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職創業小半年,我經歷的坑與痛苦

8 評論 23538 瀏覽 48 收藏 13 分鐘

還原一個普通創業者的真實經歷。希望讓你對創業這件事有更真切的認知。

X先生:連續創業者,某創業公司CTO。

Y小姐:混跡創業投資圈的運營妹紙一枚。

很久以后,有人對X先生說,“你當初不是想拉著Y小姐創業嗎?怎么創著創著變成了女朋友?這撩妹技能,寫個經驗分享分享!”

我就是那個Y小姐,摩羯座。而X先生是我的男朋友,白羊座。

X先生從去年開始創業,經歷了2個項目和2種身份,一個項目死了,另一個還活著。而他從一個CEO變成了CTO。

互聯網創業熱潮中,X先生是一個普通不過的創業者,犯了很多錯,經歷著痛苦與成長。

我想和你分享他的創業故事,這可能是眾多互聯網創業者生活狀態的縮影。

也許,你對創業這件事會開始有更真實的認知。

開始太順利,以為很容易

復盤第一次失敗的創業時,X先生的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開始一切太順利了,很快找到了合伙人,我就以為創業很容易?!?/p>

時間退回1.5年前,X先生在工作之余,萌生了一個產品的念頭,他把想法告訴幾個朋友,朋友們也表示看好,愿意一起做。

他們懷著“先做一個產品demo,拿到投資大家再出來”的想法,從開始就挖了“兼職創業”這個坑。

兼職創業是很多人的選擇,裸辭風險太大,很多人還沒有這個決心和資本。兼職創業看似能以較低的成本驗證項目可能性,實際暴露了一個問題——選擇兼職創業的人很可能還不具備創業的能力。

一個現實是,絕大部分創業項目都會死。創業成功的一定是一批既優秀又幸運的人,而這些人即使沒有創業,在工作崗位上也應該是獨當一面的,這直接反映到經濟收入上。

換個角度,就是你過往的經濟積累是否能支撐你3個月或半年以上時間全身心投入喜歡的事業中,期間沒有收入。

合伙創業蜜月期總是短暫,X先生很快就發現,技術合伙人沒有太多精力投入項目中,直接影響項目進度,以及其他合伙人的狀態。

畢竟大家兼職創業,X先生對技術合伙人很難有太多的約束,只能自己默默填坑。那段時間,X先生總是長時間面對著密密麻麻的代碼,不斷敲打,修改,測試。

而技術合伙人變本加厲,一次又一次跳票。

最后,他們“和平分手”了,這件事讓X先生第一次重新思考了合伙創業這件事,以前以為找到朋友一起創業就萬事大吉,卻發現有些人不適合創業,他們根本沒有做好all in的準備。與其勉強合作,不如早聚早散。

找人不難,找合適的人很難。

透過BP,重新審視創業項目

因為技術合伙人的離開,X先生不得不花很多時間寫程序,模糊了CEO這個身份的職責。

那時創業有一段時間,產品demo還沒做出來,團隊變得焦慮和自我質疑。這個過程特別消耗士氣。

X先生突然意識到,面對一個未知的未來,很難讓大家堅持。與其埋頭開發產品,不如先與資本市場接觸,看看反饋。

于是X先生著手寫BP,起初他想著BP就是給投資人看的,重點是要把項目和團隊包裝漂亮,講一個好故事!

寫BP的過程中,漸漸發現——這對梳理項目,看清市場、把握方向,對產品競爭力認知等有很大的幫助。BP把他從關注產品的層面,拉到了市場格局,如何解決用戶需求上,對項目進行更全面,深入的思考。

遺憾的是,很多人沒意識到這點,只是把BP當成和投資人打交道的工具,甚至當成負擔,找其他人幫忙寫寫應付。

還有一種相反的例子,創業者把BP看得太重,眼里只有BP,于是什么都想在BP中展示,洋洋灑灑幾十頁,根本不換位思考,不懂投資人的關注點在哪。

在我看來,項目在進行早期融資的理想狀態是,創始人一定要參與BP框架的搭建,邏輯梳理,亮點提煉,具體到BP的展示形式,文案組織可以交給更擅長的人做。

X先生第一次寫BP,前前后后折騰了2周多。他拿著BP找了一些熟悉創業投資的朋友聊。大家說話都比較客氣,并沒有直接給出太多建議。

這時就需要創業者有很強的判斷力。

沒錯!很多投資人就是不靠譜

準備好BP,X先生終于要開始找投資。

程序員背景的他對投資圈缺乏了解,也沒有什么人脈。一方面托朋友介紹投資人,另一方面在媒體上尋找路演等機會。

我呢,雖是一個在創業投資圈里工作的人,但對找投資這件事并沒有什么實操,能給的幫助有限。

那段日子X先生特別盲目,有活動就去參加,有投資人約見就赴約。

一次經歷很狗血,一家投資機構在路演上看到X先生的項目,希望約聊,X先生在中關村,對方在北京東五環。東!五!環!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我靠,那么偏遠不會是騙子吧?后來我查了查機構背景,有過一些投資案例。

X先生覺得不能錯過任何機會,滿懷期待過去了。

當X先生頂著烈日穿越大半個北京城到達約定地點后,對方劈頭蓋臉問X先生是不是在做某某方向項目,X先生一臉懵逼說自己在做的其實是另一個方向,對方說那自己理解錯了。

我不知道X先生當時是種什么樣的心情。

我真的呵呵了。

BP第一頁就寫得清清楚楚,后面更是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你BP都不看就約人來?你的時間不值錢,不代表別人的時間不值錢啊。

創業者真的真的真的要擦亮眼睛,不要一聽對方是個投資人就興奮,即使有過投資案例,也不見得靠譜??!有些所謂的投資人,完全不值得你花時間!

不要因為前置的懶惰——不去了解投資機構背景和偏好,造成見面的不愉快。更不要抱著僥幸的期待,覺得既然有人約那見見面也不吃虧,沒準對方感興趣就投資了呢。

too young too native!

拋開幣種,不同的基金在投資階段,領域有不同偏好,你在尋求種子/天使輪融資時,就不要去找中后期的基金。即使對方約你,很可能也只是感興趣想聊聊而已,一定不會投!你!的!領域也是,有些基金專注某一細分領域,比如新媒體,那如果你是做企業服務的,就別去找做新媒體的基金了好嘛。

找投資是件精耕細作的事,而不是廣撒網。

了解基金的基本情況后,如果你想聯系基金,你需要找到基金中關注你創業領域的那個投資人。如果對方聯系你,你可以先在微信/電話里聊聊,再決定是否見面。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了解一家機構的信息?怎么找到適合自己項目的投資人?方法有千千萬,查找網絡資料,通過微博等社交媒體,找朋友介紹,找專業FA(Financial Advisor 財務顧問)…

創業維艱,這點小事,聰明的你難道搞不定?那也許你暫時不應該出來創業。

融資重在節奏感

X先生的項目融資陸陸續續進行,逮到一個投資人聊一個。往往聊完了對方就沒音,造成他情緒波動很大。

也有一些投資人反映,項目挺有意思,但還需要再看看。

其實就是委婉的拒絕。

這讓X先生很難過。那種感覺就像你拿著自己特別珍視,看好的東西出來,遭到了別人的冷漠。

復盤融資經歷時,我們才意識到——融資的節奏感至關重要。所謂節奏感,既是融資這件事在整個公司發展中的節奏把握,也是對每次融資進度的節奏把握。

前者是你在什么時候/階段需要融資,后者是如何在預計時間達成融資目標。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用在這里也適合,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如果沒有節奏感,你和團隊在很長一段時間會處于很被動,忙碌的狀態,不斷去找去見投資人,看起來已經盡力了,而最終沒有收獲。

約見第一個投資人前,你就需要明確,準備在多久時間內(比如1-3個月)拿到一筆多大的(比如100-300萬元)投資。然后看如何分配這些時間,制定融資策略。

一般而言,先對市場上關注該項目領域的投資人進行摸底,確定能夠聯系的投資人,再進行分類,做出試推list,第一次群推list,第二次群推list…

試推是先推一小部分投資人練手,可以挑那些不是你最想拿到投資的機構。然后根據投資人的反饋,優化BP,提升和投資人溝通的技巧。

如果你在這方面很小白,沒任何資源,團隊中也沒有對此了解的成員,那么建議你找有經驗的FA。

為什么說沒有節奏感的融資就是作死?

很簡單——比如半年了,你還在偶爾見個投資人聊一聊的狀態中,團隊很可能會質疑項目而離開,投資人很可能覺得你大半年還沒拿到錢,項目一定不行。

可惜當時我們不懂這些,X先生也沒有拿到投資。

那時,團隊成員的工作狀態陷入持續低迷,X先生很清楚,再不做出點什么,這個項目就要黃了。

辭職創業也許一切會好起來

合伙創業的朋友中途被離開,兼職創業影響產品開發進度,團隊士氣低下,找投資頻頻受挫…

“該辭職創業了”,這個想法在X先生腦海中越來越強烈。

我很贊同。倒不是因為我覺得,兼職創業時遇到的這些坑,全職就可以解決。兼職創業不過是一個放大鏡,放大這些坑,背后的核心是,你是否真的具備創業的能力。如果不具備,全職也沒用。

最怕陷入自我欺騙——“因為我現在是兼職創業才導致很多事情不順利(融資,市場拓展,產品開發等),只要我辭職一切就會好起來?!?/p>

X先生辭職了,恰好資本寒冬來了。

 

本文由 @獵桔自習室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一樣的困境,資本寒冬還未過去,重新審視項目,自己,夾縫中求生存

    回復
  2. 好心酸

    回復
  3. 加油!

    回復
  4. 能一路走來,支持著X先生,為你點贊!

    來自廣東 回復
  5. 反對說投資人不靠譜那段!不能只能對方身上找毛病,你們為什么事先不仔細調查清楚投資人的信息,單憑對方有過投資案例就判斷是靠譜的?明顯這里自己也是有問題的。

    來自北京 回復
    1. 哈哈,真不用盲目崇拜投資人,確實有很多不靠譜。信不信看你自己

      來自北京 回復
    2. 不是盲目崇拜,文章里說了啊,X先生跑到東五環之前并沒有對投資人做詳細調查啊,只是看了對方有沒有投資案例而已

      來自北京 回復
    3. 另外,文章里也說了,見面前花時間了解投資機構/投資人背景是必須的,以免踩坑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