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 OpenAI 與創業者的愛恨情仇,我們與 10+ 行業人士聊了聊

0 評論 4239 瀏覽 8 收藏 20 分鐘

在OpenAI首屆開發者大會結束之后,AI科技從業者也陷入了熱切的爭論,有些從業者可能對OpenAI的系列動作感到緊張,有些從業者則展示出相對樂觀的看法。那么,創業者還有機會嗎?不妨來看看這篇文章的講述。

「AI 領域的小公司有沒有機會?還是說 OpenAI 的 dev day(開發者日)會變成中小企業的 911(另一個不能說的日子)?」

11 月 7 日早上 7:54 ,前阿里VP、AI 科學家賈揚清在朋友圈發出了這一感慨。

同一時間,除了賈揚清,全球幾乎所有的 AI 科技從業者也以各種方式發布了一個 AI 話題動態,且這些動態都指向同一事件:OpenAI 在美國時間 11 月 6 日(北京時間 11 月凌晨 2 點)召開的首屆 AI 開發者大會,堪稱 2023 年的“AI 春晚”。

在這場短短 45 分鐘的發布會上,Open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公布了一系列引發熱議的成果:面向開發者的 GPT 4 Turbo 整體降價、GPT Assistant API 發布、自定義 GPT、GPT Store……給 AI 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此前,GPT 的知識庫只更新到 2021 年 9 月,而全新的 GPT-4 Turbo 則學習到了 2023 年 4 月之前的互聯網知識。換言之,OpenAI 的大模型在半年內學習了互聯網一年半的知識,更新速度飛速。

此外,Sam Altman 稱,OpenAI 聚攏的開發者數量已達到 200 萬。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據粗略統計,全球程序員數據大約 2700 萬,中國程序員大約 800 萬,而據不久前華為數據公布,鴻蒙開發者生態發展四年才剛突破220萬。相形之下,OpenAI 的開發者生態發展實在是迅猛。

大會結束后,大家紛紛將 OpenAI 比喻為蘋果 OS,本質上都是「技術封閉,生態開放」。

推特上,一條推文迅速走紅,有創業者稱:OpenAI 的這一系列操作「抄」了很多 Ta 的后路。一部分中間層創業者表示,「上半年好不容易搭起的戲臺班子,下半年就被拆臺了?!?/p>

但另一邊,同樣又有很多從業者對 OpenAI 引領的變革心懷樂觀。賈揚清也在朋友圈中表示:「在 OpenAI 各種升級的背后,其實體現出其創新的速度在減緩,這反而正是中小 startup(創業公司)奮起直追的機會點,這點我充滿信心?!?/p>

OpenAI 首屆開發者大會結束后,雷峰網也聯系了十多位密切關注大模型技術的從業者,圍繞接下來大模型的趨勢、生態與機遇進行了探討。

一、技術內卷失去了意義

自去年 ChatGPT 推出后,國內的大模型公司進入了激烈的“基座大模型”與“行業大模型”內卷局面。但這次 OpenAI 開發者大會公布了 GPT-4 大模型的一系列成果后,更多人清醒地意識到,OpenAI 在技術上領先的優勢不是一星半點。

基于這一現狀,一位業內人士柳芳評價:「在 OpenAI 上的技術創新變得沒有意義?!共粦つ康貙?OpenAI ,一味地盯著自身的技術短板去提高。

「中小開發者,要放棄自己繼續在大模型技術本身的深入。于他們而言,研究大模型的任何技術方向都沒有什么意義,不如把精力轉到落地業務上來。因為在大模型領域的任何一點兒進步,都可能被像 OpenAI 這種大平臺的技術更新一下給迭代掉?!鼓翅t療人工智能公司 CTO郭旭如是說。

對于有志于做 AGI 或者通用底座能力的大模型創業者,郭旭表示,國外的數據能力與算力基礎明顯要比國內好,所以要跟上他們的水準可能是一件非常難的事,不如專注在中文領域做好中文的通用大模型。

盡管目前的政策保護能使得國內的大模型廠商遠離 OpenAI 這樣的競爭對手,但直面它們的競爭可能只是個時間窗口,并且時間不會很長。

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OpenAI 開發者大會中「技術上沒有什么新的東西?!辜词?OpenAI 已經從更長的上下文長度、更強的控制、模型的知識升級、多模態、模型微調定制和更高的速率限制迭代 GPT-4。

言圖智能的 CEO 羅予晨認為,大會發布的語音和圖像模塊、數據庫、API 等,國內的大模型創業公司在過去半年里都已陸續有過探索。國內廠商如果只用 OpenAI 的大模型能力,直接調用這次發布的新接口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但若要組合多種大模型能力,可能還是要獨立開發。

一位面向日本市場的AI 創業者張濤也坦言到:

「本次大會并沒有什么特別驚艷的技術方面的提升的點。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更長、更便宜的 GPT-4 的支持以及 GPTs。尤其是GPTs,雖然之前就有插件系統,但是這次提供的 JSON 模式以及多次函數調用以及官方廣而告之的商店,會為 OpenAI 拉攏一大片開發者入駐?!?/p>

如此一來,更泛化的 AI 能直接碾壓很多垂直方向的創業機會,比如做各類虛擬助手、文生圖的公司等,這些方向的AI 公司要面臨相當嚴峻的市場考驗。

雖然很多人抱持著沒必要硬卷技術的想法,但仍然有人在認真做技術。

賈揚清就認為,在 OpenAI 升級的背后,其實體現 OpenAI 在 fundamental innovation(基礎創新)上的一點窘境,沒有一個 feature(功能)是沒人在做的,這和一年前的 ChatGPT 大為不同,可見創新的速度在減緩,這反而正是中小 starup(創業公司)奮起直追的機會點。

二、大模型中間層將要被「擊碎」

千萬不要基于 OpenAI 做 PaaS,否則必然會被 OpenAI 下一個版本所代替?!箍催^ OpenAI 開發者大會后,某云廠商的內部人士李睿感嘆到。

其實可以見得, OpenAI 想要橫向做生態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

過去,業內通常認為大模型行業會是類似于云計算的三層架構,但從 OpenAI 開發者大會看來,由于其基礎大模型的能力在快速發展,其技術能力邊界和底層模型巨頭的商業邊界都尚未確定,使得大模型的中間層可能比之前預想的要「薄」,甚至不排除更多的垂直一體化可能性。

在未來,大模型行業可能會更加傾向形成數據庫領域的兩層架構,即“基礎大模型—大模型應用”。在大模型應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社會運行的基礎。

「我認為這一次 AI 革命的核心在于Agent(智能體),大模型只是基礎設施之一,最終將以Agent的方式將專業人才的經驗進行泛化和通用,而此次 OpenAI 的發布會恰恰證明了這個大趨勢?!咕G洲資本創始合伙人張津劍說道。

關于對 Agent 創業者的影響,某分析師抱持積極態度:「OpenAI為整個生態中的基座模型公司與上層應用開發者劃定了一個新的邊界。由于編程門檻的大幅降低、Assistant API的助力以及GPTs商店的上線,Agent創業格局在短期內將變得更加激烈,但中長期的前景也毫無疑問在變得更加明朗?!?/p>

瀾碼 CEO 周健表示,大語言模型相當于是新的 AI 原生軟件的基座,OpenAI 這次發布了GPT Store 和 Assistant API ,在很大程度上把基于開源模型做中間層的路線全給堵死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OpenAI 有那么多錢,并且是開源的,加上品牌足夠強、價格也有優勢,那么開發者肯定都會去用他的。千萬不要緊貼著開發者去做事情,中間層太薄,沒有機會的?!怪芙》治?。

基于 OpenAI 的定制化 AI 工具,應用落地的過程會變得更簡單。

「之前還需要利用 LangChain 等工具鏈,現在看起來隨著 OpenAI 面向開發者的工具進一步完善,人人可以開發 AI 應用的時代看起來不遠了?!雇顿Y人周蕊告訴雷峰網。

這也意味著, OpenAI 的 GPTs 讓用戶能夠更低門檻地參與到應用創新,通過平臺化思維為用戶打造更多樣化、更豐富的產品服務。

「但同時也需承認,OpenAI 目前提供的工具是很淺的 UI 相關的工具,并不涉及到嚴肅 AI 應用的核心邏輯??雌饋?OpenAI 希望統一前端展現,有點像 Apple 做的事情?!笲abel.cloud CEO 張海龍如是說到。

三、創業者還有機會嗎?

OpenAI 開發者大會結束后,人們不禁思考同一問題:OpenAI 的一系列操作,是抄了創業者的后路,還是在給創業者機會。

對此,OPPO 智能交互部部長、小布助手首席架構師萬玉龍博士回應到:「要相信,像 ChatGPT 這種顛覆性技術的誕生和演進,是會給更多創業者帶來更多機會的?!?/p>

誠然,「更多創業者」的定義不再局限于過往大家熟知的以產品經理、工程師為主要實現者的研發團隊,讓更多有創意、用戶思維的非 AI 領域的人也有機會參與打造 AI 產品生態,從這個視角來說,OpenAI 的生態建設是開放的。

同時,這里的「更多機會」意味著能夠實現更多用老舊技術無法滿足的需求,讓更多場景的高效信息生產和消費變為可能。

其實,OpenAI 給開發者帶來的好處,遠不止這一點。以 GPT Builder 為例,這一功能直接創造了一個新的職業——不會編程的應用開發者,只要在界面中用自然語言和機器人交流就能做APP,也可以分享給其他人,甚至上傳至商家應用商城,也可以拿到收入。

據業內人士古麗透露,字節的 bot studio(機器人工作室)也在做類似的事情,該功能已經小批量上線到豆包 APP。

針對 GPT Builder 能自行開發 GPT 的這一功能,周健則認為:「這一功能開發的程度還遠遠不夠,目前階段更加像是一個“玩具”,是很難用起來的。對于小白開發者來說會覺得很有用,但對于專業做工程化的團隊來講,所輸出的產品遠不能達到賺錢的程度?!?/p>

可見,OpenAI 的做法著實會給到一些創業者機會,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之前就是只想套殼,卻沒有真材實料的公司,是遲早會碰到被 OpenAI 抄后路的情況的。

「現在很多中間態的創業者的后路被 OpenAI 堵死了,但是在逐步往上走的過程中, OpenAI 應該會使得更多人更容易去做新的 AI 原生應用才對?!怪芙≌f到。

在 OpenAI 上做技術增強沒有意義,也許,再往下走一步,把技術和場景、業務結合起來也不失為一條不錯的路。畢竟, OpenAI 不可能深入到每個行業做地推,而創業者可以。

宜遠智能 CEO 吳博調侃:「OpenAI與創業者的愛恨交織,集中在to C場景(也包括小小b)。原本,OpenAI 為 C 端提供工具,但它蓄意或不經意間下場做應用,這的確讓一部分 C 端應用頓時從天堂到地獄,但 C 端的世界里,本來就沒有容易二字,怨不了誰?!?/p>

但同樣也有行業內人士認為,OpenAI 此舉并非完全抄了創業者的后路。

「OpenAI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只存在 web 端,開發者能做的事情還是會限于 web 應用。類似微信小程序,小程序并沒有辦法去全方位地打開終端用戶的所有需求,也存在移動端網絡始終存在延遲等。也可以參考最近手機廠商的操作,將端側模型集成進操作系統。未來端云協同是很大的方向,創業者未來的機會也在于此?!雇顿Y人周蕊告訴雷峰網。

然而,究其根本,從創業公司的角度來說,OpenAI 現在做的事情其實是可以被預料的,很多創業公司僅僅因為 ChatGPT 開始支持某些功能就有生存危機,也許反思自身護城河是否足夠堅固。

從開發者的角度來說,有一個應用商店肯定是好事情,而且OpenAI 提供了一系列好用的封裝和服務來降低創建應用的成本,整個行業都會有所裨益。

四、出于 OpenAI 而勝于 OpenAI

「以 OpenAI 的方式追趕 OpenAI 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广曔h科技創始人周伯文如是說。

從本次開發者大會中可以見得, OpenAI 所走的路線是先基于很強的基座模型,然后再往上演化。

戴科認為,其實中國不需要一個跟 OpenAI 一樣的企業,也就不能從共識角度入手,而是應該在非共識的角度去尋找機會,也就是大模型的能力跟場景的深度結合。

在國內,AI 原生的機會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用 GPT-4 淺層次地鏈接大模型去解決To C 或To B的一些問題,都是在 OpenAI 的延長線上做的事,但其實大模型能力和場景的深度融合才是重新翻開的新一頁。

除此之外,大模型的落地存在 high volume(高聲量)和 high value(高價值)的區分?!?OpenAI 可能存在high volume的優勢,日活、月活較高、用戶體量大,但是對于國內企業來說,high value 大事情也更值得去做,看如何能結合本土實現更高價值?!怪懿难a充道。

「很簡單,代入目標客戶或場景的需求,試著發布測試模型的能力,然后檢驗看看是否可行?!箛鴥?AI 創業者徐利說?!妇湍壳皝砜?,應該還是開發者們自己在嗨,但其實作為客戶的話,更加關注是否能切實解決問題,這才是第一性的?!?/p>

從現實狀況來看,目前國內市場中仍有很多用戶需求是可以和大模型匹配的。理解并把握客戶特定的高價值場景和數據、為客戶解決實際工作流程中的問題的產品化大模型,是初創公司可以把握的更佳機會。

但無論如何,可以說 OpenAI 勇闖無人區,為全球的 AIGC 行業「趟」出了一條路,給其他大模型廠商打樣。

尤其是在版權方面,OpenAI 也給行業起到了示范作用。數字栩生 CEO 宋震告訴雷峰網:「OpenAI 這類平臺公司為什么可以持續做下去?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給商業行為做了最好的防護,也給所有依賴 OpenAI 的客戶足夠強的保護?!?/p>

「OpenAI 所有的舉措,無論降價、數據策略、應用生態等,都讓其他家大模型廠商省去了盲目試探方向的煩惱,追得勤、咬得緊便是成功,有機會做差異化創新便是勝利。」吳博說到。

此外,雖然本次大會上公布了 GPT-4 降價,但根據雷峰網的走訪,絕大多數受訪者均認為,對國內大模型廠商并不會產生太大影響。AI 創業者丁鑫表示,之前能用 OpenAI 的不會考慮國內廠商,之前不能用的,之后也不會用,OpenAI 暫時還不能合規地進入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OpenAI 也在全球行業內遙遙領先,全球開發者難望其項背。吳博特別說到,要更加用力追趕 OpenAI 、投入要更成規模才行,預期整個大模型廠商領域,汰弱留強或者差異分化的局面會加速?!?/p>

為了能真正追趕上 OpenAI ,中國的創業者正嘗試用各種方式去探索通一條路徑,無論這條何時才能跑通,都值得一直跑下去。

(文中柳芳、張濤、李睿、李金、周蕊、李金、郭旭、丁鑫、古麗均為化名)

作者:王悅;編輯:陳彩嫻

來源公眾號:雷峰網(ID:newrankcn),洞見智能未來,共與產業變遷。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雷峰網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