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創業:避開巨頭鋒芒,搞錢才是要緊事

0 評論 1602 瀏覽 3 收藏 17 分鐘

當下的創業環境中,投資人不僅希望看到技術創新,還希望可以看到項目背后的商業空間。在這樣的環境下,大模型賽道的創業者們都有著怎樣的感知或認知?一起來看看本文的分析與講述。

去年末,搜狗原CEO王小川只是體驗了幾次ChatGPT ,就確信 “AGI已經來了”。

后來在創業者社區的一次線上交流會上,當幾位 AI 領域的創業者僅從功能上定義ChatGPT的進步時,王小川又明確表態“大家把這件事想小了?!?/p>

堅信ChatGPT能顛覆世界的,不止王小川一人。“這并不是上一代的AI技術”,多位大模型領域的創業者在接受Tech星球采訪時,都不約而同地說出了這一觀點。

商業歷史上,ChatGPT引爆這一波創業潮之前,上一輪由人工智能技術引發的革命,在經歷近十年的發展后,已經慢慢趨于平靜。

曾經含著金湯匙出生的AI四小龍:商湯、云從、曠視、依圖,由于長期虧損、造血能力不足,已由資本的寵兒淪落為一個個飽受質疑的項目,這導致市場對AI一度袪魅。

所以,當ChatGPT再一次掀起創業潮時,每一位參與其中的創業者都會聽到更多來自外界的質疑:你這個能落地嗎?到底有什么用?別又是騙投資的……一位大模型應用創業者對Tech星球說:“實在太多了,這種聲音。”

相比此前的創業環境,如今的市場、投資人更加現實,他們在看到技術創新的同時,還要看到項目背后的商業空間?!拔覀儾环裾J技術革命,但在商業的世界里,技術最終的使命是落地并帶來商業價值”,某上市公司CTO說。

嚴苛的創業環境,似乎并未擊退創業者們的熱情,依舊有無數的創業者選擇去追趕這一輪風口:他們中,有人從美國辭職回到國內,有人在上學時就展開了研究,還有曾經成功過的創業者……

光子之城創始人李凌飛說,上一波AI潮沒有爆,是因為那是一個定制技術,而大模型是通用技術,且這樣的通用技術在商業化上帶來的邊際成本會更低,這其實也是新一輪創業者們所堅信的。

只是,他們同樣深知,想要在這個環境下抓住機會,也不那么容易。

一、做大模型底座,不是創業者的游戲

今年年初,李雨(化名)從美國回到了中國,開啟了他第二次創業旅程。

第一次創業也是在中國市場,五年的時間里,他曾拿到多個機構的融資,并擁有了600余萬的用戶,以及10萬企業用戶。后來,考慮到工具商業化的前景,他選擇將公司賣給了一家大廠。

盡管不符合主流價值觀中的上市結局,但這段創業經歷讓李雨擁有了一次國內創業的完整體驗,讓他在這次創業中也變得更加從容一些。

彼時,國內大模型創業聚焦在底座之上,資金和人才涌入了底層大模型建設,但李雨卻不以為然。

在他看來,相比PC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巨頭們在一個特定的時代下產生,但今天紅利已經消失了,這些已經在固定領域占據頭把交椅的巨頭們有資金、有資源,反而更難被創業公司所顛覆。

一個數據印證了大模型底座創業市場的擁擠。截至目前,國內市場也已發布了約200個大模型,超20個大模型獲得審批。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一次論壇中提到,當下200多家大模型的調用量加起來不如文心大模型一家的調用量多。

這是值得警惕的信號,也許未來市場的大模型供應商們,很快就會直面高昂的成本和收入失衡的難題。李凌飛和李雨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底座終究不是創業者的游戲。

在他們看來,巨頭在算力、資金,甚至數據上都更有優勢,也具備高度成熟的商業變現體系,去和巨頭公司“卷”大模型底座并不明智。

一位投資人也向Tech星球表示,創業公司資源有限,在產業鏈上做垂直各個領域的應用,才是屬于他們的主戰場。不過,由于經歷和經驗上的差異,每個創業者在垂直應用上看到的產品路線也各不相同。

“把AI要做的事情在大語言模型上重做一遍?!边@個信念之下,李雨看到的機會是:“機器讓普通人成為程序員的門檻降低了,所以,我能不能做一個工具,讓更多的創業者,甚至是不會編程的人都參與到這波創業潮中?!?/p>

而李凌飛曾就職于字節海外和華為團隊,不僅具有多年人工智能經驗,還對法律行業有著深厚的了解,他基于此打造了一個面向法律行業的個性化AI助理“海瑞智法”,并不斷延伸到法律以外的領域。

盡管大模型對不同產品的重構方式存在差異,但創業者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改進原來的人機交互方式,提升效率。

二、技術、方向和團隊

影眸科技很早就出過圈,2021年,一款名為Wand的捏臉App登上了App Store圖形和設計類排行榜的第一名。

基于生成式AI技術,這是影眸科技團隊的第一款作品:把用戶在畫布上簡單勾畫的簡筆畫,通過 AI 算法生成一個可愛的卡通頭像。這是一個具備可玩性的APP,但也僅此而已。

這讓創始團隊處在一種苦悶的狀態里?!拔覀冄邪l的產品大多還是只符合學術界的標準,而很少考慮真實的市場需求?!睆垎㈧酉騎ech星球坦陳,當時研發的技術方向很難給影眸科技帶來商業上的回報。

“想把用戶留存下來,就只有兩條路可選,一種是把這款產品做成工具,另一條是把它做成社區?!钡珡垎㈧雍蛨F隊多次評估后,都覺得并非可行路徑。

“我們既沒有想到好的收費模式,也沒辦法去平衡用戶核算力支出的開銷?!彼裕麄冏罱K選擇了放棄。

在開始新項目之前,張啟煊和團隊開了很長的一次會,核心方向是新項目的聚焦。

吸取上一個項目的教訓,團隊更加務實,將重點放到了數字人領域的研發上,研發與現有影視、游戲業務相兼容的系統技術。

2022年年末,影眸科技完成了Dreamface產品的開發,今年又基于大模型推出了一款名為ChatAvatar的產品。Dreamface從誕生起就推動了商業化,而ChatAvatar也已經進入了公測階段。

研發ChatAvatar的想法來自于團隊的一次項目嘗試?!拔覀儍炔吭谧鲰椖康臅r候要給出100多個角色樣例,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描述一個人的長相很困難的,更何況是100多個?!?/p>

于是張啟煊和團隊利用ChatGPT,順利完成了對角色樣例的構建。由此,張啟煊和團隊在產品中加入了一個Chatbot,作為一個提效的工具存在。”

多位創業者認為,在ChatGPT這波創業潮中,免費模式是絕對不可行的,“這不是創業公司能夠實現良性循環的路徑?!?/p>

技術路徑和方向以外,另一個挑戰來自于團隊建設。張啟煊從學生時期就選擇了創業,李凌飛則是一直在大公司工作。這都屬于他們第一次的創業經歷。

“搭建團隊是個長期的過程。”張啟煊告訴Tech星球,在職能部門以外,他們對技術人才的選擇會更為嚴苛。他們都希望找到志同道合且有相關從業經歷的人才。

從創業至今,兩年左右的時間,影眸科技已經從八個人擴張到了三十個人左右。李凌飛的團隊則在半年的時間里從四個人擴張到了十五人左右。

三、開張那一刻起,做的就是生意

過去人工智能創業潮中,投資人和創業者愛講“長期主義”。他們談的是研發時間、研發投入、研發人才,卻很少在早期提到收入和盈利。

這是創業者會經歷的傳統三部曲,從技術、產品再到商業化。但新的變化出現了,大模型應用的創業中,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選擇了一條更為“務實”的路徑:從創業之初就開始構想商業化模式,他們既要創新、也要賺錢。

產業互聯網時期,一些人工智能以及SaaS產品的盈利模式往往是通過B端賺取收入:提供一個相對標準化的產品,為政企客戶開放API接口。

但這種模式走到后端極易演變成定制化的項目。一位投資人告訴Tech星球,對產品付費是讓生意規模更大的邏輯,如果是為項目付費,對于創業公司而言,在成本和規模的擴大上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根據Sensor Tower數據,2023年上半年,美國市場貢獻了55%的AI應用總收入,歐洲市場占20%,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市場,加起來只占比25%。

在李凌飛所組建的核心創始團隊中,有分別來自Facebook、硬件公司的算法工程師,也有來自紅圈所的專業法律人士。

最早決定產品方向之前,李凌飛和團隊就選擇與法律人士共建:基于目標用戶的核心且實用的需求去打磨產品。影眸科技同樣如此,在產品推出的同時,張啟煊和團隊就收獲了第一個客戶Unity,并在和客戶的共創中,去不斷完善產品。

直接的商業模式,讓他們在客戶的選擇上更為自由。

比如,李凌飛不想做一個單純的To B生意,因此不去糾結于B端和C端市場,而是直接面向professional consumer(專業用戶)。影眸科技的SaaS服務平臺也會面向普通用戶開放,“這里的普通用戶有個共同特點,其實他們都是專業用戶,有一定的職業背景?!?/p>

在李凌飛看來,一個具備爆火潛力的大模型應用首先要有趣?!熬拖裎⑿牛驌u一搖破圈?!倍覍τ谟脩舳?,它一定要是一個有用的生產力工具,基于此才會產生付費的邏輯。

目前,李凌飛團隊的產品分成普通版和專業版,按照賬號的方式收取費用,在近3萬的客戶中涵蓋了普通用戶、專業人士,以及一些律所和法律團體。

就像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所說的那樣,在中國做AI創業,必須考慮在什么場景下可以實現落地,并且第一天就要可以賺錢。

無論是張啟煊,還是李凌飛,他們都意識到了同樣的道理。

四、當融資沉寂時

AI獨角獸企業們曾經受到過很多追捧。

最典型的一個案例是,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和紅杉資本的沈南鵬、聯創策源的馮波聊到格靈深瞳未來的估值,徐小平說,起碼5000億美元,沈南鵬說1000億美元,馮波則給出了一個折中價格 3000億美元。

但六年過去了,今天的格林深瞳市值只有不到60億元。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AI頭部公司的商業化難題都未解決。大量涌入的熱錢成為了堆在技術平臺上的一行行代碼,似乎永遠無法變現。所以,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沒有人再去提起曾經的明星獨角獸們。

更深刻的影響來自于“信任”上的裂痕,這種裂痕是雙向的。

過去,投資人、尤其是美元投資人,衣著光鮮地奔走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他們是創業者們的座上賓,大筆一揮,錢就從一個賬戶流向了一個項目。但這樣的場景已經不再,二級市場的一組數據顯示,2023年1-8月A股IPO首發上會企業共計247家,其中,225家通過,12家被否,8家暫緩,2家暫緩后撤回。

一位投資經理表示,“就像回到了現實生活,每一筆投出去的錢都要精打細算了?!?/p>

當投資人們對項目的篩選更為嚴苛時,大模型時代的創業者們也對融資有了新的看法。

在創業之初,投資圈的朋友告訴李凌飛,如果能夠拿自己的錢和持續的收入運轉,就先不要考慮融資。“如果要為了拿到資金,而讓渡話語權,這并非我想做的?!?/p>

從今年年中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家投資機構找到了李凌飛,其中不乏一些頂尖投資公司。相比拿到錢,更讓李凌飛興奮的是,自己的創業方向似乎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

孵化于上海科技大學,影眸科技已經完成了兩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奇績創壇,以及紅杉中國等頭部機構。在對未來投資方的選擇上,張啟煊的也要求越來越明確,他不僅希望資方給到的是資金層面的支持,還能在戰略方向上給予更寬闊的眼界。

無論是年初從美國回到中國的李雨,還是今年年中選擇從華為離職創業的李凌飛,他們都下了很大的決心,一邊是優渥的生活,一邊則是創業的夢想。

但當大模型創業者們的競賽開始時,更讓他們確定的是,在這一波浪潮中,不要去做一個旁觀者。

作者:任雪蕓

來源公眾號:Tech星球(ID:tech618);聚焦互聯網前沿科技和新商業。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Tech星球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