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等“機會”就如同單身狗等人來愛自己一樣:門都沒有!
創業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它不是單一的,需要應對很多復雜的問題,但無論怎樣都需要具備交互形成的條件。創業是追求先生還是先存?為什么需要具備交互形成條件呢?
首先創業是另外一個概念的事情,這個概念不是單一的,而是系統的。
無論內容創業還是產品創業又或者渠道創業,我們都可以把這件事情簡單的歸結到一條簡單的線路上來。
如果你有意識的思考過,你就會發現,不論是商業,企業,個體,個人,職場人,還是某種既存在的事物。所有人都在發生交互,這種交互可以簡單到貝殼換物,可以復雜到一件產品設計,選材料,選生產廠商,選銷售渠道,選營銷模式,直到盈利的商業模式。
無論是前者的簡單,還是后者的復雜,我們作為創業者來說,要從交互出發。交互一定要有形成的條件。
講實話,我已經脫離生活太久了,久到我很自然的認為錢就是很容易就能獲得,最近我接觸了一些實體業的創業者,我才能切實的感受到,創業到底是什么樣子的?;蛘哒f真實的創業是什么樣子的。
回到正題,為什么創業一定要具備交互形成的條件呢?我想每個創業者都很清楚一點,生才能存,如果不掙錢,那么還說什么呢?同樣的邏輯,我掙到了500w,我說什么都是對的,我沒有掙到500w,就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如何呢?
老規矩:創業到底是先生還是先存?
無商不奸,我不能一口說創業就是科學的,但當任憑誰回頭去看那些成功的案例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的成功都有跡可循,甚至當你處在一個內卷的賽道都可以沖出重圍。
作為初創者有些時候就是無法判定,甚至我們做的任何一個決策都沒有試錯的空間,因為一般的項目執行也需要3個月,一個月布局實操,一個起盤,一個月決定成敗,而我們多數創業者事實上連熬過3個月的生命力都不存在。說的直白一些,我們無非就是一幫博機會的人。講到博機會,就要開始我們今天的正文了。
如果你恰好有時間,可以嘗試浪費5分鐘,不批判,不要滋生那么多的意見和觀點,嘗試著只是接受某一種成體系的信息。哪怕你不用呢?哪怕你不接受呢?你生命的里這5分鐘也豐富了一些。
01 概率就是科學,而創業者需要增大概率
80%以上的創業者根本就不知道那片云彩有雨,原因很簡單,你看這樣的一個邏輯。
市場是資本在操控,當資本拋出中盤和底層盤的時候,作為初創者接受到的信息是第六層的信息。
第一層是在資本之間流通。
第二層是在資本下屬的圈層里流通。
第三層到了市場生態調節者手里。
這三層相對來說,信息流通范圍及其緊湊。那么也就意味著信息藍海,而當信息進入了市場之后。
第四層投機者會嗅到。
第五層才是渠道和基礎鏈路。
第六層才是初創者。
為什么講這一段,是為了回應一下最近評論區躁動的專家。當然也是為了佐證小標題當中的論點。
那你會發現,我們是在捕捉概率,而我們不得不在第六層的信息圈層里捕捉機會的時候,這個時候只能增大接受概率。甚至同緯度上我們要擴大面,而不是聚焦點。當然這只是戰略上的,做事情,你該干啥干啥,不要停。哪怕今天干的事情毫無意義也不要停。
同樣也是因為我們不是資本方,我們不是渠道方,我們就是顧著三個月生活的人,這個時候“生”才是首位的,但生絕對不能讓你成功。就好比割韭菜,你割完一波之后,你會富有但你的口碑決定會炸裂。在這個前提下,韭菜該割就割。但要去做的事情就是讓你聚焦到點的時候,能夠形成交互的條件。
經濟的交互的兩個重要條件就是產品和用戶。這一點你可以放在任何的行業以及企業當中去實踐。
你割韭菜的時候的產品不可能持久持續,那么你就得找到你的“產品”,接著找到用戶。那么產品的形成以及用戶的用戶池的建立都不是一日之功,我為了讓我的文章閱讀快速上去,我咨詢了一下老譚大哥,然后我發現好像最后都是積累的問題。如果我堅持日更一年,還不足以讓這種內容破圈的話,那么我將徹底放棄。因為在這一年當中我會嘗試各種方法來讓內容破圈,來讓產品形成,并且在此同時積累用戶圈。
這種積累就是在規劃交互形成的條件,如果我的內容通過營銷來的人,一心只看錢,這種用戶就是優質的韭菜,而我深知,割韭菜不能出圈,出圈了也會進去。因為有些事情只是沒有到一定的限度,觸碰到了,就會產生不可抗力因素。這種不可抗力就不是洗白,換個號,換個公司名字就能解決的了。
于此,另外一個方面,通過積累,白嫖的用戶可以用案例來轉化,但終歸來說這個白嫖的人就不是一個劣質客戶,他首先會思考。當一個思維保持在一定高度的人我們去把他定義成白嫖的時候,事實上是你沒有適合的產品。
這就變成了用戶圈和產品交互的深層問題了。而不再是沒有條件。
所以,你“生”這個階段的一切都不要讓它變成你的業務核心。因為大多數人沒有見過你“生”的時候的慘烈。人們只會記住你“存”的風光。甚至因為你存活了下來,別人都高看你一眼。
接著往下看,同樣思考不要停滯。
02 創業就是創業,不是任何一個崗位和職業
“社交”創業、“內容”創業、“產品”創業、“電商”創業等等。
但創業它歸根到底就是行業問題,而不是職業問題。
社交創業核心邏輯是社交,內容創業核心邏輯是內容,產品創業核心邏輯是產品或者營銷或者渠道,而電商創業核心邏輯是運營或者是方法論。
你怎么扯都是這樣的。你成為一個社交達人,你創業就能成功?你成為一個內容創作者、成為一個產品經理、成為一個電商運營,難道你創業就成功了嗎?那你為什么要創業呢?
聊創業的使命感太虛了,甚至有點扯,至少我見過的1000w左右的老板再到100w左右的老板至少利益是第一位的。使命感是一個賠錢且沒有回報的事情。你認為這些能達到這一步的人會談使命感?
創業就是創業,誰來說都是這。他更加復雜且體系化。甚至是生態化。絕對不是一隅之地。也不是十里洋場。它就是一個行業的參與者從底層到頂峰的過程,只不過有的人從一開始就選擇了賣假貨,利潤高來錢快。等到想要回頭搞正品的時候,來不及了。
很多職場人以及自媒體博主,把創業定義為做項目,作為輸出方就是鐮刀,而作為接受方就是韭菜,因為這種就是以產生利益為主。但布局了交互就是另外一個概念,同樣的。就拿李一舟來說,買了掙了可能真的有1000w了,但是他說不定生存不到下一個周期,因為他沒有布局交互的意思,或者說讓交互有一定條件。
龐大的流量在支撐著私域,制造焦慮,摩擦智商,向下收割這些方式在維持收益。但這個肯定不是常態啊。如果把產品匹配用戶池,產品裂變,用戶裂變都能達成。
當然好事多磨,不是一開始發生的讓你愉悅的事情就一定是好事,一般今天有好事發生我都會預感到今天一定有一件糟糕的事情發生。這不是玄學,但是一種概率性事件。
我不能央求你布局未來,爭下一波,我也不能說賣課割韭菜,甚至是低價走量直播間如何,我只能說創業是足夠漫長耕耘的結果。這個時代不是一個缺少天才和能力者的時代。你以為你智絕天下,實際上你也不過是一只井底蛙,但做好井底蛙就好了呀,割韭菜能割就去割,該干啥干啥,但你不能讓你之后也如同現在一樣。
你招了一幫割韭菜的員工,他們一定會去自己割韭菜。但如果你布局了交互的條件,除了你,任何人進入到這個盤里來都是你的工具。你可以和任何人成為利益關系的雙方,而你往往能站在不敗之地。
這不是財經知識,這只是基礎的生活常識。就如同你討厭年齡大一些老人,但你絕對不敢過激一樣。因為你不知道深淺和后果,但如果是和你一樣的人,你不僅不會過激,甚至你會討好。而討好,無論是感情世界,還是創業,還是做人做事,你永遠無法站在不敗且有退路的那一方。
03 總結
擺地攤賣瓜的可以是生意人,但是成為創業者,他需要布局自己的實體店和產品供應等等。做批發的可以是生意人,但成為創業者,他就需要讓自己交互形成條件。
我們總被少數幸運且稀有的成功案例驅使著,但作為創業者,只有自己手里握著的,才能支撐你走到更遠的地方看更多的風景。
求人,買自己,卑微,舔狗,甚至是寄人籬下。如果不是讓你的“交互”形成“條件”那你再過10年還是如此。
創業不是一篇故事文,不是從零到一的干貨文,更不是三個月掙了40w的營銷引流視頻。創業它就是一個讓交互形成條件的過程。
就像我今天無意聊到我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時候,有人問我是不是缺少母愛,我當即就回答我不缺少母愛,我不是從小喪母,甚至我理解,因為如果是我處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孩子不爭氣,丈夫也沒有大的能力,后半生為了兩個兒子拼命買房。這樣的人生我也會考慮換掉。人之常情。
所以我說:愛是自己給自己的,如果靠別人給,那么你將一生缺愛,和你的原生家庭,經歷,閱歷,遇見的人,愛過的人,失去的人都毫無關系,你只是不會愛。
創業也是如此,業是自己給自己的,等別人給,那么你將一生缺業,無論過去了多少年,你總缺項目,你總缺機會,你總是缺團隊和商業模式。你總盯著那些少數幸運的人的成功案例。
所以最后,送給所有創業者一句話:創業的第一步不是期待成功,而是先接受失敗。直到你不懼怕失敗,甚至有承受失敗的能力,這個時候你創業每一次都會成功。
以上,感謝閱讀。
作者:趙越;公眾號:干點實事
本文由 @趙越工作室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