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們,你的公司正走在作死的路上嗎?
最近的裁員潮和倒閉潮。究其原因,有些是生不逢時的天災,有些則完全是“不作死,不會死”的人禍。
創業,在我看來,本是件很嚴肅的事。對于創業者們,我更是抱有最高的敬意。因為一旦選擇創業,就意味著你沒有了穩定的收入、沒有了生活、沒有了與家人團聚的時間,有的只是越來越大的壓力和對身體的嚴重透支。這些都不是常人所能承受。
然而,2015年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無數熱錢的涌入,仿佛讓創業變成了低門檻、低風險、高回報的事兒。當時微信朋友圈流傳過這樣一個段子 :你去中關村創業大街,從二樓扔下一塊磚,砸中的10個人中有5個人正在創業、2個人創業失敗、3個人正準備創業,而拾起這塊磚頭的保潔阿姨也準備趕場分享自己的創業經驗。
創業的盲目性和功利性,讓創業者們泥沙俱下。 來到2016年,隨著全球經濟下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資本寒冬的到來,使得此前無數的創業神話掉了地,曾經的熱門行業和領域也變成現今的泡沫。根據IT桔子發布的《中國互聯網創業投資分析報告》顯示,從2015年至2016年Q2,已有近1000家互聯網創業公司倒閉,而在2014年,這個數字僅為800家。
大潮退去,裸泳者終會顯現。 這兩天和幾個正在創業的朋友聊天,大家無不唏噓于最近的裁員潮和倒閉潮。究其原因,有些是生不逢時的天災,有些則完全是“不作死,不會死”的人禍。
作死類型一:盲目擴張
一些創業公司習慣性地求“多”求“快”,但效果卻適得其反,多數企業常因極速的擴張導致流血而亡。有些是被資本綁架的原因,有些是創始人太過急功近利,也有些是迫于同業競爭壓力。
某二手車電商公司,深耕行業多年,也占據不小的市場份額。然而隨著瓜子、人人車等以C2C模式為主的互聯網新軍的進場攪局,加之其在2015年初拿到一筆數目不小的融資。隨后其采取高舉高打戰略,全國開設分公司、設立線下店,短短半年時間,業務已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但好景不長,盲目的擴張帶來的是固定資產配置的過重和人力成本的極具上升。由于資本消耗過快,創始團隊的管理半徑跟不上,加之實際業務增量與投入成本嚴重不成正比,最后該公司不得不以大面積裁員和收縮業務來止血。
曾有該公司員工到外地分公司出差后驚嘆, 說分公司的辦公條件和硬件設施比總部都好,僅有幾名員工的分公司,卻租了市區整整一棟別墅,光會議室就有4間,真皮沙發、高配電腦一應俱全。
作死類型二:偽需求
O2O是最盛產偽需求的領域。當年O2O模式最盛行的時候,所有的線下實體企業都仿佛找到了搭上互聯網快車的車票,更有甚者把O2O形容為本企業轉型求生的救命稻草。
以家庭為主要消費場所的服務領域就涌現了大批創業公司,比如上門美甲、上門洗車、上門按摩等等。但所有上門服務都有那么強的需求嗎?從應用場景上來看,上門服務可以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必須要上門才能完成的服務,比如上門家政、上門維修,這是剛需;另一類是不必須上門也能完成的,比如上門洗車、上門推拿。這些服務本來在線下就可以完成的,甚至到專門門店,還可以享受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今年上半年倒閉的博湃養車,我認為其模式就是偽需求。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就曾說過:“汽車后服務市場大部分都是極低頻的服務,獲客效率和服務效率都很差,做起來會很痛苦?!?而博湃養車就是想逆流而上,期望通過低價、補貼的方式來搶占用戶,甚至培養用戶習慣。殊不知,這種玩法是建立在強大資本支撐下,一旦沒錢補貼,用戶就不會使用該產品。
類似博湃養車這種過度依賴資本的商業模式,如換做高頻領域的出行和餐飲行業,或許還能依靠資本力量,強行養成用戶習慣。而面對低頻且用戶習慣尚未建立的領域,這種商業模式則顯得過于主觀了。曾有個著名投資人給過創業者忠告:如果一個商業模式很復雜,做起來很痛苦,那它就不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
作死類型三:跟風創業
手機行業向來被認為是低成本、高利潤的行業,所以在該行業曾有兩波創業高峰:一波是家電企業集體入場,一波是互聯網企業集體入場。實際上,中國智能手機競爭早已進入紅海,其已從單純比拼參數、比拼價格,升級到了比拼用戶體驗、軟件系統、供應鏈管理以及資本運作能力。且這個領域 馬太效應明顯,你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在這個行業將很難生存,現如今的錘子和小米就是典型。
一度以營銷和眾籌模式見長的大可樂手機在今年初宣布倒閉了。在我看來,大可樂是典型的跟風創業作死類型。所謂跟風創業,就是當下哪個行業熱就去做哪行,不管自己團隊、技術、產品是否擅長于此,先忽悠來投資人的錢再說。相比大可樂出彩的眾籌式營銷模式,其硬件設計、產品質量、交互體驗、售后服務等核心指標都乏善可陳,同時由于體量小,與供應商無議價能力,導致其產能嚴重不足。在后期,關于大可樂手機質量的井噴式客訴足以反映以上問題。與其說大可樂手機死在了資本寒冬下的融資受阻,不如說其是死在了自己在沒有核心優勢情況下,便貿然進入手機制造業。
其實美食餐飲領域,也有很多跟風創業現象,比如死在天使輪的愛私廚和小e管飯,都是因為沒有清晰的定位,難以找到盈利模式、高昂的獲客成本、很低的品牌滲透率而在與眾多同類公司競爭中敗下陣來。
作死類型四:失信造假
在眾多創業作死類型中,我絕對最有器質性問題的就是失信造假了。拿著一張PPT、一組精心編制的數據,就能開個新發布會,招來一干記者和投資人,大談理想和技術創新,這在創業圈是最叫人鄙視的做法。
因一篇題為《22歲,天使輪估值超過6億,將顛覆整個視頻和廣告行業》的文章而走紅的云視鏈創始人金證濟蒼就因造假問題,一夜間從天堂跌入了地獄。
在媒體文中,這個有著高大上名字的男孩,還有著哈佛名校背景、90后、云視鏈的專利技術等一身光環。
一般幾近完美的光鮮外表,多是為迎合受眾的刻意為之。有媒體就發現, 金證濟蒼本名叫金明,其所謂的哈佛學歷,實是哈佛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除了學歷造假外,其宣稱的全球領先的云視鏈技術平臺,也早就被國內各大視頻網站所應用。隨后,關于其團隊信息造假、夸大核心技術夸大、宣傳視頻盜用AVD等問題也陸續曝光。而現今,通過百度在搜索“云視鏈”,僅能查到其在被質疑前的相關報道,在此之后, 金證濟蒼和他的云視鏈就徹底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了。
作死類型五:燒錢補貼
為了快速搶占市場,中國創業公司創造了“補貼大戰”的新玩法,這其中尤以交通出行和生活消費領域最甚。無怪乎習慣了在美國有序競爭創業環境下的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都抱怨中國市場太奇葩:“我們在美國是盈利的,但是我們在中國一年用于補貼就損失超過10億美元!”
用一年時間就獲得了包括蔡文勝、晨興資本、經緯創投等三筆融資,一時風光無限的海外購代表蜜淘網就死在了燒錢補貼的惡性循環里。在拿到融資后,蜜淘網采用補貼模式瘋狂燒錢獲取流量及用戶,同時加入價格大戰,開始耗費千萬元頻繁刷廣告,然而當如網易考拉、阿里這些更強的對手入場時,蜜淘網卻開始后勁不足。其緊縮業務線,主打韓國海淘模式,寄望于小而美的市場,但日韓業務不足以支撐整個平臺的價值。更糟糕的是,在互聯網寒潮到來時,其C輪融資遲遲沒有敲定,再加上轉型不力導致其最終倒閉。
作死類型六:創始人貪圖享樂
這個作死類型,我認為是最狗血,也是最現實的。因為不是所有的創業者都心懷改變世界的想法,還有一部分人就是想做個項目,獲得融資,然后被大公司收購,最終實現財物自由。
就在這個月,曾創造了Indiegogo最快籌款神話的AR智能頭盔Skully宣布破產了。Skully提出AR智能頭盔概念,曾被業寄予厚望,稱其將開拓一個全新的市場。該頭盔將車載GPS、數字音頻、手機免提系統、后置攝像頭等集成一體。同時頭盔上還配備了一個“抬頭顯示屏”(HUD),摩托車騎行車在騎車過程中,就可以查看所有有用的通知、信息提醒以及導航信息等,可謂未來感十足。
然而與大多硅谷創業者的創業路徑不同的是, Skully的創始人, Marcus Weller和Mitch Weller兩兄弟卻把投資人和網友眾籌的錢,花在了脫衣舞娘身上。兩位兄弟的助理曾向媒體爆料,稱他們把公司賬戶當成了個人提款機。兩兄弟所住公寓的房租、日常生活開銷、到國外旅游、租用豪車、購買名畫,甚至到脫衣舞俱樂部玩樂的錢都是公費。
創業者要找回兩大創業本源
現在很多人都在為創業者如何過冬而出謀劃策,但很多都沒有說出問題的實質。我覺得創業者們需要找回自己的兩大創業本源,才能避免以上作死案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本源一:回歸商業本質
這條看似說爛的建議,為什么還在說?因為絕大多數人做不到。面對資本的誘惑、外界環境的影響、周圍人的慫恿,很多創業者當下是盲從的?!跋然钕氯ピ僬f”成為了他們指導一切行動的原則。
為了活下去,可以先不管是否盈利,迅速搶占市場、高頻曝光品牌才是王道;為了活下去,可以再開拓幾條新業務線、給產品附加幾個新功能、對外虛報融資額、包裝甚至造假業務運營數據。借此獲得新一輪的融資,才能讓企業活下去。但,這還是飲鴆止渴。
資本寒冬下,投資機構也在回歸理性。現在投資人看中的不是GMV和用戶數,而是你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產品競爭力。商業的本質是盈利,盈利的方式是用好的產品和服務來讓用戶買單。
其實在說到“回歸商業本質和商品本質”時,我更愿意拿無印良品(MUJI)來舉例。很多人會把無印良品看做快時尚品牌,但我認為它是生活方式品牌。因為其倡導大道至簡、實用至上的產品設計理念。無印良品的產品去除了花銷的形象包裝盒和非核心的使用功能,僅保留產品使用的便利性和優質的品質。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節制、超然、理性的商業哲學。
有很多生活消費類企業都在效仿無印良品,包括小米在內。但絕大多數只停留在對其理念和價值觀的表層模仿,甚至本末倒置。殊不知,無印良品的成功實是源于其能給消費者提供便利+質優的產品,而后才是其價值觀的輸出。
現在很多的創業企業,忽視了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是否夠好,是否足夠便利,足夠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沒有回歸本質的商業怎能創造出回歸本質的商品的呢?
本源二:懂得“斷舍離”
“斷舍離”是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概念。她倡導人們在整理自己的雜物時要“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棄多余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迷戀”。這看似是物品管理理念,實是生活理念,也是現代商業理念。
我認為,創業和做人一樣,不能貪多求大。尤其在公司核心業務和產品上,一定要聚焦。在創業初期,團隊、資金、產品都不成熟完備的時候,創業者先要想著如何一個產品或一項服務價值,發揮到最大化,而在一些非核心的問題上斷舍離。
現在很多創業者在資金充裕、人員齊整之時,都習慣對業務做“加法”,以其讓公司得到更快的發展。但沒學會走路,就想著跑的思想是很危險的,上面那些盲目擴張、燒錢補貼的案例,都是做“加法”的后果。
創業者們不妨結合“回歸商業的本質”去想想,如何做“減法”?我們在買飯勺的時候,最關心的是這個勺子的材質是否無害,而外形再花哨、設計再前衛的飯勺,其用料對身體有害,我們也是不會買的,因為我們用勺,就是為了方便而無害的吃飯,無關其他。
作者:PR叨叨叨(公眾號:PRdaodaodao)
來源:http://www.cyzone.cn/a/20160827/302931.html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創業邦,作者@PR叨叨叨=
大潮退去,裸泳者終會顯現。
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