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全職UP主7個月,我們花光了70萬
2022年,對于每一個人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對于創業者更是如此。作者將分享他們是如何運營“兩顆皮蛋”這個產品的,并談談這一年以來他們從艱難到轉變的心路歷程。希望能夠給你一些方向指引。
這期內容稍微輕松點,因為今天要聊的這個產品比較特殊,其實是我們自己。
一眨眼兩顆皮蛋這個頻道已經運營一年多的時間了,2022 年對每個人來說可能都是巨大的挑戰。這一年我們一邊要面對公司一直沒有收入,隨時要吃不上飯的情況,一邊還在不斷的摸索內容的方向,想要把它當做產品一樣越做越好。
好在目前我們可能已經挺過了最困難的時候,方向也逐漸清晰明朗,可能也是時候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心路歷程了。
一、「蘋果護城河」的由來
那既然說把我們頻道的內容當做一個產品來看待,我們就要先明確定位,坦率來說這是一個從頻道創立的第零天就一直在思考,但始終沒有想好怎么表達出來的問題。
我跟零號都屬于那種「如果實在想不清楚就用最小成本先做先試錯」的性格,你甚至可以把整個兩顆皮蛋的視頻頻道看做我們「大方向最小成本試錯」的一個成果,這塊等下讓零號來講比較合適,我們接著說回頻道。
在創立的第一年,不算搬運我們總共投稿了 6 期視頻,你能看到我們在不停地探索。雖然大部分是圍繞 Apple 相關的,但你也能看到八竿子打不著的自駕川藏線的攻略分享,其實當時就想蹭一下十一黃金周的熱點,但是仔細想想就知道——這樣蹭熱點蹭過來的粉絲,當他對你的預期跟你的實際方向存在沖突時,多半也會慢慢流失掉。對我們來說是比較失敗的。
接下來我們吸取教訓,試圖讓視頻更加聚焦,然后我們就做出了第一個比較成功的視頻,就是iPhone 13 的 LTPO 專題。
我以曾經作為從業者的角度結合其他媒體老師的一些測試,把為什么 Apple 的高刷后來居上這件事給講清楚了,同時把 Android 這些年哪些地方做的不好也分析了一下。
這個視頻收獲了很多的播放和討論,我們也非常的開心,粉絲漲到了五六千。從這我們發現,「Apple +專業技術解析」似乎是一個可行的方向——我們倆都有從業經驗,把 Apple 在背后做的好的地方給大家講出來,既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也能把我們頻道深度專業的差異化形象給立住。
于是我們乘勝追擊,做了iPhone local HDR 的視頻,用同樣的邏輯先講清楚 local HDR 的技術細節,再講講它為啥要這樣做,并且強化了整體的故事性和情緒起伏,可以說是我們前期集大成的一期內容。
或許因為影像相關的內容討論的熱度天然會更大一點,我們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成績,甚至還上了科技區的首頁,截止到目前 HDR、SDR 兩個版本加在一起有 54 萬的播放,即使到現在我們仍然沒有內容能超越這一期。
應該說這期內容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僅僅是當時頻道的粉絲量直接翻倍,幾天就從 1 萬粉絲做到了 2 萬,而且這期視頻也間接的促成了我們第一次商業合作——本該是非常高興的事情,但是我們稍微梳理了一下選題庫就發現,如果以這個方式繼續做視頻,很快會把我們這些年積累的家底全部掏空,再做幾個月我們就沒有東西可以講了。
而且 Apple 的很多技術都是靠逆向解析推斷的,并不都適合拿來做視頻,更別說我們都是產品經理出身,講技術其實我們并不專業。這條路雖然看起來是可行的,但實際是不可持續的,所以我們又陷入了方向的思考當中。
緊接著日子越來越困難,等會零號會跟你們分享我們是怎么把錢一點點花完,公司險些就開不下去的,總之 22 年開局不利,我們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加上三月深圳封城,我們各自開始了龍場悟道。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逐漸想清楚了:Apple 在很多地方都很強,有技術方面的,有體驗方面的,也可能有供應鏈方面的。但我們會有選擇地抓住一些跟用戶體驗息息相關,一說出來大家感知就特別強的點,深挖表現背后的原理和邏輯,試圖推斷出他們為什么會選擇這么做。
跟之前不同的是,內容的核心不是技術本身,技術、體驗或者產品布局一樣都是抓手,都是服務于我們最終挖掘出來背后的決策跟邏輯,這就是 Apple 護城河系列。
拿我們最近下半年做的影像玄學大戰來說,即使是講相機效果的視頻,我們還是講到了 iOS 因為相機 API 開放而形成的差異化三方相機生態,沒有 Apple 對接口的開放就不會誕生像 NOMO RAW 這樣的應用。
當然我這里還是想澄清一下,我們不想無腦吹 Apple ,而是爭取把每個護城河系列視頻做成一個小模塊的競品分析,希望熱愛產品的觀眾們看到這些內容之后不要只想起 Apple 哪里做得好,更要記得他們為什么能做得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同時也希望我們做的這些內容,能被從業者看到,給他們日常的工作帶來一些思考和靈感。
這就是我們做這個系列視頻的初衷,我們在曾在這個行業里摸爬滾打,非常清楚當中的困難和不容易,也希望每家做的產品都能越來越好,并且能把這些優秀的產品帶向全世界。
所以護城河第一期內容,我們自然而然的想到iPhone SE3,這是個非常不受待見的產品,全網幾乎是罵聲一片,但是對我們來說卻特別適合拿來給護城河系列開篇/因為這個產品除了用的 iOS 之外其他真的沒什么好講的,但 iOS 或者說軟件系統恰恰就是 Apple 現在最大的護城河。Apple 所做的很多很多工作,都是為了 iOS 的體驗更加優秀而展開的。
并且封在家里那段時間我打通了死亡擱淺,對人與人之間的連接的更加感同深受,這也讓我想到了可能會購買 SE3 的一部分用戶,所以夾雜著非常復雜的情感,我們做了護城河的第一期視頻,最后也收獲了相當多的肯定,我們一開始也沒想到一個講 SE3 的視頻,能夠超過十萬播放,也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
大家放心,雖然這個系列的視頻更新的頻率不太快,但我可以保證的是每一期內容都足夠深度、足夠精彩,會盡可能把我們挖掘的、我們思考的部分全都呈現出來,新的一年我們也規劃了幾個重磅選題,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二、關于頻道的定位
在上半年最困難的時候,有品牌方在我們粉絲量還非常少的時候,就愿意跟我們合作,并且認可我們的內容,特別感謝一下 Redmi 和 vivo 兩個品牌,你們的支持幫助我們渡過了最危險的階段。
這個時候雖然我們能活下去了,但是我們不免還是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在護城河系列之外,回到產品評測這個賽道,我們跟別人有什么不一樣?
新聞或者數據庫這樣的內容,有他存在的意義和合理性,但這不是我們想做的,這樣的內容多我們一個不多,少我們一個不少,我們得形成自己的差異化,這時候回頭再想想我們有什么、我們擅長什么、有什么內容是只有我們能做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之后,我們的想法是,如果我們做 Apple 護城河是用外在的表現和體驗去倒推 Apple 內在的做事邏輯,那在 Android 這邊我們為什么不能帶著問題直接去問背后的團隊呢?
每個產品背后都是鮮活的人,他們的想法左右著產品的定義和方向,如果能直接聽聽他們自己怎么說,或許就能解答很多人的疑惑。以前我跟零號在做產品的時候也想要一個對外發聲的窗口,如今我們愿意為這些產品背后的人提供一個可以暢所欲言的平臺,不管是視頻還是播客,讓他們自己講講體驗的細節,講講一些小心思,講講產品背后的故事,這些故事可能如同產品本身一般動人,我們希望能把這些東西發掘出來
這兩條線合并到一起就構成了我們的頻道定位,我們為大家呈現的是,以產品經理的視角挖掘產品決策背后的故事,每個產品身上可能有無數個決策,小到按鈕的擺放、功能說明的文案,大到硬件選型、產品的定位、營銷的策略等等。
這些決策有可能是對的、有可能是錯的,但對錯可能是非常主觀的,我們不想過多評價。我們只希望把這背后完整的邏輯呈現出來,由大家的討論來反映利弊,由市場的表現來決定最后的勝負,經過一年的經驗和沉淀,我們相信這可能是只有我們能做、并且是我們真正想要去做的內容。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最近我們獲得了非常好的機會,可以直接跟產品背后的研發負責人以及產品經理進行溝通,通過他們的口吻把整個背后的故事給講出來:他們遇到了哪些困難,這些困難是怎么解決的;用戶不太理解的取舍背后又有什么不為人所知的考量……我們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到這些內容之后,能夠對產品、對研發、對經營,有更實際也更真實的認識。
可能有些人覺得這些內容是沒有用的,完全不如參數和測試結果來的直接,可能確實是這樣。我們的內容可能不會對購買產生明確的指向,但了解這些東西之后對大家工作生活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甚至有可能讓你更清楚的理解這個世界的運行邏輯。
說這句話可能太自大了,但沒關注的朋友不妨你們看一年試試,畢竟也沒什么損失,我前幾天發微博立了一個 flag:希望我們能用 2023 年的內容讓更多人意識到,做性價比這件事可能比做高端更難,明年的時候可以看看我們有沒有達成這個目標。
三、跟 Apple 的合作
從 21 年九月份投稿第一期視頻到現在,不算搬運我們總共制作了 32 期視頻,一共收獲了 6.1 萬的用戶的關注,累計的播放量超過了 400 萬,再次感謝大家對我們的支持,這個播放量曲線中每一個陡峭的地方,都對應著一個比較成功的視頻,這其中有一個不得不提的視頻,就是 iPhone 14 Pro 的首發視頻。
說實話我們也想過如果有朝一日做大了,能跟 Apple 合作做一做內容,這可能對每個創作者來說都是一個難得的肯定,但確實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這么快,包括 14 Pro 深度解析視頻一起,因為時間差帶來的內容稀缺性,讓我們的頻道有一點出圈也收獲了更多人的關注。
我們確實是非常開心的,但是要我選一期跟 Apple 相關我最滿意的視頻,其實不是 local HDR,也不是 iPhone 的首發視頻,恰恰是沒有什么播放量的Apple 教育。
不僅僅是因為我們采訪到了葛越和謝恩偉這樣重量級的嘉賓,更因為這是我們打一開始就想做、但是沒有能力做的一期視頻。
這是我們非常不熟悉的業務,所以 Apple 為我們準備了充足的資料,幫助聯系移動應用創新賽的親歷者,給我們呈現了完整的 Apple 教育業務的版圖……但是要在短時間內理解,并且給大家講明白,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算是完全跳出了我們的舒適圈。
有一段時間我非常焦慮,怕我們做成一個念產品說明書的東西,但是中間有一天我在洗澡的時候,突然就想到了《美食總動員》這個動畫片。
片子里說的人人能烹飪和 Apple 強調的人人能創作人人能編程遙相呼應,里面的主題曲也一下就在我腦袋里面響了起來。這是我學生時代可能最喜歡的動畫片,看了不下幾十遍,所以我就把這個暗線鋪在了視頻里,最后做出了雙方都滿意的視頻和播客內容,經過這次之后團隊配合也會更加默契,所以這個視頻對我來說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
四、播客和短視頻
那說到這,順便再多說兩句播客和短視頻吧,我跟零號都是重度的播客聽眾。就因為我想把每個字都聽清楚,我曾經好幾次出差的時候聽播客,放的很大聲被隔壁房間投訴過,所以我們非常理解對談的這種方式不僅更加隨和、更加深度,并且思維的碰撞能夠迸發出可能比視頻更加精彩的內容。
去年上半年情況相對比較穩定了之后,由零號牽頭我們開始了播客內容的制作,這也是他更擅長,更喜歡的表達方式。
我們現在會把播客定位成對視頻內容、對我們生活工作狀態的延伸和補充,讓大家可以更加了解我們,并且我們同樣也會邀請在不同行業工作的朋友、頻道的粉絲來跟我們一起交流,對工作對生活的一些思考。
短視頻其實我們猶豫了很久,我們也曾經嘗試過把長視頻切片投在短視頻平臺,但是效果很差,慢慢我們明白了,其實不是長度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內容天然的不適合放在短視頻平臺。所以我們現在的思路是圍繞著產品評測的長視頻,可以選 1-2 個最突出的功能賣點,也可以是產品的使用技巧,然后用短視頻的形式把他展示出來,如果用戶再想要了解更多關于產品的信息也可以看看我們的深度內容。
說老實話我們團隊感覺才剛邁進短視頻的門檻,這個方向也不敢說一定是靠譜的,沒準等我們明年的復盤,會對短視頻的價值產生一些新的認知和理解。
小結
回看過去一整年,我想到的關鍵詞可能就是「超出預期」:頻道的增長超過了我們的預期,內容的影響力超過了我們的預期,我們的粉絲群里甚至有相當數量的從業者,雖然大部分時間我們是在扯淡,但是真到了討論產品的時候大家都還是非常嚴肅認真的,如果說還有什么是超出預期的,可能就是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了。
我們離開了原來的行業,從零開始做一個內容創作者,并不比做產品經理更加輕松,因為你不僅要把內容當做產品來看待,同時作為公司的負責人,還要時刻關注經營情況,我們首先得把自己養活好,然后才能做出好的內容,這是一件非常現實的事情,也是一件我們完全沒有經驗的事情。
不過現在想來,有過創業的經驗對產品經理地成長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充。為了能讓大家更好的理解我在說什么,我們可能要重頭再來講一遍整個故事,但是這次要換一個視角。
我們還想和大家聊聊,三人小團隊創業這一年多以來犯的錯誤。這些錯誤有的跟業務有關,有的和錢有關,有的和思維方式有關。面對這些或大或小的錯誤時,我們也掙扎過、焦慮過和迷茫過。但是不管怎樣磕磕絆絆,我們這一年多也逐漸走向了我們認為的「正軌」。
所以如果屏幕前的你也想投身內容創作這個行業,不妨聽聽看,也許會對你有那么一點小小的幫助。
五、從產品到內容
把時間撥回到2021年5月,我們犯的第一個錯誤是上來就想直接做產品。
當時我和初號因為各自的原因選擇了從原有的公司離職,開始商量著一起做一件事情。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個問題是做什么。
作為曾經手機廠的產品經理,最自然的反應當然是做產品,做 3C 類的電子產品。雖然我們很清楚一個產品上市以及成功背后復雜的鏈條僅靠我們兩人根本無法達成,但我們還是沒日沒夜地討論這個產品是什么、應該定位在什么價格區間、供應鏈怎么來、銷售渠道是什么……
我們甚至在最早的業務計劃書里將第一個產品具象到了走設計差異化的充電器,我們腦海里的產品都想試圖占據辦公桌面這個場景??墒侨缓竽兀繉τ谒械膭摌I者或者公司來講,一定要回答那個終極問題:別人為什么選擇你而不是其他?是你的產品比別人有更厲害的技術,還是你有別人難以占領的渠道?
我們當時無法準確回答這些問題。我現在還記得我們拿著這份業務計劃書,給后來仍然給了我們第一筆啟動資金支持的「老大哥」講解。他和另外幾位一同參會的老哥臉上的表情似乎在說:就你這東西還想從我這里拿錢?這件事情倒也對我們算不上很大的打擊,但是我們不能無端用這種天馬行空的方案來消耗「老大哥」對我們的信任。
經歷這件事情之后,我們將思考的原點退回到了:如果以相對低成本去啟動一件能發揮我們相對優勢的事情,那這個事情是什么?答案我想你們已經看到了,就是做內容。
2021 年在科技或者數碼領域做內容看起來并不是一個好時機,有偏新聞屬性的鐘文澤老師、有偏向專業評測的先看科技,也有樓斌老師這樣專注拆機的「老師傅」。那我們做什么?研究了一圈之后,我們發現有一個類別的內容少之又少,那就是產品視角和產品邏輯,尤其是和硬件相關的就更少。
產品的功能有人講、背后的技術也有人講,這些當然都很重要,但產品背后都是鮮活的個體,產品背后的每一項技術最終都是想服務用戶。如何平衡取舍判斷它們,如何創造一個媒介來講講這些產品背后的故事,這不是也很好嗎?不正是我們相對擅長的點嗎?
初號原來在一加做屏幕的產品經理,也主導過像賽博朋克 2077 這樣的定制產品,而一加早期國內只做旗艦的定位,讓他能夠比較快速的接觸和落地行業內的頂級技術;我在 ODM 公司做了幾年產品規劃,這種非常強成本導向的業務也讓我清晰地知道什么叫「戴著鐐銬跳舞」——我在公司聽到也許最多的一個單詞也許就是 costdown,被固定的價格區間限制住來謹慎地做每一個器件選型或者功能規劃。
我們都參與過成功的產品也經歷過失敗的抉擇,但這并不影響我們仍然在產品這條路上繼續前進。明確了這個目標和定位之后,我們就開始了順理成章地思考:既然要講產品視角,還是得先從行業公認的老大哥 Apple 開始。這個目標體現在如今的 Apple 護城河系列上,也體現在我們現在 B 站簡介「聊聊產品,看看背后」的邏輯上。
這個方向雖然也不是特別清晰,但最終還是獲得了當初那位「老大哥」的支持,正式給了我們第一筆啟動資金讓我們把這個事情做下去。
六、財務規劃和人員分配
看起來一切都在走向正軌是吧?可是接下來我們犯了和錢有關的的第二個嚴重錯誤:在深圳租了一個每月綜合支出 1.2 萬左右的辦公室,并且想維持之前的收入水平。
我現在還留著我們剛開始布置辦公室的視頻,那個時候是真開心啊,我們自己安裝家具、走線、布置自己的工位,時不時還把家里的小貓帶過來,覺得終于有一個固定的地方來干我們自己的事情了。
但是現實卻快速而冷酷地打了我們的臉。
我們當時對業務發展速度很樂觀,也沒有做清晰穩定的財務規劃和現金流規劃。這并不是創業者的心態,可當時的我就是這么天真,覺得我們一定能快速實現穩定營收:這么有價值的內容規劃,怎么可能沒有眼尖的甲方來買單呢?而在早期的內容摸索和最終通過 LTPO 以及 Local HDR 穩定頻道的主線之后,距離我們剛開始做內容已經過去了小半年的時間。
這期間雖然零星有一些商業合作找過來,但我們都對如何將甲方的產品講好缺乏一些信心和思考,并且認為過早的商業化會影響粉絲對我們的信任。這時我一看公司的賬上的錢就只有十幾萬了,而 B 站的粉絲數量才剛剛破萬。
那段時間我其實特別痛苦,做為這個事情的發起人我并沒有將這些規劃前置,早期我主導的內容效果其實也都不好則讓我更加焦慮——況且作為一個初入視頻制作的人還要面對一些負面評論甚至謾罵。
工作室前期只有三個人,一個是我的好哥們初號,另一個是我現在的老婆神樂,前者主攻內容,后者做財務和運營的基礎支撐。這些都是我最信任和珍重的人,但是我拖了后腿并且苦于無法扭轉這種局面。這種焦慮持續了好幾個月,雖然知道每天仍然要鼓起精神為下一個選題做準備,但就是感覺什么都做不好。
回過頭再看那段時間的自己覺得羞愧、可憐又可恨,這種狀態就如同貼近無限坍縮的黑洞,人一旦喪失了對未來向好的預期而失去信心,要比所有事情都可怕。
當然了,我也很感謝當時給予我那幾期雖然不成功但足夠包容的評論和彈幕,也感謝初號和神樂在這種困境下一直支持和鼓勵我。春節前我們仨策劃了一期仿拍教父的短片,雖然播放量不高,但不知道為什么給了我重新鼓起的勇氣和信心,那個視頻也是我們在那個辦公室拍攝的最后一個視頻。
七、內容分工和聚焦
我們的第三個錯誤其實是早期將小團隊的優劣勢倒置。小團隊的優勢是什么?是靈活調整和快速試錯。劣勢則是資源非常受限的情況下必須聚焦,不能多線操作。
2021 年 9 月 10 日兩顆皮蛋發出了 B 站賬號的第一條視頻,從結果上來講來講其實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期。雖然那支視頻從我們出鏡的表現和內容的規劃有很多不完善,但那確實是我們作為視頻制作者極為用心的一次。
初號為了開頭的轉場折騰了好幾天,我們兩個人互相校對各自的稿件并且不斷修改,想讓它達到一個我們心理完美的狀態等等。代價就是這支視頻我們整整制作了一個月。
對于不具備工業化生產內容的小團隊來講,早期我們試圖嚴格執行寫稿、互相校對、念稿、制作完整分鏡等一系列大團隊制作內容應有的流程,試圖保證質量,但對我們來講時間和效率比其他一切在當時都更加重要。
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交出完美的作品,小步快跑是當時的唯一選擇。更加嚴重的錯誤是,神樂除了基礎的運營和財務工作之外并沒有參與到頻道的主線內容當中,我們當時讓她單獨拉出了一條支線來在短視頻平臺做寵物號。
團隊運營到 2021 年底雖然沒有直接的收入,但我們還是以這樣的方式核算了我們的花費:制作一期視頻所有的投入包括人力成本,固定資產折舊和公司所有的運營成本是支出:兩顆皮蛋做一期視頻要花 33244 元,寵物號每期要花費 1401 元。
這對于完全沒有商業化并且現金流有限的我們來講,意味著再制作 7 期左右的內容就得靠天吃飯。
八、轉變
看到這里我想你已經感受到了,對于一個創業團隊來講,21 年我們的業務在人員分工和現金流上都出了問題。那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第一次正式創業就要以失敗告終了?
當然不是,否則我也不會坐在這里跟大家絮絮叨叨。這些犯過的錯誤對于我們想繼續運營這件事情來講,其實都是某種轉機的開始。就像初號在第一個部分講的一樣,如果要在所有的這些錯誤中找到能夠破局的主線,就是回答清楚皮蛋這個小團隊的差異化價值,也就是定位。
這個價值就是通過產品經理的視角挖掘產品決策背后的故事。當這個定位被清晰明了地總結出來之后,其他問題的解決也就容易了起來。
于是在 22 年的春節之后,我們通過降薪、我轉為兼職制作播客和租居民樓做工作室來降低開銷;也通過這條清晰明了的內容主線來組織和協作我們每一期不同形式的內容,比如 OPPO Find N2 系列初號的視頻講屏幕尺寸的選型、播客采訪兩位產品經理以及 Flip 這種產品的女性向上手評測。
22 年最黑暗的 4 到 8 月,我們通過每月 1 萬左右的極低運營開支,來保障團隊內容制作仍然能夠正常運轉;我們也在 22 年真正通過這條內容主線來和認可我們價值的甲方去一起合作。這一切決策的背后是我們真正作為創業者來思考一家公司和一個業務如何要保證健康穩定的發展。
盡管我們現在仍然不能完全維持收支平衡,但我們發現越來越多品牌伙伴和粉絲開始認可和信任我們內容背后的價值,這對我們來講是莫大的鼓勵。
我非常感謝在我們這么波折的內容探索之路上一直信賴我們的粉絲朋友。如果有從我們第一期堅持看到現在的伙伴,我非常想看到你們的彈幕。我也很感謝在我們最困難的時期認可我們價值的 Apple 、vivo 和 Redmi 等諸多合作伙伴,以及能夠參與到我們頻道內容的粉絲和朋友。
還有,寶安區政府的創業補貼在最困難的時候及時到賬,對我們真的太重要了。非常感謝你們無差別去支持每一個創業者的探索。
盡管目前我們還不是規模很大的自媒體頻道,但是通過和初號完整講述我們的探索路徑,屏幕前的你應該已經了解到,要全身心投入做內容頻道的三個關鍵問題:
- 長期的差異化價值
- 合理的現金流計劃
- 小團隊要更加力出一孔和小步快跑
雖然這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雖然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認真思考并解決這些問題,雖然我們也不算職場菜鳥但第一次創業還是把能犯的錯誤全部犯了一遍。如果還有想嘗試內容創業的伙伴在開始前就能避免這些問題,那我們這期內容也算產生了一些小小的價值。畢竟從這些坑里爬出來實在是太艱難又痛苦了。
我有時候在失眠的晚上回想這些錯誤,幻想如果一開始我們就是現在的分工和規劃,今天分享這些內容的狀態和工作室的運營也許會是另一種結局。
但創業嘛,哪有那么多如果。我們都向往遠方的路途,它們的未知才是最迷人之處不是嗎?
尾聲
其實我是有點怕鏡頭的,我總是擔心講得不好或者不夠放松。 但今天這樣第一次完整的和大家分享我們創業背后的故事心情特別舒暢。我還記得我和初號在 iPhone SE 那期播客的結尾說,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只要你相信它是對的,那么這件事情就值得一直做下去。
最后我也想用一個關鍵詞來總結疫情這三年和我們的創業,這個關鍵詞是「相信」。在這種突如其來卻裹挾著我們前進的變化之中,我們必須相信在困難時期攜手并肩的兄弟,時刻關心自己的家人以及愿意彼此認可的伙伴。這種相信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幫助我們劈開創業之路上的荊棘,我想它也能在你某個失眠的深夜突然鼓勵到自己。
新的一年,我們特別希望越來越多的伙伴能夠參與到我們的內容中來,產品和技術當然很重要,但是這些產品背后的產品經理們,研發伙伴們,以及參與在這個鏈條中的每個個體也很重要。2023,我們一起加油。
本文由 @兩顆皮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