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資金掌舵者的速度與節奏:像個匠人一樣,不慌不忙地精雕細琢著項目
就像跑馬拉松一樣,速度不是最重要的,節奏才是最重要的。一開始頭100米,你可能不是最前面的,跑到后來,你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就到前面去了。所以,內心一定要足夠強大,堅持自己的路?!?/p>
達晨17年,一共投資超過400家公司,其中有超過70家公司成功上市。而這背后不得不提主管投資的肖冰先生,至今他已有22年的投資經驗,對于投資也有著自己獨到的敏銳嗅覺。達晨創投董事長劉晝先生曾這樣描述這位搭檔:「看到一個項目,肖冰比看到美女都興奮。一旦遇到好項目,他會興奮得睡不著覺。他的基因就是這樣,具有威懾力,最擅長的是對項目的判斷?!?/p>
值得思考的是,肖冰先生是如何培養自己的判斷力?達晨又是如何從瀕臨倒閉發展成為中國本土最具品牌影響力的創投機構之一?
等待黎明
肖冰三十歲時,就已是百億級資金的掌舵手,港中旅(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總經理。這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事。
進入新世紀以后,他職務也不要了,決定自己干點什么。說起辭職的原因,肖冰稱,「當時遭遇了職業生涯的天花板,在國企里面,已經是總經理,要想再往上走很難了,同時當時的境外國企又是缺乏激勵機制的,因此想換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工作?!骨∏?,當時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龍秋云有投資需求,龍秋云和肖冰又是老鄉,兩人一拍即合。
電廣傳媒在2000年投資成立深圳市達晨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達晨創投)。為了更好地了解大股東,肖冰先在電廣傳媒工作了一年,最終在2003年以執行合伙人、總裁身份「空降」達晨創投,與達晨創投董事長劉晝一塊搭檔。
肖冰個高,精瘦,思維活泛,喜歡游泳,在他看來只有游泳的時候大腦才不會思考,否則就會沉下去。劉晝沉穩,不茍言笑,說話時慢條斯理,每句話都像是經過推敲的,他喜歡在辦公室無人時,光腳靜靜踱步,看看窗外,想想事兒。
時間回到1999年,彼時深圳成功舉辦了第一屆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會上「創業板即將推出」的傳聞鼎沸。一個深圳市的主要領導甚至呼吁大家,「準備好錢袋子到創業板來淘金」。深圳一夜之間冒出數百家風險投資機構,投資人們遍地尋找高新科技的影子,好等著創業板的開啟,再大干一票。
然而,他們沒料到的是,2000年美國納斯達克股指一躍至5048.62高點之后,泡沫破碎的哀嚎正朝著他們涌來。2001年全球互聯網泡沫破滅,大把的真金白銀打了水漂,再加上創業板遲遲未動。有些風投機構們就坐不住了,一如他們當初來時那樣,慌張逃離了。一時間,深圳的創投機構僅剩下不到十家。
達晨也身處其中。肖冰忙得焦頭爛額,募資、找項目,還得頂住股東們想要撤離的壓力。肖冰、劉晝和另一位合伙人邵紅霞,三人外出募資,通常一分錢都募不到,機構也幾乎發不出工資,從剛開始有五、六個投資經理到最后只有一個投資經理,就是現在已升為合伙人的梁國智。但好在他們還是熬來了一個黎明。
黎明在2005年,證監會推進股權分置改革,開啟中小板,推行全流通政策。劉晝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給股東們寫下一封萬字陳言,大意是再不給錢就上不了車了。這是一件喜訊,同時,另一樁喜訊接連而來,他們早年間投資的同洲電子,于2006年上市了。這是達晨成功案例的「處女作」,也被譽為中國本土創投的里程碑事件,更是中國本土風險投資公司在國內資本市場退出的第一個成功案例。
不過肖冰沒那么在乎,反而干了幾件看似激進的事,跟美元基金對著干。早些年前,人民幣基金半死不活之時,美元基金在國內卻發展很好。比如涉足阿里、百度、新浪、搜狐,沈南鵬也推波助瀾,助攜程納斯達克上市了。
當時倒不是人民幣基金傻,不投;而是有錢也投不進互聯網企業,畢竟企業都想著要赴美上市。當時內外資實力都很強大,想脫穎而出需有特色。以內資創投的投資路徑為例,那時還沒有推出創業板,大多數內資創投的保險做法是投傳統企業如制造業,而達晨想差異化競爭,就要學著用外資的眼光看企業的未來,投微笑曲線兩端的企業。
在確定了「外資眼光看項目,內資手法做項目」的投資哲學后。肖冰仔細琢磨著外資們的投資案例,發現醫療服務是外資很青睞的領域。不過,這也是經由他反復溝通才有機會投資的。投資愛爾眼科時,起初創始人陳邦并沒有下定決心接受投資,他們并不缺錢。肖冰就死等,終于等到了他們資金缺空的時候才接受投資。
如果說做投資就是照搬外資,鉆空子的話,那未免也太容易了。
也是在2005年前后,有一個項目差點就毀于一旦了。肖冰是在一份創新企業50名單上找到和而泰的。彼時的和而泰,是哈爾濱工業大學自動控制研究所所長劉建偉一手創建的。當時的和而泰雖然業務發展不錯,但資金鏈高度緊張,有投資人找上門來,自然是求之不得。
但這個項目在達晨內部卻引起很大的爭議。原因并不難理解,當時的資本市場非常不景氣,創投退出艱難,達晨不得不緊縮投資,而這樣一個處于風雨飄搖中的企業,如果有閃失不僅會讓達晨血本無歸,甚至可能秧及公司的性命。
而肖冰非??春眠@個項目的前景和公司的自我研發實力,力排眾議,投下了這個后來被稱為「九死一生」的項目。「當時本土風投業整體來說都處在風雨飄搖的環境中,我們投資的金額也比較小,只有600萬,另外還缺600萬的資金空缺,我們商量好通過貸款去解決,達晨可以提供擔保。」肖冰說。然而,一場宏觀調控完全打亂了他們的步伐。
所有民營企業一刀切,貸款全部被停止。而對于和而泰這種缺乏足夠固定資產抵押的小企業,更是求貸無門了。「企業創始人,另外兩個天使投資人,包括剛剛進入的我們,全都慌了?!剐け貞浀?。在這樣的情況下,和而泰資金鏈已經處于完全斷裂的邊緣,經常發不出工資,創始人不得不考慮把公司清盤或者是賣掉。
而肖冰卻不肯放棄。因為這是他到達晨投資的第一個項目,而且當時本土風險投資的環境很差,如果這個項目徹底失敗了,未來投資就會更加困難,「對我來說基本上是背水一戰的心情」。為了幫和而泰走出困境,肖冰到處想辦法,有一段時間,每天晚上去找劉建偉散步,安慰他鼓勵他。
肖冰說,那是他壓力最大的一段日子,因為作為子公司,達晨每個季度都要向母公司電廣傳媒作匯報?!?strong>匯報的時候業績當然是不行,那就會有很多的壓力,所有的人都會批評你投錯了。這個時候只能自己一步一步地慢慢走出來?!?/p>
最終,和而泰通過達晨引薦與外資銀行接觸,順利從渣打銀行拿到貸款,幫助公司走出了困境。2010年5月,和而泰成功上市,達晨所獲回報不菲,肖冰的首戰也終于獲得了圓滿。
大干快上
時間來到2009年,隨著創業板的開閘。那是個瘋狂搶奪創業板的年代,一旦IPO上市,熱錢就忙不更迭涌來。所幸早年間的準備夠足,肖冰一下子祭出了3個項目,要知道首批登錄創業板的,只有28個。這讓達晨聲名鵲起,這家神秘的土狼軍團開始走向大眾視線,連紅杉資本的沈南鵬也親自過來拜會了。
與此同時,肖冰開始有計劃性地開展了一套自己的打法,畢竟過去幾年來,投資的項目太少,他覺得「最大的風險是不投資的風險」。他將這句與「以外資的眼光看項目,以內資的手法做項目」,同列為投資的箴言。
于是肖冰開始布局賽道,大干快上,人數一下由40-50人,擴充到100多人,分支機構遍布27個城市。在項目上,他們也開始以搶為主。比較夸張的是,有些項目,從接觸到決定投資,可能一周都不到,連風控都免去進場的要求。
那時的傳統行業也被搶奪得厲害。原達晨合伙人熊偉曾帶人去西北考察一個光伏發點項目,7億元,都準備簽了。沒成想,他們后來卻被人截胡了,價格也令人咋舌——45億。
合伙人晏小平和傅哲寬待不下去了。眾所皆知的是,晏小平被同行業以高于5倍的薪資挖走了,傅哲寬則成立了啟賦資本。兩人相繼出走,令肖冰備受打擊,也有些感傷,畢竟是共事多年的老戰友了。他留不住他們。
飆高的泡沫總有破碎的時候,但在破碎之前足以令人興奮。2012年,肖冰前往CBD領取年度投資人大獎,這兩年間,達晨又促成了12家公司IPO上市成功。雖然肖冰的臉上還掛著掩藏不住的喜色,但他卻有些說不上來的慌張。
有人懂他慌張什么,但并沒有直截了當告訴他,而是給他安排了一場赴美之行。
這個人便是沈南鵬。在此之前,沈南鵬業已拜會過達晨創投,在2010年達晨創投的年會上,且態度相當謙和。
肖冰在硅谷見到了紅杉資本主席邁克爾·莫里茲(Michael Moritz)。沙丘路散步的時候,肖冰低下了頭,這是與國內截然不同的兩種氛圍,感覺和國內的浮躁是冰火兩重天。兩年之后,他承認說,這是一次至關重要的拜訪,「那點得意忘形的東西,覺得自己很不得了,馬上涼下來了?!?/p>
回國之后,肖冰若有所思,開始反思這兩年的行徑,不光是他,其他人也都在反思——擴張得太迅猛了,無論是做項目的速度,還是公司內部結構。從另一個角度也能看出問題,在面臨2012年10月國內資本市場的IPO暫停,以及美元基金投資的企業接連上市的時候,資金的充裕與否能映射出太多問題了。
在2011年,達晨投資總額達歷年之最——28.12億元,2012年也沒少多少——20.77億元。相比于往年謹小慎微不足1億、10億的規模,這數字增長有些魔幻。
那趟美國之行后,肖冰一直感慨,美元基金在中國的境地越來越艱難,但這反倒促使他們對自己的項目更為專注,尤其像紅杉,投的數量不多,一直都走的精品化路線。
找節奏
四年后,肖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達晨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不要簡單學別人。就像跑馬拉松一樣,速度不是最重要的,節奏才是最重要的。一開始頭100米,你可能不是最前面的,跑到后來,你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就到前面去了。所以說,內心一定要足夠強大,堅持自己的路。」
2016年1月新成立的千乘資本是由原達晨合伙人熊偉創立的,肖冰結合達晨的經歷給他提了兩點建議:
- 不要去做一個追求規模,不要做一個很大的資金,也不要追求速度。我覺得,還要做一個好的資金,一個長線的資金,投一些好的案子,跟著一個企業成長。
- 還是保持差異化的投資策略,中國現在的機會太多,不做什么,可能比做什么更難。
正如他自己所說:
「外界看到的達晨,永遠是過去和表象。真實的達晨,因時而變,自我革命;靜水潛流,不斷變革。」
這可以從他一手帶出來的年輕人身上體現,熊偉、李楊、陳全、程仁田。他們都是32-37歲,有著本科工科,研究生金融的背景。老一批干將,如肖冰、邵紅霞、劉晝等,都是金融專業出身,但如今的發展趨勢逼著他們不得不開始換血。
肖冰逼著他們從自己感興趣的方向著手,至少要看100個項目,多去和行業內的人士交流而不是同行。李楊如今已晉升為達晨的投資副總裁,起初,他基本是跟著上級投資經理做來自券商的傳統項目。漸漸地,他開始考慮轉型?!缸鐾顿Y就像一個鉛筆尖兒,越磨越尖,越磨越快」,他也像鉛筆一樣,削尖腦袋往各種展會上鉆,混各種群,漸漸的,他才在自己感興趣的消費領域里被人所注意到。
大家都與他經歷類似。除此之外,一個項目從不確定到跟投,都有著漫長的等待,甚至是一年之久。這是肖冰要求的,他不再激進,而是學會沉穩下來。
去年肖冰在一次會上公開表示,
「我個人比較少和同行交流對某一個行業、某一個項目的觀點,害怕別人影響自己的觀點,影響獨立思考和判斷。」
曾經有一個達晨的項目經理問肖冰一個項目,肖冰說你把這個行業分析一下,講一下你的投資邏輯,他講得很專業,頭頭是道。然后,肖冰問他,同行是怎么想的呢?肖冰發現他和同行想得一模一樣?!改菫槭裁茨隳軌驋甑竭@個錢?你有沒有一些和同行不一樣的觀點呢?」他講不出來,肖冰說那就先放一下,如果某件事投資行業一致認為是這樣的,就要特別小心。
市場到達一定程度時,總有些熱錢冒出來,這是對他們踏實做事的人的獎勵,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可以就此放松警惕。
這并不是說沉穩下來,就要逼著他去舍棄一些東西。逾億的后期項目也投,但肖冰決不投看不懂的領域。比如和阿里一同投資快的打車的機會,就被否決了。這種純燒錢的生意,他心有戚戚。這些年做投資下來,在他骨子里,已根植了點保守,畢竟達晨是從產業里面脫胎出來的,大股東還是國有企業。
如今,肖冰仍然懷念2007年做項目的方式——像個匠人一樣,不慌不忙地精雕細琢著項目。但他并不排斥當下急流一般的速度,他已經學會了在急流中加速織網。要知道,他要抓的,不是一個,而是等著一群獵物撞過來,然后死死黏住。
作者:肖冰,達晨創投執行合伙人、總裁
本文由 @捕手志?整編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