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廠到創業的中年人,聊聊真實感受

3 評論 6888 瀏覽 2 收藏 6 分鐘

在大廠待久了,難免會產生「大廠引力」,突然從大廠離開的中年人,難免會面臨一些尷尬的處境。作者結合自身的經歷,和你真實地談談從大廠到創業的中年人,需要面臨的一些困難與現狀。

01

和一位前輩聊天,他說最近見到太多從大廠離開的中年人,比如40歲左右的。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下一步都很尷尬。

找工作,匹配的機會太少,畢竟年紀大、職級高。

去創業,發現在大廠待久了,只會匯報和管理,具體的事完全不會做。

他自己當時從大廠出來創業時,花了兩三年才適應。之后回頭看那段時間,整個人都很懵逼的,完全不知道決策該怎么做。

在大廠做決策,好做、也難做。

好做的地方在于,有很多決策依據,之前的數據、對手的情況、業務的定位什么的,這些都是確定性的,按照正常的思考方式,做決策沒那么難。

難做的地方在于,卷。

都是場外因素,讓事情變得復雜,不展開。

在創業時做決策,有時候痛苦,有時候爽。

痛苦的地方在于,就像在荒山野嶺蓋房子,不僅沒磚瓦泥土,也不知道選這個位置對不對,會不會被大風刮跑,更難的是還要忽悠同伴充滿希望的積極干活。

爽的地方在于,不用開會,不用說服上級或協作同事,不用被死板的評價體系約束。

02

扯得有點遠,說回來。

除非干到退休,或者半路轉行,否則早晚是要離開大廠的。

但離開之后自己能做點什么,是很難回答的問題。雖有很多從大廠出來創業的牛人,做的風生水起,實際上在初期他們也經歷了很多轉型的痛苦,都要一點點摸索和學習的。

因為創業公司,并不是大公司的縮小版。

不能拿著大廠的思維方式,去創業,這里不是量級大小的問題,而是顛覆性的差異。

我們見過太多履歷光鮮的創始人團隊,把公司做死的情況了,原因就在這里。

在與Mars直播對談的時候,聊起他在「今夜酒店特價」那段創業經歷,就是那種團隊履歷非常好,但還是用大廠思維方式去做決策,遇到了很多問題。當時甚至連MVP驗證都沒做,產品就快速上線了。

憑借他們的能力,App幾天內就沖到App Store的第一名,酒店也談下很多家,但后來發現這些是能證明團隊在大廠的積累下來的實力,但和創業做新產品還是有很大差異。

確實不容易。

甚至有些人,離開了大廠去創業或者去小公司工作,過了一段時間很不適應,或者干不下去了,又回流原廠,這就是無法擺脫的「大廠引力」。

大廠分工細、有協作、風險小,按照這個系統的運轉流程做事,就不會有啥大問題。

但這樣的工作一般是飄在天上,尤其是那些平臺型公司,員工的動手能力更差。

動手能力差,我太有發言權了。

因為我自己就是在大廠工作了10年,出來以后發現笨手笨腳,只會指揮別人干活,動動嘴皮子,寫寫文檔,真正實操的事都得從頭學起。

03

這位前輩也聊到一個案例。

有個在華為工作過的職業經理人,曾經管理著上千人的團隊,應該是非常有話語權了,但他自己卻說:我對華為的價值,就是管理這千人團隊,對于具體的業務,我并沒有多么精通。

這位職業經理人是很謙虛的,畢竟管理也是能力。但能感受到業務的精深度,他肯定做不到。

像我們短視頻平臺的從業者,看著一個個爆火的IP或者內容,甚至有些就是經了自己手的,但也沒人會站出來說,那是自己一手操盤的。

比如董宇輝是我推火的、羅翔是我策劃的。因為在大廠里,牛逼的是大廠本身,無法把成功歸因到員工身上,大家都是流水線里搬磚的。

說了這么多,只想表達:大廠員工總要面對擺脫「大廠引力」的問題。

要有預期,在合適的時機去做決策,讓轉型更順滑,少踩點坑。

專欄作家

韓敘,微信公眾號:運營狗工作日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原貓眼電影產品運營專家,創業時經歷了0到1的艱辛,在百度時規劃了海量用戶的玩法。從業10年,專注互聯網運營領域,包括產品運營、用戶運營、社區運營和UGC運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大廠人不過是高級點的高速收銀員,高速賺大錢是搞定政策,資本,相關利益鏈提供高速模式的人賺錢,而不是收銀員。有些人只進化了大腦,有些人只進化出雙手,有些人認識了一些人,只有大腦和雙手同時進化的人才能自己修高速。

    來自北京 回復
    1. 認同

      來自北京 回復
  2. 大廠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