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家企業的真實情況為案例,提煉出幾點增長原則

1 評論 5106 瀏覽 18 收藏 13 分鐘

具體描述遇到的問題,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定位問題的能力,但其根本一切都是增長問題。作者提出了一個框架,通過多家企業的真實案例提煉其中的原則。接下來跟著文章一起,理理這個框架的基本原理吧。

基本上沒有哪個客戶,能具體描述出遇到的問題。這也正常,定位問題是專業能力。就像病人通常只能描述現象和感受,醫生才能給出診斷和治療方案。

客戶會說,不知道怎么把這個業務、產品做好。

以我的視角,一切都是增長問題。我是怎么思考的,框架性思路是什么,這次分享給大家。從目前服務的幾家客戶來說,效果挺好。

這個框架是:目標、路徑、組織、執行。

一、好目標,不能傻拍硬推

千萬別小看這事,在我服務的客戶里,80%在目標制定和共識上都有問題。

比如,目標隨便拍,去年1千萬,今年就2千萬。團隊很難服氣,覺得完不成是理所應當,而且也有負面情緒。

還比如,目標本應該是把大家擰成一股繩的工具,但下級說不清上級的目標,同級協作方也不知道其他人在干啥。

更嚴重的,制定的目標干脆就是錯誤的。只看新客不看復購,或者只看社群體量不看有效用戶數。這種目標完全跑偏,很容易達成,但對業務是有危害的。

那怎么把目標定好,說幾個原則:

1. 目標分為直接和間接的,都可以有,但得合理

直接是伸手能夠到的,是給了動作能看到反饋的,打一拳能看到一個坑。比如渠道拓展、sku新增、復購提升等。間接是指綜合性指標,比如DAU和GMV。只要業務體量不是很小,一般沒人敢說自己能提升這倆指標,這就是不能直接夠到的。

這倆指標都要有,間接指標是用來給方向的,或者老板自己背。直接指標是衡量和指導團隊工作效果的,是日??吹?。一個遠,一個近,都要有,且不能互相串座。

2. 制定目標要有討論的過程,得讓團隊理解和接受

很多公司的目標,是從上到下粗暴傳達的,就是扔到員工臉上那種。不僅很難被理解,而且也很讓人反感。

最好的狀態,是召集相關人參與討論,一起把目標和路徑順出來。最差的情況,總要開個會解釋一下,哪怕是老板單方面輸出,也要有個制定的邏輯,思考的過程。

其實老板的視角是可以碾壓大部分員工的,只要你愿意和大家講,員工基本都能接受,能有理有據提出不同意見的人是極少的。

3. 創意型工作,別簡單粗暴的用目標來獎懲

如果不是銷售或者計件付費的工作,就不能只「以成敗論英雄」。因為執行過程有很多復雜因素,不可控,會導致躺贏和躺輸??赡苡械膯T工,沒做啥有價值的事,因為分工有利或者外部因素的優勢,達成目標,那就不該獎。

反之情況的員工,也不該罰。這點要求老板自己有業務判斷能力,能看明白這里面的事。

二、好路徑,不怕難只求對

路徑是戰術、是策略,是從現狀到目標的實現方法,所以非常重要。

怎么選好路徑,也分享幾個原則:

1. 先窮盡所有可能,不考慮其他因素

我要減肥,有幾種路徑?有氧運動、控糖、規律作息等,要把所有達成目標的路徑全部列出。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到心無旁騖,別去想“我可能沒時間運動”、“我應酬多很難控制飲食”,這些都是擋在路徑上的問題。

這時候不要因為預感到有問題,就忽略某種路徑。因為凡是問題,就可以被解掉。

尤其是路徑列出后,會讓你更聚焦在幾個問題上,會明確:如果我想達成這個目標,首先就要解決這3個問題。把注意力放在這些問題上,絞盡腦汁、調動資源去解,或許真的就有機會。

所以,在這一步要做到窮盡所有可能。

2. 第一性原理,去拿下正確的難題

有個老板,在某個細分業務上一直沒有進展,還影響到整體。我就找到這個業務的負責人,和他交流問題在哪。

問題找到了。這位負責人一直覺得,因為手里的人力不夠,很難兼顧現有的業務,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在老板關注的那件事上,一直沒辦法全身心投入。

負責人對這件事的定義是:如何在現有人力的情況下,把西瓜和芝麻都兼顧。這個認知是錯誤的。

按照第一性原理去思考,應該是如果要達成兼顧,那么需要做那些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甚至需要老板給什么支持。如果人力就是卡點,就要去解決。不用管之前的HC分配,或者什么其他約定。把這件事的思考過程告訴老板,他的視角和負責人是完全不同的。

老板可以從其他部門借調,也可以放出臨時HC,或者用外包團隊先進駐總之解法很多,但這是負責人拍不了板,也可能想不到的。

3. 選最優路徑,而不是最理想路徑

如果死活搞不定怎么辦,有些路徑就是走不通。沒關系,這是正常的。我們追求窮盡,只是不想遺漏,而不是列出todo要拼死完成。有些路徑就是不通,那么就要做其他選擇。

做這個選擇,就要考慮性價比,考慮可能性。所以我們要選擇最優路徑,而不是最理想路徑。理想路徑是邏輯上最正確的,但可能成本高、時間久、性價比低,最優路徑是權衡各方因素的結果。

三、好組織,有協作少打架

怎么做事,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團隊怎么搭,組織怎么設計。

又是很大的話題,說幾個原則:

1. 要有容納度,關注人才類型豐富度

老板容易招聽話的人,或者和自己聊得來的人。這類人不能多,因為很可能和你是同一類型的人。比如,類似的知識體系、三觀、表達方式等等。也會有相似的優缺點。也就是你擅長的,他也擅長;你不擅長的,他也沒辦法給你什么補充。

人才類型的豐富度,體現在不同的優勢特長,以及擅長不同的領域。創始人是做技術出身的,講系統講邏輯,非常冷靜和理性,也很枯燥無趣。

這時候就需要有完全相反的人才類型,擅長做銷售商務,有能力做激發和帶領團隊,連接外部資源等等。團隊內部有碰撞和爭執,只要是停留在業務層面,都是好事。對乾隆來說,和珅和紀曉嵐的同時存在,更重要。

2. 設計協作,弱化屁股對腦袋的影響

屁股一定決定了腦袋,這是人性。但嚴重的情況,企業內部就形成筒倉效應,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互相封閉,沒有連接??蓪τ诠緛碚f,組織和員工之間的協作,是核心訴求之一。

完全打破組織分工,也不現實。所以老板就要在現有分工基礎上,設計協作流程。舉個常見案例,負責獲客的市場團隊,與負責留存轉化的產品團隊,是互相制約的關系。后者噴前者,拉來的用戶質量太低了,把產品的留存都拉下來了。前者噴后者,自己做的產品留不住人,市場不就在做無用功嗎?!

這個問題只能老板解決,設計協作流程。讓市場和產品團隊,抽調人力成立橫向的虛擬團隊,也叫FT。要求明確總負責人是誰、具體誰在參與,最關鍵的是,總負責人要有給參與人打績效的權利,雙方要有共同和細分目標,要有周報周會等溝通機制。

這些協作方式建立后,對之前的互噴會有極大程度的緩解。對于老板來說,設計多個協作模式,本質上是解決了各種部門分工死板生硬,以及存在三不管地帶的問題。也減輕自己的管理壓力,和溝通成本。

四、執行,盯細節找問題

以前有個說法,老板核心職責是定戰略、找人、找錢,這個沒錯,但不代表老板就不盯細節啊。如果老板不關注細節,就不接地氣,不懂業務的機會和問題,那還怎么做決策。

老板怎么盯細節,有幾個原則:

1. 自己得懂

不懂,還盯,就是瞎指揮;懂了,去盯,能保證事情是往自己預期方向發展的,也能震懾團隊。老板不用擔心自己盯的過于細,員工會抵觸。要知道員工是有困惑的,也是想自我提升的,所以希望老板有幫扶和指導。問題在于如果你不懂,對員工來說就是添亂了。

當然老板不會什么都懂,只懂一方面。沒關系,可以學。比如常年做產品和研發的老板,那就多和銷售同事去拜訪客戶,去做線下調研,把自己扔到市場里、客戶中,被蹂躪一番,就能學會了。

2. 多盯少說

讓老板去關注細節,而不是去嘮叨細節。你關注到的問題,團隊未必不知道,而且往往解決方案是系統長期的,需要關聯多個因素的。團隊正處于解決問題的過程,老板這時候來「指導」幾句,會打亂系統性的解決方案,會導致動作變形。

也就是老板說的現象雖然沒了,但本質上問題沒有解決,甚至更嚴重了。這個道理的背后,首先是相信團隊,給時間和空間;其次是對系統問題有敬畏之心,不要隨意下手解決具象問題。

以上,就是全部。是我在服務多家企業客戶,解決他們增長問題的過程中,提煉出的幾個原則。

專欄作家

韓敘,微信公眾號:運營狗工作日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原貓眼電影產品運營專家,創業時經歷了0到1的艱辛,在百度時規劃了海量用戶的玩法。從業10年,專注互聯網運營領域,包括產品運營、用戶運營、社區運營和UGC運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什么叫增長?

    來自遼寧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