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創業了,第一步到底是什么?

9 評論 21933 瀏覽 131 收藏 25 分鐘

雖然也看過很多創業的經驗教訓,也知道創業的時候有諸多陷阱,但是當真正決定創業的時候,反而會心生疑問:創業的第一步,是找投資?搭建團隊?還是注冊公司?而真正需要做的,卻常常被我們忽視:

創業的第一步是:先完善好自己的點子。

在很久以前,我就寫過一個關于點子的文章《我有個能改變世界的 APP 點子,怎么實現?》

那是第一次發現有很多人共鳴,也陸續開始寫各種關于互聯網和產品的答案。

不過時過境遷,如今已是近兩年半過去了。我從做產品和創業的經歷里,有了更細致的思考??串敃r的答案,覺得講得較為直接粗暴,現在想重新捋一捋,給大家提供一些針對“點子”更完整的考量方法。

是為前言。

1. “點子”到底是什么概念?

1.1 點子到真正投入市場運作的項目,還有一萬步要走

我自己出的一本產品經理方法論的書,名字就叫“從點子到產品”。我是期望形成這樣的印象:點子和產品本身,中間有很遠的路要走。不僅要有大量的方案設計、功能探討、研發測試,還要有產品模型、商業模式、目標用戶的設定等等。

但到產品出來,也仍然不是結束,有的團隊真的比較天真,卯著勁兒三個月把產品做完了,扔到應用市場上,或者發幾條朋友圈微博,然后天天在辦公室里抽煙焦慮?!斑@么好的產品怎么沒人用呢?”這是壓根都不理解產品運營、市場推廣的情景。

因此創業的第一步,不光是要想出一句話的點子來,還要把要做的一百件事情都想明白。這樣點子才真的有可行性。

1.2 點子不能申請專利

為什么一個點子并不能申請專利?因為如果國家保護這種創造性的想法的話,全國目前最富有的人不是企業家,而是科幻小說家。

實際接觸過專利的同學都知道,技術實現方案才能申請專利。還有的同學藏著掖著不愿意跟投資人講,說要對點子進行保密,我覺得還是省省吧。現在百度、阿里、騰訊的產品和他們的運作方式,像產品功能、用戶體驗、規章制度、協作流程、運營方法等等,都是公開的,你就能照著做出一個來嗎?如何經營公司、把握用戶、讓機器運轉起來,才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Fenng 曾經簡單粗暴地諷刺過只有點子的人:

薯條賣得好,就是麥當勞。天下點子有難易乎?

1.3 很多人的點子只是粗淺的模仿

以下的這些案例真的不是夸張,是我自己或朋友親身經歷到的:

  • 朋友 A 說,音樂培訓行業 + 社交,肯定能火。讓所有音樂老師、樂器賣家、音樂愛好者和學音樂的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圈。
  • 朋友 B 說,圖書行業 + 社交,肯定能火。讓所有出版社、書店、文藝青年,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圈。
  • 朋友 C 說,校園快遞/外賣 + 社交,肯定能火。讓所有校園兼職送快遞/外賣的學生和收快遞/外賣的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圈。
  • 朋友 D 說,便利店 + 社交……
  • 朋友 E 說,醫療 + 社交……

看似很新潮的方向,究其根本,無非都是塞進去私信、評論、IM,做點社區、問答、直播。從真正意義上的點子看,都是粗淺的模仿而已。(當然并不是說凡粗淺模仿的點子都不對,而是大多數人想到這個點子就容易高潮,認為這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走遍天下都不怕。)

這樣的例子在“共享經濟”這個什么都能裝的筐里,最是明顯。朱嘯虎曾經說過,甚至有創業者堵他的辦公室門口想勸他投共享雨傘。

敢把圖書館硬說成全球首家共享書店的,也真是把臉皮都不當回事兒了。

2. 什么才是完整的點子?

2.1 創業項目模型

接下來就是我這個回答想說的重點了:點子也有不同的層次、點子也分完整不完整。

我是在“在行”上見過了許多創業者,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許多朋友對點子的認知比較簡單,同時也把處于不同層面的點子,當成是核心的基礎。

這是我自己總結的創業層次模型。要想創業,這些層面的方案,自下而上要做考量。

這里說得比較抽象,那換種更容易理解的說法,這個模型每個層次的目的是這樣的:

這個層次未必是完美對應所有互聯網公司的,層次關系也未必是完全自下而上的(比如有時業務導向的產品,產品功能是為運營服務的),不過已經能夠描述大多情況下公司從點子到最終結果,要經歷的路徑了。

一般作為“點子”來說,底下三層才是創業時最先要捋清楚的。而大部分的點子,確實也是在這幾個層面。我們在前期“悶頭想”的途中,這三層是務必要先搞明白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BP 里也都是對這三層重點著墨的。

下面舉幾個例子,也都是我親身接觸到的。

2.2 陪游的項目

我之前設想過這樣的一個旅游項目,當然現在也已經有幾家在做類似的事情了。

戰略層:

這個項目的場景是,有些相對有個性需求的用戶,比如年輕人,在去陌生的地方旅行時,希望有些不太一樣的體驗。眾所周知現在國內旅游景點相當雷同,都是充斥著義烏小商品和鐵板魷魚,公園看起來也差別不大。怎么去體驗到當地人最有特色的生活環節,這是一個主要的需求,也是要解決的問題。

產品模型層:

供給方面:在當地招募一批有想法也愛玩的年輕人,讓他們整合出一些碎片化的旅游體驗(而不是像旅行團那樣幾天幾夜都完全安排),小到半小時,大到半天,可以去一些特定的場館、餐廳,參與一些特殊的文化體驗、體育活動。分為陪游和無陪游兩種。陪游的比如,在巴黎街頭攝影留念;無陪游的比如,日本深夜食堂初體驗。

需求方面:針對年輕的游客,比較愛自由的、從來不跟團的,在生活品質上有一定要求的,在消費上也不會太拮據吝嗇的。

供給需求的平衡:游客為個性化的這些碎片體驗服務支付費用,免費場所的體驗服務支付給陪游費用,收費的體驗服務支付給商家。

商業模式層:

平臺賺取信息撮合、體驗包裝的差價,也就是抽成。

現在看來,有些想法相對比較不成熟。但即使不是一整套馬上可以執行的方案,至少算得上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點子”了。

2.3 共享游戲的點子

有個朋友跟我描述過這樣一個點子:

現在每個主機游戲的玩家,游戲盤、游戲碟、游戲卡大都是會流動性的,因為游戲玩過了很多就再出售給別人,這樣不會浪費。
因此,可以做一個共享游戲的平臺,給這些玩家用。大家來這上面賣自己的游戲,以及買別人的二手游戲。

這是他的核心想法。基于這個,他跟我又描述了一個想法:

我覺得可以用積分的形式,來約束大家。我賣的游戲直接賺取積分,積分多了就可以買別人的游戲。就跟其他產品的積分商城一樣。

接著,他又做了補充:

朋友圈是個好地方。我想做一些好的朋友圈分享功能,來激發大家的熟人關系里的類似需求。

他甚至還畫了一個相對很完整的產品功能的邏輯導圖,密密麻麻的。

在他看起來,或者在很多人眼里,這已經是個完整的點子了吧?雖然稱不上是可操作的方案,但作為點子它沒什么問題吧?

問題還是很多的。

我們總結上面的幾項中心思想:

  • 是針對主機游戲的玩家;
  • 大家在平臺上買賣二手游戲;
  • 積分的形式作為交易貨幣;
  • 朋友圈作為主要傳播渠道。

看起來也沒啥,我們放到模型里去。

戰略層是有描述了,但是:

  • 從產品模型上來說,這個平臺的價值在哪里?只是做信息撮合嗎?跟閑魚的區別?跟 58 同城的區別?跟淘寶的區別?用戶能夠用大平臺解決問題,為什么要用你的平臺?
  • 商業模式上,怎么賺錢?
  • 朋友圈傳播只是渠道而已,不構成產品的核心價值。誰還不能朋友圈傳播呢?
  • 積分這種功能價值何在?用戶為什么不賣成錢,退而求其次想要換成積分?用戶為什么要減少自己的收益?

這還只是在最基本的產品點子上來說,如果再往如何獲取流量、如何用戶運營看,更是有無窮的難點和沒想清楚的地方。

2.4 可回收垃圾的點子

還有個朋友,她對點子的描述是:

現在塑料瓶、玻璃瓶、各種飲料包裝、快遞包裝等等,這些可回收的垃圾,非常不環保,也很浪費。我想在人群集中的地方,設立一些回收站點,可以支付一定的費用給用戶,以及給他們環保上的一些激勵。這件事做成,還是很有商業價值的,也很有社會意義。

她的補充是:

比較集中的地方,我們最開始關注的還是校園。一方面校園的人群非常密集,另一方面學生的環保意識可能比較強。

還有一個補充,幾乎跟剛才說的朋友如出一轍:

我們可以先不給用戶錢,給他一定的積分。到時候用積分去換取各種商品。這些商品我們可以跟商家談。

她的中心思想是:

  • 可回收的垃圾既有商業價值,又有社會意義;
  • 校園是個靠譜的場景;
  • 積分是吸引用戶的手段。

同樣的,放到模型里去看:

這個看起來是更加一塌糊涂,沒想清楚的例子:

  • 目標用戶到底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環保?這兩類用戶的需求完全不一樣。即便是有人同時有兩種需求,在這兩個需求上他們的問題也完全不同。
  • 產品模型上,從供需匹配的角度看,用戶為了收集和投遞這些可回收的東西,要花費的時間精力,是否能跟最終的收益成正比?這點非常存疑,大學生出去發傳單的收益可能都多出幾倍。
  • 商業模式里,單價如此之低(幾分錢到幾毛錢),即使量非常大,能產生的商業價值有多少?
  • 跟共享游戲同樣的道理,作為積分,它的意義在哪里?
  • 校園只是設想了一個場景,也代表不了什么。

當然,這些是作為商業項目來看的,公益項目就完全另說了。

2.5 確保點子的完整性

舉了這幾個例子,可能就更清晰了。完整的點子意味著產品模型和商業模式已經心里有數,而在動工之前,上幾層的大概方案也都應該有板有眼了。

很多人,比如題主,說“我有了個點子了,我該怎么弄呢?” 實際上有的還只是最底層的模糊看法。甚至有很多人的點子還是在市場層面、運營層面的一些小想法(比如積分),把這些理解成點子,那就無怪乎后來做的產品奇奇怪怪、沒有重心、也沒有用戶。

這就好像產品經理都很熟悉的用戶體驗的五層模型,如果底層的邏輯沒考慮清楚,只關注上層的光鮮亮麗,那就是空中樓閣了。除了跟朋友炫耀,并沒有卵用。

要始終記得,我們創業項目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是為用戶解決問題的。解決的根本問題、如何解決問題,也就是產品模型;怎么讓盈虧平衡,而不是變成純粹的燒錢做公益,這是商業模式。這些做得足夠好,項目才有可能推動下去。否則,再怎么推都沒有用。

對于這個事情的驗證,大家完全可以隨便找一個成熟互聯網公司的高階產品經理或者運營,讓他們把自己產品在這個模型里的內容填寫一下。每個人都肯定能填得非常清楚。

而你找那些創業大街、創業咖啡廳、創業車庫、創業培訓班里的項目,讓他們的創始人填一填這個模型,我估計保守估計也有一多半根本寫不出來。他們能寫的還是零散的點,以及那種有琳瑯滿目功能的產品腦圖和未來愿景。

3. 怎么完善自己的點子?

這里就把我在自己書里寫的內容展開,簡要說一下怎么完善點子。

3.1 先想清楚用戶是誰

用戶是誰非常重要。很多人想點子只是覺得,“我的產品設想的體驗,比原來的好”然后就推理出來“用戶沒道理不用啊”。

說實話,只是做出“產品優化”離真正能把所有用戶都吸引過來,差別還遠著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是一個搜索引擎技術的奇才,你自己開發了一個搜索產品,準確率比百度都高,我們說個夸張的,準確率高出整整 20%!那么是不是你的產品上線,第二天百度用戶就全部轉移,百度當場倒閉,大家叫好?

顯然不是啊。用戶要轉移,是有巨大的成本的,尤其是對于巨頭平臺所擁有的那些用戶,百度提供的不僅僅是“搜索準確率”這么一個保障,還有大量的其它功能在。除非你在各方面做得都比百度好,那這樣的成本不亞于重新做一個百度規模的公司。

因此要判斷清楚用戶是意義重大的。關鍵點在于:

  • 用戶是誰?是什么樣的屬性?
  • 用戶有多少?

而這兩點就衍生出來更多:

  • 用戶現在是怎么解決你準備解決的問題的?
  • 用戶要轉移到你的平臺上,要花費多少成本?
  • 用戶愿意在這件事上花多少錢?
  • ……

不要只看事,不看人。最后任何商業項目,錢都是用戶口袋里出的。用戶都不知道在哪里,那后面幾步的問題就更想不清楚了。

3.2 產品模型的搭建

我在書里用的是這種九宮格的檢驗矩陣。這是針對電商、O2O 這種與傳統行業結合的市場會比較有效果的。

在做判斷的時候,剛剛提到了用戶,用戶是基礎,除了用戶,還要看供給、需求以及供需發生的場景。像前面提到的,如果成本太高、收益太低,那么需求就會極小,用戶就不會用產品;如果供給上看,收益太低,同樣的,這個模式也跑不通。

只要懂得經濟學的一些基本原理,能簡單畫一畫需求曲線、供給曲線,也就知道產品邏輯上的合理性了。比如看滴滴快車的市場,司機能夠接受多少錢的收入,就代表會有多少司機在平臺上跑單,用戶愿意付出多少打車費,就代表有多少用戶在平臺上叫車。這兩個價格做不好匹配,訂單價格的供需就無法均衡,訂單量就會直線下降。

除了這種檢驗模型,也可以用任意的模型來考察自己的點子,在運轉上是不是真的合理。不要像想小說情節、電視劇情節一樣,那是上帝視角,讓角色怎么做就怎么做;要想成是真正生活的環境里,自己在此情此景下,會不會真的用這個產品。

太多創業者會有盲目的自信。就像前面提到的可回收垃圾項目的朋友一直強調說,又環保又能有得賺的情況下,用戶為什么不會做呢?我反駁她時說,有的賺這件事,大家去做兼職比你這個賺得多;環保的話,大家去參加別的活動說不定還更有效果。你這兩件事都沒有太大吸引力,結合到一起怎么就會有吸引力了呢?

3.3 商業模式的確定

說到底,做任何產品和服務,還是都要賺錢?,F在已經不是那個有流量、有用戶就可以再考慮圈錢的時代了,道理很簡單:流量和用戶都在 BAT 和第二梯隊的大佬手里了,而且越來越集中,突破的機會非常渺茫。

賺錢的形式看似多種多樣,但本質上主流的就三種:

  • 廣告
  • 抽成
  • 增值服務

到底賺錢的點在哪里,這是第一需要考慮的問題。接下來至少還要考慮幾個問題:

  • 用戶愿意掏多少錢?
  • 多少用戶愿意掏錢?
  • 收益能否支撐公司正常運轉的支出?

這個也許在前期不太容易分析得太具體,不過模糊的判斷還是做得出的。一個做幾毛錢客單價生意的項目,跟一個做幾百塊客單價生意的項目,商業價值自然完全不同。

3.4 團隊的評估

這是最殘酷的一個步驟。因為許多創業者在創業的時候,會默認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墒聦嵡闆r一般是,想得容易、做得太難??茖W家能分析原子模型、能做動力分析、能設計火箭,但他們不是工程師仍然造不出來。

在做了上述的各項分析之后,再回過頭來,就要看一件事了:我能不能行?或者換句話說,為什么偏偏是我?

比如:

  • 我是否了解行業?
  • 在核心競爭力上,我是否有優勢?
  • 相較別的創業團隊,我是否能做得更好?
  • 如果巨頭也來做,我是否還有優勢?
  • 我能不能理清楚產品、業務、運營、市場這些事情?
  • 我理不清楚,我有沒有能力找到對應的人來做這些事情?
  • ……

有時看到一些外行組成的草根團隊,的確有些心疼。因為我見過同樣的團隊也在做,他們是 BAT 背景的產品經理和工程師,有多年管理經驗的創始人,也有行業內的專家。從整個世界運轉的邏輯來看,后者獲勝簡直是毋庸置疑的天理。

所以,真的要起步,先真正認清自己、看清對手再說。

3.5 開始行動

等我說的這么多內容你都看得進去了、都真的搞清楚了,下一步就可以把你想清楚的所有內容寫成 BP 了。嘗試著發給一些投資人(他們的聯系方式大都會公開),然后碰碰運氣。對于有經驗的創業者,也許已經有做投資的熟人了。

如果全部石沉大海,那么就證明也許你背景太差,或者也許你點子太糟糕。

仍然要孤注一擲試試這個點子,建議是:

  • 不要隨便辭職創業
  • 不要太看重勤奮、創意、機智這些才能,多關注腳踏實地的專業技能
  • 先從最小成本的嘗試開始(要做相親平臺?先拉個單身微信群試試
  • 不要拿家里錢和自己錢創業
  • 不要在團隊沒有一個稱得上是內行的時候就啟動項目
  • 切忌過分自信
  • 聽從互聯網從業者的建議,而不是身邊朋友的建議

#專欄作家#

劉飛,微信公眾號:劉言飛語,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暢銷書《從點子到產品》作者,前錘子科技產品經理,點我達產品專家。知乎產品經理領域最佳回答者之一。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為什么不能拿自己的錢創業?投資人的錢揮霍完了不是會負債嗎?

    來自四川 回復
  2. 寫的很好,但全依文中所做,也基本什么也做不成 ??

    來自黑龍江 回復
  3. 飛哥的書很贊!真得能讓你學到很多東西。

    回復
  4. 說實話看了劉飛寫的書!真心不錯

    回復
  5. 嗯嗯

    回復
  6. 怎么碰運氣找投資人?

    來自四川 回復
  7. 不切實際

    來自浙江 回復
    1. +1

      回復
    2. 您覺得哪里不切實際?

      來自山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