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升級“盛世”中,創業的八大難點和三大問題

0 評論 8734 瀏覽 20 收藏 34 分鐘

消費必然會升級,只是是否一定按照你創業主打的方式?很多時候,往前一步是升級,再多一步就是過激,往前一步是逼格,再多一步就不合適了,這條創業之路永遠“過猶不及”,最終的尺度分寸只能由市場來說了算。

一、盛世已降臨

2016年,我們在“消費升級”的繁華愿景中渡過了經濟下行的一年,理想光鮮,現實慘淡。盡管資本寒冬,人口紅利耗盡,整個市場難以找到新的增量空間,但一種冥冥中的篤定已經開始在創業者和投資人們的心底充盈,消費一定會升級,未來的機會將在存量市場。

11月30日,消費升級領軍平臺YHOUSE組織的精品生活服務網商大會在上海召開,現場匯集餐飲、美容、玩樂、酒店、結婚、親子等各個領域的“消費升級玩家“。

賽富亞洲基因合伙人閻焱表示,伴隨著人均收入達到5000美金,人們的生活觀念將有大變,加上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上網“快速獲取信息、公司爆發明顯加快——這種生活方式的全面改變,將帶來巨大的商機。YHOUSE的創始人王亮認為,未來的十年將是本地生活服務全面升級的十年,人們更愿意為高品質支付溢價,而每個細分行業的消費升級頭部品牌將拿下行業未來80%的利潤。

  • 消費升級點亮了一度遇冷的電商領域,垂直電商們搖身一變,成為“消費升級”電商,講設計講故事講工匠精神;
  • 消費升級激發了全新的消費品類和訴求,從叫個雞叫個鴨子的外賣要有逼格,到健身練腹肌一夜成為新風尚,人們開始言必稱“品質”“逼格”“健康”;
  • 消費升級影響了內容和社交平臺的變局,它們都想方設法要和“消費升級”掛上鉤了,創作者要打造可供消費的IP,內容付費成了一門正兒八經的生意,專業內容成了重要導購手段,網紅和kol們開始直播賣貨……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這么豐富,消費者們一邊大快朵頤一邊舉起手機,隨處升級。然而,這真的是消費升級的盛世?

看上去,人們對消費升級的預期似乎來得過于焦急和樂觀,創業者們的心理預期似乎遠遠走在了普通大眾的前面。伴隨著黃太吉傳聞遇冷,到雕爺牛腩被指營銷過度,消費升級的明星品牌們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順風順水。

引領消費還是不恰當意淫,有時只差一步,消費升級哪有那么簡單???

二、沒那么簡單

這世間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我說我升級了,可你只在意價格。

這卻是消費升級創業者們面對的窘境,本來期望著自己精心打造出的“升級產品”可以具備現實扭曲力場,能讓人們像見了蘋果、LV一般狂熱到不在意價格。但現實卻是人們多半在意價格,來湊熱鬧、看一眼、發自拍的遠超過愿意掏錢的,一次性消費圖個新鮮、裝個逼的遠多過持續購買、品牌忠誠的。

可是沒有復購,沒有形成新的消費習慣,又算什么“升級”呢?

創業者們耗盡心力、精心打磨產品,卻常常遭遇無情現實,只能感嘆:“屌絲太多、愿意為品質和逼格買單的中產啊,你在哪里?”

問題出在哪?

1、需求有點軟

吃喝玩樂的消費需求是真實的,消費升級的趨勢也是真實的,但是你構想的“消費升級版產品需求“卻有可能是yy出來的偽需求。

這就好像今天沙縣小吃遍地有,喜歡千里香餛飩的人也很多,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升級出一個“高配版的沙縣小吃”、“沙縣中的LV”,這感覺就有一點兒違和。興許去消費一兩次圖個新鮮逼格還有可能,但要天天去?

換句話說,如果你升級出的是一個“高度規范化、主打健康衛生版的沙縣小吃”,這可能就是一個真需求了,因為健康衛生問題一直是人們對小作坊運營的沙縣小吃最大的擔憂。

不論怎么升級,你填充的”價值主張“必須有足夠的人買單,與互聯網公司先分析用戶、再打磨產品不同,傳統商家們往往一上來都是我有什么產品、什么功能、什么資源,再去想客戶在哪里,所以就非常容易陷入”偽需求“的問題。

2、需求培養慢

主打的消費升級需求不是偽需求,但是時機未到、消費者并未充分覺醒、市場需要培養,你當然可以大大方方地說”等風來“,但資金卻在逐月消耗,更何況還有投資人在后頭催命。

這時候,創業者往往陷入這樣的博弈,要么精打細算先確保自己活下去,但是如果不放出點兒聲量,消費者的成熟似乎遙遙無期;或者就是被其他家搶了先機、占據了用戶的品類心智;要么勇往直前、率先砸錢打品牌教育用戶,但往往消耗太快、搞不好就死在了市場催熟的前夜。

3、精準獲客難

盡管中國的新中產和偽中產人群據說正在與日激增,他們仍然是廣大消費者中的相對少數,而真正擁有可觀的可支配收入(消費能力)和真正已經升級了消費意識的,就更是少數中的少數。

所以消費升級的商家,一上來主打的就是“細分領域的小眾人群”,更要命的是這人群還是分散的,像胡椒面一樣灑在了茫茫人海中。

這種狀況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消費升級創業者的流量獲取成本遠超預期,如何精準觸達目標人群成為首要難題。傳統渠道是不要想了,傳統商家們把的死死的了,新媒體渠道、內容平臺和社交社區成為首選,但是這類渠道眼花繚亂、你可得悠著點,因為投不準、錢可是一會功夫就燒完了的。最怕的是自娛自樂了半天,以為找到的都是高凈值人群了,結果人張口第一句都是,能不能便宜點?

4、信任建立難

用戶的升級需求是真的,可憑什么讓用戶相信你就是這個“新品類的代表”呢?每一個商家都智力于搶占用戶心智,成為某一品類的條件反射和唯一代表,比如“想到堅果就想到三只松鼠”、“想到漢堡就想到漢堡王”、“想要性冷淡風就想到無印良品”。

然而在消費升級的前期,用戶并沒有真正了解你的價值和特性,任你說得天花亂墜、逼格高大上,他們也往往將信將疑,只在意價格——看起來蠻裝的,但怎么這么貴,真的值那個價嗎?

更可怕的是,伴隨著消費升級熱潮的到來,今天的消費者早已領教了各種高逼格有情調的設計,從而變得挑剔無比,如果信任沒法建立,整個消費的過程中他一定挑三揀四,最后得出結論:“是挺裝的,但真消費了也就那樣,而且還是太貴了,偶爾來一下可以,經常還是算了?!?/p>

這就非常尷尬了,只有信任真正建立起來,用戶才會自己為你腦補:“果然不一樣,我也說不清哪里不一樣,但就是有一種感覺,也許有各種不足,但這就是我想要的!”想想我們對購買蘋果的不暇思索,就明白了。

5、升級太表面

在很多創業者那里,消費升級就是設計和營銷升級,設計更高大上了、極簡主義性冷淡風,營銷更互聯網化了、隨時賣萌各種不可描述。也許在他們心中,所謂”差異化戰略“也只是求不同,我跟大眾品牌不一樣,就叫”差異化“了??墒虑槟挠心敲春唵??

隨便看一下今天的商業中心和商超百貨就可以發現,對“設計感”的追求已經是普遍現象了,誰都想把自己做成某某品類的蘋果、LV、無印良品,誰都想走個什么風、搞點小特色、感覺不一樣,誰都會放一個二維碼讓你關注公眾號搞互聯網營銷……

在這個家家都是設計師、家家都有小逼格、家家都玩自媒體、家家都能講故事的時代,這些“表面的升級”還有多少競爭力呢?消費者已經當作“城會玩”的營銷手段見怪不怪了,你還有多少吸引力呢?更何況,傳統商家也開始反應過來,學習這些招數了。

6、持續復購難

一家消費升級的新店開業時,往往門庭若市、一座難求,人們排起長龍的熱鬧景象引起更多人的駐足圍觀,然而就像若干年前的土掉渣燒餅一樣,這樣的火熱并非源自真實的產品認同,而是營銷炒作的結果。

人們懷著好奇之心而來,結果消費了以后,好奇的人滿足了好奇心,想裝的人也裝夠了、以后不可能再用這同一種法子裝了,這就統統成了一錘子買賣,哪里談復購呢?沒有復購,就說明消費者沒有形成真正的消費認同,也就沒有品牌忠誠和習慣培養,這還叫什么消費升級呢?

7、傳統品牌的壓力

前面說過,傳統品牌已經反應過來,講設計、講故事、講包裝、講互聯網那一套已經沒有門檻。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商家仍然具有整體性的資源優勢、對上下游的議價和把控能力,一旦下定決心集中火力,通過打造新品牌實施品類擴張戰略,新進入的創業者該怎么辦呢?

一方面對供應端的把控不如人、生產成本一定高,一方面對傳統渠道的把控不如人、網絡傳播的優勢又沒高出太多、獲客成本也一定高,兩個成本這么高定價上就沒什么選擇,可如果傳統商家利用資金優勢大打價格戰呢?

8、資本的壓力

很多創業者表示,很多投消費升級的投資人之前都是互聯網出身,本身并不懂消費升級,明明市場需要有一個逐步培養的過程,他們卻總是希望能盡快來個流量引爆。而有些投資人大談外賣行業的消費升級、自己卻從不吃外賣。

說到這里,你還認為消費升級是一個簡單的生意嗎?別怪我潑冷水。

三、從“小而美”到“大而美”

前面已經說過,消費升級一上來,打的往往是“細分領域的小眾群體”,可謂“小之又小”。創業者之所以敢在這里開戰,賭的無非是一個商業前景,往細里講就是兩個基本預期:

  1. 這個細分領域會越來越大,要么用戶規模變大,要么利潤水平提升;
  2. 這個小眾群體會越來越大,伴隨著中產人群的增加和代際更迭,今天的非主流玩法,也許明天就是主流。

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次元產業。我們小的時候,二次元就是邊緣非主流,就是細分中的小眾。但是伴隨著80、90一代逐步成為社會中堅人群和消費主力軍:

  1. 文化娛樂這樣一個細分領域越做越大,逐步成為國民消費的“紅利品類”;
  2. 文化娛樂消費的二次元人群、越來越從非主流變成新一代的“主流”。

于是,細分中的小眾變成了“紅利品類中的主流玩法”,二次元就成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市場。其他領域的消費升級創業不外如是,今天我埋下一顆小小的種子,賭的是未來它能長成人們的主流消費方式。

從這個角度說,以上林林總總的痛點背后,其實是三個現實而急迫的問題:

  1. 趨勢判斷是否準確?方向錯了,則一切都會變成無用功;
  2. 如何渡過消費意識還沒有完全覺醒的“冷啟動期”?萬一熬不過去,現金流斷裂在了市場催熟的前夜,那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3. 熬過了艱難的冷啟動,開始了大發展,又如何構筑壁壘,防御傳統商家和其他對手的進攻?商業領域最怕的就是前人種樹后人乘涼,你披荊斬棘艱苦奮斗了半天,最后卻讓別人收割了紅利。

正如精品生活網商大會上,虎嗅網創始人李岷說的那樣,消費升級品牌往往要從“小而美”做起——小不僅是領域、更是模式足夠輕,但是接下來將面臨兩大難關:一是能不能做大、規?;??二是能不能保持其基本調性和服務品質,繼續“美下去”。小而美到“大而美”,可沒有說起來那么容易。

四、定位是根本

消費升級創業者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方向”的問題,你主打的方向真的符合這個消費領域的未來趨勢嗎?還是純屬拍腦子意淫出來的呢?這就是一個品牌定位和產品打磨的問題,具體的辦法可以有:

1、補差,解決當前消費模式的痛點

做產品的人都知道,要抓住用戶的痛點、癢點和興奮點,而痛點最為關鍵。同樣的道理,消費升級不能只建立在“錦上添花尋求更好”上,而應該首先著眼于當前消費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痛點的解決、雪中送炭往往最直接有力。

案例:去理發店做頭發的時候最大的困擾,就是發型師和工作人員無窮無盡軟磨硬泡地推銷,以及形形色色的隱性消費:“辦一張黑金卡吧,我們最近正在比賽,有一個優惠,以后你找我就行了……”耳根子軟的真的扛不住。

那么“互聯網美發”的南瓜車項目,主打的就是一個“不辦卡、絕無推銷和隱性消費”的美發新模式。

2、切分,尋找“有品類、無品牌”的賽道

品類升級是消費升級的重要構成,當你確認主攻的消費品類后,首先要做的是梳理人們對這一塊的傳統印象,然后看看能不能切出一個全新的心智區塊。如果可行,這將是一條全新的賽道,如果恰好這條賽道尚無頭部品牌,它就是你的!

品類升級,往往意味著賦予了品類全新的特征,使其可以滿足更豐富的需求。常見的辦法是把大眾的品類高端化、品質化,或者把高端品類中產化,做得更符合中產階級的消費特征。

案例:過去人們對早餐的印象就是大餅油條、大爺的吆喝,桃園眷村主打的是“開在lv邊的早餐店”,打出了“精致”早餐這樣一個全新的品類。

過去人們對網吧的印象就是陰暗狹窄臟亂差、街頭游戲廳的氛圍,但是網魚網咖切分出了“網咖”這樣一個全新的品類,主打“聚會交友、一起上網”這個需求,將上網和休息、辦公、咖啡、食物等融合。

當然,這里最主要的問題是你不能YY賽道、生造品類,切分的新品類一定不能違背人們對這個品類的基本認知和基本訴求,那樣就會違和。人們去快餐店求的就是一個快字,如果你搞一個小資情調、節奏緩慢的快餐店,這就尷尬了——必須小心地嘗試、不斷地測試,看明白了才去allin。

3、引進,對標海外工藝建立品質標準

copy to china一直是互聯網領域常用的“套路”,在本地生活消費領域,論證一個產品“高逼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對標海外。不要說我“崇洋媚外”,前幾年跨境電商的火熱已經說明了一切,作為“消費升級的先行者”,直接引入海外消費的標準、結合本地文化特征是最簡單有效的。

案例:在大眾心目中,米其林一直代表著餐飲界的高標準、高價格,sabor fusion主打的是高端美食(米其林博物館),要將米其林標準引入中產階級的生活;這同時是一個西方米其林廚師和國內名廚交流的平臺,要在中西碰撞中構建新的高端標準。

4、增值,打造附加體驗

“升級”往往體現在各種元素和細節中,過目不忘的設計、意想不到的驚喜、別出心裁的流程,每一個都可能成為人們消費之外收獲的“精神滿足”和拿出去炫耀的“社交貨幣”。你要讓消費者為溢價買單,就必須超出預期、打造出全新的體驗。

案例:風波莊打造的武俠式餐飲,從整體設計、房間、菜名到點菜用語均是清一色的武俠范兒,用餐過程穿插各種武俠問答和游戲,讓吃飯變成了“江湖聚義”。

海底撈令人震驚的服務細節,頭皮筋、眼鏡布、美甲、擦鞋、等位的免費茶點、廁所有人擠洗手液遞擦手紙、大姨媽來了送姨媽巾。

vipabc隨時隨地、全年無休的英語外教服務,量身定制的課程,保護隱私的單向視頻模式,這些讓用戶隨時置身英語環境,打造了外教學習的新體驗。

5、活著,盡快找到利潤區

用戶需求的升級需要時間去培養,有需求的用戶處在分散狀態,這就要求企業一上來精打細算,把有效的資源投入到最容易傳染的細分人群中,把主要的精力花在最容易帶來增長的營銷策略上,首先找到利潤區,讓自己能夠活下去,從而等風來。

這就涉及到第二個問題——冷啟動。

五、冷啟動的關鍵點

冷啟動是第一道生死關,如何找到第一批種子用戶、俘獲他們的心尤為關鍵。而在需求尚未充分激發的漫長寒冬里,如何精打細算地活下去,是另一個重要問題。

1、精準傳播,控制獲客成本

冷啟動的第一個難題,便是潛在目標人群處于分散狀態、難以獲取。試想一下,如果獲取種子客戶就要付出巨大代表,這個生意就根本別想做起來。而要做到精準,第一步就是弄清楚目標客戶是誰、最關注什么、最常去哪里。

線下最常見的辦法就是主打中產人群辦公休閑的熱門地塊,北京的國貿三里屯,上海的新天地、田子坊這樣的創意文化一條街,一定是文藝青年的匯集地。

線上則是主攻他們常去的平臺。打開美團和點評,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是各種level的商戶信息過載、如何從中篩選出“有檔次、高逼格”的商戶呢?

這時候,中產階級和高端用戶需要一個“消費升級版的大眾點評”、“線上田子坊”,于是就有了YHOUSE這一類主打精品生活方式的電商平臺,正所謂“省錢去美團,檔次去YHOUSE”。商家們到這種消費升級的專業平臺上去找流量無疑高效很多。

2、廣泛背書,突破信任堅冰

客戶找到了,可他一開始不信任你怎么辦?找背書。

  1. 名人背書,這里的名人不僅是高高在上的明星,更包括具有網感的關鍵意見領袖,比如帶來銷售奇跡的如涵“張大奕”網紅們,比如消費升級社區中的達人;
  2. 權威機構背書,比如米其林標準;
  3. 媒體背書,特別是互聯網上有影響力的生活方式新媒體,比如餐飲老板內參、一條、二更、日食記等;
  4. 服務承諾背書,比如南瓜車提出的不滿意不付錢;
  5. “友商”背書,這就像桃園圏村要把店鋪開到lv旁邊,自己的店鋪能躋身眾多高逼格品牌之間,本身也是一種證明。自己的品牌能在消費升級的逼格平臺上架,平臺也在幫你背書;
  6. 社交背書,人與人之間的分享炫耀、口口相傳所帶來的“口碑效應”往往是最真實可信的,如何誘導分享呢?往下看。

3、病毒引爆,自帶話題引關注

消費升級的創業者不只應該是眼光前瞻的產品家,更應該是病毒傳播的營銷高手?!兑c》、《粘性》、《瘋傳》等經典書籍中都詳細闡述了快速傳播的策略,在此只列舉兩點:

  1. 產品本身要有話題性、容易吸引眼球、一開始就引人注目、易于傳播;
  2. 要提供充分的傳播理由,讓傳播者“有利可圖”。

案例:近期在上海等地推出的3D餐桌(小廚師奇遇記),利用3D全息投影技術將桌布和盤子變成冒險樂園,將整個用餐過程變成迷你小人在餐桌上探險的沉浸體驗,很容易就形成話題引發朋友圈瘋傳,580元高價依然供不應求。

4、植入IP,提供消費的情感動力

強大的IP本身就是自帶流量的,可以直接為最初的消費導流。

案例:從熊本熊到Hello Kitty主題餐廳,再到Line Friends Cafe的主題咖啡廳,這些IP對女孩子的力量都是不言自明的,“三只松鼠”把堅果消費動漫化,韓寒的“很高興遇見你”、孟非的“孟非小面”等則是直接利用名人的IP。

5、促銷拉動,打造價格親民爆款

再好的東西,如果用戶不去體驗也就毫無價值。以往的高端商品常常有一種“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冷印象,過于高昂的價格讓人望而卻步。

為了拉動消費,創業者們必要的放低身段尤為重要。在不傷害價格體系的前提下,設計促銷套餐打造價格親民爆款,就能讓用戶先行嘗試。先嘗到甜頭,才會有更多的消費。

案例:sabor fusion面向中產設計套餐,價格明顯低于一般的米其林天價美食,但是又能讓消費者領略到米其林的魅力。3D小廚師專門切分出冰淇淋項目,通過一個相對不那么高價的“爆款”,迅速傳播了3d投影餐桌的口碑。

6、能省則省,構建整體性的成本優勢

錢沒有那么多,那么能省的地方就一定要省,能通過資源整合、借勢營銷分攤的成本,就已定窯分攤掉,如果產品生產成本不菲,那么就在其他環節分攤成本。比如利用掌握的網紅和社交資源,通過運營活動和事件營銷,讓獲客成本低于傳統的門店。

案例:南瓜車通過App導流,將美發門店開進寫字樓,從而降低門店租金成本;小廚師奇遇記(3D餐桌)與20家西餐廳合作,利用他們的空閑場地。

在資本的寒冬天里,創業者需要的是抱團取暖,比如YHOUSE組織精品生活服務網商學院,通過定期舉辦大咖分享、管理咨詢、投資對接來為商家節省管理和試錯成本。

六、如何構筑壁壘

如果你度過了市場培育的冷啟動期,需求激發,形勢漸熱,那么下面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構筑壁壘,防止成果被他人收割。

1、打造不易模仿的“獨特性”

不僅是打造產品的“差異化”,更要讓這種差異具備不可替代的“獨特性”。

案例:line friend等IP品牌,利用的是知識產權的力量,你抄我就告你;3D餐桌利用科技力量和IP故事,畢竟3D全息投影不是一般人可以玩得轉的。

2、搶占關鍵資源制高點

案例:南瓜車將“造型師”作為要點,用各種待遇吸引造型師,把他們打造成網紅明星。在客戶持續消費的過程中,這些明星造型師往往是比辦卡更具粘性的力量。

3、構建持續的復購場景

一次性的話題引爆之后,更重要的是持續的復購,是客戶不僅這次為情懷和逼格買單,下次還會。除了商品服務本身的品質,常見的辦法是:

  1. 推進產品研發,在保持調性統一的基礎上,讓用戶每次消費都不一樣、都有新期待;
  2. 嵌入特定生活方式中,比如大開沙界的減肥沙拉,只要用戶處在控制體重的生活階段,就會常常過去消費;
  3. 變成消費者的身份標簽:“吃西餐就要吃米其林標準的,因為我可是……”;
  4. 植入專屬的消費場景,約會告白、朋友聚會、慶祝紀念……讓用戶在這些持續場景中條件反射式地想起你;
  5. 打造社群和會員服務、逐步培養用戶的忠誠度,反正去哪都行,為什么不來他更加熟悉和認同的地方呢?
  6. 喚起某種心情回憶。當你與許久不見的女友相聚在匆匆那年,耳邊響起一聲“青春不老、我們不散”,這又是怎樣的體驗呢?也許你以后每次傷感懷舊時都會去那里了。

最好的商業模式,往往誕生在最壞的時代,寒冬中常常蘊含生機。如果本篇列舉的8個難點3大問題你都已經充分考慮,或許最適合你的商業模式已經不遠,是時候放手一搏了。

七、謹慎樂觀,且行且珍惜

“我賣的貴、因為消費升級了!”

“包裝要直追蘋果和LV,因為消費升級了!”

在“互聯網思維”作為一個專有名詞已經被人們淡忘的今天,“消費升級”反而開始成為無處不在的萬能良藥。然而這正常嗎?

在《papi、咪蒙、羅胖之后,內容創業的機會在哪兒》一文中筆者已經指出:

消費升級并不是人一有錢就變傻,而是讓新中產消費者們為附加在產品上的“溢價”買單,這種溢價往往是一種社交貨幣,從話題談資、個性表達、情感興趣到逼格標簽,凸顯的是一種內外皆得的“身份感”——買了這個我就不是屌絲了,我的生活標準和品味檔次已經上去了——這里的本質依然是一種性價比的邏輯,只是性和價的內涵完全不同了,新中產人群從來沒有更傻、更愛充闊,相反他們更加理性和精明。

正因為如此,盡管消費升級前景光明,但在實踐層面對于“消費升級創業”筆者依然謹慎樂觀:猜對某個領域消費升級的方向絕非易事;即便猜對,新的“頭部”形成之路上也必定堆滿尸骨和炮灰;更重要的是,它太容易變成創業者的自嗨。

很多時候消費升級的宣傳片們誤導了創業者,讓他們像App時代的技術宅和產品一樣,陷入閉門造車、一味強調品質工藝和花樣創新的誤區。

對此,一位零食領域的創業者感嘆:

一定不要脫離生產談升級!

一定不要脫離銷售談升級!

更重要的是、一定不要脫離市場實情和用戶需求談消費升級!

消費必然會升級,只是是否一定按照你創業主打的方式?很多時候,往前一步是升級,再多一步就是過激,往前一步是逼格,再多一步就不合適了,這條創業之路永遠“過猶不及”,最終的尺度分寸只能由市場來說了算。

無論如何,消費升級的繁華盛世已經到來,讓我們少一點闊論和意淫,多一點踏實和謙遜,畢竟這寒冬太嚴酷、每一個創業者都想為時代所惠,而不是成為這繁華盛世里的滿口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讓我們,且行且珍惜。

#專欄作家#

張俊,上海帥醒科技創始人兼CE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斯恩斯研究院創始人。野路子產品菜狗一枚、創業在上海,測試新一代興趣APP中,歡迎勾兌,吵架不回。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