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模仿,使國內SaaS痛失黃金十年
編輯導語:國內外SaaS行業的發展存在一定差異,相較于國外的火熱現狀,國內不少SaaS企業卻陷入了發展困境,而究其原因,在于國內大多數SaaS企業還未找到自身的合適發展路徑,而是困于“模仿”之中。本文作者就對國內SaaS行業的這種發展困境做了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一、SaaS的黃金十年
根據Gartner的預測,目前SaaS已經占據了整個企業軟件市場的25%以上,并且以年復合增長率21%的增速發展。照此推算,至2030年,SaaS在企業軟件市場的份額,將擴張至目前的2~3倍。
所以有理由做出預測,SaaS最終將取代傳統企業軟件,成為企服市場的主流。
業界一般認為,以2010年前后為始,開啟了SaaS的第一個黃金十年(2010~2020),SaaS十年間的爆發式發展超乎想象。
國內情況雖有一定的滯后,但因國內企服市場蘊含更大的潛在紅利,所以也必將迎來自己的黃金十年。
不過現實情況是,全球SaaS已經進入第二個黃金十年(2020~2030);而國內SaaS的黃金十年并沒有如期而至,反而是更多SaaS公司陷入越來越深的困境。
二、過度模仿:困在賽道里的獨角獸
我有一個項目需要融資,所以最近密集拜訪了幾家基金的合伙人。原以為他們會跟我討論業務有關的問題,沒想到他們最關心的卻是“賽道”問題。
這個問題還真不太好回答,因為我們的項目,目前還找不到對標的海外SaaS賽道。
不過通過這件事,我似乎看清了國內SaaS被困的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過度模仿。也就是把海外市場參照系照搬到國內,一個特別的標志就是所謂的賽道。
國內SaaS確實是隨著海外賽道火起來的,特別是SaaS的投資領域,這像極了當年互聯網的.com。
不過迄今為止,國內SaaS業務領域還沒有一個賽道,成功復制了對標的海外賽道。反倒是在各個賽道上,都有燒錢無數的“獨角獸”被困其中。
所以就出現了“海外的獨角獸都在市場上,而國內獨角獸都在賽道上”,這一奇怪的現象。
實際上,緊盯著海外賽道,以海外市場為參照系,都是過度模仿。這種方式無論是對創業者,還是投資人來說,都是一種“懶政”思維。
其實,目前的賽道更像是一座迷宮。而國內SaaS所能看到的,并不是一個完整的賽道,而只是這座迷宮的入口。
我們只看到了那些走出迷宮的成功者,至于它們是如何走出來的,還有多少人沒走出來?對于迷宮的出口,我們一無所知。
一個新的商業模式,需要借鑒和參考成功路徑,以海外賽道作為參考(而不是參照)沒有問題。而有問題的是,沒有把海外賽道的入口,與國內的出口相對應,甚至都不知道這個賽道搬到國內,究竟有沒有出口。
那么,怎么判斷一個賽道在國內有沒有出口呢?
這就必須驗證國內企業客戶,對所提供的SaaS服務是否存在確實的需求。而不是想當然認為,在海外有需求,國內也一定有。
實際上,海外SaaS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對傳統企業軟件的“業務SaaS化替代”,所以它們是自上而下的,從大企業開始的。
而國內的大企業,很多連企業軟件都還沒有玩兒轉;要想系統化的SaaS替代,即使能夠成功,項目的效率也不能滿足SaaS的規?;?。
這種情況下,我們自然會想到國內占絕大多數的SMB。遺憾的是,對于復制的大多數海外賽道,在SMB市場根本就沒有出口。
因為它們既沒有什么可替代的東西,也不需要什么軟件。
三、潛在紅利:下沉市場與細分服務
大企業做不了,SMB又不需要,那國內SaaS的出路在哪里?
這件事上,我還是一如既往地堅持兩個觀點:下沉市場和細分服務。
這兩件事需要放在一起考慮,就是放棄海外賽道復制的執念?;赟MB的服務市場,用以終為始的方式,創造自己業務的賽道入口。
每次談到這個問題,都不可避免地引起爭議。比如:到底應該先做大客戶,還是SMB?SMB對SaaS有需求嗎?SMB市場能出獨角獸嗎?……
首先,從SMB切入,也是國內SaaS的一個無奈的選擇。能做大客戶固然好,問題是創業公司大客戶服務經驗還欠缺;而復制過來的賽道,又很難替代和滲透到大企業現有IT體系中。所以只能采取從下至上的策略,從SMB市場獲得更多服務經驗,然后再向上以細分業務方式滲透。
其次,目前爭議的焦點,是有很多人認為,國內SMB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對使用軟件有抵觸,所以SaaS做SMB更難。
但很少有人看到的是,大企業有自主服務能力,而SMB才是最需要外部服務的。只是你不能直接復制海外賽道的服務給它們,而是找到SMB的細分業務和細分服務。
確實,SMB們并不需要什么軟件,它們也沒有多余的錢或資源去采購、維護和使用軟件。所以,向它們銷售軟件,還要它們持續地使用下去,是一件比難還難的一件事。
一家SaaS公司要有最基本的認知:軟件是用來賣的(sell),而服務是用來提供的(offer)。SMB們不需要軟件,并不說明他們也不需要服務。你要考慮的是,所提供服務的價值匹配度,以及服務價格等對它們敏感的問題。
全球來看,疫情確實讓大企業的業務增長放緩,相應地影響SaaS行業的增速。但也有更多調查表明,對于SMB來說,對SaaS服務的需求不降反增。
這一方面是因為,SMB更需要依靠SaaS服務提升業務效率,降本增效,抵御經濟下滑;另一方面,它們會放棄那些可有可無的東西,而只為當下必需的服務買單。
最后,從SMB出發,能否成為獨角獸?這也許是一些投資人考慮的問題,而不是創業者當下要考慮的事。
實際上,一家SaaS企業未來能做到多大,跟其所服務的客戶規模大小沒有必然關系,而與這個業務的可復制性和可規?;潭扔嘘P。例如,既有Veeva那樣依賴少數大企業成功的獨角獸;也有如Hubspot那樣,依賴眾多SMB起家的獨角獸。
以海外參照系的獨角獸為目標的SaaS創業,通常走不了太遠。原因前面已經說了,就是賽道入口與出口沒有對應關系。
而以本土化業務為起點的SaaS創業,可能更容易成功。其實從服務提供的角度,做一家SaaS公司,與開一家飯店的難易程度相比,差別沒有那么大。
收回到本節的主題,我們有一個結論:國內SaaS的潛在紅利,在于下沉的SMB細分服務領域。
我是這樣認為的,也是按這個邏輯去做的。我們的項目還不能說是成功,但至少是比絕大多數SaaS創業要順利得多。
那為什么SMB的細分業務,沒有被大范圍開發出來?
也許是大部分創業者,都是SaaS+的創業模式,這種方式很難發現和利用好潛在紅利機會。
四、寫在最后
其實對SaaS創業真正有用的,是SaaS的商業模式和細分領域業務模式,而不是復制的賽道。
事實上,正是對所復制賽道的各種探索,耗費了SaaS的黃金十年。
作者:戴珂;公眾號:ToBeSaaS
本文由@ToBeSaaS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是噠,Saas是一種模式,不是什么萬能解決方案,真正的核心是業務,是否把準需求的脈,開出合適的業務的藥,Saas是業務的一種解決方案
真的非常認同,有時候真的就只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