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司機如何打造40億美金SaaS火箭?帶你回顧PLG卷王ClickUp的前世今生

1 評論 3792 瀏覽 6 收藏 25 分鐘

ClickUp,這個草根團隊白手起家,從0創造了近2億美金ARR,完全沒有外部融資輸血,靠一個All-in-One的生產力工具在高手如云的協作SaaS領域卷出了一片新天地。本篇文章就來講講ClickUp特立獨行的增長故事,快來看看吧。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硅谷VC基金的投資人,某天有個28歲的創業者按響了你辦公室的門鈴,隨后簡單自我介紹起來:

  • 大二肄業于美國一所工科院校的商學院
  • 在迪斯尼當了一年火車司機后開始創業,主營社交媒體水軍和僵尸粉
  • 折騰5年后把老公司關掉,開始了新的創業方向:大紅海協作SaaS
  • 產品方向不找任何垂直場景,直接和Jira、Asana、Monday老大哥們全面硬剛
  • CEO、CPO、CMO都是他自己,CTO是他在論壇發帖招募來的,當時還在糾結要不要全職

面對這樣一個創業者,你會給他投資意向書嗎?

3、2、1……

恭喜你,錯過了一個40億美金的獨角獸:ClickUp。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草根團隊,在啟動之后的四年內,交出了一份爆炸式增長的成績單,從0創造了近2億美金ARR,靠一個All-in-One的生產力工具在高手如云的協作SaaS領域卷出了一片新天地。

圖:ClickUp 在“宇宙第一貴”超級碗上的廣告

隨著今年在超級碗上的創意廣告上了熱搜,ClickUp的流量又上了新高(想象一下,相當于一個C輪SaaS公司在春晚投了一個調侃開國大典的廣告)。更有意思的是,這個團隊在2年內從0做到2000萬美元ARR是個白手起家的過程,完全沒有外部融資輸血。

由于信息量過于豐富,初稿寫了1.6萬字,為了保證閱讀體驗,我將分兩次為大家講述這個特立獨行的增長故事,老規矩,前半段聽個故事,后半段漲點知識,希望對你能有幫助。今天,先讓我們來聽個故事:

  • ClickUp和它的創始人到底是什么來頭?
  • ClickUp憑什么能在紅海賽道里白手起家?
  • ClickUp在連續融資之后還會保持初心嗎?

接下來,請拿起你的好奇心,跟我一起回顧這個PLG卷王的前世今生。Let’s jump in!!

一、天命企業家Zeb Evans

ClickUp的創始人是Zeb Evans。

他自詡天命企業家,雖然出生于普通職工家庭,但從四五歲就開始買賣玩具,10歲還因為搭網站賣盜版DVD被FBI敲過門。后來陸續折騰過無數方向,移動DJ App、娛樂內容、Rapper經紀人,包括開頭提到的社媒刷粉和代運營公司Fast Follower。

說他是火車司機還真不是標題黨,雖然Zeb折騰過很多事,但在他的Linkedin主頁卻只掛了三條最引以為豪的職業經歷,大二在迪斯尼的單軌火車司機便是他唯一的打工經歷。

圖:Zeb Evans 的 Linkedin 主頁

大學肄業可不是因為偷懶,相反,Zeb是個遠近聞名的工作狂,在他眼里連上大學都是浪費時間。

創業治好了Zeb的嗜睡癥,他連續保持著7×18的工作強度,每晚0點睡,早上4點半起床。這個渾身扎滿了興奮劑的創業者,在公司成立前兩年擔任了唯一的產品經理和市場經理,一直到2021年公司估值沖上40億美元的時候,他作為CEO還兼任著市場和產品的負責人。

為了提升公司人效,Zeb學習偶像Elon Musk,只招又拼又能干的員工,并稱之為“10x員工”。

在一次采訪中,Zeb介紹了自己招募10x員工的方法,簡單粗暴且離譜:在招聘報名表中加一欄“對工作生活平衡的需求”,然后對中高需求的候選人直接一票否決??!

一句話直接把主持人整懵了,結結巴巴好一會才把話圓回來。

在如此狂野創始人的驅動下,ClickUp員工一度單日工作超過14小時。連Zeb都不得不承認公司最大的挑戰就是招聘。

為了增加招聘效率,Zeb設計了一套嚴格的評分體系,甚至連背景調查也是用打分的形式,完全數據驅動。例如,如果客戶服務團隊的候選人在樂觀和積極性方面得分低于8,即使面試官再喜歡他也只能被一票否決。

每每回看Zeb的每段采訪或者演講,除了能感受到這股《華爾街之狼》般的雞血之情,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感受就是,Zeb對節省時間和提高效率的追求,是刻在骨子里的。

他說話做事目的性極強,回答問題的風格也是簡單直接不繞彎,且信息量巨大,經常反復強調幫助用戶省時間,解決的是自身和用戶共有的痛點。正是出于這樣的初心而創辦了ClickUp。

二、白手起家的ClickUp

Zeb總是習慣用一句大白話來介紹公司產品:

ClickUpisaproductivityplatformtoputallofyourworkinoneplace,oneapptoreplacethemall.(ClickUp 是個能把所有的工作都歸集一處的生產力平臺,一個應用即可把他們全替代。)

“把他們全替代”,這句話口氣有多大呢?來看看“他們”都有誰:

圖:ClickUp 和他的競品們

多年的創業經歷中,由于對時間和效率的極致追求,Zeb和他的團隊會采購很多協作SaaS工具,比如研發用Basecamp(后來換成了Jira+Trello),市場營銷用Asana,內容管理用Confluence等等。

在關掉了社媒刷粉公司之后,Zeb原計劃做一個沒有虛假信息的Craigslist(類似58同城),但首當其沖的苦惱就是,明明沒多少人的團隊卻不得不采購好幾個協作工具。

思來想去,Zeb決定得先造個輪子。

一個多月之后,這個All-in-One協作工具的雛形誕生了,雖然略顯簡陋,但足夠滿足小團隊的日常協作需求,即使是不同職能團隊也都能在同一個產品的不同Space之間并行協作。

圖:ClickUp的產品結構

每個任務和子任務都可以被賦予優先級,然后分配給團隊中的任何人并實時通知。每個任務都可以用不同的視圖(看板、甘特圖、列表、日歷等)來呈現。

看著這個產品雛形,Zeb一拍大腿:

輪子他不香嗎?車不造了,all-in ClickUp!

為了“把他們全替代”,目前ClickUp已經覆蓋了整整15個協作產品的大類,包括今年剛上線的協作白板,把戰旗插到了Miro腳邊。

相應地,產研團隊和產品功能一樣也被并行、拆細,最小的產品小組由5-7人組成,其中包括1個PM、1個設計師外加3-5個研發。

圖:ClickUp的產品頁面

我曾在2年前的文章《在把 ClickUp 做到2000萬美元 ARR 的過程中,我學到了這三件事》中提到過NPMF的概念(Natural Product-Market Fit,天然的產品-市場契合),今天要討論的是這2000萬ARR背后的故事。

“白手起家”對應的英文是“Bootstrap”,這也是ClickUp給自己貼的標簽之一。但起步階段總是那么艱難,最開始Zeb自籌的100萬刀半年就燒完了,之后又被迫追加了150萬,最慘的時候公司賬上只剩5000塊。

終于,在產品正式上線的45天后,公司摸到了盈虧平衡線!2018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

考慮到還有其他業務干擾,ClickUp本身的啟動成本可能遠小于自籌的250萬。

幾年后,扛過這次瀕死體驗的Zeb復盤了這段經歷:

  • 和十年前相比,以云為主的基建越來越豐富,軟件開發成本逐漸在降低
  • 初創企業融資額在增加,10年前種子輪融資額平均在$1m,現在是$6m——錢都去哪了?——砸營銷、買用戶!
  • PLG公司的NPMF理念精髓在于營銷基本靠“白嫖”,賺來的錢只需投入產品研發,而不是玩一個LTV和CAC的數字游戲

簡而言之就是:

只要我夠窮,你就一點辦法都沒有。

不過,千萬別以為是創始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請感受一下ClickUp免費流量的洪荒之力:

圖:ClickUp的免費流量規模估算

“白嫖”是個技術活,早期的ClickUp幾乎把有限的技能點都點在了“博客”和“碰瓷”兩個方向上。

1. 冷啟動技能之【Blogging】

在2020年之前,公司既沒有銷售也沒有市場團隊,用戶100%都來自免費的自然流量(即使到2022年,自然流量帶來的新用戶占比依然高達70-75%),再加上協作類產品天然具備的傳播效應,這些流量不斷裂變、逐級放大。

通過在官網Blog欄目或知名論壇寫文章來做SEO,已經是每個PLG公司的標配技能;但在產品上線之前就開始日更官博,恐怕ClickUp是全網第一家,至少是全網第一卷。

Startablogbeforeyou’veevencreatedyourproduct.(在產品創造出來之前就得開始寫博客。)

聽起來有點反直覺,但ClickUp早期的用戶全是這么來的。不做任何outbound marketing(主動營銷),把精力重點放在輸出內容、教會用戶方法論。

內容營銷和SEO是ClickUp的最強技能,我會在下一篇做更詳細的介紹,敬請期待。

2. 冷啟動技能之【碰瓷】

我在《復盤Notion從0到100億美金的增長路徑,給Global SaaS公司帶來哪些啟示?》這篇文章里,介紹了Notion在早期曾用過一些“碰瓷”型的策略,但很快就淡化了。

而ClickUp不僅也用了這個招數,還把它越用越猛、持續至今。在ClickUp官網,有一個專門頁面來做競品比較,并毫不臉紅的把自己那一欄全部打勾。隨著功能的不斷增加,這張表在過去幾年里擴張了好幾倍,大到一張圖都截不下全景。

圖:ClickUp的競品對比,其中一項略顯離譜

不過相比這種直白粗暴的“非對稱比較”,ClickUp更具爭議的還是某些激進的營銷手段。

比如,在競品Asana上傳了一個新功能的發布視頻后,ClickUp直接跟進了一個賤賤的抽風視頻,嘲諷對方用100個工程師花5年才懟出一個自家早就有的功能。

圖:ClickUp吐槽Asana的視頻

類似的,在一個嘲諷Jira難用的視頻里,甚至還造了一個諧音梗并圍繞這個梗做了一些SEO……你猜abedatool.com的域名指向哪里?

圖:ClickUp吐槽Jira的視頻

面對批評和指責,Zeb卻也毫不避諱,認為對競品的這些“嘲諷”并不是憑空捏造,更多是和用戶們現有的負面情緒共鳴,吐天下之大槽——若非天下苦xx久矣,這些文章和視頻又怎么會有流量?

然而,搞了這么多 “Compare”、“vs”、“alternative”的流量,用戶真的能有轉化嗎?

還真有!而且效果拔群!

Peopleusuallycomeforonethingandthentheystayforeverythingelse.(用戶通常為某一訴求而來,然后為其他功能而留。)

運營副總裁 Aaron Cort 用上面這句話形象的描述了用戶轉化和留存的過程。新用戶沖著某個單一功能注冊(比如OKR、項目管理等等),然后逐漸把其他場景也納入進來。

業內關于“All in One”到底是痛點還是癢點的討論層出不窮,ClickUp在這里給大家提供了全新的視角,用戶不一定會為之而來,但可能會為之而留。換句話說:

“All in One”降的不是CAC,而是Churn(流失率)

在ClickUp冷啟動的早期,面向的用戶群大多是5人以下的小團隊甚至個人用戶,相比于昂貴且復雜的垂直產品,簡陋但更易上手的ClickUp反而更容易觸達他們的甜區。

尤其對于終端用戶來說,轉化率背后可能不是功能是否滿足需求的命題,而是如何讓用戶盡快嗨起來的競賽,畢竟用戶注意力和耐心都是有限的??梢奝LG理念中aha moment設計有多重要。

事關用戶體驗,新產品總能找到相對優勢。

三、當火箭注滿了燃油

可能是由于自知,也可能是出于理念,Zeb早期并沒有花太多時間去說服VC投資,始終堅信達到PMF之前踩油門是無效的。達到PMF的好產品才是增長引擎,資金只是燃油,尤其當產品到達NPMF之后再開始融資和投入市場預算,更可以加速這種可持續增長。

圖:ClickUp增長曲線,數據來自創始人采訪以及第三方的估算,僅供參考

酒香不怕巷子深。

這個異軍突起的初創公司很快被VC相中,在2020年的夏天和冬天連續完成了合計1.35億美元的A輪和B輪融資,并在2021年秋天完成了4億美金的C輪。彈藥充足、糧草滿倉的ClickUp用力踩下了兩個油門,開啟了第二階段的爆炸式增長。

1. PLG火箭的油門之【付費投放】

在渡過了2年的冷啟動、達到NPMF之后,Zeb對市場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 這是一個空間巨大且依然快速增長的市場
  • 看似競爭無比激烈的紅海賽道卻不存在贏家通吃

美國SaaS圈中流行用Magic Number來評估公司的獲客效率,Magic Number=(公司某季度收入 – 公司前一季度收入)* 4 / 公司該季度市場和銷售成本,大概的意思是,公司一個季度的市場和銷售成本是否能在一年內收回。通常這個數字 > 1 會被當成是一個優秀SaaS公司的分界線,而在2020年上半年,ClickUp 的 Magic Number = 2

想到這里,Zeb決心賭把大的,開始組建市場和運營團隊,嘗試突破自然增長的極限。彼時Aaron作為第25號員工加入公司,開始牽頭搭建整個付費投放和監測體系。

線上投放渠道除了眾所周知的Google、Youtube、Facebook之外,各類軟件點評網站也是Aaron重點關注的對象。例如,Capterra是個很好的CPC渠道,類似的G2 Crowd雖然也可以投放CPC,但這里更多以用戶為中心,是個有杠桿效應的平臺,可以和用戶產生大量良性互動與溝通。

圖:ClickUp 的 CAC Payback 監測體系

一旦開始投放,一定要鎖定核心業務指標,不管投放規模多少,核心指標不能變。Aaron最關注的是CAC 回收期(而不是眾所周知的LTV/CAC),畢竟事關現金流。

關于CAC回收期,行業通常的標準是18個月,這和前面提到的Magic Number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只不過判斷標準口徑略有差異:Magic Number = 1的標準是全公司整體口徑(包含了自然流量和付費),而CAC回收期18個月是單指付費渠道。

總之,盡可能的用數據來監測效果。

圖:ClickUp 的多渠道量化歸因系統

監測體系首當其沖的是建立多渠道的歸因系統,把用戶的每次點擊都和特定渠道關聯起來,不管是付費還是自然,都附上UTM參數。負責人Aaron最早用attributionapp.com搭建了首套歸因體系,在此基礎上自研BI和分析平臺,直接從 Snowflake 取數,然后做歸因分析和可視化。

2. PLG火箭的油門之【品牌創意】

2020年,ClickUp首次試水品牌廣告。

沒錯,線下廣告牌。

圖:ClickUp 在線下廣告的試水

2020年6月在舊金山投放了第一組廣告牌,隨后陸續擴散到美國所有核心科技城市的機場、火車站和公交站,最終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對獲客和增購有效果,還對招聘員工有顯著增益。

  • 公司找頭部機構 Clear Channel 作為代理,每一次投放測試都會通過監測谷歌搜索流量來衡量效果,最后數據證明效果很好——優秀的廣告牌確實能夠引起用戶共鳴
  • 和傳統時尚類線下廣告的經驗類似,投放密度很重要,有限預算下應該集中在重點區域密集投放,而不是全城范圍撒胡椒面
  • 在既有的品牌基礎上(例如Clickup選擇在融資消息公布后),線下廣告的放大器效應更明顯

密集的線下廣告很快讓公司和產品滲透進人們日常討論的話題中。

到了2020年底,蒸蒸日上的ClickUp又招募了一員大將:Chief Creative Officer(首席創意官)Melissa Rosenthal。作為新聞聚合平臺BuzzFeed的第9號員工,Melissa也是視頻內容平臺Cheddar的創始成員,在市場營銷、視頻創意和品牌塑造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她用了這樣一個詞來定位ClickUp的品牌策略:“Personality(人格)”。

Northstarofmakingthisbrandfeelhumanandpersonifyingtheproduct.EveninaB2BModel,thebesttypeofbrandingiswhenyou’respeakingtopeople.Youknowwiththeconsumerapproach.(核心目標是使產品人格化、讓品牌有人情味。在消費領域,最佳品牌策略就是讓用戶感覺和真人在溝通,到了2B領域依然有效。)

傳統的品牌策略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視角,而“Personality”是自下而上的視角,由每個觸點上和用戶互動的細節組成。為了結合公司品牌形象與創始人活力四射的氣質,Melissa選擇在“Personality”中加入了一些幽默和英雄主義(a little humor and heroic)。

而視頻正是這種策略再直觀不過的載體了。

此前,公司所有的員工和用戶onboarding視頻都是CEO Zeb親自負責,用Melissa的話說,她來給公司的視頻戰略“火上澆油”。尤其是把視頻內容從工具屬性拔高到了品牌戰略。

在ClickUp的油管頁面上,這些品牌向的視頻大約30-40秒長,大多都是集中在2021年上半年陸續發布,隨后匹配其他渠道的聯動和造梗。其中最高的視頻播放量超過了1800萬次,非常簡單清晰的展示了ClickUp的產品優勢和品牌理念。

圖:ClickUp在Youtube上播放量最高的品牌視頻

從結果上看,火箭般的發展離不開資本的加持,但最有特色、最值得研究的還是白手起家的增長策略。

作者: 覲開JK;微信公眾號:隨機小分隊(ID:randomclub)

本文由@隨機小分隊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個和飛書比起來怎么樣?感覺很像飛書的。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