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SaaS將面臨大考,什么樣的公司才能逆勢而行?
面對海外頭部SaaS市值大幅度縮水的現狀,不少人可能會聯想至國內SaaS行業的發展現狀。那么就目前來看,國內SaaS行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什么樣的周期?哪些類型的SaaS創業公司才可以擁有更強的盈利能力?本文作者便發表了他的看法,一起來看。
最近總能收到很多問題,我把它們整理了一下,大的方面是關系密切的三個問題:
- 海外頭部SaaS市值大幅度縮水,是不是SaaS行業不行了?
- 國內SaaS又一次進入寒冬或周期,這次還能快速恢復嗎?
- 在這種形勢下,什么樣的公司能逆風發展?
一、海外SaaS發生了什么?
相較于去年同期,海外TOP20 SaaS企業的總市值幾近腰斬,由高峰時的2萬多億美元,滑落至現在的1萬億左右。不一樣的是,此次SaaS企業的市值縮水幅度遠高于大盤。還有分析師發現:很多明星SaaS企業至今都還在虧損。
這是不是意味著風光無限的SaaS,由此開始走向下坡路呢?
實際上,市值并不能代表趨勢,所以現在下結論顯然為時過早。要得出合理的判斷,需要分析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
SaaS企業的市值的縮水和增速的下滑,主要受到4個方面的影響:
首先,全球經濟的動蕩已經影響到各行各業,SaaS當然也無法置身事外。最直接表現為全球疫情以來,企業IT采購減少。
實際上,這一方面是因為經濟不景氣縮緊開支;另一方面,也是對以往IT過度投資的一種矯正,目前狀況是二者疊加導致的。
其次,雖然SaaS的訂閱模式,具有收入可預測的確定性優勢;但資本市場給的估值,還是太高了。而疫情期間的遠程辦公,也讓一部分SaaS企業的市值被進一步推高。
隨著價值的重估,以及工作回歸正常,遠程辦公的紅利正在逐漸消退,一些SaaS企業市值縮水嚴重也屬正常調整。比如Zoom就屬于這種情況,相對于高點,其市值縮水幅度高達85%。
再有,海外SaaS進入企業市場的方式,主要是傳統IT系統的替代和新的業務細分。經過了數年的高速擴張,這兩個領域已經逐漸趨于飽和。
經濟的下滑,只是進一步固化了這個市場的容量,提高了飽和度,從而導致增速的放緩。
最后,一部分SaaS企業的商業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為收入中訂閱收入的占比,已經遠低于SaaS的平均水平,即訂閱收入占比已在70%以下。而大部分收入則來自交易的傭金、提成、手續費和貸款等。
因為非訂閱收入部分受到經濟波動性影響更大,同時也難抵御相關領域競爭;所以已經不具備可預測的確定性,這就可能會影響到其作為SaaS企業的估值。比如Shopify,市值縮水了約75%。
至于說SaaS企業的虧損問題,這不是SaaS企業今天才有的特點。業內人士對此也無需過多理會,因為按照常規會計規則,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合理看待SaaS企業的虧損,需要考慮訂閱收入的遞延效應,以及為了實現增長的快速擴張的影響。
所以比較來看,SaaS還是最有投資價值的資產之一;行業趨勢可能會放緩,但不會改變。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一個結論:海外SaaS沒事。重估價值和擴張控制,只能讓SaaS企業發展更健康。
而可能有事的,是國內的SaaS公司。
二、史無前例的大考來了?
雖然每隔一段時間,國內SaaS都會出現進入寒冬的說法。但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SaaS又能很快地從冬天里復蘇。
不過這次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整體經濟發展狀況已經大不如前。看到今年5月份紅衫發出的預警,其中特別提醒:這次將不再有“V型復蘇”,資本也將收緊口袋。
按照以往的解題思路,資金是走出寒冬最有效的解藥。即通過進一步融資,燒錢獲客,就可以照樣維持表面上的營收和增長數字。
現在靠這種思路,這個問題基本無解。因為除了沒錢,目標客戶數量也在萎縮;而處于生存邊緣的企業,數字化已不是當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實際上,這種toVC的創業方式,因為一直在這個圈圈里打轉,所以很難形成自己的盈利能力。而一個沒有盈利能力的SaaS公司,無論是手里尚有資金,還是資金將盡,在目前狀況下,都將面臨一次史無前例的大考。
那么,什么樣的SaaS公司有可能夠通過這次大考,逆勢而行呢?
三、逆勢而行的能力
所謂SaaS創業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不是說現在就要去實現盈利;而是說的一種在未來可以實現盈利的能力。
在紅衫的預警中也特別提到:當前環境下,更注重公司的盈利能力。一家具備持續盈利能力SaaS公司,即使在目前環境下,仍會有逆風成長的機會。
盈利能力這個概念,對于SaaS公司來說有不同的意義。比如,對于軟件企業來說,盈利能力是一個綜合概念,包括產品、銷售、行業,甚至有簽大單等運氣的成分。但對于SaaS公司來說,盈利能力表現為一系列可衡量的指標,如低成本獲客、留存、健康增長、收入質量等能力。
顯然,這些能力都不會是短期內就能養成的,更沒有任何運氣成分。
那么,怎樣看一家SaaS公司有沒有盈利能力呢?下面兩張簡單的成本-收入趨勢圖,大體上可以看出一家SaaS公司有沒有盈利能力。
如果不幸是第二張圖,那么不用懷疑,一定是模式或者說模型錯了。
在紅衫給出的預警中,向創業者給出了非常重要的建議,即“找到當前情勢下的最有價值的商業模式”和“主業聚焦,避免無紀律無原則的市場追求”。我們可以從中解讀出形成盈利能力的兩個重要方面:模式認知和有紀律地執行。
所謂模式認知,對于SaaS業務來說,就是對訂閱模式的認知理解。即SaaS公司的所有制度、策略、組織和業務方式等,都必須基于訂閱模式構建。
所謂有紀律地執行,是說在SaaS領域存在很多的誘惑,比如把SaaS做成OP項目、低質量客戶、個性化、多年期合同等,有可能破壞訂閱模式的非正常操作。
相比之下,有紀律地執行,要比正確模式認知重要得多,也更加難以管理。
背離SaaS商業模式和無視商業原則,會把公司做成既非軟件、也非SaaS的另類公司。實際上,這種類似SaaS的公司,運營起來總會磕磕絆絆,也很容易進入疲態。
事實上,這類公司迄今為止,也沒有成功的先例。
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據Crunchbase數據統計,由Salesforce前員工創立的初創企業數量多達200多個。其中不乏Okta、Zuora、ExactTarget、Angie’sList等明星企業,這還不算被聘為其它SaaS企業做高管的人數。
難道是Salesforce有什么獨門秘籍?
就此問題我請教過一些曾在Salesforce工作過的創業者。他們的答案如出一轍:沒有什么秘密,他們只是堅持Salesforce創立的SaaS模式,包括很多必須遵守的鐵律,即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從這個案例中,你也許能夠看出,堅守商業模式、有規則、有底線,對一家SaaS創業公司有多么重要。
四、寫在最后
有盈利能力的公司也未必就一定能成功,但至少它們還有持續投資的價值。而那些現在還沒有建立起盈利能力的公司,能否熬過這次寒冬,也只能看運氣了。
作者:戴珂;公眾號:ToBeSaaS
本文由@ToBeSaaS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可以闡述一下您說的服務具體指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