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58、滴滴,獨角獸公司是如何組建創業團隊的?

5 評論 21582 瀏覽 77 收藏 10 分鐘

“找優秀的人才比找老公、找媳婦都難”—— 這是創業圈里吐槽找人難最經典的一句。

創業的過程,說白了就是一家公司高速“循環、裂變、進化”的過程,Allen在以往文章里就講過:創業的過程中CEO有三件事情是最重要的“找人、找事、找錢”,這三點構成了一個創業公司正向的向上循環體系。

一開始的時候幾個人、幾桿破槍,大家走到一起想做一個事兒,在人和事都比較靠譜的情況下,找到一點可以維持初始企業運轉的資金(可能是自掏、可能是融資、可能是親戚朋友支持)然后開啟創業之旅。

當這件事情慢慢看到成績的時候,資金會更多一點(風投),然后可以招更多、更厲害的人,接著帶著這些更厲害的人把事做得更加牛逼一點,然后再去找更大投資商,拿到錢再去找更厲害的人,總之是個事情越來越好、資金越來越多、人員規模越來越大的循環向上過程。

這個循環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公司良性發展的過程,CEO在里面扮演找人、找事、找錢的負責人角色,他要努力讓這三者里的每一個關鍵環節里得到其他環節的正向反饋結果;如果這個循環過程是負向的,即把事弄砸了,白白消耗了僅有的現金,那公司就很有可能由于現金短缺,養不起優秀的員工,好的員工流失了,接著事情會越做越爛,公司就會慢慢地死掉。

創業公司的CEO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始終保證人、事、錢的這個三角循環是正向的,當發現有負向或者不動的循環的時候,就要敲響警鐘問問自己是不是那里出了什么問題,及時補救。

所以即使對于創業者來說:找到優秀的人真的很難,但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創業者只能迎難而上。雷軍、程維、姚勁波等等創業前輩莫不是如此。

小米雷軍:你找不到人,只是因為你花的時間不夠多

雷軍曾經說過,當年在選擇創辦小米時,自己從來沒有硬件創業的經驗,因此要搞定硬件工程師其實非常困難,而雷軍當初的做法就是“用excel表列了很長的名單,一個個找合伙人?!?/p>

當初為找到一個硬件工程師,雷軍打了90多個電話,而為了說服一個硬件工程師加盟小米,雷軍與他連續談了10個小時:

“他始終不相信小米能盈利,我就問他,‘你覺得你錢多還是我錢多?’他說當然是您錢多,我就對他說‘那就說明我比你會掙錢,不如我們倆分工,你就負責產品,我來負責掙錢?!詈笏x擇了加入小米,正是因為我說的這句話。”

“如果你沒有我那么多名單可以聊,你可以先問問自己,你最希望自己的合伙人是哪個公司的人,然后就去那個公司樓下咖啡廳等著,看到人就拉進來聊,總能找到你想要的人?!崩总娬f。

滴滴程維:企業挖人,要勇于想象

滴滴程維可以說是挖來了一支堪稱豪華的團隊:

  • 柳青:滴滴從COO到總裁,原高盛亞太區董事總經理,父親是柳傳志,自己是年收入千萬的國際投行高管,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
  • 張博:滴滴首席技術官(CTO),原武大的才子、科院的佳人,2005年畢業于武漢大學軟件學院,同年考入中國科學院軟件所,主修人機交互,2008年畢業后,入職百度在百度負責過九條移動業務的研發,且均為上億用戶量級;
  • 李建華:滴滴首席發展官,曾經是政府部門司局級干部,中國官員下海的最高級別;
  • 朱景士:滴滴戰略副總裁,曾任高盛亞太區執行董事。

程維常說“每三個月,滴滴就是一家全新的公司?!?/p>

滴滴的天使投資人王剛也曾經說過:

“程維是個不給自己設限的CEO,我也一直告訴他,要持續找更牛的人加入滴滴,但敢挖柳青還是超過我的想象?!?/p>

“爭取柳青的加入,是一次有想象力的挑戰?!?/p>

柳青的父親是柳傳志,自己是年收入千萬的國際投行高管,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創業時的滴滴與柳青如此不般配。

“話語體系全然不同,情感上自然無法產生連接”。

程維為了說服柳青加入團隊,為了跳出工作場景,他安排了一次滴滴高管的西藏行。程維說:“去到陌生環境,像一個團隊一樣面對困難,有那種把性命交托彼此的感覺。”

滴滴7人團隊從西寧出發,前往拉薩。程維剛到西寧就有了高原反應,昏睡過去。他們乘的兩輛車在半路走散,路線、吃穿住行都沒有了規劃。懸崖與沼澤讓滴滴管理團隊產生了生死與共的情感。

一天夜里,程維跟柳青談及自己創業的歷程,表示明白柳青對高盛故舊的不舍,拿出手機放了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柳青和程維哭了,她決定辭職,連夜給親友們發了長信,告訴他們自己的決定,回到北京,柳青成為了滴滴COO,二號人物。

58姚勁波:你找到合適的人,你會收到驚人的效果

58同城姚勁波在復盤自己創業之路時,得出一個深刻的教訓:

“如果讓我倒回九年前,回到最初創業的那個時候,我要做的最重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花30-50%的時間在找人上面?!?/p>

姚勁波說:

九年前我幾乎沒有在找人上花任何時間,我是個人占股,當時我自己認為自己是全能的,編程可以做,Logo可以做,上傳服務器也會做一點點,做產品沒有問題。

后來發現你跟別人打仗的時候老輸,這里輸一點那里輸一點,人的信心從100分可以突然掉到0分,打了幾個敗仗,特別沮喪,于是忽然有一天醒悟了,重新開始在各板塊全部組建一流的人:銷售、人力資源、財務、產品、市場、服務器運維、美工、無線,全部招一流的人。

他說“找到合適的人,你會收到驚人的效果”。

因為,找到這個人以后,基本上這塊就變成公司的優勢了,比如銷售,同樣的流量,你去變現,中等人可能做80萬銷售額,好的人可能做100萬銷售額。你的公司的成本可能是80萬,只能做80萬銷售額,沒有利潤。但是你的對手,可能找到了一個優質銷售,同樣80萬的成本做100萬銷售額,就有20萬利潤。這兩個企業融資的時候,如果你的估值1000萬,對手可能就是5000萬,因為你沒有利潤,他有利潤。

投資人做模型出來,他就是比你高五倍的估值,于是你只能拿到200萬投資,他拿到了1000萬,于是你就必敗無疑。任何業務都是這個道理,流量上面也是這樣,用戶產品合作上面統統是這樣,有時候你敗敗得稀里糊涂,就是因為你找錯了一個人。

最后

總結一下,創業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接力賽,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沒個七八年達不到目標;同時又要求你必須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去競爭,這一切都需要源源不斷的優秀的人才來推動企業循環滾動,不斷撕殺、突圍。

所以,我們必需重視團隊的組建。

 

作者:Allen,偉朋創投行業分析師,個人微信:qq1186974614,歡迎交流。

本文由 @Alle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引申思考一個問題:“人才儲備”本身就是一個偽概念,人是活的,會根據環境、意愿、才能、境遇不斷變化,“人才”更是心思活泛,怎么可能“儲備”呢?即便是內部“儲備”都不可得;保密協議,勞動合同,約束得了誰?可見,“人才儲備”本身就是一個工業社會的概念,有濃濃的泰勒制的味道,把人看做一種零件,其實,在工業時代,人才又何時真正“儲備”過?也許日本的終身雇傭制做到過;但代價是“逝去的二十年”,現在已經是后互聯網時代,AI正在不斷逼近,是到了把司空見慣的概念好好清理一下的時候了。

    來自福建 回復
  2. 合適的人,在合適的環境做合適的事情才能爆發出足夠大的能量。否則只是錯誤配置的一種

    來自廣東 回復
  3. 合適的人,能爆發出10倍的能量!

    回復
  4. 想加您好友,可是搜索了微信號顯示,該微信號不存在。

    來自北京 回復
    1. 個人微信:qq1186974614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