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創業的“咽喉”為何?它的“亞特蘭蒂斯”又在哪?
互聯網創業就是探索“價值觀”這一本質的載體。創業初期就像做科研:既不需要解決任何具體的問題,也不確定哪些問題可以解決;但要致力于探索未知領域。而創始人就類似研究員,大多數人發現不了什么偉大的東西,但有些人恰恰就發現了相對論。
紅杉木種子與豌豆苗所截然不同的命運
在這里必須要辨識的一點是,怎樣的公司能被真正界定為互聯網創業公司?
一方面,并不是每一家新生企業都可稱之為創業公司。在互聯網塑造的巨大爬行框架下,界定創業公司之本質,并決定其快速發展機制主要有二,必須能制造出社會上多數人所需要的產品;并且這一(類)產品能利用多樣性渠道迅速抵達至相適配的人群,為他們而服務。
舉例,可以將滴滴快的、餓了么這類企業劃定為創業公司,但對于大多數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理發店、汽配修理店等)“原生態”業種,很少有人會用“創業”一詞為其冠名。因為,誰也不愿意花費數小時周折,跑數十公里去剪發或修車。
如獵豹移動CEO傅盛說的:“創業公司在本質上就有所不同。就像在相同的環境下,一粒紅衫木種子與一顆豌豆苗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另一方面,需要在意識層面正視的一點,互聯網的開放性,看似為更多草根階層在社會公平公開市場競爭中的創富翻身、突出重圍,提供了更多機會,然而創業佼佼者乃至新貴的結黨或抱團,既得利益群體對存量財富的固有壟斷,卻使這一縷成功的泡沫幻化為灰燼。
互聯網創業,是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業,產品體驗將直接影響用戶的去留。大勢上的風口確實能讓創業走得更順風順水,但如何在“時不我待”的變革風潮中將人、產品、市場達成融洽關聯?“全民創業”時代,新入兵馬該實握的“咽喉”——創業本質為何?弄清這些就好比一股活水從地中海流入大西洋,一顆種子由矮苗長成杉樹,眼觀的境界不同,企業所處的高度也隨之不同。
對于一種世界性體制,海域則必不可少
簡單來說,創業的本質,即實現利潤增長最重要且唯一的出口。
企業初創期,只有一個問題起到80%的作用——是否找到了Product-Market Fit(PMF)。所謂的PMF,大意是指,任何一家創業公司,最關鍵的是盡快找到產品和市場匹配的地方,并且以此為根基而發展。將Product/Market Fit拆開來看,不過就是企業對行業痛點的感知、企業產品所具有的實際價值、用戶對產品價值的理解和用戶的實際痛點這一框架下的博弈關系。
曾經在“精益創業”領域有一招被初創企業奉為“真經”的必殺技,即通過一款極簡的,卻可滿足核心需求的原型產品,來測試市場的反應,并依據有價值的用戶反饋對產品進行迭代優化,以期適應市場需求。這個原型產品,就被稱為最小化可行性產品(MVP),MVP背后的核心原則是減少時間及經濟成本。
所以在此基礎上的結論是,酷炫≠好,標新立異≠適合。
創業的本質是發現市場的深層次需求,并構想一款產品或打造一類服務來滿足這種需求。單方面的酷炫和標新立異只是徒勞,貼合市場才會產生化學效應。因此提及團隊、產品和市場三項因素的輕重比例,Product-Market Fit證明了“在一個有可觀前景的市場中,市場本身會引導公司做出產品。這個市場需要被滿足也終將被滿足,而它只待第一個可行的產品出現?!?/p>
當然,在物質貧乏的經濟體制中,產品是否適應市場并沒那么重要,只要人類基本生存需求被滿足。一旦市場得到充分激活,同類競爭者如林,創業者就必須考慮如何更好地平衡團隊、產品和市場間的關系,從而用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奪取存量市場中的增量一隅。
好比,“對于一種地域性體制來說,陸地是足夠的,而對于世界性體制來說,海域就成為不可缺少的”(馬克思語)。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團隊、產品和市場實際是有機的一體。
請抬頭仰望原本圣潔偉岸的 “亞特蘭蒂斯”
于是,關鍵的問題在于如何獲得這類“世界體制”般的眼光?或者說,在創業過程中,決定產品是否適應市場,團隊前進路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在寫這篇文章時,正逢媒體熱炒“神奇百貨慘遭滑鐵盧”一事,這是這位曾獲國內頂級風投機構賞識的95后CEO王凱歆,第二次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王凱歆:神奇百貨成立的一年里,我幾乎經歷了創業所有該遇到的坑》一文中,她為自己總結的失敗原因包括了四條:1戰略上輕易涉足電商供應鏈;2人事上盲目擴招;3業務上未從用戶真正需求出發;4公關上盲目暴露。
盡管這只是互聯網創業大環境中不起眼的案例,但從上述四個觀點來看,“盲目”一詞成為眾矢之的。95年的王凱歆深刻明白,管理主導權的缺失,將直接導致創業的原始思路最終陷入泥漿,于是,在這份關于“王凱歆是怎樣跌落‘神壇’”的“懺悔錄”中,她意識到該誠懇的為創業正一次名:“回歸商業本質,回歸創業初心,不復雜,真正踏踏實實地做業務?!?/p>
當然,在巨大的互聯網溫室中,大批初創公司在剛開始也跟“神奇百貨”一般打了雞血。但孰不知,以為自己看到“新大陸”者,在狂熱的資本和人員擴張背后,卻最終歇斯底里地滑向失控的深淵;盲目跟風者,卻在過度“暴曬”的溫室中遭到快速洗牌下。
找到PMF并非一朝一夕,有時候,“非理性”繁榮的背后或許有幾條重要推動力,一是決定框架,越專注越好;二是決定方向,越專一越好。精準的渠道和精準的目標用戶共生共存,都是創業者起步時的生命線。被資本或產業光芒沖昏頭腦,可能恰是不理智者失敗的根源。
好比史前人類文明階段,對大海有著強烈崇拜并以海洋之神子民自居的亞特蘭蒂斯王國,卻最終湮滅于巨浪滔天的洪水中。在柏拉圖《對話錄》的記載里,這座高度文明發展的古老城邦曾是如此雄壯浩偉、堅不可摧。但隨著國勢富強,逐漸腐化,卻發動征服世界的戰爭,這種背棄上帝眷顧的行為,致使天神震怒,因而喚起大自然之力量。
這里要談的不是唯心主義天命觀,如果用亞特蘭蒂斯種族比喻互聯網創業者群體的話,盲目、沖動、貪欲是使創業者陷入自我欺騙式狂歡,并摧毀創業者基本信仰的“萬惡之源”。
畢竟誰都希望,站在互聯網風口下的每一支有夢想的創業群體,最終得到順勢之風的推波助瀾,而非被不受控的狂風巨浪所“吞噬”。抬頭仰望原本圣潔偉岸的那片“亞特蘭蒂斯”王國,保持初心,或許才能更腳踏實地。
最后一點,PMF看似跟團隊無關嗎?
一
團隊不在多,而在精。如果給已經延遲的項目增加人手,項目就會延遲更久,如果開會的人增加,會議時間也會相應增加。布魯克定律可以解釋此道理。(n2-n) ÷ 2,意思為參與人數的平方減去人數,再除以2。如果設定8人的會議,依次則需要28次連接的溝通。這意味著為了達成會議的宗旨和目的,每個身在其中的人,都應該保持高度專注。而創業公司里,注意力就是一種稀缺資源。
二
有同樣價值觀的團隊才能稱之為“精”,才有基礎做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套用徐小平的一句話:“融資只是個手段,只是一瞬間的數字,并不能給你帶來最后的成功,最重要的是要不忘初心。創業者拿到了錢,要想在市場上活下去,就要把心思放在做產品上。中國不缺創新的人,也不缺錢,但中國能不能成為美國硅谷那樣全世界真正的創新中心?我覺得外在條件都具備,唯一缺的是價值觀”。
說的更直接點,或許互聯網創業就是探索“價值觀”這一本質的載體。創業初期就像做科研:既不需要解決任何具體的問題,也不確定哪些問題可以解決;但要致力于探索未知領域。而創始人就類似研究員,大多數人發現不了什么偉大的東西,但有些人恰恰就發現了相對論。
作者:析文
來源:互聯網周刊
版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若標注有誤,請聯系主編QQ:419297645
【互聯網的開放性,看似為更多草根階層在社會公平公開市場競爭中的創富翻身、突出重圍,提供了更多機會,然而創業佼佼者乃至新貴的結黨或抱團,既得利益群體對存量財富的固有壟斷,卻使這一縷成功的泡沫幻化為灰燼。】
【市場指引了公司做出產品,同時需要被可行產品滿足也終將被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