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場演講訪談精華,看張一鳴的創業心得(下)
編輯導語:2012年,張一鳴創辦了今日頭條,在BAT三大巨頭已經穩定的互聯網江湖里,硬是沖出了一條成功之路。他的經驗,對于很多創業者尤其是互聯網創業者來說,是非常值得借鑒的。本文作者總結了張一鳴13場演講訪談的精華,看看他有著怎樣的創業心得。
一、前情提要
張一鳴是我很尊敬的一位創業者,相信能從他的演講和訪談中學到不少的創業思考和人生感悟。上周的文章主要從【心態】、【管理】這2大方面,歸納梳理了張一鳴的創業心得,包括對他對年輕人的建議和管理人才的“獨門秘笈”。
本文將緊接著對上次剩余還沒講到的【財富】、【競爭】、【機遇】、【產品】這4個方面進行總結與討論,如果對之前的內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到我的主頁查閱。
二、財富——融資/金錢觀
在大部分還沒有成功的人眼中,所謂的成功就是賺很多很多的錢。當他們看到別人創業成功,自然而然地也就認為創業就是為了賺很多很多的錢。其實,創業的本質是解決問題,只是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是解決自身貧窮的問題罷了。
對于張一鳴而言,財富最大的作用是:“有機會讓你有更多的能力,更大的影響力,去完成一些你希望嘗試,希望去完成的事情?!蹦敲?,創業過程中要怎么樣才能搞到錢?有沒有什么很好的融資技巧呢?張一鳴是這么認為的。
完成C輪融資后,張一鳴表示:“當初都沒做PPT,沒怎么參加路演,他們也沒問三五年掙多少錢,他們更關心的是你這個事情能做多大,你能不能國際化,你們團隊還欠缺什么?!?/p>
融資技巧:你的方向是要有未來的,是吸引人的,讓投資人覺得想參與,他也覺得很激動,覺得有價值;投資人要認可你這個人,要有可信度和執行力;(過去的經歷)除了你自己外,你還能聚合到一批好的人,好的團隊來做這個事情。(擁有團隊領導力)。除了這三點,如果你還能把產品做得很好,用戶確實很喜歡,就不是你找投資,而是投資找你。
完成了ABC三輪融資,你覺得投資人分別關注哪些問題:
“我覺得我們投資人都有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不關心今日頭條短期的收入,商業變現。
第二,他們都不關心說什么時候能夠退出,什么時候能夠上市。他們都關心今日頭條最終能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事情?是一個垂直的小眾的,還是一個大眾的廣泛的,會演化成什么樣的一個產品,這是他們都關心的,并且自始至終都關心的。
第三,他們都關心今日頭條能不能在這個機會中始終保持領先,能不能成為一個平臺型的公司,然后甚至能不能走出國門。我自己感受ABC三輪差別確實不大。融資的一億美金怎么花?“主要三個方面,第一是基礎設施,第二是市場品牌,第三看領域的合作,合作機會和投資機會也會關注?!?/p>
三、競爭——版權風波/面對巨頭
回看今日頭條的發展史,最熱的話題自然就是當年的“版權風波”,這也是張一鳴在采訪中經常被問到的一個事情。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共贏:“不是競爭關系,是互補關系,完成傳統媒體的互聯網化,新媒體化。”
關于版權糾紛問題:“尊重業內的聲音,希望做到盡可能好的生態,盡可能好的合規。我們發現每次新技術出來都會引起紛爭的過程,后來會逐漸形成行業規范?!?/p>
版權風波的影響:“利大于弊。讓我們影響力更大了,第二我們不斷對外說今日頭條是怎么做的,為什么OK,為什么是一個健康的公司,他的未來目標是什么,無論是有意無意,主動被動,往外說這個事情,就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才理解我們?!?/p>
當然,對于創業公司而言,另外一個經常被問到的自然就是與巨頭競爭的問題,張一鳴是如何帶領字節團隊從BAT這些巨頭中脫穎而出的,也是很多創業者感興趣的。
何為競爭?
王興:“同向為競,相向為爭?!保ǜ杏X這句話很好,就摘下來了。不要思維定勢,競爭關系并非絕對的零和博弈,競和爭是兩個不同概念。)
初創企業跟巨頭打交道:“產品要有過人之處(技術/產品/市場,不一定在這三個領域出招),大公司有很強的法務和公關社會影響力,初創公司在前期要盡可能的低調,盡可能的把自己發展好,除了核心能力外,要盡快補齊其他方面的能力(資金、法務、公關)?!?/p>
頭條為何能一騎絕塵:“前兩年低調,當時各個公司在圍繞著舊戰場在競爭,我覺得還是沒往前看,或者說是過渡戰場(比如:應用商店、PC、傳統搜索引擎業務)。是不是太沒有想象力了,為什么都在跟頭條競爭?”(主持人說:我感覺你又比別人看了遠一步了。張一鳴笑著說:我主要是勸他們不要跟我競爭。)
面對BAT如何創新如何突圍而出?
盡管互聯網具有規模效應,但是實際上我們看到創業或者投資取得成功的案例還是越來越多,整個創業創新還是越來越多;規模效應固然重要,創新是更重要的。好的環境也需要,無論是法律也好,行業自律也好,需要領先者不能濫用規模效應,保持好的競爭環境。
小公司如何面對龐然大物?“應對競爭其實是一個高優先級風險。最重要的是向前跑。不用回頭也不用絆人一腳。最重要的就是向前跑。看起來好像不是一個巧妙地方法,但很多時候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p>
進入大公司領域: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不去關心不能控制的因素,人家是否要做,以什么樣的方式做,怎樣的投入,這個我們基本上不能控制的;然后把自己的因素做到最好。為什么呢?很多時候你的恐慌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就是你自己的步伐亂了,你自己的決策亂了。
我覺得自己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認準方向、腳步不停。因為大公司他可能一時興起要做,一時興趣又消退,或者又換了一個方式,就是這個形式變來變去;因為畢竟大公司的話不是CEO自己去做這個事,就是CEO就只派了一個副總,副總再派了一個總監,總監再派了一個經理是吧。這個情況下,鏈條的損耗是很大的。
所以我們只要認準事情,加快腳步,大部分情況下,我覺得就是會很有競爭力的,其他不能控制的事情就不要去關心。那真的有很有競爭力的產品起來了,那起來就起來;市場也不一定,而且我們還有先發優勢,在人才吸引上也有一些優勢,所以我們是這么看待的。
四、機遇——未來/浪潮
“未來:人們越來越多活在精神世界?!?/p>
“你要找到新的變量,新的要素,有人認為是國際化,有人認為是精益的管理,有人認為是人工智能,所以大家都有不同的后續的發力點?!?/p>
讓我最興奮的事情就是我們處于一個巨變的時代(正向的,出現很多積極的新事物,新技術的時代),這點本身就讓人興奮。如果你倒回去看歷史,有很多沉悶的年代,我也想過,我要是生于那個年代,其實也做不了什么。因為整個社會,或者整個知識技術,都是波瀾不驚的,那現在明顯處于一個加速的時代,很多都在發生變化,并且多數是好的變化。
TMD這波企業的誕生跟移動的浪潮有關系…當有大變遷的時候,就像地殼運動,整個生態要重新發生變化。這時候新的物種有機會快速擴張。大的浪潮來的時候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大的浪潮往往是由技術創新帶來的,比方說計算機、互聯網再到移動互聯網。
大的浪潮是一個重要時機,浪潮是一浪接著一浪。所謂科技,就是用新的更好的方法去創造事情,既然是用新的更好的方法去創造事情,肯定有新的浪潮被創造。
五、產品——信息推薦/商業變現/平臺型產品
1. 信息推薦
“今日頭條初衷就是更好的滿足信息獲取?!?/p>
“文化傳播的本質,就是信息的流動?!?/p>
如何推薦:“經過不斷的觀察用戶的行為,然后來理解用戶,簡單來說就是:理解內容、理解用戶,理解內容和內容的關系,理解用戶和用戶的關系,然后匹配內容跟用戶的關系?!?/p>
隨著數據的越來越多,信息服務會演變成“自我演化系統”——隨著用戶使用服務,用戶不只是使用信息服務,同時也是在教育系統。大量用戶長期使用,系統會自發成長。具有三個特點,個性化:用得越多就會越懂你;泛化,越多人使用,系統更好的懂你;智慧累積,時間越長越懂你。
三個特征:人的特征(興趣職業年齡性別畸型還有用戶行為)、環境的特征,(地理位置、時間、網絡、天氣)、文章的特征(主題詞、主題、隱含主題、熱度、時效性、作者的來言、相似的文章)
機器的三種能力:觀察、記憶、理解。
“機器+算法會越來越聰明,但他始終很單純。技術是工具,是人類的杠桿?!?/p>
2. 商業變現
“商業變現不要讓產品變形這是很重要的?!?/p>
“我們最重要的還是保持用戶體驗和更快的用戶增長,在這個情況下要平衡好用戶體驗,跟商業化的嘗試,收入不是我們的主要目標,但收入我們希望是有健康的模式?!?/p>
“商業比如廣告,和用戶產品發生沖突時:都是放棄廣告,以用戶體驗優先。因為我們希望要有好的商業變現方式,短期的或者是對這個(用戶產品)有傷害的,他會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比如說你這改一點他就給你兩百萬,你這個改一點又再給你一點錢,那這樣的話你的產品就被變形了。你整個產品的這個設計執行,就會變形了?!?/p>
“當廣告本身是具有服務價值,并且提供可閱讀性的時候,那么廣告對用戶來說就是用戶體驗了。”
“廣告也是用戶信息的一部分,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只不過這個信息是有商業價值的,我們讓信息更加速的觸達更多的用戶。通過給用戶帶來的真實效果來進行收費?!?/p>
3. 平臺型產品
“平臺型企業到了一定程度,他就是一個基礎設施,或者說公共基礎設施,所以其實對自己平臺的要求不僅是商業公司的法律責任,其實有更高的要求?!?/p>
所以作為我們科技公司,科技創新就是我們基本的要求,所以科技公司要不斷的把技術用創新的方法改進產生價值;第二我覺得建設內容和提供信息服務是我們的價值,你是平臺,你有義務去促進更好的內容生產,我們有提供信息服務的責任,比方說頭條尋人…
這部分就是把信息服務做了個延伸,這個其實并不在法定也不在商業利益之下,但是如果已經站在這個平臺你不做沒有人做,你應該承擔這個責任。第三個,我們是內容平臺,我們要承擔平臺的治理責任,比方說標題黨、虛假報道、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我們有必要把平臺性的問題盡量降到最少,必須對平臺的生態負責。
“平臺型企業應該主動提高透明化的程度,主動去溝通監管,主動透明化向公眾說明,這是平臺型公司的必修課。”
企業年輕比成熟更重要:“產品很重要的是保持年輕,不要對新事物隨便持否定批判的態度。如果它出現一定有它的原因,一定要去體驗,去嘗試,去觀察它的發展。”
全球化戰略:“在這個時代中國本身也有機會利用全球配置的優勢,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同樣的投入,如果你1/5人口,互聯網是編邊際成本降低很快,別人是你的5倍的話,長期是不能持續競爭的,所以我們的策略是做全球化的產品,本地化的內容。
這個其實有很多公司在做國際化,做到最后國際化部針對當地市場開發新的產品就不行,后來我們把愿景定成全球創作和交流的平臺,希望是一個統一的平臺。通過技術來實現適合當地的文化。技術無論是推薦系統再配以一定的運營本地化,杯子都是一樣的,飲料是不一樣的?!?/p>
六、寫在最后
感謝各位耐心讀完這篇文章,哪怕已經進行了提煉和刪減,內容也確實很多。因為很多觀點確實想要完整保留分享給大家,難以取舍。希望讀完這兩篇文章的你們,哪怕只有一點,也能從中收獲啟發,謝謝!
作者:一條圣人;公眾號:產品不正觀(ID:chanpinbuzhengguan)
本文由 @Roger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辛苦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