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創業拼的是專業性和運營模式

1 評論 6018 瀏覽 15 收藏 11 分鐘

內容變現難題怎么破?在姜超看來,需要深扎細分領域,線上線下齊發力。

光華弘人資本合伙人 姜超先生

走進消費升級的新時代,80后年輕消費群體成為當之無愧的主力軍,體育、社交、大健康、教育,各種火爆的消費場景中都穿梭著80后的身影,這些領域不僅成為創業者眼中的肥肉,也成為眾多資本圍獵的陣地。在這塊陣地上,光華弘人資本的姜超就是其中的狩獵者。如果非要把這些領域劃分重要性,那么教育則是他投資版圖中的重頭戲,而子女教育和職場教育則是重中之重。

在接受專訪時,姜超聚焦于這兩大細分領域,展開了投資邏輯分析。以下是他的精彩解讀,希望能對你有所啟迪。

我為什么布局K12 教育?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人們逐漸有了新的消費觀,越來越多的家庭把錢花在教育上,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從市場整體規模來看,中國以家庭為單位支出的教育費用增長得非???,回到十年前的2006年,市場規模還不到一萬億,2016年已經達到四萬億的規模,十年翻了四倍,可見教育市場不僅體量和規模非常大,而且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普遍來講,教育行業的熱點會在各個細分領域不斷切換,但是從現在開始往后,熱點持續的周期會非常長。放在時間的維度里,K12教育應該是教育行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爆發點,為什么呢?其一,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80、90后的成家立業,預示著我國會迎來新一波嬰兒潮;其二,新生代父母比較重視子女教育,投入在教育上的花銷較大,預計將推動教育企業的營收每年實現20%-30%的增長;其三,尼爾森發布研究報告的數據表明,隨著經濟實力增強,80后群體已成消費主力軍,全國有2.1億消費者為80后人群,位列各年齡段之首,占全國消費者總數的16%。其中,孩子讀書教育消費占到80后消費者總消費的55%,遠高于各年齡段人群教育消費40%的平均值。這都預示著K12教育的春天即將到來。

K12企業勝負關鍵在于商業模式的創新

在K12的細分領域里,我們是從商業模式和團隊兩個維度,篩選最有競爭力的企業。一個機構要像在新東方巨頭林立的K12教育領域露出頭角,必須有深厚的行業積累,并且敢于在商業模式上做出較大的創新,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和行業發展中獲取到發展的契機。

互聯網發展,讓K12突破了線下教育的瓶頸,有了將線下教育延伸到線上,將兩塊業務深度融合,完成閉環搭建的可能。一來,原來學生上課都會選擇離自己家3-5公里范圍內的教育機構,如今,線上+線下的授課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打破地域的限制,有效節省學生的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二來,因為可以很好地和線下業務形成導流,相互促進,線上業務也不用付出較高的推廣成本,就可以獲客。

當然,線上線下模式同時推進,往往也會遇到一些需要互相調和的問題。比如線下一般可以采用班級模式進行教學,而大多數線上教育機構則推崇一對一教育模式??陀^地說,一對一教育能夠很快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因材施教,針對某一個人的特點來實施他的課程教育,但弊端在于這種教育模式是不成體系的,在激發了學生短暫的熱情后,很難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競爭讓學習熱情得到進一步的升華,最后學習效果和水平都不能很好地評估。

如何通過技術、模式來調和兩者的矛盾,并且克服各自的弊端,成為了跨越線上、線下的教育機構必須解決的問題。從另一方面而言,因為教育行業有其自身的特點,就是口碑和師資很重要,必須從教育的本質出發,這門生意才可能長久。我們也會看中機構在這個行業的積累,不僅有課程體系的積累,教學經驗的積累、師資的積累、口碑的積累,同時,還有對于學生管理模式的成熟經驗,這都是我們挑選投資標的的參考。

國內K12領域在以上方面做得比較出色的機構也有一些,比如在英語教育有十多年基礎的新諾教育,他們主打班級式授課,運用技術平臺的手段,將原來傳統線下的授課模式搬到線上,實現了同一個班級學員的課時,可以同時分配到線上和線下兩端,只是比例不一樣。打個比方說,一個輔導班的學時1/3在線上聽課,2/3是在線下聽課,而無論線上、線下,都是同一班級的同學一起學習??梢哉f,新諾教育在創業道路上開辟了一條新的商業模式出來,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從營收的角度來看,新諾教育的創新也是頗有助益的,連續三年業績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它在2014年的時候營收大概只有在一千萬左右,今年即將要突破一億。我們通過對它未來三年發展的戰略評估和財務測算,預計到2020年它的營收可以突破20億。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一個突破呢?主要是它把線上業務引入進來了,基于它原來線下的輔導模式,再配合線上的推廣,所以,它的爆發式增長還是可以預期的。

內容創業拼的是專業性和運營模式

在教育的細分領域,我認為職場教育也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它和K12有一個相同點,就是如果純粹采用線上模式的話,都會存在增長乏力的可能。我們可以看到,哪怕去年非?;鸬膬热輨摌I者Papi醬,只做線上教育也遇到了各種尷尬,包括我認為羅輯思維,也在將線上和線下進行深度融合,在做線上音頻的同時,每年都會在電視上舉辦跨年演講,這種方式既讓人感覺很接地氣,又容易打造個人IP,從而帶動品牌聲量。所以說,線上課程永遠不會取代線下課程,將二者完美的結合,才能讓項目的生命力更加持久,綻放出更多光芒。

如果將內容創業的參與者一分為二來看待,我認為一方是內容平臺的搭建者,一方是原創內容的生產者。可以預見的是,為了聚合大量流量,稀缺的優質內容生產者會受到各平臺瘋搶,隨著競爭的加劇,到最后一定會整合為幾家大的內容分發平臺。如果你是內容創業者,隨著內容變現的平臺和機會越來越多,選擇面會越來越廣,你的獲利空間就會越來越大。因此,在內容平臺和內容創業兩個不同的賽道上,光華弘人更愿意押注后者。

不過,內容創業的參與者也會不斷涌現,如何構建自己的競爭壁壘?我認為應該深扎在非常細分的領域,進行一些知識性的傳播,用心做,把專業度做強,你的粉絲黏度會越來越高,提升變現能力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再往后,你一定會在該領域擁有足夠的話語權,占有一席之地,這是我們挑選內容創業者的標準。

同時,如果你的個人IP能夠和內容創業的項目緊密結合,把個人IP作為項目宣傳的途徑或者手段的話,我覺得會讓整個項目如虎添翼。反過來說,如果個人IP和創業項目結合度不高,而且隨時有剝離的可能,那這種項目就有很大的風險。舉個例子,比如一些大V的名人,通過自己的興趣點來制造創業項目,讓用戶消費他的名氣和流量,那我們就覺得是不可靠的,因為當名人效應沒有了,項目就失去活力了。

另外,很多人都踩過這樣的坑:即先通過免費內容聚合流量,再采用收費模式,看能轉化成多少付費用戶,結果發現收效甚微。那么,如何解決變現難的問題呢?關鍵要領有兩個,其一,內容要重度垂直,越垂直越細分的創業者所提供的內容越精準,而他的受眾群從一開始就分化為了精準的受眾群,轉化率就自然而然會高;其二,線下和線上要緊密結合,通過線下的授課運營來帶動轉化,增強粉絲粘性和互動,單純的線上轉化,快速變現現在是非常困難的。

 

作者:姜超光,華弘人資本合伙人

本文由 @投資人說(ID:touzirenshuo) 整編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由投資人說提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