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項目10大雷區,踩中一個要半條老命

0 評論 1676 瀏覽 6 收藏 30 分鐘

數字化項目的成功實施對于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充滿了各種挑戰和潛在的陷阱。本文總結了數字化項目中的10大雷區,這些雷區可能會對項目的成功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導致項目徹底失敗。

我在公司負責營銷數字化部門,近三年從我部門立了20余個實施半年以上的數字化項目;同時,我還作為公司項目組核心成員,參與了多個重大業務變革項目或數字化轉型項目。

在做項目的過程中,我作為操盤手踩過一些雷,曾一籌莫展,手足無措;也看到別人掉過一些坑,也非常茫然。

我基于過去做項目的得失,總結了數字化項目的10大雷區。

這些雷,踩中一個就要半條老命了,踩中兩個,項目可能就直接崩盤了。

今天,我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大家,同時也歡迎大家積極探討,互通有無。

01 指令式定義項目,接活兒即啟

不知如下場景,你是否曾似相識?董事長在開會的時候,提到現在回款逾期率太高,讓財務牽頭抓緊搞個改進項目,并且現場把這個活派給了財務總監。

財務總監很負責,下會后隨即召集銷售、商務、財務、IT等上下游相關部門,抓緊召開了啟動會。

其實,啟動會后,大家除了知道這是董事長的指令,回款很重要,財務牽頭,這事兒要抓緊弄之外,還是一頭霧水。

因為搞不清整體目標是什么?核心策略是什么?整體項目范圍是什么?整體計劃是什么?有多少個里程碑?每個人的項目角色是什么?大家怎么分工協作?

接下來,財務召集第二次、第三次會,還有人去。

當召集第四次會的時候,大家就開始應付了,不是這個人有會,就是那個人從部門隨便派一個人來了,要么就是不來了。

當讓大家寫點材料,準備點數據的時候,更是困難。要么應付,要么遲遲交不上來。

過了兩個月,董事長問起這事兒的進度,財務總監說我們召集相關部門開了三次會,做了些討論,整理了一些問題正在改進,但是沒有完成,還在繼續。

這次,簡單把董事長糊弄過去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董事長又問,財務總監說我們經過前幾次討論,確實發現了一些問題,我們都在改。

有些流程該調的,已經開始調了;有些規則該改的,已經開始改了。

董事長清楚,回款的事兒,不是一日之功;知道財務總監手上事兒多,非常忙,過段時間再看看成果。

實際上,改的東西,僅是一個部門能搞定的,不需要跨部門協作的,非常淺層面的問題或流程。

財務總監也清楚,董事長交代給我了,我只能是往前推,但是又推不動。

推不動,只能是面子上搞一搞。

過了兩個月,回款逾期率又回升了,甚至對公司現金流有影響了。

董事長惱火了,在經營分析會上對財務總監說,你們之前不是優化了嗎?怎么搞的錢還是回不來?怎么還是那么多逾期?

不行,你們要繼續弄。

其實,這種接到指令即啟動的項目,從一開始就失敗了。

這種項目失敗的最大原因,不是因為指令式定義項目,而是在于接活兒即啟動。

缺乏項目的策劃、充分調研和精心立項,缺乏對項目的敬畏。

財務總監應該接到指令后,召集相關部門分管領導,先進行調研。

明確項目目標、范圍、價值,找到核心問題,明確方案思路,正式成立項目組織,明確各方職責,共識項目計劃;與項目組核心成員給董事長匯報后,召開正式立項評審會。

通過正式立項評審會,董事長也清楚財務總監計劃怎么帶著大家干了,心里就踏實了。

這樣,大家心中的各種疑慮就都被打消了,目標與價值明確了,干的就不迷茫了;職責與計劃明確了,就知道自己在什么時間點該干什么事兒了,就不會開會不來了,也不能應付了。

后續,每個里程碑節點,財務總監聯合項目組其它部門,及時給董事長匯報進度與情況。

這樣搞項目,才有把握,也不用等著董事長問,董事長也不會惱火,各個部門也會配合。

02 淺共識、假共識,有了方向即啟動

在公司,經常遇到跨部門互懟互噴的情況。

銷售跟研發互懟,銷售說產品不行,研發說銷售胡吹產品價值;售前與交付相互拉扯,交付說售前挖坑,售前說交付能力不行。

基于這種互懟互噴,老板說,請流程部門搞個內部協同項目,把跨部門斷點打通,減少抱怨,消除誤解,提升協同。

流程部門認真做了調研,收集了跨部門的核心問題,并且跟銷售、研發、交付等各部門的領導進行了共識,并一起給董事長約了會議,進行匯報。

在會上,董事長說,不錯,你們發現的這些問題,我覺得都很重要,你們趕緊看看,應該怎么推進,我都支持。

流程團隊,就認為這些問題都跟業務部門共識了,董事長也認同;這個項目可以啟動了,具體怎么做,那是實施階段的問題。

啟動后,發現這個項目基本上是流程團隊自己的活兒,自己在調研、自己寫報告,很郁悶。

每次給董事長匯報,也是流程團隊在匯報。

讓各個業務部門出人,和上面財務牽頭的回款項目是一樣的,開始前幾次有人參與,后面大家慢慢就不怎么配合了,想讓他們寫個報告,也是踹一腳動一下,提供的東西根本沒法直接用。

其實,前面共識的僅是方向;方向共識,和項目要開戰的共識,完全是兩回事兒。

在方向共識和正式啟動項目中間,需要有一個項目策劃階段,需要詳細的做好項目可行性規劃。

但是,流程部門把這個階段給吃掉了。

在策劃階段,識別出核心問題后,要對相關方進行調研。

要分析根因是什么?如果要優化,大概思路是什么?本次的目標是什么?發現的問題是全部搞,還是聚焦在某幾個問題上?解決這些問題分幾個步驟,需要多少里程碑,需要哪些人一定參與,需要參與多長時間,是集中辦公還是在各自工位辦公?是全職還是每天抽半天做這個事情?項目有沒有什么風險?項目要不要建立激勵機制?激勵的指標是什么?激勵的標準是什么?等等。

這些統一都要論證清楚,與相關方取得共識,一起上會匯報給董事長,進行正式的立項審批。

這,才是真正的共識;僅識別出問題,讓相關方和董事長認這個事兒,是淺共識,僅是共識的方向,是項目啟動的假共識。

03 項目調研不充分,就啟動

不知大家是否熟悉這個場景?

數字化項目進入實施階段開戰一個月了,大家還在討論到底哪個問題更重要,到底先解決哪個問題,要不要解決某個問題;甚至還在考慮目標是啥,價值是啥,計劃怎么定。

其實,這些都是補策劃階段調研不充分的功課。

你可能說,調研不是實施階段的事兒嗎?策劃階段和項目實施的調研,目的是不一樣。

你調研哪怕是同一個人,你問的問題也是不一樣。策劃的時候調研的目的是什么?你的目的是論證這個事兒,大家認為是不是問題,認為是不是有價值,認為是不是重要且緊急。

這個事兒,是需要多大的范圍,多大的目標,多大的組織,多大的資源去支撐?策劃調研時,核心是問這些問題。

項目實施階段,再去調研的時候,更多是問需求細節,探討到底怎么優化,你花更多的時間是探討落地解決方案。

策劃階段調研,是判斷能不能成事,能不能立項。實施階段的調研,是要出落地解決方案。

哪怕訪談同一個人,你問的問題都不一樣,深淺也不一樣。

那你說,我前面拉下功課了,實施階段補補,不就是時間延長一點嗎?

關鍵有時候,你沒有機會補。

別人一看你這項目稀里嘩啦,像小孩過家家似的,成不了事兒,對你就失去信任了,不陪你玩了。

反正是你操盤的項目,公司批的時候也是批你,別人也沒啥影響。

別人就給你打上不靠譜的標簽了,你以后還怎么做項目呢?

如果說啥事情都可以補功課,那啟動越早越好。

前面提到的兩個雷,聽到指令就啟動,有了方向就啟動,也不是雷了。

所以,策劃調研一定要充分。

在正式開戰之前,很多工作是需要通過調研弄清楚的。

有些重大數字化項目,光調研、策劃、論證,至少半年。

要遵守客觀規律,該花時間的地方就得花時間,不能糊弄自己。

有些人為什么成長不了,原因就在于此,看不懂事物的本質規律,糊弄了別人,坑掉了自己。

04 把項目命運交給外部咨詢公司

數字化轉型項目,涉及業務變革在前,然后通過數字化落地,因此需要從業務變革做起。

有些企業自己沒有業務變革經驗,希望請外部咨詢公司幫助做業務變革,以實現“管理咨詢+IT”的落地。

比如營銷數字化轉型項目,一般先做LTC(Leads to Cash)業務變革。

如果從外部找了咨詢公司講講他們的成功案例,講講LTC業務變革該怎么做;給咨詢公司講講自己的想法后,就催著咨詢公司抓緊入場。

說咨詢公司是專家,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這樣踏實。

如果這樣搞,大概率會掉坑里了。

哪怕找外部咨詢公司,項目策劃的調研,一點兒也不能省。

因為,大多數咨詢公司會想,你們付費那我就入場唄。

結果“蜜月期”還沒過,突然發現雙方理解不一致啊。

這個時候,企業與咨詢公司就互相埋怨。

企業埋怨咨詢公司,你們這咨詢公司太垃圾了,啥也不會,只講空的,也不落地,也不這也不那。

企業罵咨詢公司,咨詢公司也開始罵企業。

這企業啥也不懂,連基本概念就不懂。自己要啥,想不清,這也要,那也要。心里沒點兒數,一共就四個月的時間,這也要搞,那也要搞。

最后,只能是雙方不歡而散。

其實,這種自己不了解LTC業務變革該怎么干,有哪些關鍵步驟,先干啥后干啥,具備什么條件才能干,該怎么定義LTC業務變革的范圍、深度、策略、切入點、資源投入等等,而是直接找咨詢公司開工。

開工之后,沒有分歧才怪呢?

相當于自己啥也沒想清楚,把項目的命運直接交給了外部咨詢公司,這種是萬萬要不得的。

咨詢公司雖然專業,但是,自己該學習的還是要學習,自己項目該要啥,也是需要策劃,需要詳細的可行性研究,這個過程一點兒也不能省。

就是自己家里搞裝修,你也有一個學習、了解的過程,也要和設計師充分溝通、甚至參觀幾個樣板間后,再開工;而不是找了設計師,簡單聊聊就出圖,叮呤咣啷的砸墻開干。

為什么企業請了咨詢公司,就可以這么倉促呢?道理是相同的呀。

其實,正確的姿勢是通過看書、學習課程,還是去標桿那里學習,都是方法?;蛘咦屪稍児菊宜淖鲞^LTC變革的客戶,去考察考察,學習學習??纯慈思易吡硕嗌倌?,走了哪幾步,遇到什么坑,有什么經驗,第一步先做什么,切入點是什么?

通過這個過程,不是要自己成為LTC專家,而是去了解一下這個事兒,應該怎么干,怎么干才好,不要被咨詢公司騙了,自己的命運握在自己手里,把項目策劃調研做充分、做扎實。

變革是自家的事兒,不是咨詢公司的事兒,咨詢公司是你的資源,是為你服務的。

自己可以借助咨詢公司的專業能力,先花個小錢兒,搞搞工作坊,讓咨詢公司給補補課,拉拉共識,出出項目策劃方案。

通過這種方式,自己要先摸清風險在哪里?到底分幾個階段?采用什么策略好?采用什么切入點好?摸清諸如此類的問題后,目標清晰了、思路務實了,項目規劃完整了,再啟動也不遲。

所以,我們自己要具備變革的策劃、風險識別能力,這也是我們的責任。

哪怕找外部咨詢公司,項目策劃過程也不能省。

否則,就把我們的命運交出去了,你不成為待宰的羔羊,誰還是呢?

05 項目目標假大空

數字化項目,很多時候是公司級項目的一部分,或者說是其中一個子項目。

鑒于這個原因,我經常思考公司級項目目標,清晰嗎?

在這個公司級項目中,哪個目標是我數字化部分的北極星目標?

我經常找不到,因為看到的是假大空的整體項目目標;比如“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轉型”,再比如“進行流程型組織變革,打好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戰”。

這些話,作為一些外部會議的主題,或者作為標語、作為愿景還行。

但是,這種一百年都對的話,是目標嗎?

項目目標,雖然需要有挑戰,但不是喊高大上的口號;要符合SMART原則,需要具體、可衡量、可實現、有相關性,并且還要有明確的時間周期。

正確的姿勢,是把項目目標拆解清楚,做到清晰、明確、無歧義,能明確看到項目價值。把董事長或公司高層想要的東西解碼清楚,做透項目策劃,圈定一個邊界,圈定一個價值交付物,再給董事長核對清楚。

在前期把目標拆解清楚,看似耗一些時間,此時的慢就是快。

否則,就忘了為啥而出發?要去哪里?成了無頭的蒼蠅。

06 項目范圍過大

正常的數字化項目,策劃加實施整個周期不宜跨年,在公司做業務變革類的項目,也是這個建議。

因為,很多公司每年都會有組織架構的一些調整,或者人事調動。

如果項目跨年了,上任業務方負責人拍屁股走人了,下任跟上任的思路一致還好,若不一致呢?

若下任負責人不認同前任負責的這個項目,是不是就有爛尾風險了?

爛尾這個鍋,是不是就得摁在數字化部門頭上了?

所以,若項目范圍過大,可以拆成子項目,可以拆成多期,每期不超六個月。干完一期,再弄一期。

業務項目也類似,項目范圍過大,不好控制,不好收場。

我參與公司的業務變革項目,在項目規劃階段是八大流程一起規劃,涉及戰略、市場、研發、營銷、交付、服務等核心業務環節。

在正式啟動的時候,我們就拆開了,整體規劃分步實施。

先弄營銷的LTC,并且在LTC里面,又按子流程拆分成不同的項目,串行搞,也不是盤子喝水一漫子來。

先搞線索、再搞商機立項、再搞解決方案評審,按照流程順序完結一個啟動一個。

每個子項目周期控制在六個月左右,根據上期項目效果,在下期還能適當做些策略優化。

這種節奏就非常合適,看到效果的同時,大家也能一張一弛,項目風險也可控。

07 項目組織責任夯實不到位

在我的工作經歷中,發現很多數字化項目的組織責任落實,存在嚴重的問題,都給項目質量帶來很多潛在風險。

總結下來,如下三種情況,尤為常見。

一是,項目領導組,形同虛設。

項目領導組,都是掛個名,既不參與項目日常工作,又不參與關鍵評審,就是給派了他部門的一個人,甚至在啟動會也看不到人影。

除資源協調外,項目領導組,需要參與項目啟動、關鍵節點的評審、關鍵里程碑成果的匯報等事項。

這樣,他才能了解項目的進度、質量、成果。

否則,說明這項目不重要,或者太形式主義,搞了一堆掛名的領導。

這樣搞法,項目組成員也都成楊白勞了,做啥事兒領導不關心。

二是,數字化項目策劃方案,全部由數字化部門完成。

數字化是解決業務問題,為業務服務的。項目策劃的方案、可行性研究方案,里面的業務問題、業務價值、業務解決方案,都是數字化部門寫,匯報也是數字化部門去匯報,這樣對嗎?

數字化部門與業務部門是合作伙伴,不是保姆。再者,業務的解決方案,你也寫不透,應該回歸給業務部門去寫,你們共同完成項目策劃方案,一起給評審委員會做立項匯報。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業務部門能夠把業務問題、業務價值、業務解決方案,想清楚;而不是為了做項目而做項目,讓項目因價值而存在。

任何一個數字化項目,都是業務項目,只是通過數字化手段落地支撐而已。

數字化項目不是數字化團隊的交鑰匙工程,是跟業務方通力配合的結果。

大家一定要有這種認識,否則,數字化項目的業務價值,如何衡量?

三是,由供應商實施的項目,內部數字化人員成了甩手掌柜的。

有些公司,會外包出去一些項目,或者直接外購供應商的軟件產品,并由其完成實施、二開交付。

在這個時候,有些公司內部的數字化接口人,成了甩手掌柜的,或者一個傳話筒。

在開業務調研會的時候,不參與討論;在落地方案評審時,完全讓業務部門把關;在測試時,自己不親自過一遍;在上線培訓時,自己也不聽。

純粹是沒有負起責,等項目一上線,問題都來了。

業務想做些策略微調,對不起,落地方案里面沒提參數化配置,供應商在代碼里寫死了。

業務提出個別地方交互太復雜,對不起,測試階段沒提,現在需要單獨談費用,加人天。

供應商撤場了,業務方有個系統問題想請教,數字化人員因參與不深,自己搞不定,又打電話找供應商。

業務部門想,我要你啥用???就是用來傳話的嗎?給我電話,我自己打不行嗎?你還說不清業務問題。

08 項目計劃粗放

我們看到的50%以上的項目只有大顆粒度的時間點,并且非常粗放,僅列出來這個月做什么事兒,下個月做什么事。

哪怕有雙周計劃,跟大顆粒度時間點,也對應不上。

這種計劃,說明實施思路與實現路徑不清晰;在執行中,要么發現太激進,要么發生大量的“意外”和“突發”;導致項目一再延遲,質量無法控制。

真正的項目計劃是一個立體的計劃體系,里面至少包括里程碑計劃、項目總計劃、雙周滾動計劃、專項任務計劃。

我以項目總計計劃為例,里面需要包括項目階段,每個階段有什么事項,每個事項的計劃起止時間,每個事項的責任人,每個事項涉及的人員,每個事項是否在關鍵路徑上,是否是里程碑節點,每個事項的交付物等。

尤其是是關鍵路徑,非常重要,能看出它是否是其它事項的前置條件,是否是瓶頸依賴;以免執行中,因它而影響其它事項的進度。

未執行的關鍵路徑,在項目計劃變更時,也是重點調整對象。

項目變更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項目計劃粗放,經常會導致項目計劃變更。

久而久之會造成變更非常隨意,大家也就不拿計劃當回事兒了,也會失去對項目負責人的信任,項目拖拖拉拉,不延期才怪呢?

09 項目風險管理不系統

項目風險管理是一個立體體系,而經??吹降默F象是,要么不提前識別風險,要么識別不出風險,要么識別了風險不重視,要么識別了風險沒預案。

導致拿風險暴雷當意外,大家都不擔責,都推責,最后毀掉的是項目。

從項目策劃調研開始,項目經理就要識別風險,把識別的風險,寫清影響,寫清預計解決時間,寫清解決預案,在立項評審會上,明確給大家。

在項目實施階段,發現了項目風險,也是隨時反映在周報和例會上,管理方法同樣是按影響、預計解決時間、解決預案、消除狀態來管理。

其實,在風險管理中,最核心的兩點是沒能力識別風險和思想麻痹不重視風險管理。

沒能力識別風險,是需要靠主動思考、多溝通、多復盤,逐漸去提升。

而不重視風險管理的問題,可以立馬行動,當下解決,也是有立竿見影效果的。

10 沒把業務計劃統一管理

數字化項目是價值導向,不是上線導向。

而我經??吹?,項目發布到上線了,沒人用;或者業務部門還沒做宣貫、培訓、推廣,甚至業務上不具備啟用條件,需要再等半年,業務成熟后再使用。

你這發到線上沒人用,叫上線嗎?頂多算,系統具備了試用狀態。

我還經??吹?,整個數字化項目計劃里,都是數字化部門在主導,沒有業務部門主責的事兒,妥妥的成了一個數字化部門的交鑰匙工程。

除系統實現外,業務的整體的解決方案是什么?有什么配套的管理機制?推廣前有沒有試跑計劃?推廣前宣貫計劃怎么做?培訓計劃怎么做?上線后有什么業務運營計劃?

數字化同學,這些事情難道也是你來搞定嗎?

你甚至連業務部門什么時候正式使用就不關心,你做這項目的意義難道就是為了拿工資嗎?

沒有正式用起來的數字化項目成果,不是成果,僅是成本的浪費。

因此,數字化項目是業務部門與數字化部門聯合的事兒,需要把業務計劃與數字化落地計劃,統一制定,一起排上,整體推進。

項目發布到線上,不是大活兒干完了,用起來才是,發揮出價值才是。

11 總結

如上是我總結的數字化項目的10大雷區,同時也適用于公司業務變革項目。

10個雷區難以面面俱到,而是拋磚引玉,比如沒有談及項目激勵與考核的雷區。

項目激勵不僅是激勵過去,還有倡導什么、鼓勵什么的價值所在。

項目考核,不是要加新的考核指標,而是如何把項目和現在每個人的KPI關聯起來,如何有助于現在KPI的達成,項目是達成現在KPI的手段和方法。

但是,很多項目的考核,側重增加新的考核指標,整的項目成員非常反感,逆反,甚至不希望項目能成。這就是項目激勵考核的雷區。

最后,借一個詞兒,項目需要“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與大家共勉。

作者:王曉明;微信公眾號:營銷數字化實踐;多年CRM、互聯網產品經驗。做后端產品居多,從0到N做過CRM、用戶訂單、商家平臺、商家結算......

本文由 @營銷數字化實踐?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