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越虧損,越要計算『長期利潤公式』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管理者應該要明白,哪些動作應不應該做,哪些動作最終能產生利潤,在過程中逐漸保留那些長期產生利潤的動作,摒棄那些失敗的動作。這就是長期價值帶來的長期利潤。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商業的本質就是交易。
而交易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系,被交易的那方也可稱之為客戶。
既然客戶是人,那么客戶一定符合人性的自私理論,既然產品方也是人,那么也一定符合人性的自私理論。
經濟學假設,人都是自私的。
這個自私在基因里就留下了,那就是不讓自己吃虧。
例如客戶端,假設我們跟對手提供一樣的產品,對手比我們便宜,那客戶是不是選擇別家了。
例如產品端,假設我們賣一件產品的利潤是10塊錢,但我們的成本就要12塊,你是不是就不會賣了。
在我的企業研究中發現。
那些沒有經營好客戶價值的公司,都發生了虧損。
那些懂得經營客戶價值,? 懂得完善用戶生命周期的公司,最終都產生了利潤。
這就很有趣了。
難道用戶價值經營這么神奇嗎?
上篇文章我們強調了長期價值,那么這篇就是長期價值的延申,長期利潤。
在長期利潤公式中,我們會知道,哪些動作應不應該做,哪些動作最終能產生利潤,在過程中逐漸保留那些長期產生利潤的動作,摒棄那些失敗的動作。
今天,我會用口腔門診的例子來進行整體的解釋。
一、長期利潤公式
我想無論是工作還是創業,每個人都會有指標考核。
老板會考核員工,這個月花了多少錢,獲得了多少利潤,老板自己也會看這個月最終賺了多少錢,有沒有虧本。
那么在這個考核過程中,怎么判斷成果就成了一件很關鍵的事。
例如我們現在開了一家口腔門診。
在開業之前,我就得招聘前臺、護士、現場咨詢、醫生,另外還得購買口腔器材。
從我開業當天起,每天一睜眼所花費的成本就有:員工的工資,租金,器械折舊費。
這些就是店里的”固定成本“,也就是什么都不干都必須花的錢。
除了這些,店里每天的浮動成本還有:水電費,材料費。
也就是隨著客人數量的變動,這些成本也會有變動,例如臨下班又來了個客人,是不是要加班再耗多點水電和材料。
而我每天掙的,就是客戶來店消費的訂單錢。
例如我開的這家店,路過有人看到進來拔了個牙,收費300,那么這300減去我的成本就是這個客戶的毛利。
這些客戶稱之為自然客戶,利潤公式為:
利潤=訂單金額 -(水電費+材料費)- 固定成本
但是,你新開一家口腔門診,又沒有名氣,總不能每天都有自然客戶來吧。
所以就需要我們通過一些引流手段來引導客戶過來交易。
例如口腔引流的方式有:SEM、SEO、轉介紹、免費潔牙、信息流、派傳單、送禮品、健康講座、社群、直播賣貨、抽獎、免費拍CT等等……
那么通過這些方式引流來的客戶,就是我們的目標客戶,所付出的成本,就是獲客成本。
所以,通過我們引流過來的客戶所形成的訂單公式就是:
利潤=訂單金額 -(水電費+材料費+獲客成本)- 固定成本
可是,這樣公式就算完成了嗎?
不,絕對還不行。
因為我們要算的是長期利潤公式,所以我們得在這個公式上繼續細分。
我們的客戶是什么樣的人群呢?是感性消費還是理性消費的,他們來過之后會不會再來復購,會不會介紹朋友也一起來看牙。
例如通過數據得知,我們的客戶有80%都會在未來一年內產生3次復購。
那么我們的用戶價值,就不單單是第一次來消費的那點價值。
我們能一共能服務這個客戶多少次,每次服務客戶能有多少毛利,決定了這個用戶的總價值。
用戶價值=客戶生命周期購買次數 x 每單毛利
以派傳單舉例:
我們通過找人在門診和地鐵附近發傳單(例成本30),憑借傳單可以來現場半價潔牙(成本50售30),前臺登記好客戶信息后,就可以開始計算客戶價值了。
比如有些客戶來體驗過我們服務之后,覺得還挺不錯的,就會介紹朋友,同事一起來。
有的客戶體驗后的第二周,又過來拔個牙,逐漸也成為了熟客。
雖然,半價引流過來的客戶首次體驗是虧損的,其中也很多客戶也不會來第二次。
但只要我們的復購比例大于流失客戶。
那么這個活動就是可持續的。
如果我們把派傳單的人工和半價活動當作獲客成本,那么哪怕客戶首次潔牙我們是虧的,只要客戶后續再次來消費項目,那么我的用戶價值就大于獲客成本,最終也會在長期利潤中顯示。
公式如下:
長期利潤=用戶價值-獲客成本-器械折舊-水電費-材料費-獲客成本-固定成本
有點懵是吧,我換個數字的,以3次復購為例。
長期利潤=(30+500+100)- 80 -器械折舊-水電費-材料費-獲客成本-固定成本
這樣長期來看,我的利潤是盈利的。
如果這個活動每個月能帶來100個新用戶,那么最終公式則是:
長期利潤=100 x 630- 80 -器械折舊-水電費-材料費-獲客成本-固定成本
可是,在沒有長期利潤公式之前,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這樣計算的。
例如我們獲客成本是80塊錢,售價30,還有浮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在,一看就是個虧本活啊。
這種方案根本就通過不了。
因為這里考核的是短期利潤,是當次消費,最多只能體現用戶價值的?或?。
很多部門在執行的時候,領導看到第一個月虧損,第二個月虧損,直接就砍掉這個活動了。
這種考核方式沒有考慮到用戶生命周期,最終結果上也沒有拆解用戶復購,轉介紹等數據。
而長期利潤公式則將完整的消費鏈條放在了一起。
當我們計算出準確的利潤公式時,就能知道哪些動作是可重復操作的,哪些是需要放棄的。
并且還能對我們的業務進行指導,完成對客戶的分層,分類管理。
只有對客戶的正確管理,才能激發更長的用戶服務次數。
二、為什么有些動作只會短期盈利
在經營過程中,任何動作都會引起長期利潤的變化。
當我們用長期利潤來指導業務時,就很容易判斷哪些動作該不該做。
指標就看做和沒做這個動作之間對比,長期利潤是降低了還是提高了。因為我們提取的是用戶價值,所以長期利潤也不能只看GMV一個指標。
而是應該將GMV,復購率、轉介紹率一起進行考核。
以信息流投放為例:
這個月我們投放了信息流種植活動,獲客花了30000得到了100個客戶,最終成交了14人產出了21000的業績。
ROI為1:0.7,當月虧損9000元+其他成本。
經過長期利潤公式我們得知,這14個客戶里面,其中有50%會在未來的六個月內再次交5000元補款,就等于7 x 5000=35000元。
那么總的長期公式就是:
信息流投放利潤=(21000+35000)-30000-浮動成本
好,現在我們知道,這個動作是可以重復去做的。
但是利潤并不太理想,怎么去提高呢?
這就需要我們在經營過程中,不斷的提出方案,然后進行測試-驗證-優化-測試,最終再看長期利潤數據有無提升。
以A方案“降價”為例:
現在信息流投放種植牙活動,售價為1500一顆種植牙,可成本都要1000元,利潤太少了。
那我們可以通過換材料的方式,進貨為700的種植牙,然后售價1200。
同樣的利潤,但客戶端看起來則比平時省了300塊錢,于是當月的成交人數翻了一倍,因為人數多了,所以當月利潤也高了。
那這個動作可持續嗎?
當我們把長期利潤表拉出來看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個問題。
成本和售價都降低后,當月GMV確實高了不少,可是長期利潤考核的復購率和轉介紹卻大量流失。
因為材料質量降低后,客戶體驗也降低了。
于是有的客戶復診的時候開始變更醫院,有的還給了差評,直接導致用戶大量流失。
所以當我們以長期利潤為價值考核時,就很容易知道,A方案并不可取。
再看B方案“優化話術”。
在用戶價值中,除了考核長期利潤,還需要對用戶分層分類,這樣才能進行合理化經營。
B方案就是要對這些分層分類的用戶,針對不同人群用不同的方式交流。
例如我們發現,有種植意向的客戶分為兩大層,一類是感性客戶,一類是理性客戶。
理性的客戶非常在意價格,在意質量,會多家了解比較。
感性的客戶非常在意信任感,在意品牌知名度。
那么針對這兩種客戶,B方案給出的策略就是:
理性的客戶盡量微信成交,感性的客戶電話溝通。
底層邏輯就是,理性的客戶不缺時間,但缺內容,他們往往會多家了解,但了解的內容僅限商家口頭講述的。
那么這種客戶,電話溝通的效果就不如微信。
微信里,能給理性客戶發案例,發品牌歷史,多聊天詳細介紹產品優勢,當用戶了解到你的信息比別家的多,自然對比下來選擇的機會就變多了。
感性的客戶則不同,他們沒時間了解你更多信息,最好能用幾句話打動到他,不然客戶就流失了。
那么這種客戶,微信就不如電話溝通效果好。
電話里,就應該直接把信任感建立起來,例如我們曾獲得市里頒發的優秀門診排名榜,曾上過央視,品牌有保障。
所以你看,給用戶分層之后,我們對于提升長期利潤的動作也明確起來了。
針對理性客戶,可以多建立案例庫,完善產品優勢,那么感性客戶就能針對的進行品牌投放。
通過后臺數據發現,這樣做之后當月的用戶價值提高了。
以往100個客戶只能成交14個,現在能成交26個,最終長期利潤也提高了,并且轉介紹率和復購率都沒有降低。
以客戶單價1500來算,最終長期利潤變成:
1500*26=39000,13*5000=65000
長期利潤=(39000+65000)- 30000 – 浮動成本
所以當我們以長期利潤為價值考核時,就不難發現,B方案是可以重復加大力度做的。
三、長期利潤公式的難點和優點
在口腔行業里,大部分經營都不是由創始人一手跟進的,而是設立一個職業經理人的崗位負責執行。
我想,其他行業也差不多。
那么在經營中就會迎來第一個難題,執行者的考核期比用戶回報周期短。
一般的崗位設定試用期是3-6個月,普遍3個月。
還是以信息流為例,如果信息流的客戶,復購周期比較長,以6個月為基準。
那么在持續3個月ROI都不成正比的情況下,這個職業經理人就過不了試用期。
那公司會怎么做呢?
- 換一個職業經理人
- 砍掉這個項目
換個經理人執行,還是以6個月為基準,那么第二個人重新拾起項目的時候,就會重新面臨開始的情況,連續3個月ROI不成正比。
你以為,到第三個經理人就好了嗎?
不,這不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通常經過前面的試水,公司已經花掉一大筆錢,急需回血。
這個時候就會暫停項目,靠以前積累的老客戶恢復點資金止血,那么在暫停項目的這個期間會導致什么。
是客戶流失。
多數客戶需要經常維護才會發生復購行為。
以第一批投放的14個客戶為例,在初次體驗后,會剩余7個客戶在6個月后再次進行就診消費。
那么在暫停期間,很有可能因為競爭對手的跟進而轉去別家就診。
以50%的流失率為例,最終我們第一批客戶就只能收回7*50%*50%*5000=8750,也就是說原本能收回35000的,現在只能收回8750了。
而這也直接導致了長期利潤發生改變,用戶價值小于獲客成本。
很多公司都會出現這種情況,見到競爭對手投放有利潤后,就去模仿跟進對手。
可模仿了幾個月后發現并沒有產生效果,就逐漸放棄了。
而對手增長則越來越高,最終占據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這里面跟職業經理人的周期也有關,能不能把一個有效動作堅持下去。
第二個難點則是資金。
像品牌投放這種動作,到底應不應該長期做呢?
我知道品牌投放有價值,但是又不知道價值什么時候才能成為利潤,1年、2年還是3年,都是未知數。
所以在投放的當月起,就得開始計算回報周期,確保手上資源能夠支撐到盈利。
長期利潤公式的優點也很簡單,優化業務和緩解焦慮。
像B方案中,業務動作就分為了2類,理性類不斷打造成功案例,挖掘產品優勢,感性類不斷加大品牌知名度。
以常見的問題為例,客戶嫌地理位置遠不肯過來怎么辦?
這類就屬于理性類,這就需要我們的小伙伴繼續在溝通上增加品牌好感,讓客戶感到獲得的價值大于距離。
那么這就又需要我們繼續打磨產品,更新產品介紹,優化服務體驗。
而在這個長期公式里,你會知道每月的訂單會有怎么樣的增長,雖然當月的ROI會發生虧損。
但是你知道。
在未來的第幾個月,這個虧損終將變成盈利。
那么執行者就有信心將項目長期的落實下去。
最后,都說成年人的世界只有篩選沒有教育,但有些流程就是在教育優化中建立起來的,并不是換人或者篩選就一定可行。
前提是,你得先發現準確優化的動作。
而有效動作,又隱藏在長期利潤中。
目前口腔市場競爭這么激烈,那些已經穩定產生利潤的公司,你們就珍惜吧!
畢竟不是每家公司都能產生長期利潤的。
尊重祝福!
《文末附上思維導圖》
文章已結束,此時關上手機,安靜讓自己思考3分鐘,思考得認知,實踐得真知。
最后補充,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記得做輸出,不要只輸入過過腦癮,這里的輸出就是思考后的行動,唯有行為,才有改變。
本文由 @競爭原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