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潮下,創業公司如何在不歸路上走的更遠?

1 評論 3412 瀏覽 9 收藏 11 分鐘

創業本就是一條沒有盡頭的不歸路,盡管困難重重,但無數的創業者還是義無反顧地踏上這條不歸路,本身已足夠精彩。請謹記:時代會悄悄犒賞不安分的人!

近期摩拜和ofo將合并的消息不脛而走,吸引著大家的眼球。盡管當事各方均予以否認,但不少人都相信,共享單車這個“風口”,即將因市場老大老二的合并而鎖定格局,就像過去這些年發生在團購、分類信息、網約車、在線旅游等領域的故事一樣。

“起于創新,終于并購”,似乎成了這些年中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創業的固定軌跡。一個個在起步時驚艷大眾的商業創新創業公司,最終在資本的左右下,以非創新的方式結束競爭——勝者盆滿缽滿,敗者籍籍無名。除此之外,創業公司鮮有其它出頭方式。

更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并購故事的背后,幾乎都有BAT等巨頭的影子??纯茨切┳罱K決戰的競爭者——從美團點評到58趕集,從滴滴快的到攜程去哪兒——背后都站著BAT的一個或幾個。對少數走到決賽圈的公司來說,拋開情懷這種結局還算幸運;但對于更多陪跑的公司來說,巨頭和資本裹挾下的創業,更多的是一條不歸路!

“要么委身BAT,要么出局”,不歸路上的創業者們,假如仍然懷有“創業就是為了改變世界”的原始情懷,該如何正視現狀和困難,以及該如何生存和發展下去呢?

頻發的并購:巨頭的蜜糖,創業公司的毒藥,用戶的災難

BAT等互聯網巨頭為什么熱衷于投資和并購?答案顯而易見:在自主創新成長為巨頭之后,這是它們保持巨頭地位的最佳手段。借助風險資本成長起來的它們很清楚資金的魔力,同時,步入“中年”的它們很清楚,和光腳的青年才俊們同臺競技,與其進攻不力,不如防御制勝。

安邦咨詢(ANBOUND)發布的報告稱,據有關資料統計,過去五年,BAT共投資了30家已上市公司和幾百家未上市公司。中國互聯網未上市創業公司估值前30名,80%背后都有BAT的身影。顯而易見,投資并購已經成為巨頭們心頭的蜜糖。

對創業公司來說,這種由巨頭把持的頻發的并購無疑是一種毒藥。哪怕是對于進入合并決賽圈的創業公司,合并后帶來的品牌消失、自主權旁落,以及經營模式的改變(由創新驅動變為資本驅動),都是顯而易見的?,F如今未上市的幾個超級獨角獸中,美團點評的最大股東是騰訊,58趕集的最大股東是騰訊,攜程的最大股東是百度……傳言將合并的摩拜和ofo,背后的最大股東也分別是騰訊和阿里。與之相對應的,是創始團隊股權無限的稀釋,基本都稀釋到了“微不足道”的個位數,淪為高級打工者,永遠失去“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機會。

對于更多沒能走到最后階段的創業公司來說,并購帶來的惡劣影響更加顯著。首先,一個領域老大老二的合并總是意味著該領域大局已定,老三以及后面的數十上百家公司,將隨著風口的關閉而自行“消亡”。這方面,首開專車模式但如今深陷困局的易道最具代表性。另外,千團大戰剩一團,七彩單車留一色,都是已經發生和注定要發生的慘烈故事?!耙粚⒐Τ扇f骨枯”的故事看不到盡頭,背后是資源、才智、機會的嚴重浪費。

其次,一次次近乎雷同的投資并購案例,在很多創業者心中已悄然種下了“資本主導互聯網創業”的認知,使得他們以及更多后來者對互聯網創業變得謹慎和麻木,會更多地認為“一切不過是金錢的生意”,從而偏離解決實際問題和改變世界的初心。當大多數創業者都遵循“做出規模-不斷融資-擴大規?!边@個“成功”邏輯時,注定只有更少的人去鉆研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這樣的結果對整個互聯網創業生態是十分不利的。資本可以不停地制造大而不強的互聯網“巨嬰”,但它制造不了真正劃時代的企業,或者說下一個BAT。

當然,用戶是最慘的,他們不僅頻繁地、毫無選擇地被從A公司賣到B公司,而且還要遭受隨之而來的補貼不再(坐地起價)、體驗下滑、無從選擇等等。前一段北京持續下雨,滴滴就向用戶強硬地展示了它無可辯駁的定價權;最近深陷捆綁搭售的攜程,也讓用戶見識了壟斷服務帶來的任性妄為。隨著并購帶來一家獨大,類似的“壟斷病”還將不斷上演,而喪失了選擇權的用戶,還將繼續無可奈何。

缺“爹”少糧的大多數創業公司,該如何于不歸處找出路?

盡管現實很骨感,但樂觀的創業者總要相信理想很豐滿,為生存,為發展,為成就事業,為改變世界而前赴后繼。那么,在經歷了好幾輪類似的劇本之后,后進又缺“爹”少糧的創業者該從歷史中學到些什么呢?我認為現狀既然不可驟變,唯有慎思之、徐圖之,在“要么委身BAT,要么出局”之外尋找新出路。

去年起互聯網業界流行談TMD,不少人稱今日頭條、美團點評和滴滴出行這三家中生代企業家創建的公司,是可以接棒BAT的存在。先不管這種說法可信度有多高,但這里面的今日頭條,的確走出了一條“不依賴BAT,卻又在BAT均發力的領域占居鰲頭”的獨特發展之路。創始人張一鳴在談及今日頭條的成功之道時曾表達,頭條的成功是他們更早看到了移動資訊聚合閱讀的趨勢,并率先引入機器算法做個性化推薦。時至今天,雖然BAT均在發力這一市場,但今日頭條的發展始終處于前列。值得注意的是,在融資方面,已公開披露的三輪融資中今日頭條僅拿了1.15億美元,這相比那些動則數十億美金的融資記錄來說可以說微不足道,換來的卻是100億人民幣的年收入(2016年預估)和超100億美金的市值。

今日頭條的案例至少可以給我們三個創業啟示,一是快人一步的用戶需求洞察,二是技術應用上的突破創新,三是“自給自足”的運營資金造血能力。這三點使得今日頭條不僅跳出了四大門戶既有的內容商業模式,也成功避開了BAT的資源和資本圍剿,成為行業的顛覆者和引領者,也讓張一鳴可以硬氣地對BAT的收購邀約說不。在海外市場,今年3月份剛上市的Snap也有一些類似的故事,它曾接連拒絕掉Facebook和谷歌等巨頭的巨額收購邀約,如今市值接近200億美元,并被普遍認為是Facebook社交霸權的最大挑戰者。

而提及海外市場,就不得不提中國互聯網企業在BAT重壓下的應用“出?!毙袆?。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互聯網出海的移動應用產品超過了5000款,其中相當一部分創業便從海外起步,走出了一條條獨特的發展之路。截至目前,不少中國互聯網企業及產品在海外收獲了遠高于國內的名聲和利益,其中包括獵豹移動、久邦數碼、APUS、聞學網絡、聯想旗下的茄子快傳等。

總結起來,對大多數無法依靠資本堆砌笑到最后的創業公司來說,慎思而篤行,研究用戶、鉆研技術、打磨產品、追求自給自足、尋求差異化市場競爭,是于不歸處找出路的創業者值得參考的一些關鍵點。創業本就是一條沒有盡頭的不歸路,盡管困難重重,但無數的創業者還是義無反顧地踏上這條不歸路,本身已足夠精彩。

請謹記:時代會悄悄犒賞不安分的人!

 

本文由 @孫良Jedi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