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CEO“御駕親征”的項目都黃了?
在大型科技互聯網公司,CEO“御駕親征”但最終折戟的故事并不鮮見。為什么往往這樣的御駕親征的項目最終都會夭折,這當中有著什么樣的魔咒?本文一同來探索當中的邏輯,一起來看看。
- 米哈游CEO蔡浩宇親自帶的項目解散,扎克伯格擔綱的元宇宙業務巨虧之后大裁員。此前,劉強東帶隊的社區團購和陸兆禧負責的來往App,也以折戟告終。
- CEO的“御駕親征”通常有三種:真正親自帶隊、象征性的掛帥以及隱形的CEO項目。
- “CEO親自帶的項目必死”并非鐵律,而是忽略特定背景和聚光燈效應的情況下,對表象的簡單歸納。
米哈游CEO蔡浩宇親自帶隊研發的游戲項目關停、團隊解散;Meta創始人扎克伯格冒險all in元宇宙,卻讓公司凈利腰斬、股價暴跌,自己的身家也縮水了超5000億元。
最有權勢的一號位“御駕親征”,能調動最多的資金和資源,但在大中型公司里,CEO親自帶隊沖鋒的項目卻往往折戟。
魔咒背后,藏著什么樣的商業邏輯?
一、CEO項目必死?
2019年就已公開立項的游戲項目Project SH(以下簡稱PJSH),曾是蔡浩宇嘗試“挑戰米哈游天花板”的野心之作。
為了研發出一款3A(高成本、高體量、高質量)級別的大作,蔡浩宇親自帶隊,投入重兵,不但在全球范圍內為PJSH招兵買馬,還將著名游戲《戰神》的首席關卡設計師招入麾下。
有業內人士估計,PJSH團隊規模在1200人以上。作為對比,米哈游頭號產品、經常蟬聯海外游戲收入榜首的《原神》,研發規模不過400人左右。2021年11月,米哈游發布招聘公告稱,將在蒙特利爾成立百人級工作室,用于研發一款3A級開放世界動作冒險射擊游戲,被外界視為服務于PJSH。
蔡浩宇還曾是《原神》的總制作人
然而,這款被寄予厚望、盛傳將在2023-2024年面世的游戲,最終在這個冬天流產。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稱,PJSH項目已關停,相關團隊將解散。蔡浩宇投入千人團隊和3年多時間,沒能等到結果,員工們卻等到了一條簡短的內部通知:“做項目歷來成少敗多,走著對不對勁大家都有感覺。既然這條路走不下去,就果斷點,把它埋了?!?/p>
作為Meta最有權勢的人,帶領全公司all in元宇宙的扎克伯格似乎也陷入了“CEO項目必黃”的魔咒。
自2021年底宣布公司改名以來,扎克伯格多次在公開場合為元宇宙站臺,并為此大手筆花錢,迄今投入超過150億美元。2020年和2021年,Meta共計增加超2.7萬名員工,今年前三季度又新增超1.5萬名員工,不斷大規模擴軍。
真金白銀砸進去,加上公司一號位的全力投入,Meta的元宇宙不但沒能繼續拓展邊界,反而加速坍塌。
不久前,扎克伯格上傳了在自家元宇宙游戲《Horizon Worlds》中虛擬形象的自拍,但呈現出來的效果讓人大跌眼鏡。人物動作僵硬、表情呆滯,畫面粗糙,建模簡陋,被網友吐槽是“十幾年前的QQ秀水平”。
扎克伯格發在Facebook上的元宇宙游戲自拍
被嘲諷為QQ秀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Meta凈利潤同比下滑52%至43.95億美元,這是Meta近10年以來首次連續4個季度凈利潤下滑。元宇宙業務堪稱拖累凈利的“罪魁禍首”,Reality Labs收入2.85億美元,虧損高達36.7億美元。
11月初,Meta公布裁員計劃,扎克伯格直言“自己錯判行業發展趨勢”。有1.1萬名員工為他的錯誤買單,“消失”在了Meta的元宇宙中。離去的不只是員工,還有投資人的信心。自投入元宇宙業務以來,Meta股價較高點跌超七成,扎克伯格本人身價也蒸發了超5000億元。
在大型科技互聯網公司,CEO“御駕親征”但最終折戟的故事并不鮮見。
2020年底,京東成立京喜事業群,劉強東親自帶隊,投入重兵,誓要”拿下下沉市場“。但據36氪報道,2021年,京喜拼拼內部人士估計GMV在150億元上下,而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的GMV分別為1200億元和900億元。
今年6月,京喜事業群解散。7月,劉強東在內部大會上承認京喜失利,并呼吁公司高層“仔細回顧,吸取教訓”。
2013年,時任阿里CEO陸兆禧親自組建團隊,做了一款名為“來往”的社交App,甚至宣稱“阿里愿為來往付出任何代價”。阿里也確實曾為來往提供各種資源傾斜,但注冊用戶剛超過1000萬,來往便很快沒了動靜,兩年后改名為點點蟲,主打年輕人社交,如今早已下架,消失在了互聯網的煙塵中。
此外,貝索斯、張朝陽等國內外知名公司的CEO都有親自擔綱項目,但最終付之東流的經歷。
二、真真假假的“御駕親征”
有錢有權有資源的大公司一號位“御駕親征”,為何屢屢以失敗告終?
公司一號位“御駕親征”,并非一定要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地參與到具體項目中。通常情況下,CEO帶隊有三種情況:真正親自下場、象征性的掛帥以及隱形的CEO項目。
真正親自下場帶隊的CEO并不多,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初創期或成長期的公司。此時公司體量不大,業務條線也不復雜,CEO往往要在重大的新項目中親力親為。
比如,米哈游CEO蔡浩宇既是《原神》的總制作人,也是整個公司的一把手;理想汽車CEO李想經常自稱產品經理,參與到理想ONE的設計和品控細節中;蔚來CEO李斌既要把握公司整體戰略,還要帶隊自研自動駕駛芯片。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幾乎所有處于初創和發展階段的公司,CEO都需要“御駕親征”。
還有一種情況,在公司某項重要業務不達預期時,CEO也會下場擔任救火隊員。B站CEO陳睿近日被曝將掌管游戲業務,快手CEO程一笑要帶隊公司電商業務。
除此之外,在成熟的大公司中,所謂CEO帶隊某個業務條線,更多的是象征性的掛帥。此類項目大多與公司主體業務無關,但未來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或在公司戰略層面有特殊意義。
比如,陸兆禧親力親為做來往,是因為彼時的阿里不滿于只做B2B的龍頭,想在社交領域也分一杯羹。阿里認為,社交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流量入口,CEO掛帥更多的是表明切入萬億蛋糕的決心。
劉強東掛帥京喜,同樣是為了宣告京東殺入下沉市場。隨著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期結束,下沉市場成為最后一片藍海。面對拼多多和淘特的猛烈攻勢,入局晚一步的京東急需CEO親自下場提振士氣。
更多的時候,大公司CEO日常事務繁忙,不會將精力投注到具體的產品或業務條線,而是聚焦于大的戰略方向或關系到公司命脈的戰略級別業務。這些很少大張旗鼓宣傳的“隱形”項目,才是CEO們關注的重點。
美國《哈佛商業評論》曾追蹤過近30位公司平均年營業額131億美元的CEO,研究發現,CEO們25%的時間花在他人及人際關系上,25%的工作是業務和功能性部門評估,21%的時間用在戰略上,只有4%的時間被用于具體的經營計劃。
換句話說,財報中為公司貢獻主要收入的業務,或尋找下一個增長點,才是大公司CEO們最關心的事:一個是公司的當下,一個是公司的未來。
三、魔咒的真相
CEO親自帶的項目必死——事實上,還沒有權威的統計數據可以證明這個判斷的準確性和適用范圍。但我們可以試著分析一下,為什么這個判斷如此盛行。
一方面,由于CEO的特殊身份和光環,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放到聚光燈和顯微鏡下,被外界所關注和解讀。CEO直接參與的項目如果失敗,也更容易引發市場和媒體的討論。換言之,人們更容易記住那些CEO親自帶隊的失敗案例。
在殘酷的商場上,項目失敗并非新鮮事,CEO親自擔綱的也不例外。心動網絡CEO黃一孟曾在社交媒體上討論過類似問題:“CEO欽點要做的項目失敗,實在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簡單回顧了一下,包括我和身邊的很多朋友,做失敗的項目都不在少數?!?/p>
另一方面,CEO親自帶隊的項目往往對公司有重大的戰略意義,這通常意味著更大的挑戰。
以陸兆禧做來往為例,社交并非阿里擅長的領域,且阿里切入社交賽道,不可避免地與已經橫亙多年的巨頭騰訊正面對抗。阿里推出來往時,微信月活已超過4億。一個根基薄弱,一個強勢多年,兩者抗衡,結果不難預見。
京東切入下沉市場的時機也晚了一步。京喜拼拼布局之際,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的日單量已超過2500萬單。為了追趕已經搶跑多時的對手,京東只能選擇砸錢,但仍未能有效提振增長,最終難以為繼。2021年,包括京喜在內的京東新業務虧損106億元。
此外,CEO親自帶隊的項目,也不乏探索和創新之舉,不一定是最急迫、最重要的項目。這意味著,即使有CEO從中協調,但在具體落地過程中,新項目也不一定次次都能在內部資源的分配上得到優待。
總之,“CEO親自帶的項目必死”并非鐵律,而是忽略特定背景和聚光燈效應的情況下,對表象的簡單歸納。
但在人們看不見的陰影里,CEO們的頭頂不只有聚光燈,還有一把由業績要求和股東期望鑄成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它可能隨時掉下來。
作者:閆學功
來源公眾號:雪豹財經社(ID:xuebaocaijingshe),faster、deeper and wiser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雪豹財經社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