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創業的血淚經驗:內容創業先確定交付,流量問題總能解決的

0 評論 2442 瀏覽 9 收藏 14 分鐘

在內容創業的過程中,創業者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即內容創業能否實現商業閉環。關于這個問題,你可能需要事先確認哪種布局方式——商業化布局或者商業閉環布局——是創業者在內容創業時更好的入局姿態。本篇文章里,作者便分享了他的思考,一起來看。

內容創業到底能否商業閉環。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入局內容創業的人,或者是新媒體創業的人深思的問題,就像之前有人問我的一樣:你掙到錢了想干嘛?

我的回答是找個安靜的地方過我自己想過的生活寫書去。

這個答案真的是發自內心的,因為追逐財富是一條無止境的路,當你有了10套房子的時候,你就想擁有10輛豪車,而當你想要擁有10輛豪的時候,你可能會其他的欲望滋生出來。

事實上商業化形成很重要,我這里所指的商業化不是某種暴利盈利的商業模型,而是一種由你開始由你結束的商業閉環。這個閉環的存在不等于商業化。

我們常常講商業化并不是讓某個事情或者某個項目形成閉環,而是讓某個項目達到利益最大化,這種利益最大化才是商業化的完整解釋,但相對比商業化,商業閉環更加難以形成。這個區間前者是在擴張,后者則是步入經營。

兩者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是截然不同的,換句話說,你是為了商業閉環在努力工作,還是為了讓你的事業更商業化在工作,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行為和追求。

先拿后者來說,當你開始布局商業化的時候,你所有的內容布局直接邁入侵占,而不是戰略占領,甚至為了達到戰略目的,你要做投放以及高效的合作。但是后者呢,當你開始布局商業閉環的時候,從你的產品生產到售賣再到你的現金流滾動,這些才能形成閉環,而一旦形成了閉環局限性也就來了。

看到這里,你會說,就是一個拍視頻寫文章割韭菜的事情有什么可深度思考的?

如果你有產品,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個行業的從業者,如果你提出這樣的疑問來,你就應該懷疑你這些年所學的到底有多少能用得上。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有講過,“內容”是一種信息,而我們作為人類來說,小到涉世未深的學生,大到企業家媒體機構,都是以信息交互為前提在做著商品的交互。而且恰好恰好這是一個內容可以流通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當中,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認為某個“知識博主”是你的追求,那么可能你連鐮刀都當不好,但如果你能早些意識到這是一個可以容納各種不同的“內容信息”的時代的時候。

那么“知識付費”只是一種變現的方式,你因此可以構建起來你自己的品牌,你自己的產業鏈,你自己的銷售端,你自己的產品平臺。

老規矩:內容創業能否商業化?商業化布局和商業閉環布局到底那個才是入局內容創業更好的方式?

同樣希望大家帶著問題閱讀,作為鐮刀而言,我希望我的每一篇文章都能有轉化,但同樣的作為一個合格的鐮刀,想要長久發展事業的鐮刀而言,我希望我是哪個能發現問題,并且把問題提出來的人,因為解決問題是我作為鐮刀的生存問題。

內容創業的血淚經驗:內容創業先確定交付,流量問題總能解決的

一、內容商業化還是在做營銷?

很多人分不清內容商業化和營銷的區別,做一個類型的內容就以為自己在做內容商業化的事情,就簡單提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內容是在營銷引流還是在做商業布局?

幾乎半數以上的人都在做前者,不論是付費學習,還是參加各種講座都是為了把引流這件事情做好,但實際上,引流不過是商業結果而已。你不可能在商業布局當中把營銷引流當作全部啊。

我之前有提過前端承接端以及交付端的問題。如果有興趣可以復習一下那篇文章。我不是高高在上搞理論的人。一切要從實際出發,作為初創者我當然經歷過營銷引流的周期,但是當我發現, 營銷引流無法長久的時候,前端崩潰,承接端雖然存在但是增長不轉化,再加上交付端的空白。這幾乎就是單純營銷所導致的。

而當我開始意識到商業布局和商業閉環的時候,我發現無論是從前端的搭建還是承接端的搭建以及到交付端的建立基本上都是走了彎路,而當我回過頭的時候,當時的風口已經錯失了,而我自己已經失去了當時孜孜不倦的耐心了。同時在這個基礎上,想要重新做承接端和交付端的代價變得大了起來。

所以真正想要高效收割持續收割,商業化布局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商業化布局可能就簡單到一句話:做知識付費賣課程。但商業閉環就相對細節一些,可能真的沒有那些拿著方案找人合作,然后迅速拿到一筆投資做盤的快,但是畢竟長久啊。

這里的經驗是不要天真的認為價值是可以發酵的,價值只能用來白嫖。如果構建的商業閉環不能夠產生收益的時候,這條路就需要調整。當然如果是產品那就另當別論了。

內容僅僅只是作為前端,他不僅包含了營銷引流,還有塑造人設,增加用戶互動等等的作用。那再到我們看商業化的概念的時候,是不是先需要有一個產品,接著有了產品之后,這個產品比入銷售,然后開始鏈的交互。舉個簡單例子,一個餐飲品牌如何通過內容商業化。

首先不是做營銷,而是確定產品,你的產品到底是這個餐飲品牌還是品牌之下的內容?當你有了這兩點之后,那么接下來你要去做是布局兩個方面。一、線上。二、線下。

線上涵蓋了營銷,內容生產,內容運營等等這些,線下涵蓋了承接,交付。

當兩者的效率達到穩定時候,比如說一家燒烤店能持續不斷的被同城用戶看到,那么你把線下承接做好的同時讓線下承接反饋線上內容商業化。從內容到承接再到交付主線劇情永遠是產品。而圍繞著產品,你可以一直優化這套邏輯,因為你的商業目的已經達到了。

當然對于初創來說,商業化是一個概念,它甚至遠遠不及你今天掙了2000塊來的重要。但長期來說,或者說你從一家燒烤店走向一家燒烤品牌布局連鎖加盟的時候,商業化就是實質性的東西,而不是概念了。

當我們把問題聚焦在營銷視角的時候,比如說不斷地營銷獲取用戶和粉絲,這個時候當你變成一個營銷號的時候,你唯一可操作的商業化行為就是中介,流量中介。渠道中介。

當然了,也不外乎營銷號被封號的可能性,如果是做營銷號,我應該很快能做100w粉絲,但是我的賬號它存在不了那么久啊。這才是痛點。

內容創業的血淚經驗:內容創業先確定交付,流量問題總能解決的

二、構架后端和承接端再去解決前段的問題

我花了大量的時候來做前端的事情,反而做的不好,原本的計劃是前端做好,再運營承接和交付的版塊,但實際上前端的問題總能得到解決,而承接和交付是壁壘問題。除非你大富大貴,否則但凡你是為了創業的,你無非是要做交付來掙錢的。當你沒有交付的時候,你的內容你覺得他能歸類到那一類呢?是營銷還是商業布局?

概念上沒有對錯,但是順序一定要差異,因為我走過了一段路,所以我能切實的感受到來自于底層問題的焦慮,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敢這么說。

沒有人是憑空就來做內容的,所有做內容的人抱有的無非就是赤裸裸的商業目的。而商業目的的落地并不是前端和承接,而是交付。為什么前端不是問題呢?

舉個例子:當一個人來到一座陌生城市,他會通過各種方式讓自己生存下來,然后他會慢慢變得越來越好。當一顆樹苗被種進土壤里的時候,它會想辦法讓自己活下來,甚至不惜改變自己原有的生長節奏變成小冠樹,足夠光合作用,剩下的精力全部都放在扎根上。

你真的以為內容問題很難解決嗎?你今天去網上抄兩篇營銷文,你晚上就能爆火,如果你是業務,你這么干你的業績壓力問題當即就能解決。但是承接和交付的問題很大啊。

就拿引流來說,你把人承接下來,你不是一個好的銷售,客戶都讓你給聊跑了。根本就到不了交付這一環,你還掙啥錢呢?這個時候你的商業化布局有用嗎?沒有用??!你花了十萬組建了前端團隊,流量有起色,但是你的流量起色并沒有符合的交付。

如果回到3年前,我寧可優先來到義務或者那些大型的電商公司,掌握了這些基礎的方法之后,我做前端和承接就不是問題。 因為我總能找到一個合適的突破口。

但時間不再了,只能一步一步重新來。那么重新來的代價雖然很大,但是有足夠的失敗的經驗,至少能規避一些東西。至少拿到結果的幾率就變大了,就好比我把營銷做成了重知識,我把標品做成了非標品,我把針對b端產品定位到了c端。

綜上所述,只能佐證我自己提出來的問題和我自己的觀點。你自己的答案仍舊很重要,就像我現在遵循的準則一樣,用戶不需要教育,能成為用戶,要么消費免費的內容,要么消費付費的產品。至于其他的都建立在用戶只是用戶這個基礎上。

內容創業的血淚經驗:內容創業先確定交付,流量問題總能解決的

三、總結

關于內容創業,最后只有形成閉環,商業化才能完善,否則要你會卡在前端,要么你會被限制在后端。你可以是一個人,但你必須要有完全的商業閉環。而且是逆推理論,而不是順推。順著推你就是下一個待宰的羔羊,我已經被放過一次血了。

所以這也算血淚經驗吧。

希望對你有用。

作者:趙越;公眾號:干點實事

本文由 @趙越工作室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