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aviyo到底是不是Email公司?紅海賽道白手起家的95億美金增長復盤
一家科技初創企業,如何通過電子郵件營銷和短信服務,獲得數個億的融資,增長到近百億美元的估值?本文深度分析硅谷科技企業Klaviyo,從它的創立到進軍各大市場,觀察其抓住機會、憑借紅利不斷增長的過程,試圖從其企業戰略當中找出企業在產品、運營、營銷等賽道中的發展思路。希望能對你帶來啟發。
一說到美國的科技初創企業,人們總是本能地聯想到硅谷——車庫里即將改變世界的創新和神秘的VC投資人們共同打造的一個個傳奇故事。
但這次我卻把目光轉向美國東岸“古都”波士頓,除了引以為傲的生物科技領域之外,這里同樣孕育了Hubspot、Toast和DataRobot等數家頂尖軟件公司,以及今天的故事主角:Klaviyo
Klaviyo以其強大的EDM(Email Direct Marketing,電子郵件營銷)和SMS(短信服務)產品而聞名于行業。隨著2021年3.2億美元D輪融資和2022年Shopify的1億美元戰略投資,公司估值站上了95億美元,距離百億僅一步之遙。
資本認可的背后是穩定、高速的增長速度,以及優秀的現金流水平,其在2022年末更是交出了近6億美元ARR的絕妙成績。
圖:Klaviyo增長曲線,數據來自創始人采訪以及其他公開信息
匯總有趣的是,Klaviyo在創立之初其實并沒有涉足郵件和短信營銷領域;而且由于環境、位置和業務方向等等因素,即使頂著哈佛和MIT的光環在早期融資上也是屢屢碰壁。但這都沒能阻擋公司成長為這條30年老賽道的新黑馬。
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增長故事?本文將嘗試解開以下問題:
- Klaviyo早期如何冷啟動并探索PMF(產品-市場契合)?
- 身處巨頭環伺的紅海賽道,公司憑什么能突出重圍?
- 在業內嶄露頭角之后,公司如何構建產品和業務壁壘?
- 后疫情格局之下,全球Martech可能會有哪些新機遇?
接下來,請帶上你的好奇心,跟我一起復盤這個低調精彩的增長案例。老規矩,前半段聽個故事,后半段漲點知識,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Let’s jump in!!
一、程序員白手起家
如果要總結創始人 Andrew Bialecki 的前半生,“生命在于折騰”這句話再合適不過了。
03年考入哈佛物理系的Andrew在學習了兩年物理與數學之后,毅然轉系計算機,同時還搭建了一個航班信息網站(幫用戶發現低價航班)。畢業后在 Applied Predictive Technologies(后來被Mastercard收購)的三年是Andrew最長的一段職業經歷,在見證了APT從40到150人的快速增長之后,他惋惜沒能體驗到更早的冷啟動過程,于是就開始了幾家創業公司之間的輾轉之路。
Andrew一直是HackerNews和Reddit的???,工作之余也沒忘記折騰副業,運營了一個跑步愛好者網站,聚合各地跑步比賽的賽訊,正是這個副業給他帶來了創業的靈感——跑步比賽每年都要給參賽者發送邀請郵件,但由于數據沒法繼承,主辦方每次都只能重新吸納報名,錯失了大量老用戶。
全世界有太多類似的小業務因為營銷能力的瓶頸而停滯增長,Andrew帶著想法找到APT的老同事Ed Hallen,倆人一拍即合決定開干!
1. 獨立開發者的開局
Klaviyo的創業開局就像一對獨立開發者:Andrew技術出身,單槍匹馬寫完了前5年核心產品的每行代碼;Ed是產品出身,更擅長出去跑客戶。兩人就這樣一內一外的配合,直到第三年公司收入達到100萬美元,才對外招聘了第一個員工。
你猜這個百億級的Martech(營銷科技)大佬在開局選了一個什么產品方向?
數據連接器。
沒錯,Klaviyo與同樣成立于2012年的數據工程獨角獸Fivetran選擇了相似的開局。只不過一個選擇縱向深挖,另一個選擇橫向延展,最后都開花結果發展壯大,不禁令人感慨全球市場之海納百川。
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為Andrew的創業初心是數據而非營銷。尤其是客戶自己的業務數據,實際上比站外的(比如社媒)更重要,但在當時客戶并沒有稱手的工具來處理這些離散且格式不統一的數據。
Builtadatabasefirsttocollectallthee-commerce data that was falling through the cracks.
先建立一個數據庫,收集所有被遺漏的電商數據。
除了用戶的基礎訂單信息之外,還包括用戶的訪問頻次、喜好、購買概率等等。
那么,既然客戶存在數據驅動營銷的需求,那就一定滿足2個特點:有自己的數據庫、有在用外部SaaS工具(比如Shopify)。也就是說數據其實都是現成的(甚至大多都有API),只是需要一些連接器串起來:
- Stripe/BrainTree 之類的支付工具
- Shopify/WooCommerce 之類的電商平臺
- Salesforce 之類的CRM工具
想到這里,兩個創始人就開始頭腦風暴,列了將近50個工具清單,逐個擊破:“你們自己做營銷工具嗎?不做的話,要不要考慮合作?我幫你們補充營銷能力!” 最終談下來近30個數據連接器合作,從伙伴的生態里獲取了大量早期客戶。
這一招“借雞生蛋”,不少PLG當紅炸子雞看到了都得喊聲祖師爺!
在研究Klaviyo之前,結合創始人的職業背景和Klaviyo客戶類型分布,我想當然的認為這是哈佛和MIT學霸基于自身的行業洞察,對行業進行了富有遠見的預判:獨立站電商的即將崛起,隨之帶動垂直營銷工具的需求blabla…
數據來源:第三方工具 enlyft
但實際上并沒有出現電視劇里那種預言家橋段,起步之時公司也沒有刻意專注于電商,甚至都沒有做詳實的競爭分析,完完全全是被客戶的需求一路推著走上軌道。
兩個創始人抱著對客戶的敬畏之心,反復問自己這個問題:
Wouldtheintervieweeactuallygivethemmoneytofillthatneed?
(潛在)客戶到底會不會拿真金白銀來解決這個需求?
好產品不是拍腦袋規劃出來的!這不是說公司戰略不重要,就像“定位之父”特勞特的理論總結,好的戰略應該是自下而上生成的:
戰略是錘子,戰術是釘子,不能拿著錘子找釘子。
而 Andrew 和 Ed 接下來的故事,則更是印證了這個理論。
在推出連接器的同時,Klaviyo也給客戶提供了一個簡單的分析工具,用來做用戶的分類。轉折發生在一次Andrew和客戶河邊散步的過程中,客戶突然問道:能不能把這些分類的用戶郵箱導出來?想用Mailchimp或者Constant Contact給他們分組發送營銷郵件。
– “您現在每月給我們支付多少費用?”
– “100美元左右”
– “那您每月給 ESP 付多少錢?”
– “200美元左右”
注:ESP(Email Service Provider) = 電子郵件服務商,Mailchimp 和 Constant Contact 都是老牌廠商
這段對話讓Andrew陷入了沉思,回去之后立馬著手研究。經過初步調研,大部分客戶對ESP本身并沒有忠誠度,但是使用都很熟練,只需要有郵件編輯器+簡單的自動化工具就能上手。
屠龍寶刀,轉型就送!如果能把ESP能力補上,意味著公司現有客戶潛在價值直接變成300%!
雖然說ESP其實也是一個深坑產品,公司后來花了兩三年的時間才基本補齊短板。但畢竟營銷轉化是個串行的過程,掌握了工作流上游節點的 Klaviyo 優勢很大,后加的郵件產品讓這個僅有2人的小公司在成立的第三年就突破了百萬美元營收,開始招聘員工,從獨立開發者變成了初創企業。
2. 融資還是不融?這是個問題
聯創 Ed Hallen 的MBA畢業于MIT,創業之初二人選在MIT的一個共享辦公室起步。當時正值金融危機緩和之后的下一個創業浪潮,周圍無處不在討論融資與VC。一個個創始人們每天忙著畫版圖、寫BP、跑路演,窮則萬億市場,達則改變世界。
但咱們這對創始人就比較另類,只是給波士頓本地幾家加速器試著填了申請表,石沉大海之后干脆選擇躺平、專心做事,2人足矣。為了互相激勵,保持精簡,兩人曾經約定,如果發生客戶投訴,就取消晚餐來賠錢。
兩三個人的公司,百萬美金的收入,顯然盈余頗豐。隨之也帶來了一個幸福的煩惱:是快樂地分紅,還是all in搞大?
很快,在2014年底,公司就遇到了第一個重大挫折。在年底的“慶功晚宴”前夕,一個收入占比20%的大客戶表示擔心他們跟不上業務節奏而停止合作,這給了兩個即將小富即安的年輕人當頭一棒。
慎重討論之下,大家決定還是得融點錢干一票大的。雖然這家公司曾經消極的融資形象給VC圈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好在當時正處于資本盛夏,折騰半年還是拿到了150萬美元A輪投資。
在BP里,公司2015年的業績目標是300-400萬,融資到賬之后,年底交出的答卷是500萬!在隨后的2016-2018年,數據能力和觸達能力雙管齊下,產品瞬間成為了供不應求的暢銷品 ,公司進入了三年高速發展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多和客戶聊,少和VC聊客戶主動掏錢的需求才是真需求)
二、Klaviyo的火箭與城墻
在Andrew和Ed創業之時,正處在獨立站電商的黃金時代,作為Shopify應用商店中最火熱的應用之一,Klaviyo的高速增長離不開平臺的紅利。
到 2014 年,連續三年翻倍增長的Shopify營收突破億元大關,平臺上聚集了 12 萬賣家,被評為當年加拿大增長最快的公司第 3 名,整個北美地區增長最快的公司第 7 名。
圖:Shopify的歷年營收數據與增速
2019年3月23日,全球最著名的ESP廠商Mailchimp宣布與Shopify正式分手,從Shopify平臺的應用商店全面下線。背后的原因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商機與線索像突然爆裂暖壺里的水一般涌了出來。Klaviyo 頓時肌肉虬扎、青筋暴起,全員進入“996”狀態來迎接這波天賜良機。
而在后續的新冠疫情期間,線上經濟與數字化的趨勢更是被扎上了一針興奮劑。
VC投資人們再也坐不住了,Klaviyo在20和21年連續完成了C輪和D輪合計5.2億美金的融資,估值攀上了91.5億美元的高度。同期,同行ActiveCampaign和BlueCore也都分別完成了合計3.4億和1.75億美元的大額融資。
不純是資本泡沫,公司的業績也在水漲船高。2020年的黑色星期五大促期間,Klaviyo的客戶們在四天里發出了44億封郵件,同比直接翻倍,幫客戶創造了超過10億美元銷售額。
如果說16-18這三年是Klaviyo的高速發展期,那么19-21這三年就是疊加了雙重buff的超級火箭,2022全年幫助客戶創造了140億美元的營收。
圖:Klaviyo官網
面對這樣一幅“凡爾賽宮圖”,我不禁想問:
1. 為什么是Klaviyo抓住了紅利?
在一次采訪中,Klaviyo 的市場營銷副總裁 Kady Srinivasan 分享了一段精彩的論點。她把ESP (電子郵件服務商,Email Service Provider) 的發展過程總結成了幾個代際:
第一代ESP以Constant Contact為代表: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作為行業開拓者,他們抓住了大量診所、維修工、理發師等用戶從紙質黃頁往互聯網上遷移的紅利,當時的郵件內容都是純文本,只需要實現穩定的批量發送功能即可。
第二代ESP以Mailchimp為代表:誕生于2000年后,行業的拓寬者,抓住的紅利是前后端的新需求,前端需求是郵件內容從純文本到富文本的變化(更好看的郵件有更高的轉化率),后端則是優化郵件送達率,因為以04年推出的Gmail為代表,類似的收件工具都配備了算法過濾垃圾郵件的能力。注:二零零幾年間有大量初創公司殺進這個領域,大多都專注如何設計漂亮的郵件內容而忽略了后端的需求,產品壁壘很薄,最后的結果就是各家開始價格戰(國內一些細分SaaS也正在經歷這個過程,看來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
第三代ESP則以Klaviyo為代表:成立于2010年后,專注于數據分析和效果營銷,時常念叨的是“自動化客戶體驗管理”之類的新概念,前面提到同樣迅猛融資的 ActiveCampaign 和 BlueCore 也都在其之列。(事實上,創業十年間,Klaviyo始終堅持認為自己是一家做“數據庫”的公司)
總結一下,不要避諱紅海賽道,老樹也能長新芽,但有兩個條件:
- 必要條件:下游應用場景出現新需求,老產品無法適應這一變化,切口被撕開
- 充分條件:新的技術或能力被引入,(在細分場景)比原方案有壓倒性優勢
放到Klaviyo的案例中就是:線上經濟的蓬勃發展使傳統ESP領域產生了分類營銷的新需求,基于第一方數據的營銷自動化工具(以及各家SaaS產品的API基礎)的出現正好可以補全ESP的能力。
以上二者缺一不可。反例就是同樣身處需求浪潮之下的Bronto(甲骨文NetSuit旗下產品)卻因為自身的原因在2021年被迫關閉,倒在了市場高點。
為了抓住機遇,除了夯實基礎能力之外,公司也花了很多精力開發歸因系統和儀表盤,要讓客戶能夠直觀感受到價值:這個季度有xx%收入來自Klaviyo,下季度爭取能提高到yy%。這其實是個很討巧的技巧,理論上營銷工具的歸因系統有點運動員當裁判的意思,但當時大部分客戶并沒有其他歸因工具來做二次驗證。
讓你的產品價值顯而易見。Klaviyo從第一天起就決定提供不止于傳統郵件指標的報告:向客戶展示他們從郵件營銷中賺了多少,精確到每一分錢。
選對方向,用準方法,公司就這樣順利走完了從0到1再到10的過程。那么下一個問題就是:
2. Klaviyo如何構建壁壘?
Klaviyo的產品定價是競品的2-3倍,江湖地位使然,因為公司在業內幾乎已經成了行業標準。用客戶的話說:
Ifyou’renotusingKlaviyoandyou’reinecommerce,thenit’snotveryprofessional.Ifyousee‘SentbyConstantContactorMailchimp’atthebottomofanemail,itmakesitlooklikethey’renotreallythereyet.
電商從業者不用 Klaviyo,就顯得很不專業。如果在郵件底部寫著“由 Constant Contact 或 Mailchimp 發送”,終歸是差點意思。
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在定位上,第一天起就在錯位競爭。盡管后來陸續推出了郵件、短信等營銷服務,但Klaviyo從來不承認自己是ESP,各種對外口徑都在談自己的數據鏈接與分析引擎。
不好意思,寡人和競品壓根就不在一條賽道!
當然了,競爭也不能光靠喊口號。實際上各家競品也都陸續補上了數據分析和營銷自動化能力,尤其是Klaviyo最常用的功能Campaign,幾乎是行業標配,畢竟郵件營銷的方法論已經比較成熟了。
相比之下,Klaviyo的另一個大殺器Flow是當時相對較新的營銷實踐,這是一種基于用戶行為自動觸發的郵件營銷,比如用戶把商品加入購物車之后離開,賣家用郵件發送優惠券實現召回(棄購召回)。
圖:Flow是一種無代碼/可視化流程編輯器,可以讓營銷人員自主設計自動化營銷策略
在數據能力的基礎上,Flow編輯器成為了價值的放大器,用戶可以快速構建面向不同人群的精準營銷策略,并追蹤效果。
因此,Klaviyo和其他軟件的數據集成能力也很受歡迎,比如可以把郵件數據和互聯網廣告投放打通來實現精準觸達。在很多客戶那里,Klaviyo都扮演了類似數倉的角色,把各個角落的數據都匯總到一起,反直覺的地方在于,作為建站平臺的Shopify反而沒有做的這么全。
我在《火車司機如何打造40億美金SaaS火箭?帶你回顧PLG卷王ClickUp的前世今生》文章中介紹過”All-in-One”類產品背后的邏輯:用戶通常為某一訴求而來,然后為其他功能而留。Klaviyo的獲客場景就有些相似,典型客戶都是為了郵件或者分析工具而來,然后逐漸上手CRM和數據倉庫,然后把數據能力用到郵件以外的其他場景(比如公司記賬、訂單查詢或者分析等),最終變成自己的核心系統之一。
為了進一步增加用戶的粘性,Klaviyo后續推出了一系列數據工具,最典型的就如Benchmark,為用戶提供100個最相似友商的平均數值(包括打開率、轉化率、ARPU等常用指標),來衡量自己的 Campaign 和 Flow 在業內處于什么水準,面向小客戶尤其剛需。
圖:用戶可以通過Benchmark功能來與匿名的友商進行指標對比
這就出現了產品的馬太效應:用戶越多,評分就越準;評分越準,用戶就越多。更何況除了數據維度廣,用戶還能通過一系列分析和自動化工具來生成優化方案,因為你和友商的每一個動作環節都在Klaviyo的眼皮底下。
畢竟數據驅動運營/營銷是刻在Andrew骨子里的信仰:
Forus,internallywhenwe’rebuildingproducts,butalsoforourusers,wewantthemtorunasmanyexperimentsaspossible.
無論是我們內部打造產品的過程,還是對于我們的用戶來說,都應該盡可能多地進行(產品和營銷)實驗。
但作為硬幣的另一面,這個理念也就把用戶畫像指向了動手能力強的用戶:在很多用戶眼里,Klaviyo的產品極其復雜,上限很高但下限很低,甚至在市場上誕生了很多提供Klaviyo產品設置與維護的自由職業者。再加上公司面向的大多都是中小企業客戶,客服成為了吃力不討好的存在。市場上也誕生了Omnisend之類的高性價比、更易上手的后起之秀(可見紅海賽道持續有機會)。
為此,Klaviyo投入大量人力和資金來完善產品文檔、指南、模板、教材,還做了一套自動化工具叫做Guided Software(引導軟件)。
這套工具以 Benchmark 為起點,通過機器學習來識別用戶的業務屬性,與100個友商對比之后發現薄弱環節,再自動給出對應的教材或者模板來幫助優化,比如換個新的自動化流程,或者給到更合適的促銷郵件模板,甚至通過NLP來主動優化措辭和布局。
最終,Klaviyo希望哪怕是一個小白用戶第一次接觸這個軟件,也能夠像業務專家一樣構建所有營銷活動和自動化流程。
有意思的是,Klaviyo自己謙遜地把競爭優勢總結為“設計與審美”,它確實為用戶提供了大量精美的郵件模板;但很難忽視的是多年來積累的數據深度和廣度作為核心競爭力,其他ESP盡管追了很多年,但還是難以摘掉備胎的帽子。
隨著企業級數據中臺產品Klaviyo One的推出,一向以中小企業為核心用戶的Klaviyo開始顯露出拓展中大型企業級客戶的野心。這個曾經白手起家的”初創企業“在經歷了【連接器 → EDM/SMS → CDP】的幾輪迭代之后,還會給市場帶來什么新的增長故事?
讓我們拭目以待!
三、Klaviyo的啟示與暢想
1. 重視客戶,腳踏實地
有不止一家媒體在報道Klaviyo的時候,提到了“波士頓科技公司的樸素感”,Andrew也一直強調技術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炫技。
自從公司開始招人,Andrew就要求所有員工都盡可能多的與客戶交流(talk to customers as much as possible),平均每個月產品團隊要進行至少50次用戶深度訪談,做詳細的記錄,然后更新到公司wiki里。
這個文化延續了數年時間:甚至連技術人員,也被要求定期與客戶互動;新員工都會有固定的流程,去客戶支持部門輪崗,并且體驗完整電商建站流程和公司產品的使用流程。這種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形式,從始至終深刻影響到公司在文化、產品、招聘等方方面面的決策。
圖:像熟人一樣與客戶交談,你們本就相識
我非常喜歡 Klaviyo 的這句口號,既傳承了積極與客戶交流的理念,又表達了另辟蹊徑的品牌思路——“翻轉漏斗”。畢竟大部分營銷人都關注漏斗頂部(搜尋新用戶),但是 Klaviyo 卻號召大家關注漏斗底部,兔子先吃窩邊草。
為了更好的強化品牌與客戶的粘性,公司在21年開始大力推動“Klaviyo Academy”,新招了很多員工,為客戶提供指導和認證。除此之外,品牌活動也層出不窮,最典型活動就是“Klaviyo’s Live From Your Laptop”, 給用戶提供的一個自我推銷平臺,參加過的用戶往往粘性更強。
除了用心待客,公司另一個不得不提的耐心之舉就是SEO。
這也是個和時間做朋友的漫長工程,前期很零星,但是需要持續堅持。見效時間半年起步,但是能帶來超長期的穩定流量回報。除了我曾介紹過的ClickUp案例,高老師最近也寫了一篇萬字長文,把標桿級公司Zapier的SEO策略做了詳細拆解,感興趣的話可以前往圍觀,這里就不展開贅述了。
圖:Klaviyo成立之初就開始著手準備SEO內容
一套組合拳下來,即使公司很少做付費投放,也攔不住來自口碑和內容的海量商機。
2. 電商市場始終機會遍地
用一句話總結 Klaviyo 創業的切入點就是,亞馬遜在2012年時就證明了數據對電商的重要性,但當時獨立電商沒有這種能力,而且ESP也沒有能力。痛點很清晰:用戶都已經到你面前了,你居然拿不到他們的數據!
即使橫跨了十年,Klaviyo 依然是這個領域數據能力最好用的工具之一。而電商市場依然機會很大!畢竟時至今日,對賣家而言建站已經不再是門檻了。
不同以往之處在于,隨著2021年各大平臺新隱私政策的陸續落地,搜索和社媒廣告的獲客成本陡然上漲:蘋果取消了IDFA,谷歌開始用 FLoC 取代 cookie,Facebook 也開始限制使用外部數據——根據 TechCrunch 的一次調研,在2021年頭幾個月,Facebook 廣告的ROI下跌近半。
全球的獨立站電商賣家可能都將進入“私域”時代
畢竟新客戶的成交率拯救不了日漸高企的獲客成本,即使是放到購物車的商品,最終結算率只有四分之一。
一方面,EDM(Email Direct Marketing,郵件營銷),正是海外電商私域的主戰場之一。
畢竟作為一個古老的“去中心化社交平臺”,郵件的地位太穩了。根據 Radicati Group 的統計,郵件的全球用戶規模大約有40億左右,每年還在保持穩定增長,估算單日(非垃圾)郵件發送量高達250億~3000億封。
另一方面,從短信(Klaviyo的第二曲線)、到YouTube、Ins、Facebook、Snapchat、WhatsApp、TikTok,新的平臺與渠道也一直層出不窮,這意味著創新的機會也持續存在!
不同于國內被單一平臺壟斷的私域土壤,在海外除了電子郵件,還有許多其他的機會可以讓購物更容易、更快、更受數據驅動,并通過個性化和自動化為客戶和賣家提供更多信息。
新的營銷渠道,新的自動化,新的運營協作,每一個都令人無比期待。
3. AI會是下一輪變革嗎?
聯創Ed Hallen始終認為,面向中小企業的Martech是最適合bootstrap(白手起家)的方向之一。
Marketingtech,inthesmall to mid market where people are spending real money and sales cycles are short, really fits well for bootstrapping.
企業客戶從不吝嗇投入營銷科技,中小客戶的銷售周期短,二者一交叉就太適合白手起家了。
在電子郵件這個超長賽道里,最古早的玩家Constant Contact成立于1995年,2007年上市,2015年被私有化,2021年還完成了新一輪4億美金規模的融資;再加上Mailchimp等一眾老大哥,在Klaviyo成立的2012年,已經是巨頭林立的紅海賽道了(雖然當時醉翁之意不在郵)。
但回看這個賽道,在經歷了“純文本 → 富文本 → 數據驅動 → ?”幾輪迭代升級之后,幾乎每10年都會跑出來一批獨角獸企業。
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會是數據驅動之后的下一輪變革嗎?
Klaviyo已經在摩拳擦掌了,趕在2022年黑色星期五之前推出了自己的AI助手,并宣布在大促的4天里,幫助用戶發出了接近1.4萬封郵件和短信。
圖:Klaviyo的短信AI助手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謹慎,目前AI助手的能力還顯得非?!翱酥啤保吘?Klaviyo 背負著太多公司對于增長的期望,容不得任何閃失。反倒是像 Lavender 和 SellScale 這些后起之秀可以輕裝上陣,大膽選擇更激進的產品路線圖。
參考資料:
- https://foundercollective.medium.com/how-to-bootstrap-your-saas-company-to-1m-arr-before-raising-venture-capital-d3be086effa0
- https://techcrunch.com/2021/04/19/klaviyo-ec1-business/
- https://renegade.com/podcasts/flipping-funnel-klaviyo-cmo/
- https://www.iheart.com/podcast/269-demand-gen-visionaries-83325578/episode/scaling-the-95b-rocketship-with-kady-86663213/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T5pXq6OmEQ&ab_channel=JeffAmul
- https://techcrunch.com/2021/04/19/klaviyo-ec1-marketing/
- https://venturefizz.com/stories/andrew-bialecki-klaviyo-venturefizz-podcast
- https://www.saastr.com/klaviyo-ecommerce-ceo-andrew-bialecki/
- https://www.ecimediamanagement.com/eci-inflation-report-q1-2021/
- https://www.radicati.com/wp/wp-content/uploads/2018/12/Email-Statistics-Report-2019-2023-Executive-Summary.pdf
- https://techcrunch.com/2021/04/19/klaviyo-ec1-origin/
- https://techcrunch.com/2019/03/22/mailchimp-and-shopify-break-up/
作者: 覲開JK;微信公眾號:隨機小分隊(ID:randomclub)
本文由@隨機小分隊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