢為你們的目標服務,而不是將來被動的淪為金錢的傀儡。

相反,如果你完全不考慮賺錢的問題,寄希望于做好工作,堅持自己的愛好,最后還能順帶賺到錢,那不就是我之前說過的那個ABCD的邏輯么?這是在撞大運??!

當然,如果你確實就是不想多賺錢,能淡然地面對沒錢帶來的一切問題。老媽病死不遺憾,老婆跑了很自然,那這也是你的人生選擇,沒人可以評價對錯。你也不要抱怨醫院和女性,更不要抱怨社會,因為同理你也沒資格評價別人的對錯。我倒是真希望你可以這樣堅持下去,為金錢社會的另一面,立一座豐碑。

好了,拉回到我自己的故事上。話說我看穿了當今金錢社會的現實后,再加上我現在需要更加唯物和成功,那選擇起來不就簡單了。商業的本質又是利潤,是賺錢。選擇創業的話,我的個人訴求不就跟社會主旋律完美結合了嘛,有啥理由不選呢?

雖然我并不是4號圖那種天才型的創業者,我的內心依然有一個文藝青年的小公舉,但我之前四次創業的經驗和心法,至少可以讓我達到3號圖的要求,至少可以保障一定的創業成功率,不選擇繼續創業確實太浪費自身積累和時代機遇雙重機會了,比放棄做技術還要浪費!

于是站在35歲的人生檔口,我決定繼續創業,進一步實現財務自由,把我人生主觀和客觀的太極分界線再往客觀方向推進一些。繼續以客觀實踐為主,主觀訴求為輔,把創業和賺錢提升到目前的最高優先級。

那么我心中的財務自由是什么樣子的呢?絕對不是幼稚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為所欲為!而是我可以選擇不干我不想干的,不會時刻被金錢限制,不會讓我的老婆買不起化妝品,不會讓我的孩子上不起好學校,不會讓我的父母有病看不起醫生,不會讓金錢成為我后半生選擇人生活法的最大絆腳石!

人生的前半生賺得越多,后半生就越自由。前半生的自由我們常常不懂得珍惜,身在其中也未必幸福,中國的小孩子甚至更慘,根本沒有多少自由,所以后半生的自由才能真正帶給我們幸福感。

有人可能會說:“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你自己十年極端主觀揮霍青春最后上岸了,現在讓我們回頭是岸?你能上岸還不是之前行為的結果?”

這樣說雖然邏輯上沒問題,但有兩點要說明一下:第一,中國目前大學之前的人文教育基本上是極端主觀的教育,道理都是只講一面。所以大部分剛進社會的年輕人們,必然要經歷一個主觀到客觀的過程,這是符合太極發展規律的。但我希望看了這篇文章的年輕朋友們可以進化的更快一點,不一定非要像我一樣付出10年的代價。

第二,我的運氣雖然不是最好的,但也不算太差。大學就行業成名,后來一入社會就進入互聯網大潮,并一直走在創業的路上。這些雖然都是完全主觀的行為,但客觀上卻也都符合當今社會的主旋律,也就是我無意識的做了符合社會大趨勢的事,只不過因為我之前太主觀了,沒仔細研究這個趨勢的客觀規律,心中只有技術和自己的個人訴求,所以總被客觀規律啪啪打臉而已。

而當我有一天突然被打醒了,因為方向畢竟沒錯,才有機會在30-35這個最重要的人生轉折點快速上了岸,比很多夕陽行業的朋友或者一直打工的朋友更容易扭轉人生局勢!

所以,如果這些朋友們還是循著我的主觀成長軌跡走,客觀上又沒我幸運,那估計最終肯定達不到我這個效果。他們需要更早更快地扭轉到客觀思維模式,客觀認知這個世界,客觀認知金錢,學會尊重客觀規律的力量。當然,最后還要記得回歸太極,不要迷失在對客觀的自以為是,對賺錢的毫無底線中。

發財要趁早,成功要趁小,思想覺悟得越早越好!僅以此句與年輕朋友們共勉,與我還未出生的孩子共勉。

2. 我的優劣勢,未來的計劃和尾聲

那么我接下來具體怎么干呢?細節不可能在本文展開了,但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宏觀層面的思考。

首先,未來3年肯定是繼續創業。為啥是3年,還不是因為我現在太弱了,瞎扯淡的時候當然可以大到宇宙和未來,可一旦到執行層面,超過3年我就跟本不敢想了,想了基本也是白想。

然后,我希望這3年我可以賺到8位數,而且是越快越好,越保險越好。因為我想早點度過中年危機,我可不想慢慢磨蹭,最后磨蹭到老年危機去了。

定下這個具體的目標后,執行層面的思路就比較容易出來了,一個常見的思維方式就是排除法,先排除掉不能做的,縮小思考范圍。

既然要快速安全地賺到8位數,以下創業模式肯定就不適合我了:

  • 第一,需要放長線的創業模式,比如博未來的VR和人工智能;
  • 第二,獨占性市場,最后只能容下龍頭老大或者頭部幾家的行業,這種肯定需要重資本打消耗戰,沒我啥事;
  • 第三,需要積累做口碑做品牌的,這種沒個5年10年的下不來;
  • 第四,維度太多太復雜的創業模式,比如自營電商,又是線上又是線下,又是用戶又是商家,又是資本又是物流,把這一攤子事打磨好,能穩定產生利潤,都猴年馬月了,而且根本不在我的能力范圍內;
  • 第五,不確定性太大的行業,比如針對主流人群的游戲,游戲本無罪,怪只怪成人的世界太復雜,大家口味變化太快,我這種弱雞完全跟不上節奏,成功概率太低;
  • 第六,前期投入太大的行業,因為我沒錢啊,也不想太冒險,更不想忽悠投資人!

好的,不能做的有了,那下面就看看哪些是能做。,而考慮能做什么,必須先考慮自己的優勢是什么,那么我的優勢是什么?

  • 第一,有點技術積累,有點技術圈人脈;
  • 第二,對商業的本質有一定的理解;
  • 第三,對兒童用戶有長期的接觸;
  • 第四,執行力還湊合吧,夠用;
  • 第五,人品還可以,雖然渴望賺錢,但分錢上一點不肉疼。

其實說優點,必須相對說,我相對的是誰呢?只能是普通中產階級和小創業團隊或者工作室吧。只有第五點,我還是比較自信的,就算是一線大佬,也不一定能比我強多少。但這點貌似跟商業本質的關系最弱,用來搞政治倒是挺合適,囧!

優勢也分析完了,那么基于我的優勢和目標,排除掉我不能做的,那么我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我的宏觀想法是:立足于商業的本質(優勢二),利用技術積累(優勢一),為兒童提供產品和服務(優勢三),直擊用戶需求,不搞概念不玩虛的(優勢四),最后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人脈資源,一起賺錢(優勢五)。

最后單獨把優勢五再拿出來展開一下,因為只有這一點算是我最大的優勢了,其它優勢碰到正規軍馬上跪。所以戰略上,我應該避免正規軍市場,或者打正規軍也只能占很小份額的市場,同時還要能最大程度地整合人脈資源,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

看過躺賺那個章節的朋友們應該都還記得,我第一次創業成功除了定位精準,還得益于迅速找到了很多合作伙伴,又因為商業模式足夠簡單,就能迅速復制給大家,然后迅速把蛋糕做大。

這個思路其實無意識的發揮了我的優勢五,所以才會成功地非常輕松,值得繼續發揚。但同時,我后文也剖析了,這個行為不是很遵守商業的本質,會導致我賺到錢后比較被動,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首先是我自己的錯誤,我不能再抱著躺賺的個人訴求不放了,要賺錢還是得遵守商業的本質,把公司和團隊經營起來,該拼就得拼,該負的責任就得負。

所以我會招納合伙兒人,招聘員工,商業化運作班底團隊,公司拿大頭。同時,之前的合作伙伴跟合作模式肯定也不能拋棄。這個是我第二圈人脈資源,班底團隊摸索出來的簡單類型的模式可以直接復制給他們,他們都不拿工資,五五分,也就是所謂的風險均擔,收益均分。最后,是外圍商業上的合作團隊或者公司,只要互相有優勢互補的地方,那就可以合作,任何形勢我都可以很靈活,我可以拿小頭。

這樣的三圈設計,我就最大程度的利用了自身的優勢五,整合了所有可以合作的人脈資源,覆蓋了所有能力和訴求范圍的人。

最關鍵的是,我舍得分錢這一點。我會用整個模式設計來保障,不能只靠我的優勢五。為啥?又忘記了?這個優勢是個主觀優勢哈,不靠譜的!

其實很多其他的創業者,一開始也都舍得分,但為啥后面不分了,不是他們變摳門了,他們也是被逼的。不創業的朋友可能永遠也不能真正理解,那種犧牲自己的道德換取團隊利益的矛盾和痛苦。公司越大,涉及的利益群體越多,就越容易碰到這種問題。當大到國家之間的時候,就惡化成了沒有永恒的敵人和朋友,也沒有永遠被遵守的條約,只有永恒的利益。

而我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會盡量把模式固定在小而美,盡量規避這種選擇問題。當然代價就是,我可能永遠做不大了,想解決一下財務自由有可能,想成為真正的大企業家,絕無可能。這個就是主觀選擇的問題了,不能簡單用對錯衡量。

我不能說那些為了集體利益犧牲個人利益的人錯了,更不能說追求做大有啥問題,而我自己選擇小而美,做低端市場,給大家多分點錢,我也不覺得有啥問題。當然,既然主觀上選擇了,客觀后果自己就得認。

太極還是最大的,任何事都有共生的兩面,這已經是我目前階段能做到的最平衡的設計了。

還沒完,三圈設計不能是靜止的,圈子里的人需要流動起來才有活力,我怎么設計這個流動呢?

首先我的班底團隊應該更加追逐的是成長性,這樣可以降低人員成本,提升利潤,增加商業成功概率,同時團隊穩定性也會比較好,那我就不需要大牛一起合伙兒么?基本不需要,所以不強求,看緣分即可。因為我選擇的是底端市場,我足夠牛就可以了。

然后,班底團隊中的人成長到一定階段,覺得可以自立門戶了,我就把他們輸送到第二圈,這樣他們就有機會拿更多,但不發工資,風險均擔,收益均分。

最后,第二圈里如果有人中龍鳳,有潛力有欲望沖擊做個大企業,而且我也有一定資金的話,我則會投資入股,幫助他建立初期的商業模型和團隊,大家互惠互利,我分一點點就好了,最后他可能會演變成我的第三圈人脈資源。

這樣,不管什么級別的人,什么訴求的人,在我這里都有立足之地。而且我一直覺得,設計人脈模型,肯定要站在人家的角度思考,要想辦法滿足人家的成長和利益訴求,否則就是一個人的舞臺,自嗨。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這個設計正是立足于自己的人品和愛分錢的優勢,圍繞著別人的利益和成長線而設計。這個設計雖然沒辦法商業最大化,但是可以人脈最大化,也就算是揚長避短了吧,做到8位數的個人資產,感覺應該還是有可能的。

當然,就算我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計人脈模型,我也有自己的底線,就倆字:人品!人品要非常非常非常正的人,我才會吸收到團隊,而能力上只要不是腦殘就行。

最后想說,這一切設計是否最終能夠取得成功,還是要看具體業務我是否可以落地,是否可以真的賺到錢!這個就太細節了,而且需要時間去執行,去驗證,這里就不細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我。

六、尾聲

統計了一下,全文6萬多字,也算對得起我這35年的人生總結了,但是否對得起觀眾的閱讀時間,這個就只能各位看官評判了。我不敢保障我說得都是“對”的,但至少可以保障“故事”都是“真”的,“道理”至少我自己認為是“真”的。對于聰明的人,“真”有時候比所謂的“對”還重要,不是么?

在這個時間嚴重碎片化的時代,不知道有多少人通篇看完了這6萬多字。如果您是其中一位,煩請給“寂寞火山”留個言,讓我也認識一下您。無論是交流或者合作都歡迎 。

 

作者:寂寞火山,微信公眾號:頭號聯盟寂寞火山,主要分享技術、產品、互聯網、社交電商、創業、賺錢等個人心得。

本文由 @寂寞火山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如果可以的話,也希望樓主帶帶我

    來自浙江 回復
  2. 我今年 31 歲,是一名 iOS 程序員,目前也在想是繼續上班還是創業,也是感覺程序員發展性越來越受限制,想要進一步很困難。創業呢?一時半會又找不到 好的方向。讀了你的兩篇文章,很受啟發,有很多迷茫的地方有了答案。但是怎么找到客觀規律或者是商業的本質呢?現在網絡發達,資料很多,但是真實有用的很少。有沒有什么好的途徑呢?

    來自浙江 回復
  3. 25歲的新女生產品經理(教育游戲方向),看了您的文章簡直如醍醐灌頂,突然發現自己很多堅持的理念其實都有問題,希望還能多多看見這樣有價值的文字!

    來自新加坡 回復
  4. 寫的很好,既有實操又有總結,值得我輩借鑒學習

    回復
  5. 感謝博主的分享,給25歲的我上了一堂課。同為程序員,羨慕你考慮問題的角度、深度。謝謝

    來自河北 回復
  6. 讀完了,既有戰術實操又有戰略思考,難得難得

    來自上海 回復
  7. 看完了。有激動,有傷悲。年齡相仿,沒存款沒資金,上有老下有小。普通職員,無頭迷茫

    來自上海 回復
  8. 真是一口氣看完了上下兩篇,我也是做互聯網的在創業,收獲良多,商業的本質是利潤,初創者 可以用 3號模型,來指導自己創業。后面說到太極,那是更深層次的去看問題,也很贊。

    來自廣東 回復
  9. 感謝分享,超級干貨,真實可貴

    來自廣東 回復
  10. 感謝分享,干貨滿滿。希望可以加微信或者交流,微信13246681758

    來自廣東 回復
  11. 感謝分享,有收獲,滿滿干貨

    來自浙江 回復
  12. 感謝火山兄的分享!同是Flasher出身,三年前第一次參加創業,不成功也不算失敗,兩年前繼續上班,等待下一次的機會。

    來自浙江 回復
    1. 現在難得見Flasher同僚了,握手,加油!

      來自上海 回復
    2. 你們兩個名字,是一個幫派的吧

      回復
  13. 本來今天下午是想繼續看書的,結果看到這篇文章,從頭到尾拜讀完了,我也36了,沒有作者想得那么透,我只想說,帶帶我可好?

    來自四川 回復
    1. 創業主要是干,哈哈

      來自上海 回復
  14. nice 學到里面的一部分精髓也是好的。

    來自重慶 回復
    1. 加油!

      來自上海 回復
  15. 很棒,看完后有很多感悟,謝謝你!

    來自廣東 回復
    1. 有感悟的都是同路人,握手!

      來自上海 回復
  16. 看著看著,總是不自覺去回想自己的創業經歷,歷歷在目深有感觸;
    一顆騷動的心又在顫動。。。謝謝

    來自上海 回復
    1. 現在創業環境不太好,不過還是有一些機會的,躁起來:)

      來自上海 回復
    2. 暫時繼續潛水,待有機會再拼一把;往事別回頭,余生不將就。

      來自上海 回復
  17. 從體制出走創業,經歷一次創業失敗,看完之后感謝分享經驗

    回復
    1. 加油!

      來自上海 回復
  18. 通讀全文,雖然我的年紀略小,有很多現在不能理解的地方,但我相信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可能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感受良多,如有一日需要打雜的,定當追隨。

    來自河北 回復
    1. 自己只要主導創業一次,肯定就能理解了,加油!

      來自上海 回復
  19. 同是天涯創業人,目前在做VR項目,很高興認識你

    來自河南 回復
    1. 同是天涯創業人,握手

      來自上海 回復
  20. 今年40歲獨立創業+公司內部創業共6次,失敗2.5次。看了你的文章,感同身受。很佩服你的總結寫作能力。希望加個好友長期交流:QQ811022,微信hbsscr

    來自湖北 回復
    1. 幸會,加你微信了

      來自上海 回復
  21. 感謝分享, 有很大啟發. 有個問題就是, 對于初入職場或者是您期初的幾次創業而言, 創業的前期投入這個問題要怎么解決呢? 有創業的想法, 是先進職場積累一下人脈和資金, 再啟動么?

    來自上海 回復
    1. 我覺得先入職場,還是直接創業,這個不是本質差別,本質差別還在對商業的認知和天賦上。只不過先入職場更安全一點,但也可能更浪費時間。

      來自上海 回復
  22. 致敬

    來自浙江 回復
  23. 啟發很大,尤其是對于“創新”與“唯心唯物”的見解,每個人的理念都略有不同,但皆殊途同歸;
    在我看來,唯心為道、唯物為術,以唯心之道馭唯物之術,是為融于大勢,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于術;唯心之路與唯物之路皆為必經之路,二者缺一不可,此之為“知行合一”。
    感謝作者讓我認識到唯物的重要性,這能夠使我更快結合唯心與唯物,減少很多彎路。

    來自北京 回復
    1. 深刻,加油!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