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造假、炒作,互聯網創業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門

2 評論 5747 瀏覽 15 收藏 11 分鐘

在一個不誠實的環境之中,這些惡性營銷炒作使得創業者間的信息傳遞、互相影響導致不良風氣的蔓延。在國內互聯網圈的大環境下,數據造假,融資造假,惡意炒作的人才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最近兩個互聯網熱點負面事件刷爆了我們的朋友圈:一個是宅代洗,剪斷大學生自助洗衣機電源線,逼大學生使用他們產品,最后聲明是炒作;另一個是楚楚街,副總裁為了推廣其品牌節日,在微博、朋友圈、微信群發出求救信號,佯裝被綁架失蹤,然后出來聲明,只是事件營銷。

互聯網圈的不誠實現象

宅代洗剪電線事件,楚楚街蒙克失蹤事件,我們不應該當作個體事件看待,因為這是整個互聯網圈的普遍現象。宅代洗火了,PR在朋友圈發了一個狀態,成都業務漲了一倍,絲毫不遮掩他的喜悅之情。余佳文發一億工資火了時,發公關稿對大家的罵聲表示感謝,因為他們APP得到了史無前例的增長。這些從側面反應出人們的意識形態發生了改變,而且是往不好的發面進行了發展。作為“不誠實”行為,有背于我們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之道。事件制造者還樂此不疲,“哈哈,只要我的產品火了,我就是最牛的,我才不管用了哪種方式?!爆F在創業圈的問題大家對數據的追求,對”刷爆朋友圈”的追求,對火的追求,對物欲的追求而弄虛作假。但沒有認識到通過不妥的手段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不對,應該是他們毫不在乎。

為什么這些沒有道德底線的營銷會越來越多。在營銷界有一句話,不怕沒人罵你,只怕沒人關注你。大家的關注焦點都在剪電線,玩失蹤是否正確上。但我們恰巧被利用了,毫無疑問,這兩個行為有背與我們的傳統道德觀念。全網的批判幫助了輿論的升級,宅代洗火了,楚楚街也火了。

個人的作惡成本也太低了,這屬于影響社會、行業風氣的行為。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而我們現在是以惡小而為之,以善小而不為。違背傳統的道德觀念進行“炒作”,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以后我們做營銷,是否也可以做一個價值觀崩壞的事情出來,等大家的批評引起廣泛傳播,因為最終大家也只會記得產品的名字,事件的負面的形象也會逐漸被沖淡。

楚楚街副總裁發求救信息,宅代洗接受科技媒體采訪敘述剪電線事件,前期只是在互聯網圈進行了傳播,但上升到社會批評角度,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媒體喜歡這類素材,群眾喜歡圍觀這類事件,而這類事件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熱點,為公司帶來了滾滾不斷的資源和財富。我們靠自律來進行互聯網風氣規范是遠遠不夠的。政府嚴懲,起示范性作用才是最好的方式。

現在衡量成功的標準不再是為社會為人類創造了多大的價值,而是有沒有制造過一次朋友圈的火爆,這樣你的”青春”就沒有遺憾了。

三里屯視頻,逃離北上廣,北京建外SOHO丁字褲美女游走,史上最?!芭诳汀?。越來越多的營銷事件不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忘記營銷的尺度和企業的社會責任。各種博眼球事件層出不窮,如果風氣不加整頓,就永遠得不到改善。這類營銷事件,在付出與收益之間,天平永遠是朝向收益傾斜。營銷目的達到了,效果還出乎意料的好。企業也會一個接一個的繼續使用此類方式搏上位。

互聯網圈的共生效應

大家都知道從眾效應,人會跟風于大眾的選擇。大家都在進行數據造假和惡性炒作,雖然做法有些不妥,但是利益確實可觀,就跟著去做,因為大眾也會帶給你一定程度的安全感??赡艽蠖鄶等藭脧谋娦獊斫忉尰ゴ祟惉F象,但我覺得用共生效應來解釋最為恰當。

自然界有這樣一種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顯得矮小、單調,而與眾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人們把植物界中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現象,稱之為“共生效應”。

事實上,我們人類群體中也存在“共生效應”。英國卡迪文實驗室從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現了25位諾貝爾獲獎者,便是“共生效應”一個杰出的典型。

共生效應的給我帶來了一點啟示,良好的環境可以使得雙方促進,那么較差的環境也會使雙方最終產生不好的影響,朝壞的方向進行發展。

當你還在兢兢業業地創著業,你身邊的朋友利用極小的成本通過一些不是特別好的營銷方式獲得了巨大的效益,他調侃著你,“瞧你,埋頭干的那傻勁,還不如像我這樣輕輕松松的?!蹦阒滥闳绻ㄟ^那種方式可以做成那樣,但違背你的道德準則,所以你對他不屑一顧。當身邊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這樣,也許你是因為環境影響而被迫無奈,但你也開始逐漸成為了自己曾經討厭的那個人。

在一個不誠實的環境之中,這些惡性營銷炒作使得創業者間的信息傳遞、互相影響導致不良風氣的蔓延。在國內互聯網圈的大環境下,數據造假,融資造假,惡意炒作的人才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思考這類現象產生的原因

作為一名普通創業者,創業故事可能平淡無奇。但為了滿足大眾的娛樂口味,造就一個鶴立雞群與眾不同的形象。就要開始講故事了,比如青年創業者最喜歡說高中第一桶金賺了幾百萬。因為這可以引起大眾的關注,而且人們也無法考證,只有敘述者本身知道實情。

在注意力經濟時代,關注度就是金錢。在此之前,經常有融資夸大,數據夸大的現象,但是始終沒有上升到社會輿論角度來討論這種現象的產生。

有朋友問,國內有哪些公司夸大融資規模?其實這個問題應該倒過來問:國內有哪些公司沒有夸大融資規模?數據造假成為創投圈公開的潛規則,價值兩百萬的項目,想融一千萬;融資一千萬人民幣,對外宣稱一千萬美元;剛上線幾天的APP就號稱幾百萬用戶;一些APP在第三方平臺全是好評,幾千個好評沒一個差評。這就是中國創業現狀,泡沫就是這樣來的。

對創業者來會說:造假的理由充分,造假的手段豐富,造假的成本極低。萬一有點爭議,豈不是更好么?造假的初衷也是為了幫項目爭取更多的關注,讓我不禁感嘆現在依然是注意力經濟時代呀!不撒慌,怎么忽悠其他投資人,怎么嚇唬競爭對手,不忽悠、不炒作,怎么省廣告費,怎么吸引到優秀人才。如果都實打實的報融資,說不定早死了。

從另一些角度來看:中國造假成本太低,沒有一個正確,有力的懲罰機制。反正吹牛不用上稅,還能賺錢。面對那些虛報融資,惡意炒作的公司,當然,在大天朝,法律還是支持你的。

不管是互聯網的數據造假還是惡意炒作。都應該有個有力的懲罰機制,光靠行業自律無法阻止這些事件的發生。應該對外實施嚴懲,對內實施道德規范,雙管齊下。

“成王敗寇”是中國式思維,成功后花點錢洗白白,還能當企業精神領袖。如果他們的惡性事件,引發我們廣泛的討論。反而使他們獲得了巨大的流量與效益,沒使他們受到相應的懲罰,這是時代的悲哀。

#專欄作家#

王子健,微信:woainiww5201314,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創業邦,鳴金網,艾瑞,界面,新芽等平臺專欄作家。95后創業者,成都眾籌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南京眾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關注互聯網金融及營銷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為什么不成立一個誠信商業聯盟呢,那樣就有很一部分約束力,但我覺得夠嗆,這好像會觸及很多人的。如果國內幾家領軍公司參與的話或許會成功。

    來自四川 回復
  2. 潛規則,你覺得可悲,到這是我們的社會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