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寶關停的背后
編輯導語:近日,相互寶宣布將于2022年關停,因為這一消息,業內關于互聯網互助平臺的發展又展開了新一輪的討論。為什么互聯網互助平臺的發展總是容易遇到商業變現上的困難?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創業經驗,對此發表了看法,一起來看一下。
阿里旗下的相互寶宣布關停了。
有許多人既驚訝又憤怒,畢竟這么一家大平臺,互助會員巔峰時期超過了一億人。
自2018年來上線以來,一些粉絲連同家人都加入了相互寶,至今分攤的費用超過了數千元。
現在說停就停了,網友很無奈,畢竟也不可能退款。
對于相互寶為什么會關停,村長不得而知。
但我可以和大家說說關于互助的一些事情,畢竟村長也算是互助領域最早的一批創業者了。
一、機緣巧合融資5000萬做互助
2015年底,我所在的公司正在和螞蟻金服談C輪融資,我參與了其中盡調和產品對接的環節,于是認識了后來創業的合伙人。
2016年5月份,我對接的朋友出來創業了,我當時剛從黃山做完茶葉回杭州,于是見面聊了一下,感覺項目很有意思,便加入一起做事情了。
當時我們的項目正是網絡互助,因為正處于賽道上,那個時候創業圈也比較瘋狂,所以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就拿了5000萬的融資。
自從我們拿了錢以后,整個互助圈項目層出不窮,至少幾百家是有的。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水滴互助,眾托幫了,還有后來居上的輕松籌也推出了輕松互助,包括360、美團也做過一陣子互助項目。
我們只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把付費的互助用戶做到了三百多萬,平臺沉淀的互助資金也有幾千萬。
水滴互助在那時候的確做得很好,增長很快,直到后面我們在用戶規模上都有幾百萬的差距。
但互助項目在推廣的時候還是遇到很多困難的,因為用戶對這種東西還不能完全接受。
另外在后期互助申報的過程中,有許多小平臺一開始是自己送客戶費用加入的,所以分攤的錢都是平臺自己的錢,稍微爆出幾個大病案例,那些融資三五百萬的小平臺就運行不下去了。
那時候一邊是我們幾個大平臺如火如荼的壯大,一邊是不知名的小平臺接連倒閉。
許多用戶對于互助項目還不了解,感受也不深,后期增長也出現了問題。
為了找到更好的獲客方式,我們發現大病籌款是不錯的切入點。
因為當時在推廣中,一些用戶問我們,生了大病能不能加入,我們拒絕了很多這種情況。
但又于心不忍,所以就在平臺上幫助他們免費進行愛心籌款。
沒想到,在輕松籌已經很火的情況下,我們自己做的一個籌款小功能,都能幫助那些大病患者籌到一筆不小的救命錢,而且還能影響很多的潛在用戶。
當時,我們立馬想到,大病捐款的親友、陌生人不正是互助最好的目標客戶嗎?
與其事后大病籌款,不如事前加入大病互助!
所以,我們就開發了一個大病籌款的平臺——為民籌,這個名字還是我取的。
當時大病籌款的老大無疑是輕松籌,一年可以搞個幾百億。
在我們沒有推出為民籌之前,輕松籌的大病籌款還是要向籌款者收取手續費的,這筆費用不低,也是他們很大一部分盈利的來源。
而我們一來直接搞免費,還給籌款者搞補貼,無論是籌款金額還是案例都瞬間起來的了。
后來水滴籌也快速跟進,它們也去醫院做推廣,我們則找各地的愛心志愿者幫忙,最后輕松籌被迫也加入到免費服務的陣營中來了。
說實話,靠籌款策略給互助項目導流,是完全可行的。
但另一個問題來了!
互助用戶有了,可怎么變現呢?
二、做互助就是慈善,一點都不賺錢
不管是四五年前大家加入互助平臺,還是前幾年加入的相互寶,大家可能覺得每個月扣除幾塊錢、幾十塊錢很心痛,但是這些錢都不是平臺收取的。
我們當時的做法還是一口價,比如一年39、69之類的,相互寶是按照實際發生的情況來扣除的。
但無論如何,平臺都沒有留下一分錢。
比如相互寶是事后扣除,所以也不存在所謂的利息。
而我們雖然事前就繳納了,但我們也沒有多少利息。
其一產生的利息,我們是要對所有互助用戶公示的,不屬于公司的收益。
其二為了保證資金的安全性,方便用戶監督,我們選擇把互助金額托管在第三方機構,不僅拿不到錢,我們還要向第三方機構繳納托管費,這也不是一筆小錢。
所以看起來,幾百萬,幾千萬的互助用戶,其實一分錢都拿不到。
既然互助上賺不到錢,那肯定就要想其他賺錢的方式了。
比如大家最先想到的賣保險,但這是有沖突的,既然互助都提供保障了,那還買啥保險呢?難道你們的互助不靠譜嗎?
后來又想著賣一些醫療周邊的產品,比如測溫槍、血壓儀、還有各種醫院專家的咨詢,但因為加入互助的用戶之前是不允許有生病情況的,所以這些產品其實沒啥用,轉化率極低。
我們甚至還有過一絲的邪念,那就是給大病籌款的用戶提供住院貸款,因為有很多用戶籌不到善款,但家人又等待著治療。
那時候去做過一些調研,甚至立項取了名字叫大病寶,最后我們還是放棄了。
其一是這樣的用戶會產生很高的違約風險。
其二若是大病用戶,我們提供的貸款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所以這一條變現的路徑也終止了。
這不是我們一家的問題,是所有做互助企業都面臨的問題,水滴也好、輕松互助也罷。
水滴和輕松籌,有一陣子還做起了電商,賣起了農副產品。
三、互助打娘胎出來,就不被認可
變現前景堪憂是我們當初決定停止項目的一個原因,而最直接的原因是兩點,這也許和后來的互助平臺關閉,以及相互寶的調整都有一些關系。
其一是至今互助都沒有得到正式的定性,到底是保險產品還是金融產品?
我們還沒有任何互助的法律法規,而保險、金融領域也沒有對互助進行定性,到底是哪一部門來監管呢?
賣保險、賣金融產品都需要取得相關的資質,但賣互助產品搞個營業執照就可以上線了,所以它是有潛在風險的。
其二對于大平臺來說,互助的資金少則幾千萬、多則上億,對于用戶的賠付誰的認定、監管才是權威的?
這些錢如果被拿去理財了怎么辦?如果機構跑路了怎么辦?
如果你在理財機構投了三五百元拿不到也就算了,但對于互助產品來說,幾十塊錢保費背后可能就意味著一個家庭未來生病后幾十萬的救命錢。
其三互助并沒有對購買保險產生直接的幫助,有很多購買互助產品的用戶就不想再買保險了,包括這幾年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普惠型保險,比如濟惠保、滬惠保、西湖益聯保等等。
網絡互助保險對于地方性的普惠性保險繳納都產生了影響。
所以從規范的角度,用戶權益保障的角度,以及普惠性保險的普及角度,網絡互助保險取消運行,似乎勢在必行了。
對于互助平臺來說,在面臨變現無望以及政策風險的雙重壓力下,選擇關停其實是明智的選擇。
尤其是人越多的時候,平臺支出的成本越高,最后反而導致用戶的權利得不到保障。
最后也再提醒各位兩點:
其一不管相互寶還是其他什么保險產品,總之為個人及家人健康買一份保障一點都不為過。
其二創業很重要的一點是時機和判斷,做早了一步是先烈,但執迷不悟就是慘烈。
#專欄作家#
十里村,微信公眾號:十里村(shilipxl),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偶爾分享生活,關注電商、科技,新事物。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反正很多時候吧,最開始的設想肯定是好的,但在實施過程中,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了。
我了個去
商業行為如果不賺錢始終是不道德的。為什么不找福利基金會合作?他們本來就干這個的,而且有龐大的資金做儲備,能隨時支付治病住院款。
那你沒弄懂什么叫互助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