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輝:成功絕不在于你多厲害而是對手有多爛

1 評論 6365 瀏覽 18 收藏 20 分鐘

我最多只花10%的時間在投資上,大量的時間還是花在做企業上,我永遠把投資作為學習的方式,做企業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做投資能看到很多關鍵的點。

題圖:昆侖萬維集團董事長、天使投資人 周亞輝先生

周亞輝先生曾說:「我最多只花10%的時間在投資上,大量的時間還是花在做企業上,我永遠把投資作為學習的方式,做企業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做投資能看到很多關鍵的點?!沟幢闳绱耍谕顿Y上他因成功投資趣分期、達達等項目,被冠上「獨角獸挖掘機」的稱號。在企業經營上,昆侖萬維企業規模逐年增大,用戶群正遍及全世界。

據他自己說,目前做企業交了2億美金左右的學費,做投資交了1個多億人民幣的學費。值得思考的是,他交的這些學費讓他深刻地明白了什么?我們又能從他成功的創業投資經歷中學到什么?

休學創業

1999年,我是清華研究生一年級的學生,學校有個可以休學創業的政策,那年有不超過20人暫停學業出來創業,我是第12個人。

我很清晰地記得,自己做了一個原創動漫網站,叫火神網,拿到了清華科技園50萬投資。這個項目有點像現在的社交網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展示空間,能交流溝通。那時候兩眼一抹黑,純粹是碰,沒有一點前瞻性。我堅持了4年,為了活下來,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動畫廣告的外包,做過大量的多媒體光盤,還有一些小網站。

任何一個事情剛開始的時候,大多呈現繁花似錦、烈火烹油之勢,接下來就是冷暖自知。最初,在清華科技園租了一個辦公室,等到賬面只剩下10萬塊錢時,辦公室就退掉了。我就在五道口附近租了兩個2000塊錢的兩居。剛剛工作的第一個暑假,幾乎天天中午都吃蛋炒飯,3塊錢,很便宜。

第一次創業失敗了,說實話,很慚愧,一直都沒有做起來。后來總結這次創業失敗,我覺得自己不懂技術,所以我想去了解技術。當時聽人說,千橡互動里技術高手比較多,所以我就去了,期間我想明白了很多問題。

陳一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他對我說,互聯網上第二撥創業者肯定比第一撥更難成功,上一撥創業時,哪里都是空地,你占一片就可以?,F在,已經有幾個大城市了,我們只能做游擊隊,一邊找幾片相對肥沃的草地,逐漸變成小村莊,再變成城市;一邊尋找其他草地

陳一舟在尋找創業的空地方面,堪稱典范。他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更是一位并購高手,在早年把Chinaren賣給張朝陽后,他一直在找空地,他賭的是社區,所以買了校內。

網頁游戲就是我找的空地。游戲的本質是一種創意,后來者永遠都有機會,只要你創意夠出色。為了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我把房子賣了,向親戚借了一些錢,加上自己的一些錢,大概有一千多萬。

接下來就是如何活著了。早期想在互聯網領域分一杯羹,我和所有的創業者一樣,都面臨著騰訊天花板的問題。通俗點說,就是騰訊如果進入你所在的行業,你打算如何應對?這個問題也是投資人向創業者提問的一個經典問題。

對于騰訊這樣一個有著龐大用戶和極強粘性的平臺型企業,我從來沒當成競爭對手。幸運的是我創業的時候,騰訊的格局變大了,他不會在小生意上和小公司競爭。

遠離紅海

十幾年過去了,我覺得大學時代去創業,還是蠻幼稚的。機會在哪里?報紙上說的,那些統統都是假的。媒體鋪天蓋地開始報道時,已經不是機會了,蛋糕已經切好,錢已經裝進口袋,所以當事人才公開了,媒體也開始跟進了。

現在創業成功,尤其對于沒有資源的年輕創業者來說,選擇別人做過的方向要想成功太難了。年輕人和我這樣年紀大的人,創業的思路完全不一樣。說實話,如果團隊不強,我不建議在紅海里尋找方向。因為你得有足夠的資源、經驗,條件太多了,所以不太適合創業團隊做。

我覺得中國未來的創業會很像美國,年輕的創業團隊不會再跟風了,成功的概率太低了。年輕人會去做創新,哪怕是稍微有那么一點點差異化,或者人群的定位有一點點不同

我自己對于過去的一些決策都非常后悔,當時非覺得自己牛逼,要去紅海里闖一闖,最后雖然闖得也沒賠錢,可能還掙了一點小錢,但對我來說很虧,浪費了機會成本和時間成本。

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選擇戰場其實有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尤其To C的這些業務,你想一想還有沒有機會在用戶腦海里占據一個詞的位置?如果你自己都不能用一句話把產品形態說清楚,那我覺得這個方向是很危險的,太復雜的東西往往不能夠贏得用戶。另外,關于定位,我覺得最好是之前沒人做過的。

當然,想在紅海里闖出一條路子也有一個辦法,就是找大腿抱。中國的大公司總是什么業務都想做,所以你如果能讓他控股你,你也不當大股東,就要一點股份,能掙一點錢,你幫他做這塊業務,這個機會是存在的。這是一個很巧妙的方法。

就像我之前說怎樣創造一家一億美金的公司?我們做了一些有趣的研究,發現做一億美金公司最重要的是跟著牛人走。分享一個有趣的研究現象,我們發現在過去5年成功的主題不是O2O、出海、企業服務,成功率最高的是小米生態鏈。我們做了統計,在2015年底前創業公司能夠進入小米生態鏈的有機會進入1億美金的行列。

現在巨大的百億美元、千億美元創始人知道如果不創造開放生態就無法成為百億、千億美元的公司。所以他創造開放生態,圍繞一些它不想做的事,它覺得很苦很臟的事情。商業模式、壁壘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把「爺」伺候好。

做一億美元公司最重要的能力是BD能力,想辦法把大公司投資部的人搞定,讓他投你,再拉幾個能搞定模塊的人,這個成功率比其他創業成功率高太多了。

四年結束戰斗

我總結十幾年創業經歷,一個組織四到五年一定要換一波人,你不想主動換這個組織都會自動換的,因為員工覺得干四五年還不成功,趕緊打自己算盤溜了。

所以我強烈建議,創業的時候一定想著四年結束戰斗,除非特別好的項目會值得All-in,否則世界變得太快。如果四年之內不能結束戰斗,我覺得Fast Failure也不是丟臉的事情,俗話說早死早超生。

一個人的成長要三到四年才能上一個新臺階,這個過程怎么讓自己提高?這其實就是方法論的問題了。自己想想,系統化各個緯度梳理一下,都會有很多好的方法。

對于自身成長來說,我覺得勤奮是最重要的。人性是懶惰的,你可以回顧一下讀書時候,老師在課堂上列了十本課外書讓大家去讀,能有幾個同學真正全部按照老師的要求讀完?概率非常低。還有你發現為什么美容美發健身那些充值卡消費卡是門好生意?就是利用人懶惰的特點,因為不管什么卡,最后平均下來20%是死錢,掙的就是這個。

所以對于自己成長來說,定一個可行的成長目標,你真的一二三能做到,這是對自己最大的挑戰。千萬不要給自己定過高的目標,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堅持不了,開始挺興奮的,后面堅持不了半途而廢。這是一個節奏感的問題,人的成長和企業發展中節奏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另外,創業要找牛逼的小伙伴,這樣公司基本就成了。所以我認為做一個企業,其他不要太差,都打60分,只要有特別牛逼的團隊,成功的把握基本在80%以上。

組建團隊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什么?對一個人的判斷不是主觀意志決定的,很多人判斷能力是偏低的,當你看到更牛逼的人,你會發現之前找的那個CTO水平很差。所以最重要的一點,是你的競爭環境。你要以人才市場作為一個標桿,找到這里面最牛逼的人。

雷軍做小米為什么成功?成功絕不在于你多厲害而是對手有多爛。小米成功因為雷軍找的所有合作伙伴,都是在中國人才市場里最頂尖的那一撥人,他不成功是很難的事情。

我也犯過錯,總結起來就是評判都是以自己主觀為準,這人不錯,很好,但是會發現其他公司找的同樣崗位的人,比我找的這個人還牛逼,就把這個人PK掉了。所以在組建團隊的時候要系統化梳理一下,對比一下你想做的市場,甚至是一個還沒有起來的市場當中的人才情況。

比如說2008年做網游,全中國沒人做,那你就要把市場放大一點,對比整個游戲行業。再比如做硬件,可能是很細分的一種,那你就要結合整個智能硬件的環境去看。你可以把這個市場里所有可能是潛在對手的公司,比如CTO位置的人都了解一下,這樣贏的可能性才大。

投資心得

我正式開始做投資,是從2014年11月昆侖(昆侖萬維)過了發審會之后開始的。我覺得這是終點又是起點,我和昆侖都應該借這個機會把全世界看看,再來規劃未來10-20年的長遠計劃。但那個時候,我連投資領域最基本的常用術語都不知道,什么Pro Rata、Veto CB之類的詞,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常用的詞只知道Pre 和Post。

做了一段時間的投資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最好的投資都是你已經天天在琢磨這個領域,然后市場上就有項目開始亮相,你一看就是你想要的東西,投!這個是最好的投資邏輯。如果你自己平時都缺乏琢磨,機會到眼前也會抓不住的。

舉個例子,當初我投資映客,最開始是以太資本的一個FA發微信給我:「周老板,映客項目有興趣聊聊嗎?國內移動直播領域的第一,多米音樂聯合創始人再次創業,用戶100萬,10月份收入已經300萬了,發給您BP看看噢!」

我當即回了一個「這個不錯」。我是怎么想的?最主要一點是我當時老是在琢磨移動視頻那段時間增長很快,尤其短視頻,是一個大領域,必須要看看。我記得當時自己還給曹毅(源碼資本創始合伙人)還有李豐(峰瑞資本創始合伙人)發微信閑聊,視頻這個領域還是太大,建議他們需要多看。這不,我老琢磨的時候,突然有視頻直播的項目撞上來了,我當然想看看。

再舉一個例子,高瓴資本的張磊作為一個頂級的二級市場投資人,到一級市場能投中京東,就是他對零售和消費者品牌的理解非常透徹,天天就是琢磨沃爾瑪、亞馬遜,京東只是撞到張磊槍口上了。

另外,我認識的中國絕大多數牛的投資大佬,基本上初次判斷都是靠直覺。最終的結果投與否,80%以上也都和初次判斷直覺結果差不多。

你如果和高瓴資本張磊、IDG資本周全、紅杉沈南鵬、經緯張穎這些老大見面聊一小時,他投你也就投了,不會聊完后再去做各種分析,然后跑來告訴你要投你(當然前提是你說的都是真實情況和真實數據)。

道理很簡單,第一,他們擁有在短時間內,快速且高質量地判斷和決策的能力,這也是他們能夠脫穎而出的共同之處。這群人都是40歲以上的人,每天只能安排幾場和創業者的會議,因為不同行業不同公司不同階段信息量很大,所以這種會特別耗腦耗神。

第二,功夫在平時。他們每天都處在對行業、對世界、對人生的學習之中,每天都在提升。行業情況怎么樣,對未來趨勢的判斷,公司該如何管理,市場該怎么突破?這些大佬們早就很清楚,甚至比你還清楚。所以他們第一次見你說不投資你,那大部分的情況便不會投。

再說回我,你看我和人聊聊天就敢投資,好像傻乎乎的,其實不然。我和CEO聊,1小時一般不超過10個問題,但會考察你對產品、技術、市場、運營、戰略等各個環節的掌握程度。我碰到的CEO,很少有所有問題都能對答如流的,如果你很快敗下陣來,我就知道你下得功夫還不夠深。

我寫過程序,當過產品經理畫過visio圖,做過項目經理,做過銷售擺過攤,管過全國渠道,做過BD,做過Marketing,買過流量賣過流量,戰略和投資部門也干過。很簡單,CEO行不行,你就問他各種業務細節問題就可以。

比如一個快速成長期的To C公司,你問他,規劃一次類似趕集、58在2013年這樣的品牌推廣活動,預算多少?注冊用戶和日活躍用戶能增加多少?執行要點是什么?我相信可以篩掉四分之一以上的融A輪的創業公司CEO。

在中國創業,從過去十幾年的歷史可以看到,最重要的是「一招鮮」——你只要掌握一個大招就牛了,換句話說就是單點突破。

這個大招是什么?我總結下來,就是市場上最牛的團隊組建能力。當然在其他方面你可能也牛一點,戰略、銷售、產品做得好一些。但是整體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團隊要牛逼。我總結自己創業的法則,不管做任何項目開始創業,單點突破我一定是選擇「人」這件事。

當然,前提就是自己要牛逼。你到一個創業公司,可以去看看公司拿股份拿得多的人牛不牛逼(不牛逼趕緊撤)。而自己牛逼就是完全靠積累了,這件事不是短時間能夠上來的,那樣完全不靠譜。

我看了一本有關Google的書,了解到Google從不相信培訓能讓人進步,所以它一開始一定要找最牛逼的人。我一直苦惱這么多年我們做培訓做得很差,想花精力做但總覺得性價比很低效果也不好,看到這本書就明白了,培訓就沒有做得好的,Google根本不相信培訓能讓人進步。

之前我們公司核心管理層的進步都很慢,想辦法做針對性的各種培訓還是很慢,后來干脆把他們送去讀中歐EMBA、長江EMBA,發現這樣比自己內部搞好很多。很重要一點就是他能夠在過程中獲取全新的、高質量的信息。

我一直在內部講,人不是不能進步的。人進步最主要取決于什么?取決于你吸收信息的數量和質量,這是最重要的。信息超高質量其實就變成情報了,不是普通能獲取到的,得花錢買。信息不單單是數據,還包括很多軟性的東西。比如你和文化人聊一下,突然對某個東西有很多感悟,這也是信息。

經過這么多事,我明白了一些特別深刻的道理,有些東西看起來很美,但最多只是個美麗的誘惑而已。創業絕大多數是會死掉的。你融到天使、從A輪融到B輪沒什么用,很多企業會死在C輪、D輪,太常見了。所以你要出來創業,一定想清楚,認真評估當中的風險與機會。

 

本文素材來源:IDG資本、昆侖萬維集團、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周亞輝,昆侖萬維集團董事長、天使投資人

本文由 @捕手志(ID:ibushouzhi) 整編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由捕手志提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破app我公式加載不出來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