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互聯網VC的10點看法

3 評論 10406 瀏覽 16 收藏 14 分鐘

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經歷,訴說了其對互聯網VC的100點看法。挺有意思的,來看看吧~

(一)

VC的本質是什么呢?是商人,創業項目的股權是商品。商人靠買進賣出商品獲利,遵從商業法則,優質商品自然有人在門前排隊購買,垃圾商品哭著求商人收購。

(二)

在互聯網產品市場,資本一眼就能相中的優質商品大約只有1%。

還有10%屬于當前階段可買可不買的“原石”。

剩余部分是垃圾商品,喊破喉嚨也不會有人來買。

國內幾百家VC,每年開放融資的優質商品還不到幾百個,顯而易見VC會排隊搶購,門庭若市。我經常聽到VC用“沒擠進去”描述自己的失落感,幾億幾十億的募資又不能退回給LP,只能再買一點原石碰碰手氣。買誰不買誰,大概是靠眼緣吧。原石里大約有10%的項目成長為公認的優質商品,基本上就是賭博。

沒錯,前1%的優質商品才叫投資,后面的投資協議都是仆街率90%的賭石。

(三)

關于“什么是好項目?”創業圈和投資圈存在差異。創業圈通??粗厥袌鰞r值與用戶價值,投資圈看重的則是“有人接盤,我能套現”,后續輪融資的買家為自己帶來利潤。

我聽過這么一種觀點,對行業對產品理解得很透徹的投資人不是好的投資人??吹锰笍?,預知到這個項目最后是要仆街的,但他看不準的是,仆街之前被風口推動,或者包裝成功,拿到了好幾輪投資,這時先進來的投資人就套現賺錢了。

賺錢最重要,仆街不重要。

這時你一定會問,這個看得透徹的投資人,難道不能投成功概率高的項目嗎?

回答是,這樣的優質商品占比只有1%,他很可能遇不到,遇到也不一定搶得到。

(四)

評價一個投資人的核心指標是什么呢?很多人以為是眼光。

不對,是運氣。

在每年大幾千個融資項目中搶到數量稀少的好項目,難道不是運氣居多嗎?

某VC合伙人2016年看了200多個案子,只投出去一個。年底又遇到一個天使項目,算是比較好的原石吧,十分激動,第一次見面就連勸帶哄地簽了term,創業者說“我從未見過有如此熱情似火之人……”

一年看200多個案子,只遇到兩個下得了手也搶得到的,不靠運氣還能靠什么?

還能靠勤奮。有的投資人一年看大幾百個案子,馬不停蹄地跟人約談。在同樣的低概率下,看的項目越多,越有可能遇見好項目。

還能靠社交。通過人脈關系,及早獲得潛力股的消息,先人一步獲得創業者的信任。

因為垃圾項目占絕大多數,所以投資人更看重社交圈內獲知的,平均質量更高的項目。甚至有小基金合伙人說過,主動來找我的都不是好項目。這句話背后的意思是,如果你是好項目,早就被人追著屁股投了,哪里輪得到我來撿漏。大基金靠一線員工消化低價值任務,心存僥幸撿一個漏,小基金合伙人的時間寶貴,便依賴社交圈過濾信息。

(五)

從個人喜好的角度,我喜歡精通業務的投資人,實際上成功的投資人很少有精通業務的。有一些拿到過好項目的投資人,別說賽道常識了,連產品常識都不具備,也不是什么高深的產品模型,就是普通產品愛好者了解的常識。跟他們解釋常識特別麻煩,類似于“女人胸大比較性感”,你讓我快速證明一下,excuse me?也不是證明不了,我就是被你搞懵逼了。

這個原因剛才解釋過,投資人成功不成功主要靠運氣,其次靠勤奮與社交。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看案子、社交、談合約上面,還剩多少精力研究業務?再說投資領域這么廣,研究哪一塊業務?你把這塊業務研究透了, 根本遇不到好項目怎么辦?

歸根結底,優質商品的比例太低,逼迫著投資人廣撒網。那種專注于一兩個賽道的VC也不是沒有,但數量很少,算是另類。

如果不懂業務,選項目就是看賽道和看人。賽道潛力如何,判斷是從眾的,投資容易找到接盤俠;而創業者的才能/資源/個性/氣場,這些對人的判斷是恒定的。在熱門賽道里,有實力有資源的創業者,如果他對賽道的理解和切入方式有說服力,投資人就容易下決心。最后熱門賽道占一大半投資,冷門賽道的領先者占一小半投資,留給冷門賽道追趕者的投資只有5%。

所以創業者選賽道,就是選easy模式還是nightmare模式,選好賽道那一刻,你的命運已經注定了。so sad。

(六)

我去年跟VC打交道,遇到的一個問題是,投資人太老了。

嚴格來說,是VC合伙人太老了,清一色70后,已進入富裕階層,和產品的目標用戶互不理解。他提出來的問題,經常是他自己遇到的問題,跟目標用戶沒有一毛錢關系。我有次煩了,說話很不客氣,說這產品主打年輕人市場,你們70后怎么看我不在乎,我只關心90后喜不喜歡。對方立刻叫了一個90后助理過來看demo,現場問“你喜不喜歡”?助理很尷尬,說有的喜歡有的不喜歡。我心想這種調研方式也太他媽不靠譜了吧。

不靠譜的創業者很多,不靠譜的投資人也很多。但創業者不靠譜注定失敗,投資人不靠譜,只要運氣好,投到好項目,他還是可以成功賺到錢的。

從我的觀察來看,年輕投資人的產品眼光更好,雖然年長的身居高位。這個道理很簡單,普遍來講投資人都是產品外行,但大多數產品是為年輕人設計的,年輕的投資人以己推人,比年長的更靠譜。年長的以己推人就不知道推到哪里去了。

(七)

一個資深媒體人胖友,去投資行業待了一年多以后,私底下跟我講,投資圈跟別的圈子一樣,5%精英,15%聰明人,30%普通人,50%笨蛋。

區別在于,被創業者巴結多了,這個圈子里至少一半人認為自己是精英。

看到這條微博之后,另一位在頂級美元基金工作過幾年,后來跳槽到當紅創業團隊的胖友評論道:80%是笨蛋。

又有人評論道,按一年看200個項目的KPI,創業者遇到笨蛋投資人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當然,投資人遇到垃圾項目的概率更大。

真是相看兩厭。so sad。

(八)

雖然我是創業者,但有一點我得為投資人說話:創業者不要指望用契約來保護自己。

投資的法則是“追漲殺跌”。

如果你站的位置是“跌”,投資人預感到這幾百萬幾千萬會打水漂,就別太指望契約精神。從歷史經驗來看,產品勢頭不好,創始人力挽狂瀾重返上升通道,這樣的APP幾乎是不存在的,一旦進入頹勢就很難再拉起來。這時投資人做點什么違背契約精神的事情,我是能理解的。

比如我在2005年創業的游戲網站數據平平,頂級美元基金簽了500萬的協議,只到位一半就不給了,不解釋,就是不給。我嘆口氣,不說什么。5年后那網站居然還活得不錯,屬于極小概率事件,誰都不必心存僥幸。

你想想看,如果是個好項目,投資人排隊等候也要見創始人一面,怎么舍得放走到手的金雞。但當初判斷失誤投了你,忽然間清醒過來,知道這幾百萬幾千萬一定打水漂,拉下臉止損,不合理卻合情。這時不止損,相當于燒錢給你玩票,那得有多難過。

所以創業者唯一的出路是把產品做好,把數據做大,讓投資人和你能分享利益。如果投資人看見的全是紙灰,沒有利益,也就沒有情面可講了。

(九)

VC都喜歡獨角獸,喜歡追著你問能做多大,投死100家沒問題,投中一家獨角獸那可就發了。但我最煩別人問到這個。

第一,我不信獨角獸在B輪之前已經有了“做獨角獸”的宏大目標。

第二,我沒想過做獨角獸啊。

看口型:“我沒想過做獨角獸啊”。

產品有自己的生命曲線,最后長成什么樣子,有多大,仆街嗎,自然演變的上限在產品建模的時候已經定下來了,幾乎無法更改。這就是我經常說的邊界論,宿命論。

好的產品經理能夠逐步厘定產品邊界,但不會把“最終做到多大”當作目標。數據永遠都不是最終目標。強有力的產品應該追隨自己的價值觀,強大的價值觀+堅實的執行+高成長性的市場+開放的時機窗口,都湊齊了,最后就會有好結果。不必為了做數據做增長去想東想西。

該仆的都會仆,躲也躲不過。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我跟投資人交流,會告訴他產品目標是什么,目標背后的理論分析是什么,實現目標的路徑是什么,最后能做到的規模取決于大市場的哪幾個變量。因為變量是目前不可控的,“能做多大”取決于投資人的理解和想象,對此我什么都不承諾。

(十)

很多創業者不了解VC,敬畏VC。最后,我告訴你一個快速了解VC的偏方。

首先把自己放在招聘方的心態,去拉勾看200份簡歷。

你會看見極少數資歷特別好的,但你一看就知道請不起的牛人。

你會看見極少數資歷相當不錯,也請得起,你立刻就想擺出求賢若渴的體位,舌綻蓮花哄他加入的牛人。

你會看見一些資歷還行,但只達到你的一部分要求,可招可不招的熟練從業者,猶豫不決到底招進來哪個。

你會看見巨多資歷完全不行的簡歷,看15秒簡歷就快速跳到下一份,即便他們給你寫情真意切的千字應聘信也完全不考慮。

當你和這個人簽署合約之后,如果他的表現不佳,你會辭退他,及時止損。

如果他入職一年以后又離職了,雖然遺憾,但你更看重這一年里他作出的貢獻。

現在你明白了,VC看項目,跟創業者看簡歷的心態是非常相似的。創業者回憶一下自己對待簡歷的態度,那就是VC對待BP的態度。立刻去拉勾看兩小時簡歷,然后你就進入了若有所思的賢者時間……并且加深了對VC的理解。

#專欄作家#

純銀V,蟬游記創始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網易網站產品部總監。一個文藝加文筆好的產品經理。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mark

    來自廣東 回復
  2. 寫的好幽默,但是又是那么真實??春啔v,多好的一個比喻。

    來自江蘇 回復
  3. 發現你寫作都有自己的套路。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