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拉面哥」的3元面能賺多少錢?
編輯導語:如今在這個流量一邊倒的時代,想要獲取流量靠的是IP的流量,除了能帶來流量之外,更能產生高轉化;并且與自帶IP的品牌或者人物合作,可以帶來更多的話題和商業客流;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如今走紅的“山東拉面哥”的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拉面哥很完美,完美到不需要神化。
最近半個月內,拉面哥和他的村子,成了全中國民間流量最高的地方。
拉面哥,本名程運付,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梁邱鎮馬蹄河村人。1982年出生的他,長期戶外勞作帶來不符年齡的面相,以及堅持15年都是3元一碗不漲價的拉面,讓他從抖音出圈,紅遍中國。
拉面哥紅了之后,全國網紅跑到他的攤位和家門口蹭熱點,一度讓全國網友很同情他,批評那些蹭熱點的網紅。天性不善拒絕人的拉面哥,為了配合這些網紅,一度給人感覺頗受委屈。
哪知,他所在村子的老村長,以及上級政府以非凡的眼界和格局,以“好客山東歡迎您”的態度,敞開大門歡迎全國網友驅車前來參觀。打掃村子,擴寬馬路,還提供免費停車茶水如廁一條龍服務。
他和他家鄉的村民,以及背后的當地政府,展現中國一個中國北方鄉村罕見的當代美好價值觀:他的事跡和流量價值無償惠及當地,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當地又集體行動起來加強「拉面哥」IP,繼續延展拉面哥的人設和流量價值。
他的村子,現在網友戲稱是中國第一個全面普及5G網絡的村子。
拉面哥的走紅其實在前幾年就露出在短視頻平臺,全面爆紅,還要追溯到2月22日,一個女孩在拉面哥當地拍攝了一條短視頻,視頻中拉面哥對著鏡頭說自己一碗拉面只賣3塊錢,15年沒漲過價,不圖掙錢,更在意人情。
這條視頻走紅屬實意外,但又合乎情理。拉面哥的故事里包含堅持15年做小本生意,良心經營,實現生活改善,買了三臺車,但又沒有有錢到引起大眾反感的富豪范疇;這個故事符合網友對樸實農村人奮斗的一切想象,同時,拉面哥的性格和談吐又讓大家好感倍增。
拉面哥走紅,也伴隨著很多爭議。引起最多爭執的點為,拉面哥究竟賺不賺錢?
之所以有此類爭議,一方面在于拉面哥起初走紅的最大亮點——“15年堅持賣3元拉面不漲價”信息并不完整。
拉面哥自己多次親口解釋,15年前,一碗純素拉面價格為1元,畢竟15年間物價天差地別。但是,就是這點微小的解釋信息差,卻更加提升了他15年來堅持不漲價的道德權重。
另一方面,拉面哥的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一個合理的商業現象。可能是鄉鎮很常見的生意現象,拉面哥素面3元,加肉加菜另算錢的菜單配置,其實非常完整的搭配了一套商業閉環模式;而且,鑒于拉面哥多年來賺的錢,經過核算之后,發現主要還是來自人工利潤——就是讓他面相呈現不符合年齡,熬出的辛苦錢。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拉面哥的商業模式和他作為頂流的完美合理性。
一、低毛利引流,附加品掙錢
我們先來看一下拉面哥的商品結構。他的攤位各項食品配菜價格是這樣的:素面3元,雞蛋1元,兩個丸子1元,火腿1元,三串豆腐2元。按照他本人在爆紅之初的說法,一天平均能賣出400碗面,一碗素面的利潤在0.4-0.5元。
而上述3元一碗的素面僅有湯與面條,沒有任何配菜和加料,大部分人會選擇添加配菜,起碼加個雞蛋,從網絡上的相關視頻中也能看出,大部分人都點了1-2個配菜。
粗略計算一下配菜的利潤,雞蛋的山東市場批發價格在3.7元/斤,一斤雞蛋大約8-10個,平均每個雞蛋成本價為0.4-0.5元,那么一個雞蛋利潤大概為0.5元,利潤率在50%左右,別的配菜利潤率應該與雞蛋相差無幾。
不難計算出拉面哥一天的收益,我們保守估算一下,一天400份面中只有200份加了配菜,且僅加了一種配菜,那么拉面哥一天的毛利潤為400×0.5+200×0.5=300元,一個月為9000元。
再扣除燃氣費、攤位費(應該很少或沒有)、水電費等出攤成本,拉面哥一個月凈利潤應該在6000-7000元之間,年收入大約在70000-85000之間。拉面哥曾親口說過,他大約用兩年時間掙出16萬元的車款,這與我們的估算相吻合。
可以看出,銷售額1200元,利潤率為0.15元的素面貢獻了2/3的利潤,銷售額僅為200元,利潤率為0.5的配菜卻貢獻了另外1/3的利潤。
這套商品結構在零售生意中并不陌生,3元一碗的素面為引流商品,構建拉面哥攤位的商業護城河,此類商品低價且實惠,利潤率很低,主要作用為引流及維持消費者粘性。隨后,通過較高利潤率的附加商品盈利。
類似模式在商業世界很常見,生鮮電商便是如此。叮咚買菜擅長賣蔬菜,但是這個品類利潤極低。不過由于是家庭購買中最高頻、最穩定的品類,所以被作為最基本的主打商品;毛利較高的水果、水產等品類作為真正的利潤品類,與引流商品一起形成完整的商品結構,供用戶搭配購買。
社交媒體上也出現很多以相同模式成為賣貨紅人的KOL,如快手散打哥、抖音牛肉哥等。牛肉哥以低單價、低毛利的69元牛肉,與紅酒作為主打品類引流,其后靠高復購率與消費者需求升級獲取利潤。
與其相似的還有名創優品,在起初的平價商品引流,積累起客群規模與品牌效應后,推出毛利率高的潮玩板塊。再往遠看,和羅永浩那句“做手機不掙錢,配件掙錢”,也是一個道理。
但在拉面哥身上,又和上述企業與組織不同,甚至感覺將“商業模式”四個字與拉面哥聯系起來都十分突兀。
這種違和感主要來源于兩方面:
首先,上述利潤計算只看數字,并不真實;一個月的7000-8000元凈利潤,其實并沒有算人力成本,只是算入了拉面哥的經營成本,在月收大幾千元的背后,是夫妻倆的全職投入;一個人在農村地區月入6000以上,的確算高,但夫妻兩人攤下來,一個人月收也就3000-4000元,這個數字并不高。如果夫妻兩人在北上廣打工,按照一線城市現在最勞累的賣苦力掙錢,應該也是這個數,或是更高。
其次,拉面哥的生意并不是經營性生意,更像是人工利潤;拉面哥收入的上限,并不會由于商業模式的跑通而可以批量復制,使利潤成倍增長,其利潤上限只在于個人單日工作量的上限;一個人一天最多就只能拉600份拉面,這是時間與體力的極限。想要擴張,必定需要額外的人力,攤下來一個人仍然只能賺三四千元。
所以,拉面哥掙的仍是一個辛苦錢,但這門生意,又很巧妙的符合零售的常見商業模型。
二、全村共享拉面哥紅利
拉面哥走紅之后,其攤位,乃至全村,都被短視頻網站龐大的流量影響,成為“網紅打卡點”。
這些人流不僅給拉面哥帶來過飽和的工作量與收入,還為全村居民帶來了經濟效應,同村居民有出租充電寶的、拉WIFI的,還有賣盒飯的、賣水的;不管這陣風潮能持續多長時間,眼下的收益是真實存在的。
此前,拉面哥在的山東臨沂馬蹄河村(也有人說是楊樹行村)偏遠到幾乎沒有4G、5G信號,所以蜂擁而去的網紅們,只能租用當地村民的WIFI;因為這個機會,三大運營商專門為此架設信號基站,實現全村5G信號覆蓋,而村委會也借此機會抓住流量,修路、建免費停車場,可見拉面哥為村子帶來的好處是長尾的。
所以,網絡上有很多人將拉面哥視為網紅的模范,不管從行為道德上,還是從為家鄉帶來的實際利益上。
不可否認的是,拉面哥的確堅持做薄利生意,前文所說的高利潤率的配菜,其實在當地也算平價的。從大眾點評等網站上看,濟南當地煮雞蛋價格多為1.5元-2元。拉面哥的定價,的確非常良心。
但拉面哥曾親口說道,附近也有賣4、5元一碗素面的商家,但他們賣的份數就少很多。選擇薄利多銷,或是相對高的單價對應低單數,都是攤販自己的選擇。
往更具體的細節拆分,不同店鋪面對的消費人群不同,以經濟實惠為主打的店鋪,和看重口感、品質的商家,必然在定價等方面并不相同,不能用拉面哥的標準衡量當地所有拉面攤。
事實上,這種定價在農村地區并不罕見。在B站搜索“農村美食”,便能看到,有千萬個同樣物美價廉的攤主努力工作——有5元一份的現炒菜、1元4個的水煎包、10元錢不限量的自助水餃、8元一大盤的豬頭肉……
沒有必要神化拉面哥,畢竟每個人都是為了生計努力奮斗的普通人。
作者:趙小米,公眾號:未來消費APP(微信ID:lslb168)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c2gdtxedJfKW6H_QjTe8Mg
本文由 @未來消費APP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葡萄酒
利潤率算錯了吧,利潤率=利潤÷成本
????,分析的很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