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場演講訪談精華,看張一鳴的創業心得(上)

0 評論 12826 瀏覽 36 收藏 23 分鐘

編輯導語:2012年,張一鳴創辦了今日頭條,在BAT三大巨頭已經穩定的互聯網江湖里,硬是沖出了一條成功之路。他的經驗,對于很多創業者尤其是互聯網創業者來說,是非常值得借鑒的。本文作者總結了張一鳴13場演講訪談的精華,看看他有著怎樣的創業心得。

一、與大佬的接觸

身為普通人的我,看著一個個身家百億的商界大佬,可望不可即,但依然會不時的思考一個問題:自己要如何才能向大佬們靠近,不管是思想上還是行動力上。

我自己的做法主要有以下4種,都是我認為普通人最有效的、低成本的向這些“巨人”們學習的方法(嫌我啰嗦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下一部分“張一鳴的創業心得”)。

1. 看他們寫的書

一是看他們寫的書,最好是那種主業特別忙,但依然愿意廢寢忘食的擠時間出來寫書,而且一拖就好多年才寫好的一本書。

這樣的書往往質量非常高,因為他們本身就是領域的專家,其實要快速寫一本書出來是不難的,但他們就是很忙,所以很多大咖出書,其實都是被出版社或者業內好友再三請求的。

但優秀的人做事總是喜歡一絲不茍,也就導致他們會寫很長時間,因為要反復琢磨不斷修改,所謂“慢工出細活”。這種優秀的人,往往可能一輩子就專注做某一件事,就出那么一兩本書,所以書的內容和質量是毋庸置疑的,必定蘊含著他大半輩子的心血和方法論,也就是他的思想結晶。

比如張磊的《價值》,這書剛出的幾個月,投資界和商界無不把它當作“圣經”看待,看過的人都想拍個照裝裝X,書確實很精美。

2. 看他們的傳記

二是看他們的傳記,最好是他們自己寫的或者正式授權別人寫的,因為市面上還是有不少“冒牌貨”在訴說著他們的故事。

雖說傳記往往帶著作者濃厚的主觀感受在里面,讀者也都會先入為主的,帶著傳奇色彩去理解里面的內容,畢竟一般人不會想了解一個自己討厭的人的一生,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去讀他們的傳記。比起小說,我會覺得傳記更加真實,更加有趣。

3. 看他們過去路上留下的腳印

三是看他們成功前的一些社交賬號動態、錄像、寫過的文章、說過的話,因為那些是他們在成功的路上。你能看到的是過程,而不只有結果,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馬云阻止別人偷井蓋的視頻了。

我記得之前網上看到有個博主,喜歡收集大佬們以前在飯否的截圖,他覺得看成功人士以前的想法很有意思,好像張小龍、王興、張一鳴等都有在里面。

4. 看他們成功后的演講和訪談

四是看他們的演講和訪談,當然基本上都是成功后才會有的演講和訪談。

我們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這些演講,覺得他們就是在凡爾賽,在故弄玄虛,我們應該看看能不能從中吸取到哪怕一丟丟的人生經驗。我理解中真正優秀的人其實都很包容,很大方的,因為他們真正的強大和成功是不可能因為一次分享而被輕易復制。

之所以他們的分享容易讓人感覺到虛無縹緲,很大一種可能是他們看這件事情的本質更加深刻,以至于用語言表達出來只能找到抽象的詞語。

廢話了這么多,開始進入正題。

二、張一鳴的創業心得

張一鳴是我很尊敬的一位創業者,他有過很多次創業經歷,走過酷訊、飯否、九九房等,最后做出了字節跳動。這些天我抽空看完了他近些年來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演講和訪談,提取出一些精華和觀點,希望能對大家有些思維上的啟發。

一路看下來,發現他想要表達的內容來來去去就那幾個觀點,而“大家”對他的提問和質疑來來去去也就那幾個問題。我總結歸納了一下,下面我將從【心態】【管理】【財富】【競爭】【機遇】【產品】、這6個方面給大家梳理一下張一鳴的創業心得。

1. 心態——擇業觀/價值觀/生活習慣/創業思考

演講和訪談中,經常會讓張一鳴給年輕人一些擇業或者創業的建議,他回答的中心思想大致圍繞兩點:一是視角,二是興趣。

大的浪潮看時機,浪潮總會有的,他有一定的周期性,我覺得是要等待浪潮的時機,不同的時代肯定會有不同的浪潮。

確實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有人叫做興趣,有人叫做志向,有人說激情抱負。很多人關注機會,比如某個領域充滿商業機會,某個領域利益豐厚,某個領域行業產值特別大,如果是這些東西,已經是很顯然之物了。我相信只要通過分析可能都能知道,有很多人也去做了。

你的創業機會是你用不同的視角看待世界,你看到了一些不同的東西,這個東西你可能能領先別人看到,那你最終把它創造出來。創造出來的過程中又跟我前面說的:如果你把社會當成一個總的系統,你并不是爭奪了他們的份額,而是在社會上有新的增量。如果能做到這樣的話,雙贏。

對你來說,不是重復做事情,你不是copy一個業務,對社會來說又有新的增量。如果不是你的興趣的話,很容易因為行業的波動就放棄了。如果是你的興趣,相信你看到的東西,你能夠跨越或者是行業或者是理論的影響。

——張一鳴清華對話錢穎

“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創業的源動力:做好事情,把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得很好,創造出有價值的產品服務?!保ㄒ龈信d趣、且有可能做好的事情、跟優秀的人共事。)

“有的生意很賺錢,但它沒有未來,或者它不產生普遍的社會價值?!薄爸袊膭摌I者,中國的青年,可以去做一些理論上成立,但現實中還沒有實現的事情。”

給年輕人擇業的建議:“不降級,不投機,和優秀的人做有挑戰的事。選擇公司應該看這個公司是否具有延伸的成長能力,就是能夠用最少的錢,獲得企業的最快的增長,能夠和優秀的人共事。我相信成長是最快的?!保ㄋ^降級,就是找那些短期的、更快的能實現的目標去實現,而不是那些更遠大的目標。所謂投機,指的因為一些公司剛融了錢,或者公司背后有豪門干爹BAT而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因為興趣。)

對創業者的建議:“對事情的認知是最關鍵的,你對這件事情的理解,就是你在這件事情上的競爭力。因為理論上其他的生產要素都可以構建。”

給創業的小伙伴一句忠告:“希望創業是這么一個過程,就是和優秀的人做有挑戰的事情,而不是一個機會導向,商業導向,現在中國就是面臨很大的變化,也有很好的環境和機會,中國應該有一些更多的公司和團隊,去做有挑戰的事情。”

發展要訣:“我們做的事情方向對的話,做時間的朋友,所以時間前進的話,你順勢而為,隨著時間的發展?!?/p>

張一鳴出生在福建省的龍巖市,后來考上了南開大學的軟件工程專業,很多人也會好奇他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和他以前生活的小城市有沒有關系?

  • 當談到龍巖的時候,張一鳴說道:“我在龍巖下屬的一個縣城…很小…逛半小時就逛完了,所以你沒事干的話,就得看書,有培養的耐心,去閱讀更多東西,培養耐心去思考?!?/li>
  • 當主持人問道融資之后有沒有對他生活發生改變,他說不用改變,他描述自己是這樣的“不抽煙、不喝酒、不喜歡汽車,也不打高爾夫球,不玩游戲。最大的愛好是做產品、看書、跟有意思的人交流。”

2. 管理——企業文化/工作形式/人才管理/CEO

對于一家快速成長的創業公司而言,精益的企業管理必不可少,張一鳴也在一些訪談中分享了不少他的管理秘訣。其中說的最多的話題就是關于人才:如何找到人才?鑒別人才?搶到人才?管理人才?留住人才?下面統統會講到。

1)找人

“我覺得要養成好的習慣跟意識,每當有人的時候他就是一個線索,你就問他有沒有好的人給我推薦,這個要養成習慣,找到機會就問,找到地方就宣傳。

你聽到一個人(就思考)他適不適合來我們公司,要養成這個思維習慣,要敢于想象。在任何場合,無論是你在參加同學的婚宴也好,參加行業的會議也好,還是去聽講座也好,你就要想,這個人的特長是不是我們需要的,要養成這個習慣。”

人才計劃:遇到人才就大膽的追求,不要擔心高攀不起,這也是公司發展帶來的底氣。有個詞叫人力成本,不要把人才看做成本,看做一個叫人力投資,那就是不一樣的角度。

我在找什么樣的人,放在什么樣的崗位上,我的進度會更快。投資也會有失敗,也會有成本,也會有損失。但是呢,投資更看重的著眼點在成長,所以我們還會再積極地在人力資源上做投資。

2)識人

  • 第一,你是要直接跟他交流,看他對某個領域的問題有沒有見解,他能不能有自己能夠提綱挈領的,高屋建瓴的把事情描述清楚。
  • 其次這個你要看他在原來公司中的工作,是不是出類拔萃的,因為你要區分60分和70分是有難度的,但你要區分60分跟90分難度其實還好,沒有這么大。
  • 第三,都有朋友圈嘛,去大廳,去問優秀的人,優秀的人說他優秀那就是好。

3)搶人

“對于我們的候選人,(他們)主要面臨的幾個選擇:1.去大公司,BAT;2.去成長型的公司;3.去創業,去10人以下的新創立的公司。所以我們競爭其實是跟三類公司競爭。

【大公司】

我覺得我們招的人都是在大公司工作一段時間了,我們告訴他說你需要變化,你需要在這個時代的機遇窗口去爭取更大的挑戰。既然這個行業發展這么快,那你應該到朝陽行業來。

我們滿足他對未來成長的期望,包括在回報上,包括在股票上,包括在成長鍛煉空間上,過來負責更多的工作。

【成長型的公司】

我們記得每一波時代都有一波公司出來,這波公司中有大有小,那我覺得同樣的時間內,應該去爭取更大的這個方向,更大的領域,更大的機會。同樣經歷五六年,你為何不到一個面向影響更廣泛用戶、有更大商業價值、有對社會有更多正面影響的方向來呢?

我們覺得一個時代會有兩三個這樣的事情,像2000年左右的搜索,后來的電商京東跟阿里,我覺得每隔五六年才有一次大機會。大機會里面有一次大的時代的變化,大時代的變化里面有大機會有小機會,那我覺得應該做一個更通用的,影響更多人的大機會,這是跟第二類公司的對比。

【創業公司】

第三類公司就是創業的,還是跟第二點類似,你可以去創業,但你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你不要為了掛一個副總,合伙人的這種title去創業,這個意義是不大的。

你應該看你是不是有機會做有挑戰的事情,你是不是會有對應的好的回報,那這個公司的氛圍理念是不是跟你接近,如果這三點都接近的話,未必要從頭再經歷這個過程。去做一個叫做初創的小公司,不如加入到一個快速成長的公司?!?/p>

4)管人

在公司樹立一個高標準的工作觀念,工作的成果提高標準。因為好的人喜歡有挑戰的事,喜歡交付高標準的結果,喜歡跟優秀的人共事,喜歡參照別人的標準,喜歡做得比別人更好(大部分人還是希望:有空間、高標準、與優秀的人共事)。

“聰明的人有事做就好管理。我們把公司的目標分享給大家,那么把公司的情況盡可能的透明的分享給大家,讓每個人知道他工作要涉及以及工作配合要涉及的內容。

我們希望每個人能夠自己定目標,我希望每個人第一他有判斷力,第二他自己定目標,但這個的前提就是說你要知道他context(上下文),知道公司的情況,知道產品的目標,那么他就會更多的自我驅動。

我們更不鼓勵層層分解這個任務,我們希望說公司的大目標是這樣的,公司的情況是這樣的,那你現在處于這個角色,你的興趣能力是這樣的,那你覺得你做什么事情,更有助于達成就是這個公司的大目標,那聰明的人他會自己發揮自己去想。

我覺得保持公司內部的透明度,信息交換的效率和速度,就能更有效的管理,這是我們的特點。

5)留人

比方說大公司出加倍工資搶人,“我覺得在一個新興的事情起來的時候,如果一個優秀的人才,他有碰撞能力的話,他應該加入到這個領域最前沿的公司,跟公司一起成長,獲得最好的回報,而不是說一個短期的回報。

因為一個短期的回報這個他的成長性有限,他的想象空間有限,所以我們很少去拿現金去給人家競爭說…

那我們拿公司成長的機會,包括在他的這個能力發揮空間上,他能夠參與產品的程度,他不僅是一顆螺絲釘,他能知道的參與的更多,他能夠從股票得到更多的收益;我們主要從公司的成長上來說服人?!?/p>

除了關于人才的看法,張一鳴還說到了對CEO這一角色的理解:

  • CEO和不是CEO的創業區別:“你是不是問題的最終終結者,第二我覺得是一個你是不是在大的時代窗口?!?/li>
  • 做技術和做CEO的區別:“技術是解決相對確定性的問題,CEO更多是在高度不確定性下做的決策。因為技術工程師都很喜歡控制…但是企業也是個系統的話,但他不是一個精密運行的系統,所以他并沒有這樣的效果。程序是你現在運行現在出結果,企業的話你可能你現在的工作可能一年后才有收獲。更擁抱不確定性,更注重長期,更注重全局,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 作為今日頭條的CEO你最不可被人代替的職責是什么?你最關注公司的哪些事情?“我覺得CEO的話,他是一個信息的匯總點,我們說信息的路由器;第二如果把公司當做一個產品,CEO是這個產品的產品經理,CEO就要根據匯集的信息,設計公司該如何運轉,那什么信息應該如何傳遞,什么信息應該在哪個部門匯合。我覺得CEO最不可替代的角色設計就是設計公司這個產品,根據產品的發展需要,就公司的業務特點設計這個公司產品,其他的職責不論是財務也好,融資也好,研發也好,PR(公關)也好,都是可以有職能的人替代的。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怎么把人和事、資金,有效的組織在一起,信息讓這個產品能夠平穩快速的運轉。”

在企業文化和工作形式上,也有不少管理細節在里面。

  • 三餐福利:“最早初衷是覺得飯店的食品不夠讓人放心,發餐補不管用;還有調節作用,比如想大家早點到公司,就限定十點之后到的人沒有早餐;如果希望大家晚點走,那么太早走的人就沒有晚餐了,這樣比打卡要好。”
  • “不打卡,請假就發個郵件,不需要簽字:不規定員工太細節的行為。如果你的人越好,自我要求越高,主動意識越強,你的規則就可以越少。通過招好的人,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保ㄈ瞬琶芏仍礁?,需要的管理越少)。
  • 不使用敬語:“稱呼是一種形式化的東西,我們提倡一種平等、坦誠的作風。層級觀念會抑制表達創新,形式會禁錮內容,會禁錮想法(比如新人開會,看到幾個老總可能就不敢說話。所以不用說XX總,也不叫您。)”
  • “匯報關系和組織關系并不是等級的劃分,有可能甲向乙匯報,但是甲的工資會比乙高得多?!?/li>
  • “收入是嚴格保密的:兩只一樣大的雞,他們總會認為自己是更大的那個。”
  • “一個公司不是設計出來的,是長出來的,像一棵樹一樣。人和人之間有兩種關系,一種是組織關系,A匯報B;另一種是信任關系,公司的文化作風會對這兩種關系產生影響,一旦形成了就很難調整?!?/li>
  • 張一鳴經常會問面試者:“他對(之前的)公司有什么抱怨,為什么抱怨,有什么建議,他覺得如何解決?”
  • 管理上:“管就要有效管,(兩百人還是兩千人,匯報對象依然是10人),我們覺得還是要減少我的管理半徑。”
  • “大部分互聯網公司的邊界都是模糊的,可延展的。主要考慮團隊能不能跟上步伐,這是主要挑戰?!?/li>

由于篇幅原因,本次文章會分為上下篇,不想錯過的朋友可以先訂閱或者關注我的公眾號,我們下期再見!

 

作者:一條圣人;公眾號:產品不正觀(ID:chanpinbuzhengguan)

本文由 @Roger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