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四個月,我學會了什么?

7 評論 7694 瀏覽 63 收藏 19 分鐘

不少人對于創業有著幻想,總希望自己積累一段時間之后都能走上創業的道路。但創業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你看這篇文章,創業四個月,作者的這些感悟,希望可以給你帶來一些思考。

前兩天上知乎,看到一個問題:“什么事情是你當了老板才知道的?”。

掐指一算,距離我注冊公司快4個月了,感慨頗多,遂洋洋灑灑寫了近5000字的這篇日記。

信息量較大,供還在業的、已失業的、想創業的和剛創業的朋友參考。

一、當老板比打工更操心

打工人的視角和老板的視角略有差別,但老板會更沒有安全感。

因為他們雖然不用考慮具體工作,但每天都在操心怎么搞錢,而打工人只需坐等每月定時發工資就好了。

老板比打工人苦逼多了,他要么為自己和家人打工,要么為股東或投資人打工。

最慘的就是為了還債的老板,看看羅永浩。

二、從注冊公司的第一天起,你的手機號就會被分發到各種線索池

眾所周知,創業首先要解決三件事:公司注冊、稅務登記、財務管理。

所以,由此衍生的各類企業服務就包括不限于:公司注冊、商標/專利申請、銀行開戶、代理記賬、報稅、法律顧問、財務SaaS、企查查平臺、辦公資產與設備租賃、廣告投放等。

他們拿到你的線索,就會開始瘋狂推銷,哪怕問題可能你自己就能解決,或者起步階段不需要這么多服務。

所以強烈建議,創業前要把這些事務性工作交給行政,或者單獨用一個電話處理,否則這些公司會把你煩死。

三、基礎建設如果沒有技術基礎,很容易被坑

我是因為之前做過互聯網,所以對互聯網企業服務還算略知一二。

但是,如何租賃云服務器、申請ICP備案/公安備案、網站基礎部署和SEO這些流程,之前完全沒接觸過,在你沒錢雇傭技術專家時,全部都要自己親手做一遍。

我們是自己搭的官網,簡單的幾個頁面,有點當年“輕博客”產品的味道,相當于一個能夠沉淀品牌資產的“門面”。

好在我發現,交給別人做要花很多錢,但自己做就很省錢。不懂這塊的老板,就容易被銷售忽悠購買不需要的服務。

所以,我非常慶幸自己跟程序猿打過交道。

在商業模式和技術不高度相關的時候,我就不會對技術產生仰視和依賴。

四、客戶還沒出現,但找你要錢的供應商倒有大一堆

上面講的還是一些開公司的基礎準備。等你做完了這些,你會發現還有一堆配套事情沒有做。比如:

  • 要不要開百度SEO賬戶、采購媒體做廣告投放;
  • 要不要注冊商標,申請后被駁回怎么應對;
  • 要不要先出錢備貨,賣不出去怎么解決;
  • 要不要花錢加入商機線索對接平臺;
  • 要不要花錢參加創業類的訓練營;
  • 要不要花錢參加一些商務獲客活動
  • 等等……

你要考慮一堆一開始看不到成果的成本。

問題是,我缺的是服務嗎?

人與人之間最遙遠的距離,不是見面不知聊什么,而是聊半天后,發現是一個乞丐碰上另一個乞丐,除了錢什么都有。

因此,錢能不能花在刀刃上,怎么評估效果和價值,需要自己慢慢摸索。

這感覺就像打德撲。多輪下注,要不要跟注,要不要加注,什么條件可以All in,什么時候需要止損,心里要有逼數。如果哪天“輸牌”了,能不能放首《滄海一聲笑》來平復。(還挺押韻)

俗話說得好,舍不得孩子就套不到狼。

但江湖險惡,多的是虎豹獅熊,初創者都在食物鏈底端,你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只被套的羊。

這時,就非??简災銓θ诵缘睦斫?、對各路江湖好漢的辨別能力了,“交了學費”你也得認。

五、財務管理意識大于一切

很多人都說創業窮三年,我非常同意。甚至我認為,應該在上班時就早做準備。

我現在最后悔的,就是以前對工作太投入,忘了早點為自己做打算。事實證明,你對公司的忠誠,大概率不會換來公司對你的忠誠。

一定要創造屬于自己的現金流,才不會被各種老板拿捏。

另外一點就是創業成本。很多人創業還沒有看到收入,但已投入了太多,或者因為找錯了合伙人,花了很多看不到結果的錢,導致出現債務糾紛或破產清算。

如果暫時沒賺到錢,也要盡量減少支出。

比如,是不是可以采取線上辦公和靈活辦公,省掉房租的大頭;比如,員工是否可以建立項目合作,而不用天天坐班發工資來養等等。

有些企業因為性質的原因,硬性支出無法避免。

比如你開個實體店,那一開始就要投入房租、裝修、水電和人力成本,如果三個月、半年、一年都沒有收回成本,就很可怕了。

為什么現在人人都在提倡輕創業,不是因為輕創業更容易了。而是經濟不好,寫字樓空置率很高,很多產業園甚至免租還求著你去。

最近,有條消息也很有意思:碧桂園的長租公寓都拿來當作抵扣債務的“優質資產”了。可想而知,現在最優質的現金流竟然是房租。

最后就是做好投資理財工作,減少一切和賺錢無關的消費。

六、多花時間去了解市場一線,多接觸人和行業

這個問題很簡單,你想做什么行業,就去那個圈子里混。

線上社群就是小道消息來源,里面全是有多年經驗的老板與同行;線下會議是接觸行業TOP企業的關鍵渠道,你參加一兩次就知道這個行業里誰有錢、有多大權威性了。

通過線下建立的關系,也相對更靠譜一點。

為什么呢?用崔健在圓桌派第七季里提出的觀點來解釋,他說現在“搞信息(流量)的人非要去搞物質(錢),進入了一個能量紊亂的時代”,這點我作為從業者也感同身受。

所以,當互聯網和新媒體變成一門生意以后,我感覺做生意反而更難了。

當然,一個行業有一個行業視角的局限。你要學會自己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因為行業信息差永遠存在。有人一直在悶聲發大財,但不會輕易告訴你;有人一直在吹牛逼,你也沒法辨別真假;如果一件事大家都認為很賺錢,往往又已經成了紅海。

這是一個不斷見識社會、與各種“妖魔鬼怪”切磋的過程,非??简灷习宓难哿σ?。

七、多了解不同城市的風俗和人性,你會深刻地反省自己

過去十年,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北京,但也接觸過南京、北京、深圳和上海的老板。

每個地方的老板性格差距還挺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話有點道理。

比如,南京老板都比較低調和安于現狀,沒有太大格局,喜歡把一件小事做好。

最近,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的南京某供應商“圖形科學”也浮出了水面,是個典型“抱大腿、攬臟活兒”的企業,把風光都讓給別人。

北京的老板特喜歡夸夸其談,不太接地氣。芝麻點大的事兒都能吹上天,實際可能也是打腫臉充胖子,就算行情再不好,對外也會說好。

而且在北京,你想搞錢千萬別讓其他人知道,所謂“財官印難三全”。

深圳的老板就比較接地氣和自謙,對外一定會說錢難賺,企業有各種問題,但他可能在悶聲發財。

但深圳人沒文化也是真的,老板普遍學歷不高,所以對員工學歷要求也不高。

跟北京完全不同,深圳人對搞副業見怪不怪。去年我在肯德基里吃飯,周圍好多年輕男女坐在一起聊天,講的都是怎么搞錢。

上海老板就比較“外貌協會”了,甭管肚子里有沒有貨,場面必須拉滿,屬于“又當又立”的典型。而且說話“不直給”,你完全摸不透TA的內心真實想法。

不過上海的業態非常多元,你能看到各種小眾好玩的生意。有的老板可能是富二代不在乎錢,有的可能根本不在國內,神神秘秘的。

八、與人交際不內耗,允許自己有自己的社交偏好

比如,我就喜歡實在一點的老板,能踏踏實實賺錢的那種,因為這種合作更靠譜。

名和利無法兼得。有名,說明利不足;有利,說明不太想出名。

但我也得承認,我也想找個“網紅級別”的合伙人。因為在這個時代,身份、顏值和口才本身也是生產力。

也許,想清楚在一段關系中,資源和價值如何互換最重要吧,如果彼此價值觀不一致,那么交情再鐵也談不成一樁生意。一切隨緣。

另外就是:在人際關系中,你是幫別人做勢的那個,還是讓別人幫你做勢,得到的結局可能完全不同。

不必高看任何人的價值,也不用低估自己。

以前我很喜歡幫助別人,后來發現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感恩。當別人把你的善意當作“理所當然”,你的善意就沒有任何價值。

要小心那種天天把“人品”掛嘴邊的,往往這種人最沒品。因為TA的核心邏輯就是:當你的行為不符合TA的利益,那就說明你沒有人品。

九、創業是一個不斷糾正自己、認識自己的過程

比如,打工時你可能自我感覺良好,但當了老板你才發現要經常裝孫子。

尤其是初次創業者,你會感覺自己的能力有很大局限。不是什么都能做,你還是需要幫手,需要伙伴,尤其是合伙人。

但是你了解自己適合做哪部分嗎?什么是必須找人跟你互補的?如何平衡責權利?

這就又涉及到戰略決策的問題。

打工時,你只需要對管理上下級負責、對執行效果負責。而一旦你成為了老板,就不得不思考戰略方向。

對于自己要做一家什么樣的企業,要賺誰的錢,要切哪個市場的蛋糕,得有短期和長期規劃,敢于做決策并為后果負責。

除了需要理解政策和市場趨勢,更要理解并結合自己的優勢,包括獲客維度、專業維度、行業維度、利潤維度、地理維度等等。

此外,還要懂股權、財稅法,懂怎么找合伙人……

過去打工,一門心思研究自己的專業工作,有時也會身兼多職,但基本局限在業務中。到了職能這一層,反而一臉懵逼了,基本屬于睜眼瞎的“盲區”。

不得不說,創業對人的自律能力和綜合素質要求,都比打工高得多。

也許一個老板的專業長板可以不夠長,但不妨礙他可以雇傭一個比他更牛的業務專家。

否則一旦在職能上有短板,未來就會變成一顆擊中你心臟的子彈。

所以創始團隊一定要互補。

比如,我現在就覺得,學歷越高的人看問題越悲觀,越不利于創業,“神仙打架”最內耗;反而學歷低的人沒那么多條條框框,創業更容易成功。

人最怕的就是高估了自己,又放棄了自己的優勢,最后被逼迫著走在一條自己不想走的路上。

十、放棄無效客戶和無效社交關系

做了老板,你的精力要放在最有價值的關系上,不要浪費時間去處理損耗精力的關系。

比如,想白嫖你知識的同行或沒有預算的客戶;比如,看不到直接或間接人脈價值的社交關系;再比如,和身份地位相差懸殊的人講人情與商業合作。

要尋求“臭味相投”、互利互補、身份對等、彼此舒適的社交關系。

可以交朋友,但朋友最好不要和賺錢直接掛鉤,否則錢難賺,朋友也走遠了。太多關系倒在了錢和情分不清楚的事情上。

如果一個人一開始就沒有跟你建立信任,后面就更難達成合作。

十一、柔性創業,把創業當做一次長跑比賽和不期而遇的風景,而不是一場成王敗寇的游戲

很多人覺得,我輸不起,所以不敢創業。

實際上是對創業有誤解。創業是一種心態,當老板更是如此。你是員工,永遠不會站在老板角度看問題。

但如果把自己當作老板,即使現在仍在打工,也等同于創業心態了。

很多老板,本身也是身兼多職,他可能在很多企業有職位,身份或者股權。到了那個層面,看到的都是資源和利益共享,而不是專注于手頭的細節工作。

用錢來換取生產力,這就是“老板”的本質。

此外,每個人都會受限于TA的眼界與見識,沒打過工的老板和沒創過業的打工人一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盲區。

柔性創業就是提倡靈活適應市場需求,以便在低成本試錯環境下,不斷補足盲區,以求持續生存的機會。

十二、適度相信命理學

接受自己遇到的所有命運,把生命當作一場游戲。無論是隊友、怪物還是NPC,都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貴人。

《舊唐書·魏征傳》里曾說“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我從別人那里學到的東西,遠遠比我自己瞎捉摸的更多。

命理學里也有值得借鑒的意義。

比如,外格不行,那就多交點朋友;沒到帶財官的歲運,求財官不利那就做名聲;八字印綬少,遇到印綬歲運就多學習拿證書;八字缺水木,那就找八字水木多的合伙人……

不過,還好我只把命理學當愛好,不然可能又要吃算命大師的虧了。

有條件創業的人還是要趁早,出名也一樣。年輕就是本錢,再往后就沒那個精力和臉面去拼了。

以上就是我創業四個月以來所有的感悟。

暫時就想到這么多,一點淺見,自我勉勵。也給很多想創業或剛創業的朋友提個醒。

作者:金鑫YOYO;公眾號:一個符號工作室

本文由 @一個符號工作室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主要你賺錢沒有

    來自遼寧 回復
  2. “放棄無效客戶和無效社交關系”

    來自浙江 回復
  3. 有沒有創業群,拉一個

    來自福建 回復
  4. 確實,創業最難的其實就是從0-1的那部分。

    來自廣東 回復
    1. 對啊,現在就是從0開始

      來自廣東 回復
  5. 跟我現在的經歷很像,很多東西不知道對錯,不知道方向,不知道在哪,產品已經算是很小塊的部分了,人員,運營,流量每一個都要做要思考。不過好點的是兼職上班搞,但是導致進度不快,各有利弊。

    來自廣東 回復
    1. 一樣,不過我沒工作過幾天也準備先找個工作

      來自河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