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公司如何構架自己的團隊:難道初創就應該是人才流水席么?

10 評論 3635 瀏覽 5 收藏 21 分鐘

初創公司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什么?人才。人才管理得好,公司才有可能做大做強;如果失去了“民心”,公司就像一盤散沙,不用風吹都會散。圍繞人才這個話題,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創業經歷,總結了一些經驗,與你分享。

有這樣的一個段子:初創公司是致力于向各大名氣輸送人才的第一驛站。

其實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立刻能夠聯想到的佐證就是我評論區里點贊很高的一句評論。

初創公司不就是一個人當一個團隊用么,用最少的預算壓榨最大的功能性,能上12小時班絕對不早放一分鐘。

想來說這句話的人應該是一個職場人,但說的人只是抱怨,聽的人應該引起重視,今天和一個朋友探討一些問題的時候,里面提到了人力成本甚至是項目選擇的相關問題。

再追思過往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規律:第一次創業的人都是從上一家公司離職后團結在一起創業的。成也如此,敗也如此。

當然這不是普遍規律,今天這篇文章,如果不算打擾你或者冒犯你的話,不妨跟我一起來思考一下初創公司甚至經營性企業在其基礎盤的時候應該如何去搭建團隊。

01 個人從來不是團隊,團隊卻可以個人

首先我提一個問題我們大家一起思考一下:個人創業容易成功還是團隊創業容易成功?

提這個問題的緣故來源于現在大家都提倡個人創業,或者個體崛起這些概念,不去探討,當你思考過上面這個問題,你就知道自己要不要個人去創業。然后再考慮成功的因素,一目了然。

如果我上來跟你聊團隊,我想這不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刻意賣弄,因為無論是文章還是短視頻這種東西太多了,多到讓人不敢去看。

一家初創公司的基礎盤是商業模式還是團隊?我認為是團隊,因為我失敗過不止一次,我親耳聽過的,實踐過的商業模式都有。正是因為這樣,團隊顯得很重要。

如果放到任何一家職場當中,我說這個話,會被老板記恨,但是如果把這句話放到一段足夠長期的周期的里面來看的時候,情況截然不同。也能有效證明為什么我說團隊比人商業模式更加重要。

首先,商業模式是基于市場變化用戶需求大環境發展迭代從企業的各個部門,從企劃到財務再到風險評估再經歷資本的驗證之后,商業模式從b端到c端保持盈利,從線上到線下保證盈利。

但這其中的問題很簡單,自古以來,商者無奸不商,商人既利潤的代言人。正如商業模式產生的條件。是迎合市場,用戶需求,時代發展而來的。那么變化,甚至多變性毋庸置疑吧。如果連著都要反駁。我希望你多買些課程學習一下。

A初創公司,更注重團隊協作,任何經手這家公司的項目都成為了這家初創公司的案例。

B初創公司,更注重項目以及商業模式,任何資源人力都圍繞著項目和商業模式。

半年內,B初創公司一定風生水起。因為至少項目是穩定的,商業模式仍舊能產生利潤。但反觀A初創公司就是另外一番景象。所有人試圖通過自己的能力去理解項目和商業模式。并且真的為此出了一份力,一份商業計劃書少了主觀,多了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的受眾體驗反饋。

但一年以后就有截然不同的情況發生,B初創公司人員流失巨大,崗前培訓結束之后所有新入職員工只干一件事情為公司產生營業額。于是大批量辭職,大批量招人。這樣周二復制的問題出現了,那些原本在自己崗位上的主管經理不得不每過一段時間都要重新從管理問題上回歸業務問題上,久而久之他們也帶著自己打拼的經歷離開了這家公司。

而反觀A初創公司,人員沒有離職的,反而原本只是風一吹就倒的散架子下面,有人子在用自己的知識找到合適的“三角”做著安全措施,有人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氣支撐著梯子,還有人看著天氣預報,提前準確并且詳盡地記錄著天氣變化,以此保證大家在這個散架子下面的安全,還有人從打工變成了創業者,從一個只會寫PPT的秘書變成了“產品經理”“談判代表”

那么接著請大家通過上面的思考告訴我一個答案,到底哪個初創公司的團隊框架更容易讓這家初創公司從初創摸索的階段走向經營,甚至是獨樹一幟的創新型經營企業?

不用著急回答,也不用那么明確的就確定答案。接著往下看。

02 沒有安樂窩,何來順遂事

道理,技法,甚至管理課,某某大廠人事總裁的講座等等這些東西你們聽了太多,我也聽了太多學了太多。

但顯然我不準備說那些,不是賣弄,真心不是。如果當你從這個世界上最低的地方去看這世界上最高地方時候你能感受的是踏實,而反過來當你從世界上最高處看往最低處的時候你能感受的是渺小。

這源于我只的父親,一個只會種田,種了一輩地和泥土摸爬滾打了一輩子的農民在我十幾歲叛逆的時候講過的一段話。

“孩子,你現在眼里是千家萬戶的事情,你眼里是別人家的孩子住的是樓房,父母都光鮮亮麗,你的眼里是這個家對你的百般虧欠,你的眼里只有我這個不中用的大人騎著小破車販賣蔬菜。但我親愛的兒子:你要學會去看拋卻這一切之后的東西。安樂窩最是暖人心,世上的任何事情沒有真正順遂的,順遂是你今天要學費,我找人借了給你不讓你委屈,順遂的是你上次找我要山地車,我買不起,但我給你找了打暑假工的地方。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這個家也散了,那個時候你就什么都不想要了?!?/p>

我為什么如此清楚,因為我經歷過初創公司的那些事情,當然我跟感謝初創公司的管理制度,能讓我這種沒有文憑的人都能得到機會。但是我幾乎經歷了一個初創公司的巔峰到沒落。甚至我自己親自帶的團隊分崩離析之后的經歷。

如果一個初創公司的所有員工都愿意陪著主管一起加班,甚至因為主管努力所以努力成了一種公司的莫須有的氛圍,寫營銷文只要有爆款第一時間開分享會。幾乎第二天一早都有人傳來好的消息,而他們和這個主管一樣都在半夜還在努力著。

同樣,也掙錢,一個4個人的團隊,一個月30w左右的產出。這并不算差勁吧。不信你可以試試帶著00后做事感受一下。

后來他們辭職的原因沒有說加班,沒有說要整頓職場,沒有抱怨,幾乎所有人都在說這個公司不再像從前。

后來幾乎所有管理層和決策者都會不自覺的說一句話:可惜了我們當初那么好的團隊和公司氛圍。

這就是我為什么要把我父親在我小時候教育我的話拿出來說的原因。安樂窩等于歸屬感,后來的諸多不易艱難險阻,是因為這一份歸屬被克服了,因此諸事順遂,因為一個團隊像一個人一樣在面臨問題,解決問題。這難道不是初創公司的樣子嗎?無論是從盈利角度,還是發展生存角度來說。

03 利用和使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雇傭關系

這個版塊其實同樣也能說明比如說合伙人創業之間的問題,以及很多小規模創業的問題。接著帶著我在第一段問的問題往下閱讀。

雇傭關系,這是無法逃脫的。除了你的合伙人和投資人,基本上你的工具人們都是建立在這種雇傭關系上的。

而在這種雇傭關系之下,有兩種不用的方式。正如小標題:利用和使用

因為我經歷過初創的全過程,我明白找到人才是有多么的不容易,也因為我帶過人,所以我也明白要留住人有多么的不容易。但過去這么久了,我幾乎看了各個類型管理型的知識能讓我明了的,也無非就是這四個字。

我給大家舉個具體的例子:比如說我接下來可能要買課程,我成本更低的方式效率更高的方式是招人,不間歇招人,然后準備好營銷文案,讓這些人來到我公司以后,直接能掙到錢,但是同時賬號可能會因為涉嫌營銷引流封禁。但我仍然通過流水席一樣的方式維持我的盈利。

這是其一。

換一種方式:我現在完全不做任何的準備,單單只是組建一個銷售團隊。然后交付,產品由我一體來完成,銷售團隊只解決客戶的問題。我盡力培養他們。我也會明確的說明,方法是公司的,方法是大家一起努力出來的結果,要拿去外面掙錢,給大家一個交代就可以,甚至公司以后也會給予幫助。

可能很慢,可能對人的要求稍微高一些,但是一兩個月之內,一定有一種方法是可以見效的,那么這個方法就是這個團隊,同樣也是這個公司的生存之路。至此我們可以開始放大這方法。不但我們自己做,我們還可以對外培訓。方法同樣交給團隊去做。一方面測試方法,夯實方法,一方面讓創業這件事情圍繞著團隊展開,而不是個人。

那么如果是你,你愿意去到那家初創公司上班,甚至說以應屆生的身份學習,以老大哥的身份去賺錢?

在盈利上一樣的,都在買產品,甚至從公域到私域方法技巧都一樣。但前者走不久,因為這是我的經歷,這是很多走進過初創公司的應屆大學生以及求職年輕人的痛點。而后者同樣是雇傭關系,但有門檻,跨過了門檻就有回報。

利用人力需要通過手段和一幫本來就不靠譜的人,而使用人力需要通過方法和一幫可能靠譜的人。這中間的差距就是生存與失敗的真實對照。不信你可以參照你現在公司的人力模式。不要久,你往一年后看。一年后,如果是前者,無論你是在哪個平臺招人,下面都有無數人的留言和經歷。而前者一年后,他會變成一個優質的團隊。那怕就是一幫初中生作為底層框架的團隊,但會吸引那些真正有才華的年輕人。

年輕人有時候還真的是未必為利而來。如果你年輕過還記得自己年輕時的模樣。而往往真正適合初創公司的人才就在這些人之間。如果你找了一個大廠畢業的,一個部門光他的預算你都給不起。如果你隨便找了一堆就想掙底薪混日子的人,同樣的不算你花費的精力,金錢。你的投入回報比是負的。

既然聊到了這里,想來無論是想要快一些還是真正有所抱負的人,都有一些自己的感觸了。也許答案此刻就在你心里。我來給大家歸置一下怎么搭建初創公司的團隊框架。即便是個人或者工作室。

04 無規矩不足成方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規矩是一個我們從小烙印在骨子里的東西,00后整頓職場也未必就是00后不好,可能就是因為職場的風氣不好。一幫眼里亮著光的孩子,眼里怎么容得下暗呢?一幫吃過苦受過罪的孩子,怎么膽敢仗義執言呢?何況還有那么一幫人到中年,進退兩難的人呢?

第一步:團隊的概念

團隊僅僅只是作為團隊存在的,決策從來是少數人決定的,甚至是在團隊之外決定的。要么你就不要團隊,你自己干。如果你需要。那么就給這個團隊作為團隊存在的意義。

人是會適應環境的,我們作為使用人力的一方,無法從環境上下手。但作為被使用的一方要有適應環境的能力,這種能力有時候來源于個人,有時候來源于團隊。(有產出的團隊就是很團結)

第二步:只要工作范圍之內的結果

工作和生活誰也沒有辦法分得清,就像我很早之前已經無法分得清了,生活的時候在工作,工作的時候在生活,甚至過去了這么久都在失去生活。

團隊既然存在,我們作為使用人力的一方,我們只要這個團隊在工作范圍里的結果。至于他們是否要商量著集體離職,他們是否在抱怨工資甚至其他有的沒的。這是工作之外的事情。

但只有在工作之內,無論是否定決策還是對抗管理條款。這是工作之內的事情,既然以團隊的方式存在,這就是這個團隊形成本身附帶的效果。這種效果來源于讓他們團結起來的這個人?;蛘吣撤N概念性的事情。

第三步:初創公司不是適合所有人,它本身就是極其具備創業性質

如果讓團隊存在的意義只是按時上班,按時下班,那你應該推薦他們去經營型公司,無論是出于利用還是使用的雇傭關系。因為無論是雇傭關系還是使用關系。他們顯然都不是適合這家公司的人選。

就好比一個無法接受自己的另一半不是本來一無所有的人,無論男女感情的事情注定坎坷。

但我們不負責去指導他人的人生或者選擇活著的方式,我們只能開誠布公的告訴他們我們是怎么存在的。

人多了去了。不是我們找不到想要的,而是作為初創公司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人,所以才找不到。

第四步:團隊像一個人一樣服務于公司,而不是像一個個人一樣服務于公司

一群人如一人和個人。這不是管理上的問題。這是人性的問題。人是有社會性的動物。但同時人又有極端自我的個人主義。這就是人這種生命存在的意義,他們詆毀美好,但也在創業美好。他們在抱怨996,但他們從來不是想著背叛公司去創業的人。

如果什么事情都是一個人說了算,那么團隊就不是團隊,如果一件事情的結果一個人就能完成那團隊也沒有存在的意義。

人無完人,只是世上的人足夠多,大家眼里的彼此都盡善盡美。

說的比較的空洞,但無法具體。你的團隊是你公司的靈魂,是你業務的靈魂,是從生存走向經營的靈魂。是你在這條路上不斷面對挑戰逢兇化吉的靈魂。

05 總結

如果你只是需要工具人來幫你做事。這世上有很多種方式。而且都能在雇傭關系下進行。

但如果你真的有想進入到一個行業,生存下來,并且發展壯大。那么可能你需要團隊。而且你需要屬于你的團隊,而不是你可以花錢找別人租來的團隊。因為即便你花錢了,那也是別人的團隊,服務的核心從來不是,你是這個優質團隊服務的客戶。

我想作為創業者來說,孤獨的那一部分無人體量。但至少在前進的路上面對困難的那一部分有人與你共擔。人總是來來往往。智者選擇停留,而勇者總會去往前方,雖然刀兵利誘亦不能阻。

我們終其一生,學習,考證,掌握更多的技能,學習足夠全面的知識,起初是為了有看世界的能力,后來是為了有駐足的底氣。

以上,感謝閱讀。

作者:趙越;公眾號:干點實事

本文由@趙越工作室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現在就在一個小公司呆著,公司自稱是創業公司,我只能說,作者說的雷區公司全都碰了一遍,我今年四月份入職,現在在考慮十月份過完國慶后離職 另外,再說一下作者提到的團隊管理這part,之前上一家公司接手了一個項目,組了一個8-10人的小團隊,一個感受是帶團隊好難,因為涉及到各種利益,還有公司里面一些管理層塞過來的人,涉及到各種人際關系,很麻煩,二來是作為一個團隊去達成一個目標,真的是一個超級有成就感的事

    來自廣東 回復
    1. 哈哈哈。你下一步就會考慮創業的問題了。帶好你現在帶的人。以后受用無窮??梢圆涣腻X的那種。

      來自陜西 回復
  2. 以前我是比較喜歡創業團隊,因為覺得有激情,不過慢慢的就不喜歡了,因為人都慢慢變得懶惰了,害

    來自中國 回復
    1. 激情存在的時間里做好事

      來自陜西 回復
  3. 我只想說體制才是王道

    來自江蘇 回復
    1. 是的。

      來自陜西 回復
  4. 講的很好,本來在糾結要不要去初創公司,看了很有啟發,感謝。

    來自山西 回復
    1. 是噠啊

      來自陜西 回復
  5. 我只想說一句,作為一個創業者,你是個聰明的老板

    來自上海 回復
    1. 謝謝你。

      來自陜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