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的辛酸創業史:支撐他一直工作的不是面子,是幻覺

1 評論 11843 瀏覽 15 收藏 15 分鐘

“工匠精神”就是一種營銷,它的核心是講一個故事,打動人心,引起共鳴。

這兩天,錘子科技CEO羅永浩在微博發表的一篇回答網友提問的文章火了。

老羅在文章中說,錘子在創辦之初既沒有錢也沒有資源,他只能通過各種途徑造勢。在錘子創辦早期,他差不多要每周七天、每天四五個小時泡在微博上。

錘子科技創立的頭兩年是沒有硬件產品的,那時候羅永浩還有很多精力可以花在文字創作上。但這兩年,因為硬件產品相關的事情越來越多,羅永浩已經很少有時間寫市場、公關和品牌部門所需要的文章了。

現在聚光燈下的羅永浩更加沉默平和,他不再像以往一樣犀利刻薄。

這四年來,他跨行創業經歷過不斷試錯,經歷過黑料纏身,也經歷過高管離職風波和一度慘淡的手機銷量。

但擁有強烈自我導向意識的羅永浩堅持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天生驕傲”四個字在羅永浩的身上看似漸漸淡去,實則愈發明顯。

從創業初期一步步走過來,羅永浩經歷了“招人”、“缺錢”、“被黑”這些難熬的階段,支撐他走下去的竟然是“幻覺”?

以下內容為騰訊創業根據羅永浩的文章以及演講實錄精編,Enjoy:

創業最重要的是找對人

羅永浩剛開始做錘子手機時,找了兩個不靠譜的工程師寫程序,做了兩三個月,發現要返工;找了一個不靠譜的技術主管,主管說 6 個人就可以完成一項任務,但實際上,那項任務需要20、 30 人。

跨行創業的羅永浩的初創之路也是很艱辛。

羅永浩剛開始創業時做的是牛博網,一個小眾的英語培訓。他的朋友曾對他說,他看起來是能夠影響大眾的,雖說他當時做的視頻那么小眾,最高的點擊量也有 1000 多萬。那小眾的做得那么好,做大眾項目豈不是影響更廣?而衣食住行才是大眾項目。他便開始盤算,衣食住行相關的產業中,哪個他可以去做。當時,他想到的就是宜家和蘋果。因為他從小就喜歡做木匠,這可能也是他一直專注于“工匠精神”的原因。但考慮實際情況,他覺得做蘋果手機類更有優勢,一是他熱愛手機,二是喬布斯死了。在天生驕傲的羅永浩看來,手機圈里唯一的聰明人死了,剩下的又很笨,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于是自認為很懂工業設計的羅永浩開始了他的錘子之路。

他覺得推動蘋果往前走的核心不是技術,而是它懂心理學、它懂體驗、懂產品的優美和用戶的感受。但真正開始做錘子手機時才發現并不是理論那么簡單。

首先便是招人的問題。一開始羅永浩沒有招到對的人,對他來說,招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軟件產品、硬件產品應該是什么樣子,羅永浩心里全都有數,但是在技術實現方面,他確實沒有這些技術背景,他原來是英語培訓行業的,也做過媒體性質的網站,但前期技術方面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到處去找人,也找錯過人,過程中受了很多的罪。但萬幸的是,他們底層的技術是Google做好的,而且是完全成立的,在這個基礎上他們只需要做一些相對簡單的表面的東西。

在這個基礎上去做的時候,他們找了兩個比較不靠譜的工程師去寫某一個 App,一般是兩三個月是能完成一個基本的雛形,當然做的不太成功。所幸浪費的時間不算太久。他們經歷了很艱難的試錯過程,還好這個過程沒有讓公司垮掉。但是如果是需要兩百個人同時協調工作,架構師和技術主管找錯了,那這二百個人的努力全部廢掉以后,這個世界是不會給他重來的機會的。

不僅如此,羅永浩當時找的技術主管認為 6 個人就可以完成一項工作,羅永浩就只用了 6 個人來做,但后來才知道其實這項工作要做好至少需要二三十人。因為前期沒有靠譜的主管,羅永浩前期冤枉的時間至少有半年以上,這個代價是慘重的,而他把失敗歸因于在這個行業里沒有任何資源。

如今他復盤時也總結道,做實業不容易,手機是特別典型的硬件制造行業,這個行業涉及的鏈條長、環節多、資金鏈重,而他這次跨界確實跨得有點遠,由于經驗不足,犯了很多錯誤,比如在設計上做了一些比較激進的選擇,導致量產出現了很多問題,包括因為在細節上過分追求完美,導致產品發布頻頻延遲,堅果、T2 都比預計上市的時間差不多晚了半年,錯過了最佳的銷售期。

錘子創辦之初沒錢 靠寫段子造勢

在錘子科技成立的初期,因為缺人缺錢缺資源,羅永浩著實是花了些精力去制造傳播性話題的。那時候差不多要每周七天,每天四五個小時泡在微博上。

為了低成本甚至幾乎無成本的造勢造話題,他和幾個早期的同事創作了很多具有話題和病毒性的內容。

這些內容有些是讓外人感覺創業的工作和生活充滿了集體的歡樂和情誼的段子,用來吸引新人入伙;有些是骨子里嚴肅但貌似嬉皮笑臉的故事和由此引申出來的嚴肅啟示,用來真誠準確但不說教地傳遞他們的理念和價值觀;有些是處心積慮地繞了三個以上的彎子精耕細作的專業性裝x(在他看來,多繞幾個彎子裝x的好處是,即使看穿了你的人,也常常會因為看穿本身所帶來的知識和智力優越感跟你惺惺相惜,而不是惡毒攻擊),用來制造高冷但不刻板的品牌氣質;有些是永遠激動人心的,跨越文化和時代隔閡的心靈催淚彈,用來和他們的潛在同類建立情感紐帶。

在羅永浩團隊關于市場營銷和品牌工作的內容創作實踐中,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吹牛x”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正因如此,他們對與之相關的寫作也是非常認真和嚴肅的。他認為,人與人的智力和天分沒有那么大的差距。想把任何事情做得異常好,都需要異于常人的努力和付出。就像有的企業的 CEO 開發布會前用兩小時準備演講,而他要花 200 個小時準備演講一樣,他們創作的每一個觸及靈魂并被廣泛傳播的“吹牛x”的后面,都是創作人員大量投入的心血和精力。雖然很多時候,它們可能看起來像是幾個隨意的、輕松自如的“得瑟”。

當然,他在創業初期,還有過很多對同行和前輩誠實由衷但是過于刻薄犀利的諷刺和評論,他承認,這是他個人完全率性的失職行為,他覺得這些肆意的臧否客觀上傷害了很多品牌的粉絲的感情,導致公司后來的公關團隊背負了沉重的歷史包袱,現在想起來,他是感到非常慚愧的。

曾經黑料纏身,有人恨極了他,有人愛極了他

很多時候,羅永浩給人感覺負面新聞不斷,比如說“被驅逐流放、外行瞎xx指揮內行、亂罵友商員工的自制炸彈者”,比如說他的產品“被幾乎全部退貨”。但是老羅心里非常清楚,對于網絡和媒體輿論,自己處理得非常業余。

“很多人本來不喜歡我們,看完了以后覺得我們是一個流氓公司,搞得我們很被動。有一些ID常年造我們的謠,甚至還有‘錘黑聯盟’。我們起初麻痹大意了,總覺得我們問心無愧,其實新浪是受理這種投訴的。媒體這塊我也沒有處理好,之前我總是有一些江湖野路子的自信,以前我是光棍,非常自信。開始做這個錘子科技的時候,有投資人和一些咨詢界的朋友問過我,媒體公關你怎么解決。我們操作的是一個非常大的事業,他要確保每個崗位都有合適的人。我跟我們的投資人說,我們全是正面報道,不需要媒體公關。 ”

結果接二連三出現負面新聞,羅永浩困惑了。一問媒體朋友,說是某些門戶網站的科技頻道里,有 6 個剛畢業的編輯記者,三個是鐵桿的錘粉,三個是鐵桿的錘黑。媒體發出來就是三個黑錘子的,三個夸錘子的,他們覺得這樣很客觀。

老羅后來知道,他得罪過的編輯和記者,是因為自己曾經刻薄地批評過他們喜愛的品牌。媒體朋友告訴他:企業和媒體面對面的時候,肯定是企業要謹慎,做大眾消費品的,惹了媒體有什么好果子吃。

企業想要解決黑料纏身的問題,必須和媒體加深溝通了解。為了逃脫輿論困境,羅永浩成立了媒體公關部門。

后來他自己感嘆道,媒體對企業而言,特別是產業口的這些媒體,他們需要新聞的。企業要配合給他一些新聞,然后當他對你有疑慮的接受采訪,甚至可以請他到內部了解情況,除了是保密的地方。還有一個有意思的點是,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企業的公關部門可以常年跟記者保持私人聯系,問個好,吃個飯,聊聊天,維系雙方關系。

等到有負面新聞的時候再要發,媒體雖然不會因為誰跟他吃過飯就不報了,但他會打電話核實一下,如果核實的時候企業把證據給他,他發的就是辟謠新聞。

支撐羅永浩一直工作的不是面子,是幻覺

“ 我比他們額外多看到一些非常光明的東西。我強烈地預感到,它會成為一個冒險的企業。是這種‘幻覺’支撐我每天辛苦工作,并不是什么‘面子’,什么‘不得不掙扎堅持下去’。而且基于很多非常理性的分析,但是我的理性分析嘗試跟別人交流的時候,別人還認為是幻覺?!绷_永浩說,是這種額外看到的光明與理性支撐著自己每天辛苦的工作。

老羅無論是創業伊始還是現在,一直在用獨有的方式向公眾倡導自己的理念。不管是彼時帶著幽默與犀利的演講,還是如今更平和樸實地研究項目,他依舊是那個天生驕傲的羅永浩。

他從不將為自己歡呼的人視為自己的粉絲,“我又老又胖,哪有什么粉絲啊”。就像他總說,那些買門票去看他發布會的人,并不因為是他的粉絲,而因為他們是某種理念、某種價值觀、某種生活態度、某種理想主義的粉絲。

只有文理兼修的CEO才能引領世界。其實做品牌很大程度上就是“講故事”,這個始終是至關重要的。哪些產品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性認識,這一點“To C”業務產品的商業邏輯上是少不了的。像羅永浩在沒有很好的商業成就之前,就講了自己的品牌理念?!肮そ尘瘛本褪且环N營銷,它的核心是講一個故事,打動人心,引起共鳴。

這個其實給企業帶來了很多的好處,但同時因為講一些感性的,比如情懷這樣的東西,也使得羅永浩被不喜歡的人嘲笑得夠嗆。實際上在消費品領域里,全世界范圍內最成功的企業,一定都是講情懷。蘋果在輝煌的時期做了那么多優秀的產品,但是看他的廣告永遠都是講感性、情懷、講理想主義的。他會去講“一支鉛筆的故事”,這其實是很打動心靈的故事。同時也解釋了為什么文理兼修的企業創始人擅長把這些東西處理得更好。

 

作者:騰訊創業

來源:http://www.chinaz.com/start/2017/0310/670853.shtml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站長之家,作者@騰訊創業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雖然我是米粉,但也能感覺到創辦一個企業的困難。喜歡一個品牌不僅限于產品,也有企業理念。順便吐槽一下,小米的中端產品越來越丑了,特別是背面。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