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 成長史:5000萬用戶,5輪融資和一支廣告片的故事
當年還在大學操場跑步減肥的胖子王寧,沒有想到兩件事:他真的通過健身瘦下來了,以及,那次成功的瘦身直接改變了他接下來的人生。
兩年前,24 歲的王寧還是個在等著畢業(yè)的大四學生。那些臨近畢業(yè)的日子里,他決心瘦身,但是沒錢,請不起健身教練。他就自己一個人,搜集健身的知識,在學校操場跑步,對著視頻網站上的健身視頻練習。
自己鍛煉的王寧瘦了 20 斤。身邊人一遍遍問,「是怎么瘦下來的?」王寧就一遍遍把那些他用到的鏈接發(fā)給他們。身邊人又有新問題:這么多鏈接,先練哪個?后練哪個?前一個月怎么練?后一個月怎么練?「要不然你直接做個 APP,把這些視頻全放到里面排列好順序?」
朋友的話算是王寧創(chuàng)業(yè)的起點。他與后來的合伙人在 QQ 上聊天發(fā)現(xiàn),跑步確實是適合大眾化的健身需求之一,但其實那種家庭徒手訓練的需求量應該也不小,跑步反而有門檻——你要穿好鞋和衣服,出了汗好沖澡。在家訓練好像門檻更低,「那就把這些視頻整合起來,做一個結構化的東西?」
那天晚上的這個建議,日后成了王寧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 Keep 的產品雛形。他去 App Store 搜了一下,2014 年底,健身領域里的確沒有適合健身小白的 APP。
Keep 發(fā)展的很好,到 2016 年,它已經完成了 C+輪投資,得到了巨頭騰訊的青睞,還有 120 多名員工,以及最重要的 5000 多萬用戶。
人們只看到這些數(shù)字:短短一年多時間,五輪融資,5000 萬用戶。他們把 Keep 的成功歸因于多個方面:包括消費升級的風頭正盛,投資人對 90 后創(chuàng)始人的青睞,以及,一部分互聯(lián)網時代賦予創(chuàng)業(yè)者的好運氣。
這家年輕的公司在過去一年中收獲了多個層面的成功:用戶量迅速增長,投資人不斷找上門來,媒體的持續(xù)曝光——顯然,我們不能把所有的成功都歸功于運氣。人們忽視了這些數(shù)字背后,那個叫做王寧的年輕人和他年輕的團隊——他的眼光、品味、定力以及管理哲學。
如同大多數(shù)創(chuàng)業(yè)公司一樣,Keep 正經歷著將一個想法完善成產品,再將產品壯大為一家公司,進而創(chuàng)造一個品牌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如果說前半部分是靠運氣,后邊的路怎么走,就要靠真刀真槍了。
而真正讓人興奮和敬佩的,恰恰是他決心要走的之后的那條路。
內容就是答案
那天晚上在 App Store 搜索健身類 APP 而不得結果的王寧,沒有料想到,當他將這個想法付諸實踐的時候,已經有三四家同樣產品的公司加入了競爭。更不幸地是,Keep 是三四家當中產品最晚上線的。
從投資人的拒絕和建議中可以得知,這名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幾乎不具備任何創(chuàng)業(yè)的優(yōu)勢:沒有自帶成功光環(huán)的創(chuàng)始團隊,沒有資源優(yōu)勢,沒有技術門檻——什么都沒有。
既然什么都沒有,那就光腳不怕穿鞋的,搞起來,失敗就算了。
這句話對王寧是個激勵,也伴隨著他創(chuàng)業(yè)的始終。
融資過程中的兩個片段是值得銘記的。第一是,所有的投資人都認可這條賽道,這給了王寧信心。第二是,有不少投資人給出了關鍵的建議。
產品最開始的時候,王寧想在同一個 APP 里完成特別多的事,比如,想引進教練,想建一個有問答的社區(qū)。但有個投資人直接指出:這樣做太重了。對于一個剛問世的產品,你應該做一個已經帶有答案的 APP,用戶帶著問題進來,你不要再讓他去尋找給出答案的人,而是答案已經擺在那了。Keep 的課程應該就是這個答案。
這讓王寧眼前一亮:內容就是答案。「我們把內容做得越來越細致,你就可以理解為我們的答案會更加豐富,可以滿足很多人的答案,所以其實就這樣的一個點——如果非要找出一點優(yōu)勢?!?/p>
結構化,剛剛好
因為在猿題庫實習的經歷,讓王寧和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學會了一件事:結構化。簡單來說,在早期,他們把 Keep 當做一款教人健身的產品去做。就好像當年他們在猿題庫學著將題目匯聚成專題,把專題匯聚成卷子一樣;在 Keep,他們把 10 個動作組合成訓練,將三組訓練組成一個計劃——結構化的邏輯套在產品里面,用戶體驗起來就非常舒服。
「我們就把內容和產品做得足夠好,不做一個 To VC 的團隊,就做一個 To C 的團隊。我堅定跟他們(團隊)說,只要用戶喜歡我們,未來什么都會有?!?/p>
「足夠好」又是個精妙的詞,足夠好不是專業(yè)或者精致,而是「配合著 Keep 的 APP 剛剛好」。最開始的產品,沒有任何花哨的、炫酷的元素。反而要樸素、簡潔、將人快速帶入。王寧盡量降低產品的門檻,「健身本來就是一個反人性的事情,我要讓大家快速感受到健身的快樂,他才可以持續(xù)堅持下來。所以,早期我們放棄了視頻中那個講解的過程,上來就是陪伴式的訓練。早期的 Keep 就是個陪伴者,不是教授者,也不是監(jiān)督者?!?/p>
「我想讓人最快、最便捷、最低門檻開始運動起來,運動起來讓他立刻 high?!怪挥懈惺艿搅丝旄?,運動才會持續(xù)。
另外的剛剛好是,目標用戶定位地剛剛好。王寧堅定地只瞄準 80% 的健身小白。他始終清楚的一點是:并不是人人都想練成施瓦辛格。Keep 只想讓那些躺在沙發(fā)上的人,不知道怎么練,又想嘗試一下的小白用戶,跨出第一步,然后有更好的身材,能穿更漂亮的衣服。
瞄準「小白」,又要有門檻
夢想是會隨著你的積累和堅持慢慢改變的——對于用戶和 Keep 來說都是。
當王寧從 180 斤瘦到 160 斤的時候,他的目標是 140 斤。當他成功瘦到 140 斤的時候,他想變成一個肌肉男——人的目標是在運動過程中不斷變化的。Keep 就是先滿足你作為一個胖子的第一步的需求,伴隨著你的鍛煉,你的需求不斷升華,Keep 就不斷滿足你,一旦有一天 Keep 滿足不了你,那時候它的用戶量已經足夠大了,就有能力對接能夠滿足你的服務進來。
王寧說,「我其實就是想讓 Keep 作為一個國人的運動啟蒙教練。我不期望滿足國人 0 分到 100 分健身需求,我覺得這是太難的事了,而且對于團隊來說 90 分往 100 分,每增加 1 分,你的投入成本是非常非常高的,而且也沒有必要。你要讓真正可以幫助人完成 90 分到 100 分的人進入進來,讓他真的可以幫助別人,這才是我們想要去做的事?!?/p>
就這樣,王寧、Keep,無形中跟小白用戶站在了一起。他們努力做到科學性和專業(yè)性,但依然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小白用戶。
早期 Keep 更專注在成為一個健身工具上。但是王寧覺得沒有社區(qū),這個產品就不夠性感。于是帶上了社區(qū)功能,但又不想在早期作為主推功能,于是就設置了一個小門檻:必須完成訓練,才能去發(fā)動態(tài),秀身材。
通過一年的高門檻的方式,社區(qū)風格和內容基因反而凸顯出來了。因為都是高品質的基因,低品質基因的用戶迅速被淹沒了。所以當 Keep 一年之后真正開放社區(qū)的時候,王寧發(fā)現(xiàn)社區(qū)的質量還是非常高,根本不用擔心有垃圾的東西出來——他說,歪打正著。
但隨著社區(qū)的開放,王寧發(fā)現(xiàn),那些 Top 端專業(yè)的重度健身用戶,也能在 Keep 里找到自己的定位。他們愿意分享,愿意成為社區(qū)內容的生產者。從工具到社區(qū),人人都能在 Keep 找到自己的定位。
一支廣告片,2000 萬新用戶
讓人堅持鍛煉也是個復雜的化學反應,這里面包含了很多跟人、跟人心相關的東西,秀照片,發(fā)動態(tài),這些其實不是個功能,而是一種化學反應。這種化學反應帶給人們能堅持下去的的快感——從這個角度去看,王寧不僅歪打正著抓準了時機,他還知道如何給人在情感上提供足夠的能量支持。
包括隨著用戶量大了之后,Keep 有了用戶量的壁壘,有了內容的壁壘,統(tǒng)統(tǒng)這些,都被王寧視作軟性壁壘——而對于如今的創(chuàng)業(yè)來講,互聯(lián)網的基礎設施已經很完善了,人們更需要精神和體驗層面上的東西。這時候的軟性壁壘是對人,對文化,甚至對心理的深刻理解,同時能夠在產品上一一對應。
在擁有 3000 萬用戶之后,王寧決定給 Keep 拍一支廣告片。
他的考慮是,「你的產品軟實力做足夠好,你在完成 100 萬、200 萬,甚至你在通過產品軟實力到 1 千萬、2 千萬用戶的時候都還行,但是到了 3000 萬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還是有一定瓶頸在的。如何從產品變成一種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其實是需要有品牌的精神灌輸給大家的。
用 Keep 除了可以鍛煉身體之外,還已經成為年輕人一種時尚,或者年輕人一種要去做的事情——我希望把這件事情灌輸給所有年輕人,并且這種勢能還會繼續(xù)延續(xù)下去。
這時候不僅從產品上,還要從情感上去做一些事情。你看耐克、阿迪達斯,運動服裝其實就那么回事,但是你穿他的品牌衣服,還是有一些運動精神在后面,會影響你去選擇他。我還是覺得從 3000 萬用戶量再往上走,要有一個品牌精神灌輸整個產品形態(tài)里面,讓大家認為用 Keep 很有品質的。而且你會發(fā)現(xiàn)用 Keep 會傳遞一種態(tài)度出來,這個非常重要。這個態(tài)度需要品牌方說出來,Keep 的態(tài)度到底什么樣?所以我們定調 Keep 的態(tài)度是『自律給我自由』,這就是 Keep 四個字母背后的意義?!?/p>
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品牌建設可能和大公司的一樣重要。
可能很少有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像 Keep 一樣,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就開始做品牌投放。但是王寧堅持認為,想要繼續(xù)往上走,就一定要有一個品牌精神作為陪伴。年輕人在朋友圈去引爆這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態(tài)度出來——用 Keep 就是倡導健康、年輕和自律,就是這個態(tài)度。
在合適的時候花了一筆合適的錢,廣告片的效果非常好——直觀來說,廣告片投放之后,Keep 的用戶量從 3000 萬增長到了 5000 萬。
假設公司三個月之后掛了,想想這三個月可以干嘛
王寧笑,「很多東西就是運氣,歪打正著?!?/p>
王寧在內部分享會上,對著團隊成員,將這個集體比作一個雪球。「我們踩到一個大雪紛飛的天出生,正好天在下這么大的雪,然后是一個坡,最開始的雪球比別人捏的雪球稍微圓了一點。最開始的產品形態(tài)好,你比別人圓了一點,別人可能還需要碰撞、碰撞,才能慢慢圓起來,但那個時候你已經滾得很快了,而且越來越大。好在這條路上可能有幾個坑,不管是運氣也好,或者你的操控力也好,反正你規(guī)避了幾個比較大的坑,比別人快?,F(xiàn)在你的勢能起來了,你越大勢能就大,滾的速度越快。小雪球再去碰撞你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他碎了,對于你的傷害并不是很大。這可能就是我們前半段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
創(chuàng)業(yè)者身上都有運氣,只是到最后總結的時候看自己到底踩對了哪幾個坑。對于王寧來說,運氣就是,該踩的點他們都踩到了。這可能要部分歸功于他們團隊內部著名的、不成文的「三個月」規(guī)定:「我們不想太遠的。因為你想太遠了,眼前的坑就看不到了。我們就假設公司三個月之后掛了,想想這三個月可以干嘛。這三個月過完了,我們再想下三個月的事,我們不策劃太長的事,因為覺得太長的事也感知不到。」
成為運動的代名詞
C 輪融資的投資人找上門來,對王寧說,如果 Keep 足夠偉大的話,應該成為一家有宗教信仰的公司。像 Airbnb 一樣,看起來只是一個租房的平臺,但其實背后是共享經濟的精神,也是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投資人覺得 Keep 有潛力成為這樣的公司?!高@其實是牛逼的公司才能做到的,你能不能做到那一步,可能路還是很長的?!?/p>
王寧看到了投資人指明的方向,他慢慢開始體驗到品牌的感覺了。團隊開始更愛惜自己的品牌,比如所有的微博、微信,每一張配圖都有專門的設計師來做。他們開始尊重自己的受眾,希望所有的東西都有自己的氣質在。
關于品牌,王寧下一步的計劃是往國際化的方向走。他也想做出一個像耐克、阿迪達斯一樣的品牌出來,只不過不同時代的品牌路線不同罷了?!改涂耸峭ㄟ^自下而上的方式,先做裝備這些東西,再去擴展品類,互聯(lián)網是它的一個補充。Keep 是自上而下做,先做了 APP,先把人搞過來,基于對 Keep 平臺的信任、喜愛,有這個 Keep 品牌 之后,可能再往下去延伸,延伸到運動裝備,延伸到場館,延伸到這個那個……但是你說本質是不是一樣的?我也不知道。」
「我們想成為行業(yè)代名詞,比如說你搜索想要 Google 一下,運動的時候想 Keep 一下,出門滴滴一下,吃飯的時候點評一下。成為行業(yè)代名詞,就是有品牌在了?!?/p>
如果像王寧一樣承認 Keep 前半部分的成功是運氣,那王寧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才是真正讓人覺得興奮和敬佩的。Keep 這棵樹要怎么種,接下來就要靠實力了。
「再往下一個階段走的時候,接觸的都是全新的東西了,既要同化它進入到你的價值網當中,也要學習它價值網里的東西。我會去想能不能撼動住這些人、這些事,這才決定了這家公司會不會再有價值。」
作者:何粥
原文地址: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6593
滿足了兩個核心需求:懶和炫耀
人人本身交互就有問題、評論優(yōu)先級還不如回復?
不錯好文章
其實只滿足了顏值控,感覺數(shù)據有不小水分,投個票,一個月堅持使用多少次? 3,7,10,15及以上?
keep 真的很贊
找到了,好隱蔽
我就想問收藏在哪里?
文章對KEEP的冷啟動是十分有代表性的,這點沒有講,對初創(chuàng)、中小企業(yè)產品來說比較遺憾。
希望藝數(shù)是代表藝術這個品牌!
我希望您最好還是別這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