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即將到來,投資投什么,創業創什么?

0 評論 6508 瀏覽 13 收藏 10 分鐘

對于創業與投資來說,要大成必須能夠順應大勢,最好是掌握增量和紅利……

作為創投圈公號,我們稍后再講一級市場的投資,先來看幾個 2016 年里有趣的數字。

1、人民幣匯率與比特幣

比特幣的價格過去一年里上漲了近一倍,其中交易絕大多數發生在中國,如果你對比人民幣匯率的話,就會發現比特幣的走勢與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基本一致。

比特幣已經從去中心化的自由貨幣的象征,變成了國人資產保值的方式。如果人民幣匯率繼續下行,比特幣的價格在 2017 年很可能會再創歷史新高。

(友情提示:炒比特幣有風險,三年前我炒了下,大起大落,感覺很酸爽,經驗很珍貴……)

2、人工智能與英偉達

英偉達生產的 GPU 是一切人工智能產品的底層基礎,過去一年里其股價上漲了三倍。人工智能的概念有多火,英偉達的股票就有多火。

3、共享單車與中路股份

中路股份是上海永久自行車的控股方,其投資的優拜單車 12 月宣布明年首批投放 7 萬量自行車,全部由中路供給。受共享單車概念影響,中路的股價六天上漲 40%。

(一級市場的小伙伴們,大家知道中路背后是永久吧,知道中路投了優拜吧,知道共享單車要大規模灑車吧,快跟著 42章經 一起問問自己:“我當初怎么就沒想到要買中路的股票呢?!”)

所以你看,不管是宏觀經濟、虛擬貨幣、還是一二級市場,都用一種奇妙的方式聯動著。而且我越來越發現:

  1. 在一級市場被炒火的概念,反而在二級市場更容易賺到錢。
  2. 等二級市場的賺錢效應過去了(幾周到幾個月),這個概念在一級市場很可能也就過去了。
  3. 真正能成功的一級市場項目,還是要能自己帶動風口的,而不是等風口出來以后再去追。(所以,AI 這個事情現在……)

那么,讓我們轉折非常生硬且不自然的,再說回一級市場。

在我理解中,2016 年是移動互聯網“平臺機遇”的瓶頸期。如大家所講的,基本上半年是直播平臺,下半年是共享單車(短途出行平臺),再之后沒有人知道還有什么平臺級機遇可以投。其他領域諸如 AI、消費升級、金融等也都還沒有過于亮眼的新公司跑出來。

在《心疼“程維” 和這個時代的創投從業者們》 這篇文章中(我標題黨,我有罪),我講了上邊這張圖。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新的硬件平臺出現后,最大的機遇是扎根于其上的平臺級應用(比如 Facebook 或 微信),其次是各類主應用或者也算是交易平臺(比如 美團 或 滴滴等),最后是各種垂直的細分領域。

在我看來,2017 年我們已經到了垂直細分領域的階段,早期的平臺型投資機會已經非常少了。

而在《?我眼中的未來》這篇文章中,我詳細解釋了為什么說視頻領域是未來三年內可見的非常大的一個機會,也講了為什么我并不是那么看好 AI 在早期創投市場里的機會。

所以,2017 年早期的一級市場該投什么呢?

我照著上文的思路來拋磚引玉一下。

首先,如果可能的話,當然還是要留意大的平臺級的機遇。

比如對于社交這個事情,我看了很多年,經歷了絕望期之后,現在反而覺得可能又會有機會,一些基于視頻的創新玩法,或基于數據和 AI 的更多匹配玩法等都是新的機遇。比如美國現在有一款叫做 HouseParty 的產品,做一二度關系的視頻群聊應用,類似的方向我覺得國內也有機會。

但是不可否認,大多領域的平臺都已經跑出來(要么已經是一家獨大,比如滴滴,要么是還在巨頭相爭,比如 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比如 京東、淘寶,比如 優土、愛奇藝、搜狐、騰訊,等等)。

那么平臺搭好的下一步就是為平臺輸送內容。對于微信來講,公號是內容;對于愛奇藝來講,劇是內容;對于熊貓TV 來講,主播是內容;對于京東來講,消費品是內容;對于小米來講,智能家居是內容……

所以,平臺之后,就是要投這個廣義上的“內容”。而投內容我覺得也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單純的投某一個獨立的內容,比如某個消費品牌或餐飲品牌等,還有一種是投中間層,也就是經紀人的概念。

對于經紀人來說,一邊是幾個大的平臺,另一邊是大量的或大或小的內容供給方,而經紀人可以在中間集合優質內容來一家獨大,和平臺對話。

當然,最膚淺的經紀人可能只具備牽線的能力,稍微深層一些的會具備批量創造或運營頭部內容的能力。比如對于直播平臺來說就是網紅制造,對于消費品市場來說可能就會涉及到供應鏈服務能力,等等。

而且,平臺本身的壁壘越低,多個平臺的競爭越激烈,頭部內容的話語權就越高。如果有一個公司能夠具備壟斷頭部內容的能力,也就具備了和平臺博弈的能力,也就越有投資價值。

比如直播平臺主播的天價轉會就給主播經紀公司帶來很好的機會,而 芒果TV 就完全是因為有了頭部內容而再造了一個平臺的最好的極端案例。

最后,對于創業與投資來說,我現在認為:

  1. 要大成必須能夠順應大勢,最好是掌握增量和紅利。
  2. 實打實的創造價值、滿足需求才有意義。而需求不會被創造,只會被重塑。
  3. 壁壘、稀缺資源、核心競爭力等等詞本質都是一回事,也是必須想清楚、講明白得最重要的事。有了這件事,創造的價值才有持久的意義。技術是最難卻能帶來最大收益的壁壘(Google),網絡效應是最性感的壁壘(Facebook),規模效應是最累最身不由己的壁壘(Amazon),IP 是最需要假以時日的壁壘(Disney),渠道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壁壘(小米生態鏈公司),數據是最新的類網絡效應的壁壘(螞蟻金服),人本身是最難以名狀的壁壘,其他大多是自欺欺人的壁壘。
  4. 對人的要求,必須在一個高標準之上,不能將就。
  5. 永遠有運氣好到可以不講道理的人,但這并不影響道理本身的正確性,也不能因此廢棄正在堅持的道理。

(Again,不只是創投如此,人生一切都是如此。)

2016 年,再見。2017 年,祝大家發發發。

#專欄作家#

曲凱,微信公眾號:42章經(ID:MyFortyTw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海歸創投人。美國杜克大學研究生畢業,對職業規劃,互聯網產品、創業、投資等領域有自己獨特見解。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