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創業時代或將要結束了

4 評論 6160 瀏覽 18 收藏 12 分鐘

打敗流量思維的,永遠是產品思維。

昨天跟做公眾號的小伙伴討論,微博開始控制流量分配了,什么時候輪到公眾號呢?

我覺得公眾號的流量管控也很快了,整個互聯網的流量已經處于非常穩定的狀態了,也就是說,大平臺的勢力都已經達到巔峰了,不可能再有新的平臺出現,已有的平臺格局也不會有大的改變。

這意味著在各個平臺貢獻內容的人也無處可逃了,平臺就那么幾個,吸粉紅利期也早就結束了,你根本逃不掉(逃到別的平臺無利可圖?。?,既然平臺已經大到不擔心內容供應商能叛逃,那就可以放心媷內容供應商的羊毛了。

以微博為例,憑什么大V繞過平臺直接賺廣告商的錢,而平臺就要吃土呢?只要把大V的流量限制住,那廣告主要通過大V投放廣告的話,只能買粉絲頭條(保證每個粉絲登錄都能看到指定微博內容的一種付費服務)來達到足夠的曝光,這樣做的好處是粉絲不會流失,大V舍不得走,平臺也賺到了錢,這也是微博股價節節上升的主要原因。

算一下帳,假如甲方過去找大V投廣告要花一萬塊錢,但大V的內容被限制展示,現在還要再增加2000塊錢買粉絲頭條才可以讓內容覆蓋到大V的所有粉絲,這2000就是平臺額外賺到的錢,同時也是乙方額外付出的錢,理論上大V的流量價值是下降了的,但是大V認為他的粉絲量沒有下降,所以他的投放價格是不變的。

平臺的選擇

今日頭條最早給了大家一個良好的示范,通過精密的算法控制內容的展示,大V在這里貢獻內容,給不給流量是平臺決定的,平臺盡量給你足夠的榮耀感(例如閱讀量很高),但是流量收益絕大部分歸平臺,內容供應商只能賺個小錢。

手機百度在模仿頭條搞信息流展示之后,股價也再創新高,因為每天憑空了增加幾千萬廣告收益。即使是知乎這樣的小平臺也開始做商業化的試探了,從微信公眾號的產品節奏來看,也是要往這個方向發展的,只是流量管控方式還沒有體現出來,畢竟平臺不是雷鋒,總是要想辦法把流量變現的。

互聯網有非常明顯的馬太效應,平臺最終一定會呈現出局部壟斷的形態(Google,Facebook,Apple等莫不如此),平臺的GDP總量趨向穩定之后就會出現供應商和平臺的利益之爭:平臺能賺的錢總共就這么多,供應商拿到的錢多了,平臺拿到的錢就少了。典型如游戲分發,大的渠道如騰訊要分掉90%的收益,供應商只能拿10%,但你沒有選擇,這是一個巨大的渠道。

淘寶也是這樣,早期賣家大多是能賺錢的,現在每年都能保持暴利的只剩下淘寶平臺,平臺會不斷調整流量分配算法,在維持供應商基礎生態規模(你舍不得這里的用戶規模,但也賺不到多少好處)的情況下,盡可能獲取更多利益。

我覺得目前這幾個主流的社交媒體平臺最終也會走上媷盡一切羊毛這條路的,只是時間問題。

社交平臺流量管控跟你有什么關系?

好了,我為什么要關心社交平臺與內容供應商的利益之爭呢?

我一點都不關心哪個平臺能賺更多的錢,我關心的是這些純粹的社交媒體平臺,一直以來是創業者的營銷利器,畢竟社交媒體去中心化的傳播方式更有利于創業者低成本擴散產品信息,但如果社交媒體的信息流動過程被人為管控,那么這種去中心化的傳播能力就會被限制(平臺決定信息流向),這意味著對創業者來說:

流量成本將會增加。

相對于百度、淘寶京東等成熟的流量販賣平臺,只要操作得當,社交媒體的流量獲取成本相對還是較低的,容易滿足創業者的基本生存需求(典型如大量微商存活在社交平臺),可是這個平臺最終還是會走向高成本之路。

最后一個低成本引爆產品的渠道也快要沒了。

流量成本增加對創業者是最不利的,因為在整個商業生態里,創業者的資金是相對缺乏的,流量成本增加對已經有充足現金流的大企業更有利,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降低創新的風險,以成熟可控的方式迅速把產品推向市場,只要買得起流量,就可以把創業者逼到墻角。

典型如最近的雙11,服裝和化妝品這兩大類目榜單幾乎是傳統大品牌一統天下了,當初那些知名的淘品牌和店鋪培育完市場之后,在平臺成熟期被這些買得起流量的品牌擠走了。原來做手機的小米在這個雙11期間也拿下了筆記本電腦銷量第一。

最厲害的是天貓精靈人工智能音箱,功能跟同類型產品并無多大區別,但瞬間賣出一百萬臺,遠超整個行業幾年來的銷量總和,原因就是平臺給予足夠多的流量,同時給予會員超大的優惠(相當于為了建立生態和獲取用戶預支流量成本),一下子就把這個領域的小創業公司轟走了。

大多創業者還沒有意識到流量成本上升趨勢帶來的致命影響,因為流量管控不會來得很突然,你只會感覺到一些跡象,例如同樣的投放成本,好象影響力沒有以前那么高了,流量主加價了,閱讀量下降。。。

溫水煮青蛙哦。

面對這種后互聯網時期的流量壟斷趨勢,創業者可以做什么呢?

在整個流量管控還沒有達到完全成熟階段時,創業者應該抓緊時間做以下這些事情:

  1. 如果有大腿趕緊抱住,只要不死你就是小強。
  2. 抓住目前流量成本相對較低的時刻,盡快把產品或品牌推到一個較高的位置,攔截后來者。
  3. 社交媒體的去中心化特性仍然會長期存在(只是可視部分流量被管控),只要產品本身的話題性、痛點切入和創新性足夠強,仍然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的爆炸特性傳播產品。
  4. 產品真正成為營銷的主要武器,產品本身甚至需要成為話題制造機,產品的自傳播機制要做到極致。

我有個朋友最近做了一款【爆水丸】就很火爆,產品本身痛點強烈:不用整容不用敷面膜不用各種折騰,隨身帶著吃了就能皮膚好。功效簡單暴力,直指人心,這種產品就不需要大流量,因為產品流通過程中很容易利用消費心理中的比較效應(為啥你變美了而我沒變美)形成自傳播的閉環:

  1. (用戶)看到別人臭美
  2. 產生興趣
  3. 我也用
  4. 覺得不錯,我也臭美
  5. 回到1

做好產品是永恒的話題,以前寫過很多這方面的文章,不再贅述。

迎接新的創業時代

在大部分商業領域,流量成本上升最終會形成行業聚集效應,也就是買得起流量的大玩家越來越少但占據了更多用戶,中型企業被擠出,大量小而美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茍活。

每個行業都將只剩下幾個大品牌。

社交媒體對流量的管控只是一個開始,根本原因是互聯網已經到了成熟期,而下一波流量紅利暫時沒有出現的跡象,導致所有渠道的流量競爭都已經同質化,同質化競爭加劇必然導致流量成本上升,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線上商業將進入啥流量都貴的時代,線下經濟回歸也是有道理的。

壞消息是這個基于流量紅利的全民創業時代已經到了尾聲,沒上船的就不要上船了,平庸的新產品對流量過于依賴,基本沒有成功的可能性。而好消息是基于產品力的創業時代正式來臨,那些對消費場景有更深洞察、對社會變化引起生活方式變化有更高敏感度、更有創新能力的創業者,你們的時代來了。

互聯網平臺能管控的流量,不到社交總流量的10%,一個產品只要足夠好就會有強大穿透力打通一切渠道,優秀的創業者仍然有非常大的機會脫穎而出。

打敗流量思維的,永遠是產品思維。

#專欄作家#

道明寺,微信公眾號:道明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品牌運營官,IDG投后顧問,融資顧問。熟悉流行學,擅長結合產品與營銷規劃傳播戰略,目前創業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開個玩笑

    來自廣東 回復
  2. 啊嘞?廣告貼?

    來自廣東 回復
  3. 理解得很到位,很深刻

    來自北京 回復